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 > 第222章 元江那氏
  思漢法在軍事上實行三丁抽一或五丁抽二的征兵辦法,同時提倡尚武精神,鼓勵人民舞槍弄棒,練習武術,并每年舉行一次操練比武,獎勵勇士,基本實現全民皆兵。

  勐卯傣族“散則為民,聚則為軍”,為民能耕田種地,進行生產;為軍能上陣殺敵,攻城掠地,故思家軍一時名聲大振,歸附者時有之。

  簡單來說,麓川這邊,只要是成年,基本都能打仗,必要的時候,連婦女都能上陣,一樣可以射箭持槍。

  所以在和明軍的對抗中,巔峰期,他們動員了三十多萬人馬。

  當時鎮守云南的沐英,帶領三萬精銳于定邊一戰,大敗思倫法,沐英用火器驚擾了思倫法的大象兵,大象受到驚嚇,回頭沖亂了思倫法的兵馬,明軍因此大勝。

  此戰思倫法的兵馬被斬首三萬余,被活捉一萬多。

  思倫法吃了敗仗后,更遣使求和,同時表示愿意向朝廷交稅。

  而明廷看到了思倫法強大的動員能力,知道要想完全打敗思倫法,幾乎不可能。

  土司們吃了敗仗后,往山里一縮,朝廷大軍很難再攻進去。

  這也是元朝為什么和麓川對峙了四十多年難分勝負的原因。

  且當時云南全省漢人也沒有三十萬人,而思倫法能動員三十萬土人,所以明廷也順勢就坡下驢,并對麓川提出了高額的戰爭賠償:包括戰馬一萬五千匹、象五百只、牛三萬頭、象奴三百人。一面要求將刀廝郎、刀廝養等一百三十七名罪人交由朝廷處置。思倫發乖乖聽命。

  說到這里,朱高煦道:“元江境內有南溪河、養馬河、置曼章那等天然牧場,盛產象、馬,每年向朝廷進貢象和馬。”

  想想思倫法當年向明朝廷賠償戰馬一萬五千,象五百只,牛三萬頭,就知道這地方有多好了。

  而且現在朱高煦來的正是時候,這會明朝在這里只有元江府,沒有升格為元江軍民府。

  如果他晚來一年,到了明年,原歷史上,當地土司首領那榮赴京朝貢后,朱棣也感覺這地方挺好的,并把“元江知府”,晉升為元江軍民府。

  史稱:“那榮肯萬里來朝,賜宴于奉天門,特加虎符一道,嘉爾忠順,賜爾虎符,傳之子孫,永守藩土。”

  之后,元江那氏土司,皆忠于明朝,明朝之后屢次征討麓川,都出兵出力支持明朝廷,到明朝中期時,僅元江軍民府東路軍,就有戰象八十頭,兵馬五萬人。

  即便到了清初,清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那氏第十六任知府那嵩還堅持抗清,并在很短的時間內傳檄號召諸土司30多萬人馬并聯合石屏總兵許銘臣等人大規模進行抗清活動。

  平安和盛庸之前還覺的云南人口不多,又沒戰馬,條件不算好,現在聽楊武這么一說,就明白這邊土司極眾,且還有養馬的地方。

  “有馬就好,有馬就好,哈哈,這里的牧場不錯。”平安最喜騎兵,聽聞這里能養大量的戰馬,不由喜出望外。

  朱高煦這時笑道:“現在的麓川傣族首領叫思行法。”

  思行法的父親在1399年去世,思行法于去年繼承父職,為麓川平緬軍民宣慰使司,宣慰使。

  因為麓川是傣語中勐卯的漢語譯稱,所以他們內部自稱為勐卯果占璧王國,因為其父去世,加上洪武三十年的刀干猛之亂,勐卯國勢日微,境內大小土司也各有異志,這也是為什么,原歷史上,明年元江土司那氏會千里奔赴南京,向明朝廷進貢的原因。

  朱高煦又道:“思行法現在日子不好過,他隔壁的木邦、勐養(都是緬甸國)數次攻打他的地盤,內部各土司首領不服他,外面還有外敵,思行法,現在也需要支持。”

  “建文時思行法已經遣使使向明朝廷求救過一次,此次的新使者刀氏刀門賴,剛剛經過昆明,又去京師求救了。”

  原歷史上,思行法接著又在永樂五年、六年、七年、九年,相繼遣使貢獻,同時報告木邦、勐養侵占邊境等事,希望明王朝出面解決,但明政府多以“邊境土官相互攻奪是平常之事,況且是非不明,不能隨意責罰”為由不予過問,或讓其自行解決。思行法最終都沒從明王朝得到一個明確的答復。相反,木邦、勐養卻在明王朝的扶持下,或者說是縱容下,不斷侵占勐卯邊境地帶,日漸強盛起來。

  所以刀門賴最終會在南京城被無視和敷衍。

  但朱高煦不知道刀門賴在南京的待遇,所以他道:“咱們現在要做的事。”

