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八百四十二章 鼓勵生育(二更)
  商業不能野蠻生長,只能加以約束。

  商稅,就是朝廷握著商業這匹烈馬的韁繩。

  朱允炆吸取了整個明朝低商稅、低財政的教訓,努力引導商業走上正常軌道,多年新商之策,取得了令朝廷矚目的成功。

  特別是戶部,可以拿著一批批數據告訴所有官員,商業發展對于朝廷是有好處的,對那些反對商業的官員可以說一句,你的俸祿里面有四分之一是商稅所得,反對商業,反對浮動稅率,愿不愿意先砍掉自己四分之一的俸祿。

  商稅,已經超越了鹽稅,成為了大明農稅之外的第一大稅種。

  農業、商業兩條腿,支撐起了朱允炆的改革,也讓整個大明國力蒸蒸日上。

  “遼東都司來報,東北衛所屯田數量比往年增長三成,今年有望自給自足,無需朝廷再向遼東運輸糧食。你們怎么看?”

  朱允炆拿起一份文書,遞給解縉。

  解縉、郁新與夏元吉看過之后,在欣喜中恭賀朱允炆。

  遼東運糧是個大問題,若不是這幾年水師壯大,走海路運過去不少糧食,每年都需要在北直隸等地召集數萬民工運輸一次糧食,勞民傷財,現在遼東軍屯取得好的效果,自是令人鼓舞。

  夏元吉看著皺眉的朱允炆,心思急轉,思忖一番,開口道:“皇上,遼東軍屯大有可為,臣以為,不如趁招撫女真各部落的契機,遷移女真部落至遼東適合農墾之地,將其從游牧、漁獵中轉為農耕。”

  解縉看了夏元吉一眼,頓時明白過來,朱允炆要的是大家的看法,不是要的稱贊,連忙調整情緒:“臣附議。女真部落總待在草原與森林之中,不好控制,令其轉入農耕,耕作于沃土,將漁獵、游牧轉為副業,于朝廷控制東北大有裨益。”

  郁新有些擔憂:“女真各部落習俗已成,想要從游牧轉為農耕,怕會有諸多困難,一個處理不當,很可能會引發矛盾,到時傳開,反而會讓女真各部落不安。臣以為,在尚未控制各部女真之前,不宜倉促動此心思。”

  朱允炆收回文書,沉吟道:“郁閣的擔憂是有道理的,但東北有著一塊巨大的黑土地,若一直擱置不開墾,反而是一種浪費。眼下東北人口稀少,是否可以遷移一部分人前往東北墾荒?”

  “這個……”

  解縉三人都猶豫起來。

  不等三人回話,朱允炆坐了下來,長長嘆息,道:“你們回去之后要做一件事,這件事不解決,大明難興盛啊。”

  解縉有些謹慎:“還請皇上示明、”

  朱允炆手指敲打著桌案,一臉認真地說:“生孩子啊……”

  “啊?”

  解縉、郁新與夏元吉迷糊了。

  啥東東,生孩子?

  這不是議論東北墾荒嘛,咋跑生孩子上去了?

  朱允炆沒有開玩笑的意思,自建文五年開始推行照身帖,至今已有一年又三個月,與此同時,黃冊再造,各地都在進行更為徹底的人口普查,雖然這一項工作還沒有完成,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大明的人口數量很可能并沒有出現很顯著的增長。

  洪武十四年,人口普查戶數為萬戶,人口萬,洪武二十四年,人口數量是萬。

  朱允炆不相信十年之間少了三百萬人口,哪怕是這之間發生了一些大案,打了一點戰爭,死了不少人,但怎么算,也不會砍掉三百萬的腦袋,新老對抵之后,也對不上數字。

  數字是嚴謹的,會說實話的。

  無論怎么看,洪武十四年與二十四年的人口普查數據,絕對有一個存在問題,甚至兩個都有問題。

  朱允炆需要一個真實的數據,需要一次徹徹底底的人口普查,想要知道大明到底有多少人,也好為人口分配,人口遷移,稅賦,田地開墾等做準備。

  大明國土廣袤,人口卻不足,這讓朱允炆很是頭疼,大明又不需要你們“付三貸”,也沒有就業壓力,不存在亂七八糟的雙標、三標、國標、地方標的東西,你們倒是生孩子啊。

  朱五四一個吃不起飯的家伙都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雖說當年年景不好,天災人禍都趕一起去了,實在是沒辦法都養活,可現在年景過得去了,是不是多造點娃出來?

  生啊……

  朱允炆憂愁,后世計劃生育,那是國情,現在鼓勵生育,也是國情。

  解縉、郁新等人總算是明白過來了,可面對這種問題也有些為難啊,這種黑燈瞎火的事,不適合說啊,況且,大明百姓生娃的積極性也不差,至于人口為啥一直沒增加起來,這個,我們也不知道啊。

  黑戶,一定是黑戶!

