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春秋小領主 > 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們容易嗎?1
    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們容易嗎?1

    趙武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他之前不答應賑濟其他領地內的百姓——權力與義務是相等的,趙武沒有享受到其他領地內的百姓的供養,他理所當然拒絕對那些百姓承擔義務。

    趙武不知道,田氏賑濟其他領地的百姓是有目的的。在春秋之后的社會,正是由于田氏不斷的愛護百姓,幫助百姓度過災年,以至于最后成功篡奪了齊國的君位。此后的華夏文明養成了一個傳統——賑濟自己的鄰居與附近的鄉鄰,是一種罪行。如果在災年的時候膽敢賑濟或者慈善,那就是“圖謀不軌”罪,是“大逆不道”罪,官府有權對其抄家滅族。

    沒有權力就沒有義務,平常享受百姓奉養的只有國君,賑濟的權力也只能出于君主。富裕的鄉紳如果敢賑濟他人,那就是自認為自己等同于君主,或者平常享受了君主的權益,故此“刁買人心”。

    正常的來說,富裕的人只有被“強制自愿”的義務,而他們所交納的救災物資,通常被朝廷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后,作為“朝廷對百姓的關懷”下發給各地貪官,然后,貪官們裝滿腰包之后,牙縫里剩下的東西賞給饑餓難耐的災民。最后,朝廷借此宣稱它對災民的關愛——如整個賑濟過程中,“被自愿”的人是不能表達自己一湯勺權益的,否則就是死。

    或許,此時的田氏是真心希望拯救自己的同胞,田光很無可奈何的拱拱手,看不出半點虛偽地回答:“我田氏的富裕在齊國數一數二,在此國家危難之際,我們不出錢賑濟,不救援鄉親,還能指望誰?”

    田氏問的話巧妙——此時此刻,齊國的國君正忙著泡妞,準備把自家總理的老婆變成“國家第一二奶”,指望他可憐那些戰爭難民……如果那些戰爭難民不是孔武有力的“勇爵”,大約齊莊公看都不會正眼瞧一下。

    趙武掃向了身側的家臣,此時,趙氏體系之外的謀士、羊舌氏的叔向平靜的插嘴:“齊君收攏這么多的勇士,是打算做什么?魯國、莒國至今沒有情況匯報,我們是不是該派出使者前往這兩個國家?”

    稍停,叔向自問自答:“魯國大概不會遭受攻擊,齊晉之戰爆發的緣由是魯國,戰后魯國拼命修建武城(軍事堡壘),而我晉國現在兵強馬壯,恐怕齊國不敢輕易進攻魯國。”

    師修的兒子伯州平補充:“更何況我們在黃河南岸已經有了軍事基地,衛國與我們唇齒相依,如果齊國進攻魯國,必然要驚動我趙氏在黃河南岸的領地,那么齊國面臨的將是三國聯軍——齊國在這個時候,恐怕還不敢輕易挑戰魯國。”

    叔向輕輕點點頭,自顧自的分析:“那就是莒國了,莒國國君剛剛復國,根基未穩,戰略縱身不夠,我估計齊國的軍隊正在討伐莒國。只是道路難行,我們至今沒有得到莒國的消息。”

    叔向與伯州平當面討論齊國的軍事動態,田氏絲毫沒有難堪,他靜靜的坐在那里,等待趙氏家臣討論完畢。

    趙武想了想,遺憾的嘆了口氣:“莒國離我們路途遙遠,原本我們扶持莒國就是想有一個戰略緩沖時間,現在無論如何無法救援了。”

    齊莊公這一招打在趙武的腰眼上。趙武雖然明知道莒國早晚會遭遇這一天,但莒國本來就是齊國的屬國,趙武為遙遠的莒國重新回到齊國陣營而發動戰爭,理由不充分,在范匄那里恐怕通不過。

    所以他只能看著齊國在自己的東部大肆進行軍事動作。

    雖然明知道莒國是一個犧牲品,但趙武不甘心啊。

    “想個什么辦法,在邊境地區做點手腳……?”趙武喃喃自語。

    叔向立刻駁斥:“不可能的,齊國兩次參加盟會,態度雖然桀驁,但他們簽署了盟約,按期、按規定數額交納了征稅,如果我們因為他懲罰自己的屬國而動用大軍,道理上說不過 上說不過去,那些歸附我們的諸侯國害怕我們仿造齊國的先例,干涉他們管理屬國的事宜,沒準會更加離心離德……在此敏感的時刻,我們不能這么做啊。”

