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 > 第206章 解縉的彈劾
  李默從從九品正正八品,升的算是比較少,但沒辦法,親王府五品六品的官員就這么幾個,朱高煦讓他暫時先干著,以后再想辦法,李默也無所謂,畢竟朱高煦從來不少他銀子。

  其實親王府的高官就這么幾個,其余的官員還是挺小,大部份都是八品九品官,和郡王府區別不是很大。

  但大伙跟了朱高煦這么多年,知道朱高煦不會虧待他們,哪怕官小,每年的薪水是遠遠超過一二品的大員們。

  朱高煦原本只有六千多兵馬,其中五千漢軍,一千多藩騎,現在突然要帶走一萬七八千人,所以這段時間他很忙。

  首先要挑選軍將,和軍士,看誰愿意跟他走。

  如果挑不滿,就會有朝廷來分派。

  結果朱高煦還沒去挑,有人主動上門投靠。

  比如原南寧衛指揮使靳榮,當初在真定城下戰敗,朱高煦饒他性命讓他帶著耿炳文尸體走,也過來投靠朱高煦,接著跟著朱高煦打過仗的一些中層軍將也來投。

  朱高煦則另外找到趙貴。

  當初趙貴帶著步營,差點把他堵在南軍重圍中,也是個猛人。

  趙貴也沒猶豫,果斷投了朱高煦。

  和趙貴一起來投的,還有當初懷來城破后,被朱高煦捅了一刀的三個人。

  趙貴說當時他們有六個人活了下來,其中有四人過來投了朱高煦。

  這些人或多或少都帶著些兵馬,朱高煦很快湊到一萬三千人。

  但距離三護衛還不夠,于是朝廷又調派了一些兵馬給朱高煦。

  這調派的兵馬朱高煦就很不高興。

  主動來投的兵馬,要么是靖難中的同僚,要么是南軍中的強軍,像靳榮的南寧衛,趙貴的山東衛,都是和燕軍大戰中表現很猛的衛所軍。

  而朝廷調派的,是梅殷在淮安駐守時,征發的新兵。

  但不高興歸不高興,朱高煦也只能接受著。

  但跟著朱高煦前去云南的可不止這些人。

  按大明軍法,這些‘正軍’到一個地方長期駐守,還得帶著家屬妻子和軍馀等人員。

  這軍馀又叫替補,替補之前不是軍人,但要跟著衛所,參加一些軍事輔助,比如也要訓練,幫助征糧,運輸物資等,一旦有正軍戰死,軍馀可以替補軍人。

  一般來說,正軍的嫡長子,嫡長孫,都是軍馀。

  實際上就是正軍全家都要跟著去駐地,你長子是軍馀,不可能留下次子在老家的是不是。

  所以最后跟著朱高煦一起去云南的,估計得有五六萬人馬。

  這么多人一起去云南還是挺麻煩的事,朱高煦得分批布置,安排誰先行后行,整個時間跨度也很大。

  但這些事不用他煩心,親王府長史,和陳文他們能安排的很好。

  他煩心的還有其他事。

  在離開京師前,皇帝又為他們幾個兒子都娶了妻子,女兒們嫁了人。

  這都是為了拉攏人心的政制婚姻。

  世子娶了張輔的次女張婳,并且還打算明年讓他娶郭英的孫女。

  朱高煦娶了張輔的長女張嫣,朱高燧娶了何福的外甥女徐氏。

  另有朱棣兩個女兒,嫁給了西南大將宋晟的兩個兒子。

  宋晟很上路子,靖難中,朝廷讓他派兵,他的兵馬慢慢吞吞,從西南走到京師,靖難打完了,還沒走到,然后朱棣剛進京,宣他過來,宋晟馬上就來拜見。

  朱棣對他極為欣賞,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兩個兒子,又讓宋晟駐守原來的涼州。

  這地方也是個好地方啊,不但產馬,而且可以往南支持四川。

  張輔之前還以守孝為名,拖延婚娶一段時間,現在朱高煦要分封外藩,實在沒有理由拖延。

  于是永樂元年的四月,朱高煦等三位皇子,皆在京師成親,然后準備各奔東西。

  成親后的第二天,朱高煦就來找徐妙錦,再次要求徐妙錦和他一起去云南,徐妙錦依然表示拒絕。

  三天后,早朝時,解縉突然彈劾漢王,說漢王故意拖延時間,不就藩國。

  朝臣頓時嘩然,丘福可不慣他,立馬破口大罵,人家新婚,總要在家里呆幾天,新娘子這兩天也不方便走啊。

  四周一片笑聲,解縉的無比莊嚴的彈劾,在笑聲中轟然消散。

  但解縉這人腦子可能有問題,第二天又彈劾,丘福又罵。

  他也不怕的丘福,罵幾句也又不少塊肉。

  第三天再彈劾,連續彈劾三天。

  皇帝并不生氣,但也沒有喝斥解縉。

  第三天時,丘福就不罵了,似乎也感覺到不對勁。

  第四天,解縉再彈劾,與此同時,黃淮、尹昌隆、金忠等紛紛彈劾漢王違法,拖延時間遠超大明律法。四月份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朱高煦卻不得不在這個美好的時季啟程前往云南。

