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五十四章 后宮的資本主義小嫩芽……
  醫用紗布織造成功,并不意味著可以直接使用。

  織造出來,也只是第一步。

  朱允炆沒辦法造出高壓鍋,高壓高溫消毒滅菌是沒辦法了,只好采取沸煮與高溫蒸殺的方式進行消毒,之后將紗布放在凡士林乳油桶內浸泡,確保充分均勻,之后晾曬,裁剪,固邊,封裝,才完成了醫用紗布的所有流程。

  這些工序中,最困難的當屬凡士林乳油的制備。

  凡士林分為天然與人造兩類,無論天然還是人工,都與石油脫不了關系。

  天然的凡士林,取自烷屬烴重油等石油殘油濃縮物。

  人工凡士林,則是以石油分餾出來的純地蠟、石蠟、石蠟脂等制造而成。

  中國古代對于石油的記載有很多,諸如《易經.革卦》中“象日,澤中有火”;《漢書.地理志》“高奴,有洧水可燃”;《夢溪筆談》記載“燃之如麻,但煙甚濃……蓋石油至多……”

  在北宋時期,便出現了“世界石油鉆井之父”的卓筒井,當然,這種卓筒井最初是用來打鹽的。但傳入西方之后,成為了石油鉆井技術。

  石油之名,便是宋代沈括命名的,在宋代,還出現了沖擊式頓鉆鑿井技術。

  宋對外戰爭中,尤其是守城戰爭中,一個利器便是石油。

  北宋曾公亮在《武經總要》中,將石油升格為不可缺少的軍用物資。

  王安石變法時期,宋代便專門設置了“猛火油作”的作坊,是專門生產石油武器。如猛火油柜,在宋、西夏的戰爭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

  到了元代,石油開采技術取得突破。

  在《元一統志》記載,“延工縣南迎河有鑿開石油一井,其油井燃,兼治六畜疥癬,歲納壹佰壹拾斤。又延川縣西北八十里永平村有一井,歲辦四百斤,入路之延豐庫。”

  一年五百多斤,看似很少,但對于當時的技術而言,已堪稱恐怖。

  石油在古代的作用,主要分為照明、潤滑劑、醫藥、軍事武備、制墨等。

  或許有人奇怪,用石油作為武備、制墨可以理解,醫藥是個什么鬼?

  這一點,可以參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石油氣味與雄硫同,故殺中治瘡,其性走竄,諸器皆滲。治小兒驚熱、膈實、嘔吐、痰涎……取其化痰,亦取其能通透經絡,走關竅也……”

  在李時珍之前,便早有石油醫藥一說。

  這種醫學界的問題,且不說對與錯,但其證明了一點,古代社會是存在石油的。

  當時的對話可能是這樣的:

  這位兄臺,你的兒子是受了驚熱,別慌,且容我去藥房抓點石油……

  問題是,在南京的朱允炆有沒有石油?

  還真有!

  據明《東朝紀》記錄,建文帝在朱棣打到南京城破時,“先于大內蘭香殿聚珠衣、寶帳及內帑、珍異諸物殿上,涂猛火油,貯瀝青其中……”

  雖然《東朝紀》的真實性有待考究,但此時的京師皇宮中,確實是存在石油的。

  朱允炆親自盤查過,數量不多,只有不到六百斤,密封于一堆鐵罐子里,存放于獨立的庫房之內。

  通過石油分餾的方式,獲得石蠟,最終形成凡士林乳油。

  這種技術宋代便有,沒道理明代弄不出來。

  醫用紗布與凡士林結合,可以讓紗布在覆蓋傷口的時候,保持一定的濕度,不會讓紗布與傷口血液或膿液粘連,有助于傷口愈合。

  在元宵節之前,第一批紗布順利完工,封裝在酒精消毒過的木匣子里,每個木匣子中,盛有五十小包醫用紗布,一把小剪刀,一小琉璃瓶酒精。

  朱允炆將朱植、朱耿喚入宮中,拍了拍木匣子,笑道:“醫用紗布沒問題了,現在的問題,便是你們如何賣給兵部。”

  朱植拍著胸脯保證道:“皇上,這件事容易,交給我們兄弟便是。只是,若兵部采購,該如何定價?”

  馬恩慧也湊了過來,眼神閃亮著等待著。

  這可是關系著后宮錢袋子的問題,馬恩慧作為后宮之主,如何能不在意。

  朱允炆拿出了一本賬冊,交給朱植,說道:“棉花、酒是最大的成本,目前一匣成本為四十文,但考慮到后續石油需要外采,加上后宮人手投入,月例開支等,一匣成本至少一百文,即一錢。拋除這些支出,我們也需有所得,定價至少三錢。”

  “當然,三錢是底線。朕建議一匣五錢,若是你能夠以六錢,乃至八錢的價格賣出去,那也是你的本事,到時候,你們可多分一些利。但要記住了,生意是要長期做的,互惠互利方可長遠,若是兵部大量采購,可以給予減惠。”

  朱植與朱耿欣喜不已,命人搬走了三十木匣,準備開始自己的推銷大業。

  馬恩慧拿著算盤,盤算一番,看著朱允炆說道:“宮中的月例開支,不是從內庫支取嗎?為何也算在一匣成本之中?再說了,皇上只說了當下的成本,卻沒考慮每日可產多少匣。”

  “當下只有十二套織造機,人手尚少,便可日產二十匣,假以時日,擴大規模,日產百匣不是問題。若是一匣售賣五錢,一日百匣,便是五十兩銀子,那月入便是一千五百兩!一年便是一萬八千兩……天啊,皇上,臣妾有點暈。”

  朱允炆扶著馬恩慧,笑著說道:“皇后啊,賬不是這么算的,除去成本,還需要給朱植、朱耿分去一部分……”

  “如此好事,為何不完全交給內宮負責?!白白便宜了兩王!”馬恩慧小家子氣地說道,哼了一聲,又說道:“既然有利可圖,那臣妾這便命令駱顏兒,準備擴大生產。”

  朱允炆看著財迷的馬恩慧,提醒道:“皇后,宮中織造機能騰挪給承乾宮的,可不多了啊……”

  馬恩慧瞪眼,對朱允炆問道:“皇上的意思是,臣妾還沒收到一文錢,還需要去買織造機?”

  朱允炆微微點頭,說道:“我們說好的,不以內宮名義索取,呵呵,皇后想要擴大規模,便需要下點血本啊。”

  馬恩慧眼神一轉,笑道:“臣妾有辦法。”

  皇后想要親躬紡棉,為萬民表率,勸告天下官員士子,勿忘農桑之苦,當珍民力,只是苦于宮中織造機老舊,數量不足,日夜嘆息。

  工部尚書鄭賜聽聞之后,大筆一揮,直接向宮里撥了二十架織造機。

  皇后表揚了工部,但表示,希望從去籽工序開始做,以“體全程之負累,感百姓之萬苦”。

  工部上下被皇后的決心感動地痛哭流涕,不僅給后宮奉上了去籽、彈棉、紡紗、織造等所需要的攪車、繩弦大弓、三錠紡車等,還好心地問,要不要技術培訓。

  結果被皇后無情地拒絕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