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大明:鄭成功之孫,打造日不落 > 第435章 自行車
  一年之內,鄭克均不打算再開戰了。現在的鄭克均需要糧食,需要很多很多的糧食。

  現在整個大明的農業已經完全鋪開,紅薯,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已經在天南海北無差別推廣。大明各個省幾乎沒有哪個市縣不種土豆了。

  連剛剛成立的東北三省,都已經開始種土豆和玉米了。

  兩季稻,三季稻,兩季麥,優選稻,從西方引進的各種農作物,也已經在合適的區域廣泛種植。

  化肥更是走進千家萬戶,化肥工廠在全國各省都有建設,生產工藝已經十分成熟。

  如此多的農業利好加在一起,直接讓大明的糧食產量,在康熙年間的基礎上,增加了十余倍。

  因為鄭克均一直堅持三十稅一,攤丁入畝,甚至部分省區免糧稅的政策,使得百姓家糧倉豐盈,市面上糧價已經跌至三文錢一斗。

  糧價大跌直接導致兩個結果。

  首先是大量勞工開始進入工廠做工。

  中國人有故土難離的情結,更有重農抑商,瞧不起工人的情結。要讓中國的農民舍棄土地,出來務工,是極難的。

  因為戰亂和災荒,很多人失去了土地,所以南京和上海等地的工廠,一開始才有大量的勞動力。

  但隨著時間推移,所以華夏百姓,還是更愿意回家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可是現在他們發現了一個問題。

  守著一畝三分地,吃飽飯沒問題,但沒錢。

  多余的糧食賣不了多少錢。遠遠不如工廠做工來錢快。

  以前的華夏百姓,沒什么追求,沒錢就沒錢,反正男耕女織,吃自己種的,穿自己的織的,也不需要花錢。

  可現在不一樣了,鄰居家的水泥房子太漂亮了。

  華夏百姓除了對土地有情結,對房子的情結更嚴重。

  看看別人家的水泥房子,再看看自己家的土房子,甚至茅草房……男人根本娶不上媳婦,女孩也被人瞧不起。

  生活條件好了,他們當然想要過好一點。

  關鍵是水泥房子也不是那么貴,剛好是他們去工廠做工,大概幾年就能掙出來的。

  加上官府倡導進工廠務工,務工并不傷面子,反而是住土房娶不上媳婦更傷面子。

  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工廠。

  特別是最開始進廠的那一批人,不但蓋了房子,娶了媳婦,甚至學到手藝,自己也開了加工廠,發家致富。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大明掀起一股務工潮。

  房子,手表,近視眼鏡,老花眼鏡等等提高生活質量的現代工業產品,成為他們努力奮斗的動力。

  糧食是一切的基礎,只有吃飽飯,商業、工業、科技等等領域才能蓬勃發展。

  這也是鄭克均堅持低糧稅的根本原因。

  只要再等一年,糧價會更低,到時候官府可以大量向百姓購買軍糧,同時西方列國這一年也會送來豐富的糧食。

  再加上從系統用戶那里購買。

  鄭克均不懷疑一年后,自己能進行一場百萬軍隊規模的大戰。

  但是這一年,鄭克均并不打算對外用兵了。

  “太神奇了,兩個輪子也能跑。”

  “有了這玩意,還騎馬做什么?”

  北京紫禁城,鄭克均和沈括等許多科學家,正在觀看一場騎行表演。

  只見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在寬闊的青石廣場上往來馳騁。

  不過他騎的卻不是馬,而是一輛……自行車。

  年輕人騎了好幾圈,停在了鄭克均面前。

  鄭克均和沈括等人紛紛鼓掌。

  “小黃,不錯啊,還真被你鼓搗出來了。”

  沈括連連夸贊年輕人。

  這名年輕人名叫黃履莊,是一個物理和機械的愛好者,本是大明皇家學會的實習會員。

  他之所以能進皇家學會,是因為他發明了聚光鏡、溫度計等物件,這對蒸汽機的改良大有裨益。

  不過就在一年前,他向沈括報了一個自己的研究項目,想要沈括給他批錢。

  這個項目就是自行車。

  但沈括看著圖紙,并排的兩個輪子,沈括實在難以想象這玩意能平穩地在地上運行。

  要知道華夏數千年來,兩輪車很多,但都是人力的,都是兩個輪子橫著并排。

  哪有這樣豎著并排,還能人騎上去靠腳踩就能走的?

  沈括本想直接給這個項目否了,畢竟皇家學會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每年燒鄭克均近百億新幣,不能白燒。

  可是沈括想起鄭克均對皇家學會的訓話,不要瞧不起某些表面看上去不可能實現的項目,可能這項項目,才是改變世界的鑰匙。

  因為如果人人都看得出來這個項目好,那說明這個項目并沒有脫離當前社會廣泛的認知,那他能改變社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于是沈括對黃履莊畫的圖紙,做了一番物理力學推演。

  最后發現黃履莊這玩意,理論上真能成一個交通工具。

  這可把沈括嚇一跳,趕緊又找了胡克等物理和機械專家一起研究,一群科學家圍繞黃履莊這個項目爭論不休。

  有的說理論能說,有的說現實絕對不能行。

  如果這玩意能行,那還要戰馬做什么?還要馬車做什么?絕不可能。

  最后沈括拿不定主意,便找到了鄭克均。

  鄭克均一瞧黃履莊的圖紙,差點以為自己又穿越了。

  鄭克均是怎么也沒想到,早在清朝初年,竟然有人就能設計出自行車了?

  后來找系統用戶一問,還真有黃履莊這么個人,第一個發明出自行車,比西方第一輛自行車早一百多年。

  只可惜古代的中國,對這些發明完全瞧不起。

  歷史上的黃履莊,是一個天才發明家,一生發明了無數的機械器具,是一名名副其實的天才發明家。

  他著有一本關于他的發明的書,名字叫《奇器目略》,里面記載了他的一千多項發明。

  簡直堪比愛迪生。

  不過他發明這么多東西,基本沒什么用,在封建年代,考不上舉,男人就是一事無成。

  所以28歲之后的黃履莊,寂寂無名,連《奇器目略》的原本也散失了。

  如今世人知道的黃履莊發明,還是他的表兄在寫《虞初新志》時,引用的一些《奇器目略》敘述,才為世人所知。

  這其中就包括自行車,聚光鏡,溫度計,濕度計等。

  光是這些發明,就可知黃履莊是一位曠世科學家。

  而清代吳陳琬著作的《曠園雜志》,還記載了黃履莊的一項發明,機械狗。

  這機械狗可不是簡單的長得像狗,而是能行走,能發出叫聲的狗。

  這在近代都難以做到。

  鄭克均了解到黃履莊這些資料,立刻意識到這是一位不容錯過的大才。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