  四月初八,朱高煦決定出發,他們已經是第四批出發的人,前面已經走了很多人。

  朱高煦走時,隨行只有陳文一個左護衛,加上軍馀和一些官員、工匠,隨行文官有侯海,李默兩人及家屬。

  路程的前面大部份都是水路,從龍江關上船,一路可以到湖廣,經洞庭湖后,繼續走水驛道到沅州,然后從沅州進入貴州布政使司的地盤。

  大明在西南的水驛道也就到這里,經沅州到貴州鎮遠府為止,后面皆是陸路,不再有水驛道。

  他們要橫穿貴州進入云南。

  整個行程,因為人多馬雜,估計得三個月以上。

  而在朱高煦出發前的一天時,另兩波人馬各約有一百多人,走的卻是另外的路線。

  先行的有毛雄毛信領一波人,他們要去韓王寨,把那兒的人都帶到云南。

  還有一波是楊立山領的人,他們走水驛道從南方走,經江蘇,福建,廣東,然后從廣東的水驛道可以走到廣西的隆安縣,這邊距離云南極近,也很是方便。

  只是這邊水驛道小,要不然朱高煦大部人馬也想走這條道。

  從隆安縣可以直入云南的廣南府,也是條入云南的道。

  楊立山常年在這邊經商,所以非常熟悉,而且朱高煦給他的時間是半年左右,實際上要不了這么久,但朱高煦要他沿路收羅郎中和工匠。

  不管用什么手段,收買也好,打砸搶掠都好,把南方沿海會造船,造炮的鐵匠,木匠,啥匠都行,統統帶到云南來。

  此時大明最好的船匠都集中在沿海地區,而鐵匠和木匠、郎中也是南方比較多。

  長樂縣地處福建福州沿海,朝廷在去年就決定在這里新建船廠,因鄭和上奏,這邊改名太平港,新船廠設計長達二十里,共有三十多個船房。

  徐安接替父職為福建都指揮使,由其配合當地提舉司一同興建。

  福建都司的職責,是要為將來的大船,配備水師兵馬,同時負責船廠的守衛工作。

  所以徐安到任后,立馬抽調原來的福建水師,新組水師,用以遠洋訓練。

  同時安排人馬,護衛船廠。

  船廠主要的事項,由當地提舉司負責。

  按大明規定,提舉司一般由當地按察司或鹽課司的提舉兼任。

  原本明朝在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三地設了提舉司。

  這次為了新建船廠,又地福州新設了提舉司。

  福建提舉司提舉居然是王彥來擔任。

  鄭和全面負現造船事宜,皇帝朱棣也就近用他的心腹宦官。

  剛剛進宮的王彥,被安排到福建任提舉司,全面負責這邊新船廠的建造。

  在朱棣和鄭和的心中,大明這會重點打造兩個造船廠,龍江和長樂,所以必須要信過的人。

  鄭和主要在龍江,所以長樂造船廠,由王彥來擔任。

  王彥是藩將郵身,在整個靖難中,和朱高煦沒有并肩作戰過,一直跟著朱能,經常和燕王一起并肩做戰,還救過燕王,所以在皇帝眼里,王彥是信的過的人。

  王彥去年就到了,然后從泉州、福州、延平、漳州等全福建范圍,征調船匠,共計六百多戶云集到長樂縣。

  當時徐安還沒來,王彥也不知道是徐安到福建任都指揮使。

  永樂元年一月,徐祥死在路上,徐安接替父職,來到福州,王彥這才知道來的是高陽郡王的親信。

  他還在考慮要不要拜見徐安,但在二月份,徐安派人偷偷送了口信給他。

  二月底,王彥組織船匠考核,在六百多戶船匠中,開除了考核最差的二十余戶。

  有多戶船匠表示不服,私下稱自己匠藝了得,怎么會考核最差?

  這日王彥去作房,看到幾十名大匠在交頭接耳,眾人在商討第一批要造的船,大部份建議循序漸進,先造二十二丈的福船,這也是目前大明朝內最大,并比較盛行的福船。

  但有個匠頭叫鄧川,泉州的船匠,家里數代都是造船的,他說可以直接造四十丈以上的大船,因為朝廷的要求,船越大越好,畢竟遠洋的海船,的確需要大才安全。

  四十以上的大船,在之前很少見,據說宋朝時曾有過,但進入元和明幾乎絕跡,鄧川自言家族中造大船的經驗。

  現場立馬很多人噴他,你有啥經驗,你造過這么大的船嗎?

  鄧川無言以對,但堅稱可以造,沒必要浪費時間,從小造到大。

  眾人爭著爭著,還吵了起來,鄧川自然被群起而攻,誰讓他這么突出。

  如果他能造,別人不能造,這不是說他比大伙所有人都強。

  王彥聽了會后,勃然大怒,對著鄧川一頓怒斥,支持大伙循序漸進,以穩為主,更言,這是為圣上和朝廷辦事,豈能憑空想像,想造多大就造多大?萬一失敗,徒浪費人力和財力不說,更要消耗多少木材?

  鄧川被罵了個狗血淋頭,眾工匠都幸災樂禍。

  不幾天,王彥說鄧川已經憤而辭離,他也批準了。

  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