  朱允炆咬著牙,看來照身帖還挖不出來黑戶啊,好,那就嚴厲處理吧:“讓各地嚴查黑戶,就盯著里長、耆老,由他們出面找黑戶,找出一個黑戶,朝廷給他們嘉獎。沒有配合朝廷尋找黑戶,被朝廷調查坐實存在黑戶的,加大里長、耆老所在家族賦稅。”

  “皇上,這是不是有些不妥。”夏元吉皺眉,連忙說:“若有地方以此勒索里長、耆老,反而會造成諸多麻煩……”

  朱允炆嚴肅地說:“勒索,那就在文書中告訴當地里長、耆老安全局分部所在,御史所在,有勒索,直接去找他們。”

  夏元吉見朱允炆下定了決心,便只好答應。

  朱允炆指示道:“人口,是地方官吏考核重中之重,地方上人口增長率不能低于百分之三,低于這個指標,視為地方府縣治理存在問題。每兩年一次統算,不合格,主官免職。”

  解縉、郁新深吸了一口氣,朱允炆這是動真格的啊。

  百分之三,高嗎?

  不高!

  甚至可以說是低的,最少也應該保持百分之四的增長幅度,才是一個和平時代王朝應有的發展速度。

  便在此時,安全局劉長閣求見。

  朱允炆讓其入殿,劉長閣腳步匆匆,快速說道:“皇上,匠學院來消息了。”

  “當真?”

  朱允炆驚喜地問。

  劉長閣拿出文書,遞了上去:“四人都已簽了驗收文書,只等皇上親至。”

  朱允炆看了看解縉等人:“你們先去處理政務,朕要去國子監。”

  解縉、郁新與夏元吉面面相覷,很少見朱允炆有如此激動的時候。

  夏元吉皺著眉頭:“匠學院?皇上為何會對那里感興趣?”

  郁新沉默,他也不知道。

  解縉也不清楚,卻很輕松地說:“皇上不讓我們打聽,可以確定這是一件大事,要不然皇上也不會調諸多匠人進入匠學院,還如此保密了。”

  國子監。

  朱允炆剛到匠學院的門口,就被人給堵住了,仔細一看,都是熟人,醫學院院長王賓、兵學院院長古樸,數學院院長馬哈麻,商學院、兵學院、儒學院……自然也有匠學院院長公輸巧。

  “好了,禮就免了,既然都在,那就進去吧。”

  朱允炆笑道。

  公輸巧連忙暗示朱允炆:“皇上,人多眼雜,是不是……”

  “老公輸,你說啥呢?”

  王賓不高興了。

  皇上都發話讓進去看看你們捯飭的到底是啥了,你還裝糊涂。

  朱允炆笑著說:“無妨,他們是不會泄密的,再說了,即便是今日流傳出去也無妨,朕有你,有匠學院與諸多優秀的匠人,不出半年,你們將會打造出更先進的機器,到時候,可不是誰看一眼就能偷師的,哈哈,走吧。”

  “機器?何為機器?”

  眾院長疑惑,但也不便詢問,只好跟著朱允炆進入了匠學院。

  匠學院后院,單獨開出了一片進深達五丈的房間,蒸汽機就是在這個獨立的“工廠”里完成研制與組裝的,房間左右兩側最深處,是床鋪。

  為了蒸汽機的研制,這些頂尖匠人吃住都在廠房之中,旁邊還有一堆的破銅爛鐵,角邊廢料,還有制作的器具、工具,包括第二套的蒸汽機材料,只不過并沒有組裝,這種安排也是為了保證材料質量,采取的一種冗余與備份方案。

  迎面而來的,是一座幾乎兩人高的鋼鐵之物。

  朱允炆看著眼前的蒸汽機,目光中透著欣喜與渴望,大明的匠人是極優秀的,他們解決了理論上的問題,也解決了實踐上的問題,面對各種制造困難,他們都一一找到了解決辦法。

  比如密封問題,朱允炆原以為這個問題會卡住研制,可他們用銅墊圈,以精巧的手工,真正解決了密封難題。比如螺絲卡扣問題,他們沒有專業的車床,無法車銑螺紋,卻憑借著一把銼刀,硬生生造出了合格的螺絲與螺絲帽。

  這一群匠人,實在是太可愛,太偉大。

  他們清楚蒸汽機的作用有很多,但他們未必清楚,自己在開創一個全新的時代,大明也將以蒸汽機為標志,真正開始工業進程。

  或許這個速度會很緩慢,或許等自己垂垂老矣的時候也未必能看到電的應用,但朱允炆相信,工業的發展,將賦予大明超越時代的強大,游牧民族也好,海外西方也好,將沒有任何人能抵抗大明,他們只有一個選擇:

  臣服!

  朱允炆伸出手,觸摸著鋼鐵,觸摸著蒸汽機,感知著這一份冰冷與厚重,而當它啟動之后,它將變得炙熱,變得生氣勃勃!

  “好,好!”

  朱允炆輕輕拍打著蒸汽機,圍繞著蒸汽機看了一圈,連連稱贊,然后看向公輸巧,走了過去,鄭重地說:“老先生為此嘔心瀝血,日夜辛勞,朕代這新時代,謝先生。”

  “不敢,不敢,折煞老夫了。”

  公輸巧連忙避開,不敢受禮。

  朱允炆凝眸看向公輸巧身后的匠人,微微點頭,道:“你們都是好樣的,朕說過,大明匠人是偉大的,這句話,就寫到匠學院的門墻上吧!”

  “皇上!”

  陶增光、周昌等感動不已。

  此時此刻,沒有什么比這種肯定更令人動容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