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從1955年開始的日常生活 > 第473章 受獎
  陳建國又升官了。

  哪怕在50年后,文工團最被人詬病的地方,也是升官太容易。

  唱首歌、出了名,隨便特招入伍就能拿到連、營,乃至團級待遇,那些老藝術家最高的甚至是軍區副司令級待遇。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早在55年授銜的時候,就決定對文職人員實行職員制度。

  意思就是不穿軍裝、沒有軍籍、不授軍銜,不與戰士等同,工資可以發、待遇可以給,職權是沒有滴!

  對部隊“職員”的設置范圍,主要是五個系統的有關人員:

  一是行政系統,主要有文書、收發、打字員、校對員、檔案員、資料員等。

  二是物資保障系統,主要有食堂管理員、給養員、出納、各種保管員、器材員等。

  三是醫療衛生系統,助理軍醫、主治軍醫、主任軍醫也是職員。

  四是文化體育系統,主要有文工團(隊)員、軍樂隊員、體工隊員、美術工作員、俱樂部工作員、圖書員、廣播員、收音員、電影組(隊)長、放映員、攝影員等等。

  五是院校、科研、工程技術系統,主要有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工程師、技師、技術員、翻譯,等等。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這些人員都屬于部隊外聘機構,甚至連附屬人員都不是,不算軍人。

  1960年以后,我軍又陸續分批將編制內職員改為現役軍人,即現役軍官或佩戴專業符號的軍人,他們恢復了軍籍,重新穿上了軍裝,當時稱為“二次入伍”。

  其中將占當時職員總數一半的40種職務,改為佩戴專業符號的軍人職務。包括文工團員、體工隊員、軍樂隊員、美術工作員、攝影員、放映員、護士、倉庫保管員、話務員、電報收發員等。

  這時候大家就又變成有軍籍的現役軍人了。

  但是這些軍人不同于普通軍人,必須要求佩戴專業“勤務符號”,以示與正規軍人的區別,唯一不戴符號的,就是專業軍人電影放映員。

  到了1965年6月1日,我軍取消軍銜制,原來有軍銜的軍官和沒有軍銜的專業軍人都統一佩戴全紅帽徽、領章,沒有任何區別。

  大家都成了一片光板,只要我不說話,你就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

  在取消軍銜制同時,編制內的職員全部改為現役軍人,我軍的職員制度宣告廢止。

  要等到1988年,在恢復新軍銜的同時,又頒布了《文職干部暫行條例》,將所有的文職人員分為專業技術和非專業技術兩類。

  專業技術文職干部等級與專業技術軍官相同,為1到14級;

  非專業技術文職干部等級最開始設9級,依次為:正局級、副局級、正處級、副處級、正科級、副科級、一級科員、二級科員、辦事員。后來又在正局級之上增加了3級,即按:副大軍區職待遇、正軍職待遇、副軍職待遇。

  另外,由于軍隊文職干部都是現役軍人,其薪金待遇與現役軍官相同,還專門設置了與軍銜等級相應的“文職級”,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六級、七級、八級、九級。分別對應上將至少尉的薪金待遇。

  這里要注意的是,對應的只是“待遇”,并沒有任何管理權限,也不與部隊軍銜通用,對本系統之外沒有任何過問的權力,除了工資福利更高一點,并沒有其他的作用。

  不過那是以后。

  現在這個時間點,文職干部那也是干部!

  所以,此時此刻,陳建國就是正兒八經的戰士、文工團干部,享受正連級待遇。

  這是他用一個個作品換來的,絕對不是張團長給他胡亂升官。

  特招進團就是正排級,寫了《地動山搖》之后就升了副連,然后創作《一二三四歌》、《軍中姐妹》、寫小說、拍電影,各種成果累積起來就成了正連。

  他不想要還不行,部隊里講究的是論功行賞,立了功就要賞,你不要,人家還看著呢。

  而這一次雖然沒有搞創作,但是立了這么大的功,不表彰都說不過去。

  于是先在團里的表彰會上升了一級,成了副營。

  三天后在軍區的表彰會上升了一級,成了正營。

  半個月后,已經是8月下旬,救援工作進入尾聲,下一步就是重建階段,最上級便開始對本次事件中的優秀個人和集體進行表彰。

  地方上的由政務院去安排,部隊里的就由軍委處理。

  劉世明老爺子在地震發生后第一時間就急流勇退,所有功勞都推給了陳建國和劉家林。

  提醒和建議是陳建國干的,組織異常情況復查和決定撤離是劉家林帶著駐軍領導一起干的,這兩個當記頭功。除了寥寥幾個自己人,其他人甚至都不知道他有參與過。

  論功行賞的時候,劉家林便官升一級,上調軍區擔任職務,一家人也跟著來了北京。……宿舍也在這附近,距離陳建國家還不遠。

  其他人也各有獎勵。

  這時候陳建國便跟著再升一級,成了副團,只比張團長低了一級。

  文工團分為三級,第一級是“總”字頭的,比如總政,對應師級單位,第二級是隸屬于軍種部隊的,比如海政、空政,級別就低了一等,第三級是隸屬于各個軍區的,對應團級編制,也是最低一等的文工團。

  再低的那不叫文工團,得叫文工隊,營連排的編制都有。

  到了這一步,陳建國在文工團里也可以算做領導了,要是再進一步,……也比不過張團長。

  人家雖然是團長,但享受副師級待遇,那是他從小就鬧革命換來的,要不然也壓不住底下那么多人。

  可惜要到1979年才有一二三等功制度,要不然肯定能拿個一等功。

  至于其他勛章就別想了。

  戰爭時期我軍就沒有授過勛章。

  紅星獎章是獎章,不是勛章,只在1933年和1934年的建軍節,給紅軍將領頒發過。

  31年和32年倒是頒發過“紅旗勛章”,甚至連李先生也在受勛之列,但那是獎勵土地革命中的優秀領導人,不算部隊勛章。

  直到55年首次授勛,才頒發了三種勛章,“八一勛章”、“獨立自由勛章”和“解放勛章”,都分為四級,前面三級是勛章,分別是一二三級,最后的是“獎章”,已經不算授勛。

  這三種勛章又分別對應工農紅軍時期、抗日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部隊領導干部。

  而且這三種勛章是可以累計計算,也就是說,最多可以獲得三枚一級勛章。

  陳家也有一枚“三級八一勛章”,那是大爺爺的壓箱底寶貝,連陳建國都難得一見。

  可惜這些都跟陳建國沒關系,最后他就撈到一本光榮證書,也算聊以慰藉。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