    叔向所說“敏感時刻”,是說范匄今年增加了征稅額度,列國都有抱怨,態度敷衍,鄭國則干脆擺出不合作的態度,有了鄭國作為成功先例,晉國的屬國都在蠢蠢欲動。

    在這個時刻,如果趙氏突然要求發動戰爭,那么被沉重的征稅煎熬的諸侯國,立刻會離心離德。他們或許找不到一個相稱的敵國投靠,但挑動晉國公卿之間的爭斗,這些人算是熟門熟路。

    趙武想了想,遺憾的說:“我們晉國是霸主,竟然只能看著齊國在東邊動手,不停的壯大自己……莒國上下都是傻子,他們遭到攻擊,為什么不向我們求援?只要他們一求援,我們馬上會找到出兵借口……”

    田光適時插話:“也許莒國人求援了,但他們的信使要穿越整個齊國國境,才能抵達魯國或者衛國。莒國人口少,他們不可能派太多的武士求援,一兩個武士,沒準在路上被老虎吃了。”

    趙武深深吸了口氣,擺了擺手說:“算了,莒國的事情咱們放棄了吧……田氏需要多少糧食?”

    田光平靜的回答:“一萬石。”

    趙武微笑的問:“田氏送來的奴隸當中,有多少是居住于海邊的漁夫?”

    田光愣了一下,急忙問:“趙氏有意將領地擴張到海邊?”

    趙武微笑著回答:“有了黃河南岸的領地后,我趙氏無論從黃河北岸還是南岸,通向海邊的大陸已經暢通了。北岸屬于無人區,燕國早已經跟中原不通消息,那片土地任我開墾,只是我現在還沒有做好準備而已。

    但齊國向來掌控著鹽與金的利潤,我知道你們在海邊有許多熬鹽的工人,黃河南岸通向海邊的土地,齊國早已經開發完善。我準備以南岸做跳板,逐漸的向黃河的出海口擴張。

    嘿嘿,如果我趙氏擁有了海岸,那我可以修建港口,捕魚撈蝦,還能擁有食鹽的利潤,從此算是徹底自給自足了。”

    食鹽、金屬礦產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當初齊桓公之所以戰勝鄭莊公,成為春秋第二霸,就是因為齊國掌控了春秋時代最重要的戰略物資。而鄭國位于中原腹心,礦產物資缺乏,被管仲純粹用經濟大棒打壓下去。

    趙武囊括了太原盆地、長治盆地,以及中山國之后,他已經奠定了戰國時代趙國的國土基礎。但他現在煤炭資源雖然雄厚,鐵礦資源還算過得去,老百姓天天要吃的食鹽卻需要仰仗外來供應。而食鹽是這時代專控商品,有錢都買不到。

    叔向淡淡的補充:“我晉國雖然擁有鹽池,借此擺脫了齊國的食鹽控制,但鹽池的產量有限,隨著我們領地的擴張,鹽價越來越高,趙氏在晉國貴族當中算是富裕了,但每年辛苦掙來的錢,要劃出很大一部分用來購買食鹽。

    所以,趙氏把領地擴張到海邊,是我晉國君臣上下一致的愿望,如果我們擁有了海鹽的利潤,晉國可以徹底擺脫齊國的干擾,專心經營自己的霸業。”

    趙武閑閑的補充:“我恰好知道一種曬鹽法,或許能比齊國現在的煮鹽法出產更多,我愿意把這項利潤與田氏共享,因為我的方法與齊國略有差別,所以我也不指望你們能賣給我多少擅長熬鹽的工匠,我只需要那些接觸過鹽業的普通工人就可以了。”

    田光沉思了一下,回答:“一萬石糧食,我用一萬名奴隸,再加上七百鹽業工匠交換,怎么樣?”

    伯州平臉色呆板,生硬的回答:“你占便宜了,一名熟練的農夫耕作一年,能產量三到五石,產到五石已經罕見了,而現在,糧食到處都沒有賣的,你只用一萬名奴隸,外加七百名鹽業工匠,要交換我方一萬擔糧食,這太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