言情小說 > 春秋小領主 > 第二百一十一章 春秋第一名嘴1
    第二百一十一章 春秋第一名嘴1

    趙武無所謂的擺擺手:“君上安心吧,這種小事,交給臣子們操勞,君上請回宮,只管與吳國公子欣賞音樂。”

    晉平公這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立刻拍著手歡呼:“好啊,執政者這么說,我還有什么擔心的呢?樂王鮒,有請吳國公子同去宮城,也讓吳國公子評價一下我晉國的樂章。”

    季札擔心的看了一眼趙武,見到趙武臉色含著溺愛的笑,慈愛的望著晉平公,渾不把楚國即將到來的進攻放在心上,他輕輕松了口氣——楚國現在要調轉注意力,轉而與北方的晉國交戰了,那么吳國就會松一口氣,新任的吳君便有機會重新收拾殘局,休整力量,籌備與楚國的再次交鋒。

    心情舒暢的季札隨著晉平公連續游玩了一個月,每日里要么欣賞歌舞,要么欣賞晉平公展示的各類藝術,比如墻上貼的壁紙、繪畫,各種彩染的衣物,青銅雕塑、石雕、玉雕……等到冬季來臨,魯國、宋國、鄭國送來的陪嫁團抵達了,也就在這一時間,趙武發布了命令,準備舉行冬季閱兵,晉國龐大的戰爭機器運動起來,季札不放心,再次求見趙武。

    進入趙武府邸,季札現在外殿見到精神抖擻的鄭國正卿子產。在子產對面,晉國掌管外交裁判權的大法官士瑕正滿臉懊惱的責問子產:“上次你來晉國請求討伐陳國,我們已經明確表態不會允許,當初我晉國的盟約是:大毋侵小。鄭國也是盟約的簽署者,但你們為什么要違反盟約侵略小國?”

    子產滿臉譏笑:“從法律角度上來說,只要有罪,無論犯下罪行的人是強是弱,都要受到同等的懲罰——我聽說趙宣子確立了這個法律原則,那就是法律要充滿鋼性,絕不會因人而異。

    陳國對我們犯下了罪行,我已經反復向你說明了,我們只是根據陳國犯下的罪行對它進行相應的懲罰而已,這懲罰與國力的強弱無關。況且,說到‘大毋侵小’——從前天子的領地方圓千里(一圻),諸侯方圓百里(一同),往下依次減少。現如今的大國(指晉國)領土已經達到數萬里了,如果不是侵略小國,哪來這么多領土?”

    士瑕啞口無言,想了半天,他又強詞奪理:“如今,你是來我晉國送陪嫁團的,為什么身穿戎裝過來?”

    子產挺了挺胸,昂然回答:“我們的先君武公、莊公,曾經擔任平王、桓王的卿士。城濮之戰,貴國文公對諸侯發布命令說:‘你們各自恢復舊職吧。’于是,我們的(鄭)文公穿著戎服輔佐周王,以接受楚國的戰俘,今日我們也不敢違背周王的命令,故此身穿戎裝來伯國!”

    士瑕無言以對,稍傾,他像一個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樣,氣急敗壞的說:“你等著,我去告訴趙武。”

    季札微微一笑,不引人注意的尾隨著士瑕進入趙武的大堂。對面趙武見到季札進來,他笑著點點頭,然后滿臉微笑的聽著士瑕傾訴滿腹的委屈。

    趙武笑著回答:“先元帥士匄(范匄)被譽為‘晉國第二才子’,你士氏家族應該繼承了士匄的能言善辯,在國內沒人能夠說得過你,沒想到每次見了子產都要吃癟……你說,你在我面前告了幾次狀了?每次都是子產欺負你!你能不能長點出息,替我晉國爭點光——至少說不過人家,也不要四處告狀。”

    士瑕被趙武都快說哭了,停了一下,趙武又安慰說:“算了算了,你跟子產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人,那家伙常常把范匄說的啞口無言,你跟他彼此之間的差距,不是一點兩點……俗話說‘紅花總有綠葉襯’,你就是那片永遠襯托子產的綠葉,認命吧。”

    趙武說的意思是:子產是孔圣人推崇的智者,孔圣人整理的《春秋》當中,濃墨重彩的記錄了子產的言行,而魯國人最喜歡的就是見到霸主國被道理折服,向公義低頭。這也正是“至圣先師”推行的春秋規則——拳頭大沒用,國力強盛沒用,看看人家晉國,雖然稱霸天下,但仍要講規則,只要你道理上能夠說得過去,人家晉國空有稱霸天下的武力,卻依然要向規則低頭。

    因為孔夫子的存在,子產每次外交上的勝利都被濃墨重彩的記錄下來,在 來,在記錄當中,子產是永遠的紅花,士瑕是永遠的綠葉。不服都不行。

    趙武預料到士瑕即將遭遇的悲慘,但他卻無能為力。或許他可以赤膊上陣與子產辯論一番,但他是元帥,跟鄭國一個卿吵架,勝了是以大欺小,敗了是恥辱,叫孔子記錄上,會被人嘲笑三千年的!