  “一是讓南京的人讓刀門賴產生厭惡,二是拉攏思行法,刀氏,那氏等當地強大的土司。”

  其中刀氏土司,包括后來云南孟璉宣撫司、車里軍民宣慰司、鎮沅御夷府等幾大地盤,僅這些面積接近四分之一云南大小。

  “有了這三家土司支持,最少能得到五到十萬土司兵馬,而且糧食會無憂。”

  “如何拉攏?”平安問。

  盛庸則道:“漢王是否已經早就盤算。”“走,讓楊武帶你們去拜見下那榮。”朱高煦道:“要得到云南最大的牧場和最好的戰馬,必須要過那榮這關。”

  元江古屬西南夷地,蜀漢、西晉時名羅盤甸,屬興古郡地,元至元元年(1264)名羅盤部,屬元江路治地,至元二年(1265)改為元江府,現在還叫元江府,一直到明年,朱棣見到那榮之后,才把元江府升為元江軍民府。

  云南那氏世襲當地,現知府叫那榮,境內有數大牧場,是麓川附近所有土司戰馬的供應地,商業和農業也非常發達。

  自從刀干孟叛亂及思倫法去世后,經過這兩件事的重挫,麓川一帶的土司凝聚力就沒有以前強了,以前逢年過節,和當地重要節日,各地首領都要匯聚一堂,現在思行法聲望不夠,每次召會,去的人越來越少。

  所以當木邦、勐養兩部攻打思行法時,麓川附近的各土司,都找各種借口,不再出兵幫忙。

  那榮這兩年雖然都去了,但眼看著來的人越來越少,也起了別樣的心思。

  思行法不行,完全沒有其父的聲望,更重要的是思行法能力也不夠,做事優柔寡斷,不夠大膽,恨辣,眾人看到他不夠厲害,自然不愿支持他。

  那榮思來想去,打算親自去趟明朝,因為他聽說明朝皇帝已經換了,他想見見新皇帝。

  那榮這個決定一出來,立馬遭到全族反對。

  兒子那邦更是強烈反對,主要是云南距離中原皇朝太遠,而且這種遣使,不需要你首領出馬,那邦更說,你真要去,兒子替伱去。

  隔壁思行法就自己沒去,派了刀門賴。

  估計原歷史上,朱棣沒理會思行法,可能就是思行法沒親自去,而那榮親自去的原因。

  但那榮還是堅持要親自去中原皇朝,拜見朱棣。

  “我已約了刀門賴,讓他在昆明等我,我意已決,你們不要再說了,給我準備好進貢的禮物,三天后就出發。”當天那榮一口決定,三天后出發,與刀門賴匯合。

  不料,第二天一大早,有人上門匯報,明商楊武來了。

  這幾年楊武以鹽和糖,多次與那氏交易,用來換那氏的戰馬,但讓那榮奇怪的是,楊武從來不拿馬,都讓他記在帳上,說是有一天,會一起來拿。

  “快請。”那榮對楊武印象極好,而且女兒那柔好像和楊武關系也不錯,這楊武每次過來,都會帶點東西送給女兒那柔,只是聽說,楊武已經成親,而且明人向來看不上他們土人,所以那榮一直沒敢開口。

  外面有人去請楊武,楊武他們還沒到,后面有人已經跑了進來:“阿爹阿爹,楊武來了嗎?”

  卻見一個十六七歲的傣族小娘,看起來皮膚略黑,但臉型比較精致好看,正是他的寶貝女兒那柔。

  那柔也是傣族爽朗的性格,敢愛敢恨,已經不下幾次暗暗表態喜歡楊武。

  但楊武像個木頭似的,一直沒啥反應,那柔每次氣的半死,但楊武過來,每次又會貼心的給她帶點小玩意,又會讓她開心很久。

  “來了來了,你快進去,像什么樣,明人不喜歡這樣的小娘。”那榮急道。

  “我不,楊武不是普通的明人。”那柔道。

  “。。”那榮。

  那榮身后站著兒子那邦,那邦最疼愛這個妹妹,也很支持妹妹,此時他低聲道:“楊武一年半載才來一次,阿爹有機會,一定要開口,不能耽誤了阿妹的終身大事。”

  那柔也不像明朝小娘那么害羞,聞言拼命點頭,甚至道:“阿爹再不開口,我讓阿哥提了。”

  “你——你們——還要不要臉-——”那榮氣的臉上通紅。

  那榮這人很向往明人的生活,也處處都在學習明人文化,自從當了知府后,更在府中專門找人教授漢學,連妻女兒子們,都能說的一口漢語。

  這也是后來那氏一直忠于明朝的根源。

  其實元朝統治這里時,元人還愿意和他們聯姻,和他們保持很好的關系,到了明人進入云南,漢人自以為中原正統,骨子里瞧不起他們當地土司,從來不肯與他們聯姻。

  即便是當年的沐英和現在的沐晟,思家曾多次提議與其聯姻,都被婉拒。

  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