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開拓海外市場
  秋風蕭瑟,京師漸涼。

  朱允炆親手操作著新式火銃,將子彈壓入,瞄準五十步外的靶子,隨后是一陣震耳的聲響,靶子的邊緣處出現了一個小洞。

  陶增光看到這一幕,不得不改變腹稿,什么神槍手、百步穿楊之類的稱贊是用不上了,只好夸贊道:“皇上這端火銃的姿態透著一股子英氣啊。”

  胡元澄、封善等連連點頭,總不能說靶子站偏了吧。

  朱允炆無奈地看著手中的火銃,它與后世自己把玩過的獵槍已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獵槍是散彈,而手里的火銃則是子彈。

  陶增光、胡元澄等人是優秀的,他們憑借著一份草圖,實現了子彈的制造,只不過這種子彈與后世子彈差別有些大。

  底火的設計存在缺陷,十個之中有兩三個是啞火的,加上制作難以批量化制作,短時間內無法實現大量供應。

  另外射程上也有所不足,有效射殺距離只有一百五十步。一百八十步外,厚點的皮甲都可以擋住。

  即便如此,朱允炆依舊滿意,至少子彈的出現,為精準狙殺帶來了可能,這東西不像弓箭那樣容易發現,武藝高強的可以躲開箭,想要躲開子彈,那估計得先成為火云邪神一般的人物。

  “分開制造,提高產量吧。”

  朱允炆認可了新式火銃。

  陶增光從房間里拿出一個木箱子,輕輕放在朱允炆面前,打開了說:“這是專門為皇上打造的小小型火銃。”

  朱允炆看著箱子里的長柄“手槍”,揮退湯不平,彎腰取出了手槍,制式與后世無異,只不過彈夾是不存在的。箱子里還有二十枚小型的適配子彈。

  陶增光小心地說:“皇上,這把小型火銃經過一百次測試,并無問題,只不過子彈擊發的成功率稍低,且射程十分有限。”

  朱允炆拉動扳機部分,取來一枚子彈放入其中,抬手指向木靶,轟地一聲,后挫力稍大,這一次子彈射過了靶心。

  取出彈殼,朱允炆滿意地點了點頭,看向湯不平:“這東西就暫交你來保管。”

  湯不平有些錯愕,自己善刀、飛鏢,不善火銃。

  朱允炆看出了湯不平的疑惑,補充了句:“不是給你用的,讓你隨行給朕帶著。”

  湯不平連忙答應。

  朱允炆看向胡元澄:“騎炮兵營對你們的肩抗虎蹲炮、三眼火銃很感興趣,燕王正在與兵部、五軍都督府進行最后的商議,不過在朕看來,這可能是騎炮兵營的主裝備了。”

  胡元澄有些憂慮:“皇上,肩抗虎蹲炮尚有不少問題沒有解決,虎蹲炮發射時需要打地釘,以確保發射穩定與安全。可肩抗虎蹲炮有著強大的后挫力,若控制不好,可以將騎兵直接從馬上反震下去,而且肩抗發射的精度不足……”

  朱允炆擺了擺手:“怕反震,就解決反震的問題,若抵消不了,就給軍士肩膀處加上防震護墊,至于精度,都已經成騎炮兵營了,幾千枚肩抗虎蹲炮發射還需要什么精度。”

  胡元澄瞪大雙眼,這,這也可以?

  陶增光連連點頭,只要發射足夠密集,有點誤差也沒什么,這玩意本身就不是靠精準度殺敵的,尤其是面對敵人厚實與密集的戰陣時。

  “一旦騎炮兵營那里確定所需,二炮局優先供給。”

  朱允炆想要騎炮兵營早點形成戰力,以推動下一步的衛所調整與裁軍。

  隨著軍隊火器化、單兵作戰能力提升,邊防城關、重鎮配置神機炮到位,外敵威脅已開始弱化。而龐大的衛所與軍隊數量,開始成為朝廷的負擔。

  新軍之策,需要淘弱存強。

  內地不必要的衛所,可以再一次合并與調整。一些衛可以精簡為所,一些所可以直接取消。

  在混凝土道路暢通的江南諸地,并不需要太多衛所軍士壓陣地方,千余名擁有火器的軍士,完全可以鎮得住地方,實在不行,京師可以隨時出兵,路通,又有相對充裕的戰馬,還怕京師附近不安穩不成?