    趙武這番帶有寓言性質的言辭讓士瑕有點沮喪,他咬牙切齒的問:“難道就這么算了?”

    趙武抬眼看了看季札,別有意味的說:“其實,范文子(士燮)在鄢陵之戰的時候曾經說過:我晉國必須有敵人存在,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外敵的威脅,那么本國公卿之間就會陷于內斗——這是軍國主義國家特有的性質,無可選擇,無可逃避。

    如今我們打服了齊國,奪取他們三分之一的人口,四分之一的土地。還肢解了衛國,迫使秦國求和——舉目中原,我們已經天下無敵了,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必須重新尋找相稱的敵人。

    而楚國是個超級大國,晉楚交鋒爭斗了百余年,它是我們天然的敵人!現在這個時候,現在這個中原無敵手的情況下,重新把目標對準楚國,也是我晉國當然的選擇——鄭國人雖然動手早了點,打亂了我們的計劃,提早引來楚軍,但我晉國就怕沒有敵人,怎會恐懼楚國呢?

    楚國來得正好,我正打算重新整理軍隊,繼續向南方擴張,鄭國的行為恰好使我們有了一個緩沖……你去通知子產,只要鄭國敢于獻俘,我晉國就敢于接受。我們勇于擔當楚國的敵人!這個仗,我們認下了。”

    士瑕被趙武說的激情澎湃,他趕緊拱手,轉身向殿外奔去。旁邊的季札也熱血沸騰,他拱手要求:“聽說伯國(霸主國)打算在冬季舉行閱兵式,我季札來晉國半年多了,觀賞了晉國的技術,以及各類藝術創造,唯獨沒有觀賞一下晉國的軍隊。聽說晉國軍隊以‘好整以暇’稱雄列國,懇請執政能讓吳國外臣陪同,觀看伯國的閱兵式?”

    正說著,韓起領著田蘇跑進來匯報:“各地領主已經點校閱過了,有許多領主鎧甲不齊全,許多領主抱怨說,連年的戰爭,以及今年的大旱,使得他們家無余財,哪有力氣武裝自己的武士。小武,各地領主確實過得很困難,你看是否寬限一下……”

    趙武笑著看了一眼季札,轉身吩咐:“去把張君臣與祈午叫來。”

    張君臣與祈午是軍中司法官,這兩人聽說情況后,祈午首先明確表態:“法律的尊嚴就在于它的剛性。雖然天災,雖然連年戰爭,但這也不是領主們拒絕武裝自家武士的理由。”

    張君臣點頭附和:“沒錯,法律并沒有規定可以寬限的‘例外’,所以,越是在艱難的時候,我們越應該嚴肅法紀,并讓各地領主知道畏懼法律。”

    叔向也從后面趕來,他聽說情況后,立刻建議:“各地領主既然養不活那么多的武士,那么就依據情況‘減封’吧。他們貢獻出多少武士,就按規定擁有多少封地,這是雷打不動的律條,不得違反。”

    按照春秋制度:諸侯國的軍隊主要由公室軍隊、世族軍隊組成。公室軍隊多建于西周諸侯受封立國時,主要成員國君直屬領地內的“國人(有國民待遇的自由民)”;世族軍隊則主要指卿大夫領地內的“士”和“農”,即:領主武裝。此外,某些較大的城邑還有“邑甲”,即“城衛軍”。他們有的屬于國君,有的屬于卿大夫,是公室軍隊與世族軍隊的補充。

    在春秋時代,卿大夫與士是兩個不同的階層,士相當于低等貴族,隸屬于卿大夫。他們也不是納稅人,名下產業無需“納稅”而需“納賦”,即戰時充任甲士,以習武打仗履行自己的義務。此外,他們平常還享有“公田”若干“井(井田制下的農田。由于各國規定不同,武士們享受的免稅農田,井數也不同)”。

    而“農”即庶人。按規定,領主封邑及其周圍的“農”,除老弱殘疾者外,所有成年男子都須接受軍事訓練,并要求:三季務農,一季講武,每隔三年進行一次大演習。遇有戰事,則武士擔當甲士(軍官),農夫“七家賦一兵,三百五十家賦一乘”,充任徒卒(跟隨在戰車后方的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