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257章 孰真孰假(上)
  七月十四,大雨傾盆。

  趕在昨日太陽落山之際,伴隨著幾聲震耳欲聾的驚雷,一團烏云彌漫在京畿之地的上方,隨即而來的便是淅淅瀝瀝的小雨。

  待到天亮之后,持續了整整一夜的消息非但沒有停止的跡象,反倒是愈演愈烈,將幾位冒雨進宮的眾臣們澆的渾身濕透。

  因為擔憂幾位老臣的身體,司禮監秉筆早早的就命人于乾清宮暖閣點燃了幾盞宮燭,并準備了幾件干凈的衣衫。

  待到幾位重臣重新梳洗完畢,出現在乾清宮暖閣之中的時候,角落處的宮燭已是幾乎燃燒殆盡。

  隨意的擺了擺手,案牘后的天子示意身前的幾位朝臣各自落座,并遣人送上一杯熱茶。

  身前的這一眾紅袍重臣,除卻被自己親手提拔的王在晉,畢自嚴,徐光啟等人還算年輕之外,首輔李國普及次輔劉鴻訓均是上了年紀,發須早已斑白。

  "眾位愛卿且先看看吧。"

  待到眾人或尋常或拘謹的飲用了一口熱茶之后,案牘后的朱由檢方才示意身旁的隨侍宦官們將案牘上的奏本遞給身前的眾位朝臣。

  奏本的內容并不冗長,攏共只有三份,分別由遼東巡撫畢自肅,宣大總兵楊肇基及總督陜西三邊的右都御史武之望所奏。

  對于前兩位,在場的朝臣們自然不會陌生,皆是由案牘后的天子親自提拔的心腹重臣,分別坐鎮遼東及宣大。

  但是對于后一位,除卻內閣首輔李國普及次輔劉鴻訓還算熟悉之外,其余人均是一頭霧水。

  武之望,萬歷十七年的進士,為人剛正不阿,乃是關中鴻儒,但相比較其官員身份,他的另一層身份更為人所熟知。

  因為幼年體弱多病,長大成人的武之望一邊學習八股,一邊學習醫術,并且卓有成效,時人稱之為"神醫"。

  天啟六年八月,武之望改任督查院右都御史兼任兵部侍郎銜,總督陜西三邊軍務,成為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第一件事,遼東巡撫畢自肅上奏,女真大汗皇太極遣使來見,有意與我大明議和,眾位愛卿是何意思?"

  趁著身前朝臣翻閱奏本的功夫,朱由檢清冷的聲音于暖閣中悠悠響起,令得角落處的宦官們頓時心中一驚。

  雖然近些天,宮中內外隱隱有些傳聞,聲稱女真大汗或有和談之意,但是當他們親耳聽聞天子提及此事,仍是心頭一陣駭然。

  "陛下,建州女真狼子野心,此舉不過是權宜之計;反觀我大明兵多將廣,士氣正旺,與他和談作甚!"

  沒有絲毫的遲疑,內閣首輔李國普便是將手中的奏本隨便擱置在一旁,一臉急切的沖著案牘后的天子說道。

  "陛下,首輔所言甚至,女真韃子先后于錦州城外折戟沉沙,料想國內一片黑暗,想必賊酋皇太極定然是焦頭爛額,這才出此下策。"

  李國普的話音剛落,總管天下兵馬大權的兵部尚書王在晉便是徑自起身,同樣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所謂"和談",振奮一下百姓的民心士氣尚可,若是真的將其當回事,便是有些不妥了。

  自薩爾滸失陷之后,朝廷于遼東節節失利,先后丟失遼沈,廣寧等重鎮,雖然于近些時日先后取得了"寧遠大捷"及"錦州大捷",但仍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遼東問題,更沒有復土。

  國仇家恨歷歷在目,試問如何跟那些窮兇極惡的女真韃子"和談",難不成要學那認賊作父的"趙構"?

  在兵部尚書王在晉起身之后,暖閣中的其余朝臣也是先后起身,逐一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沒有絲毫的意外,所有人都不支持所謂的"和談"。

  見狀,案牘后的朱由檢也是露出了一抹滿意的笑容,這便是沒有黨爭的好處,舉朝上下能夠齊心協力,朝同一個方向努力。

  若是放在萬歷朝亦或者天啟朝,怕是女真和談的消息剛剛傳出,朝中的朝臣們便會化身嗅到腥味的貓,為了這"和談"的功勞大打出手。

  "既如此,便傳令遼東巡撫畢自肅嚴加戒備,不得相信女真韃子的只言片語。"

  不多時,案牘后的天子便是做出了最后的決定,一臉堅決的朝著內閣首輔李國普吩咐道。

  "微臣遵旨。"

  聞言,李國普忙是躬身應是,不敢有半點耽擱。

  自古以來,軍功便是天子維系自身統治的重要手段,遑論是由天子親自"指揮"的西南戰事。

  如今舉朝上下,怕是沒有人敢與天子"針鋒相對",尤其是在事關邊鎮的軍國大事上。

  "對了,朕聽說寧遠城的那些將門,主動前往畢自肅麾下聽命了?"

  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朱由檢猛地自眼眸深處射出一道精光,若有所思的朝著一旁的司禮監秉筆問道。

  "回陛下,正是。"

  屏氣凝神的司禮監秉筆顯然沒有料到天子就會在如此重要的場合問詢自己,故而足足愣了幾個呼吸的功夫方才緩過神來。

  此等"細枝末節",早在數天以前,遼東巡撫畢自肅便是已提前上奏,報于紫禁城中的天子知曉。

  "呵,這些將門世家倒是見風使舵的厲害.."

  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朱由檢自臉上擠出了一抹不屑的笑容,這些將門世家果真是"欺軟怕硬"慣了。

  見得朝廷勢大,輕而易舉的平定了"奢安叛軍"便是馬不停蹄的趕往錦州,前往畢自肅麾下聽命。

  但前些天的時候,卻是毫無反應。

  "無妨,議下一件事吧。"

  沒有理會欲言又止的朝臣們,案牘后的朱由檢干脆利落的結束了關于遼東的話題,轉而拿起了案牘上的另一封奏本。

  "下一件事,便議議這蒙古韃子吧。"

  話音剛落,乾清宮暖閣外便是響起了一道驚雷,驟然閃現的電光更是將殿內的君臣臉色映襯的隱晦莫名。

  宛若一陣冷風吹過,閣中朝臣均是不由自主的打了個哆嗦,只覺得不寒而栗。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