  還有給朱五四等人看墳,不需要一個衛的軍士,修改為所就足夠了,他們又不是朱元璋。再說了,鳳陽有衛呢,有人打擾朱五四睡覺,完全可以讓他們長眠。

  朱允炆已經命令五軍都督府盤查軍籍,核對天下兵馬數量,為后續軍隊的優化提供支持。同時命令兵仗局、科技局、二炮局,加大火器制造,將刺刀火銃轉移至邊防重鎮。

  隨著地方軍備力量的增長,朱允炆不得不重視騎炮兵營與神機營的建設,雖說前線的顆粒火藥、火藥彈全賴京師供應,可地方上畢竟掌握著尋常火藥的制備,一樣有著對朝廷的威脅。

  強干弱枝是皇室必須采取的舉措,朱允炆也不可能例外,不過朱允炆走的是枝強,干更強的道路,始終要求京軍的戰斗力強過地方,火器上也保持著對地方火器的優勢。

  回到宮內,朱允炆又開始了日復一日的朝政生涯。

  這一日,戶部尚書夏元吉求見。

  朱允炆準其入殿,夏元吉行禮后,呈報文書:“皇上,接山西急報,西疆省布政使司已通告關內,糧食已是自給,無需朝廷勞民解送糧食至西疆。”

  這是一件好事。

  朱允炆很是高興,接過文書仔細看了看,連連點頭:“茹布政使不負朕之重托,西疆糧食自給,可喜可賀。”

  夏元吉也放松許多,不需要再向西域解送糧食與物資,可以極大緩解山西、陜西、四川等地百姓的壓力,可以讓百姓能回到家里,好好耕作。

  朱允炆放下文書,想起來什么,說:“前些日子,燕王妃入宮陪太后、皇后,說起燕王府在西疆的買賣虧損不少。這應是燕王繞著彎給朕提醒,當初將絲綢之路上的收益與燕王府掛鉤,如今這一條路不僅沒有賺錢,反而讓他虧了本,這是鬧情緒了啊。說說吧,絲路到底如何了?”

  夏元吉沒有隱瞞,直言:“重開絲綢之路雖然已有兩年,但似乎并沒有太大效果。西方商人來得太少,大明商人多數又不愿意離開大明邊疆,許多貨物堆在絲綢之路的城內沒有辦法售賣出去。據課稅司方面奏報,西疆省去年的商稅不到六千兩。”

  “這么少?”

  朱允炆有些難以置信。

  夏元吉重重點頭:“皇上,朝廷對絲綢之路有些過于樂觀,漢唐時期的絲路也并非是一年兩年營造出來的。臣以為,絲路想要重現漢唐繁華,至少需要五年。”

  朱允炆略一沉思,搖頭道:“五年太久,看來咱們大明也需要開拓國際市場了。威廉和亞當還在京師吧?”

  夏元吉有些疑惑,但還是回道:“在京師。”

  朱允炆笑了笑,安排道:“讓威廉與亞當來一趟吧,朕要他們將絲綢之路的名聲帶回去,借他們的口告訴西方人,絲綢之路是他們的黃金路。”

  夏元吉轉瞬之間就明白過來,這是皇上親自打廣告啊,那需要好好安排。

  朱允炆看著離去的夏元吉,命內侍將黃二月、陳木兩人召入宮內,詢問道:“你們將蒸汽機引入紡織已有一年余,成效如何?”

  黃二月拿出隨身的賬冊,恭恭敬敬遞上去:“回皇上,按照皇上的圖紙,匠學院與紡織匠人經過七個月的努力,成功將蒸汽機與紡織結合,在五個月前已實現初步量產,后經過三個月調試與改良,在今年五月開始批量紡織,六十天內,得布兩千匹,速度之快,遠超人力。”

  按照正常人工紡織,一匹布少說也得五六日,若需要分時間忙碌農田,半個月月織一匹布都算是不錯了。

  可蒸汽機與紡織業的結合,讓織造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每日可產布三十多匹,且質量并不差。

  黃二月、陳余面對如此效率的機器,曾有過深深的恐懼。一旦這東西廣泛出現,布料的價格恐怕會大幅下降,而百姓也將因此而失去賴以生存的手藝,失去一筆重要的生活來源。

  可不得不承認,蒸汽機與紡織結合是改變時代的進步。

  市面上一匹布通常是一百五十文左右,其成本大致在五十文左右。但黃二月、陳余手中的一匹布成本少得可憐,甚至都不需要十五文,生產越多,成本越薄。

  若是將手中的布匹推向市面,黃二月有把握在半年之內壟斷整個京師布行,因為沒有哪家布行可以承受四十文、五十文這種低價競爭。

  可這些布匹,朱允炆并沒有打算讓其流入市面,而只是由內府收購,專供宮廷宦官、侍女等所用。

  朱允炆現在想要開辟海外市場,想要用紡織品來踢開國際市場的大門,去掠奪,不,去交換其他國家的各類資源,以實現大明的資本積累。

  “加大產量,朕給你們找了一個好買家。”

  朱允炆笑得很得意。

  歷史上,西方憑借著工業革(規避敏感詞)命帶來了大量價格低廉的紡織品,沖垮了國內的紡織業,現在大明如數奉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