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大明之拉著崇禎南遷 > 第393章 增設鄉官,更改科舉
  “看來大伙都認同這個增設鄉官的事!”

  朱慈烺笑吟吟地看著眾人道。

  這個增設鄉官,同樣也是朱慈烺授意蘇德提出來的。

  此時,看眾人反響不錯,并沒有抵觸,朱慈烺當即,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這個鄉官,自然是要設的,但僅僅只是設鄉官嗎?大伙覺得呢?”

  “這……”

  一時間,眾“英雄”們,不由地詫異地看向了朱慈烺。

  而蘇德,心中也是咯噔一下。

  暗道一聲。

  莫非,殿下還有什么想做的?

  這時,只聽朱慈烺,當著集賢堂內的眾英雄們,笑吟吟地道。

  “鄉官要設,但是,鄉官是何品階,一年又食多少俸祿?除此之外,一縣內,分成幾個鄉鎮,又設幾個鄉官?而且,設出來的鄉官,總不能夠一人,管理數十村鎮吧?”

  “只怕是,還少不得許多吏員隨同治理地方!”

  “這鄉官的職權又有哪里?這些事情,可得慢慢的商量……”

  “殿下說的是,此事跟那征收工商之稅,還有反腐肅貪一樣,都需要從長計議,好生計劃……”

  聞言,集賢堂內的眾人趕緊賠笑道。

  可朱慈烺卻擺了擺手,通過蘇德提出來的這三個問題,朱慈烺已經看出來了,在英雄聯盟里面,絕大多數的英雄,是支持他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慈烺是更進一步,提出來自己的要進行的改革,只聽他笑吟吟地道。

  “不過,國朝如今,體制當中,最大的問題,在本宮看來,卻不在于這縣治以下,無有官吏上面!”

  “不在于,對鄉間把控不嚴!”

  “這……”

  一時間,集賢堂內的眾人,面面相覷,不明白朱慈烺這是何意。

  而朱慈烺,卻是騰地站起身來,走到那幅巨大的坤輿天下萬國圖前,凝視著地圖,一副長者模樣,解釋著道。

  “天下最大的問題,不在于設官多,而在于官是否能干!”

  “設鄉官自然可以加強朝廷對地方管控,利于收取賦稅,利于教化萬民,但是,如果設下去的數萬鄉官,空領著朝廷的俸祿,卻不干事,平時袖手談心性,遇事則悉數交給錢糧師爺,交給鄉間的小吏,那這鄉官,設與不設,又有何差別?”

  “這……”

  一時間,在場的眾英雄臉色驟變。

  好吧,科舉制度,與后世的公務員考試有些不太一樣。

  后世考試,考上來的不過是一科員,但科舉制度下,只要中了進士,那就可以外放當一縣長官,按級別,已經是正處級了。

  但是,又因為這些個外放出去的進士官,他們沒有實干的經驗——從小到大就是讀圣賢書,寫八股文章,談談心性,作作詩詞,說白了,他們絕大多數,就是百無一用的書生。

  就是書生,實際上當得也不咋滴。

  無論是文章,還是詩詞,做得都不太好,因為明代的科舉制度逐漸的完善的同時,八股文章又使得命題范圍縮小,所以,許多士子已經不讀什么“雜書”了,唐宋詩詞,散文之類的,一概不看,而是專門攻讀四書五經,還有那些個,類似于后世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擬”這一類八股文集。

  就連明末的大文學家水太涼錢謙益,也是如此,作官多年,一直到賦閑研究起來古文,才曾讀過韓愈,柳宗元的散文。

  這特喵的,后世九年義務教育都能背的東西,明代的士子們竟然也不讀!

  而且,不只不讀,還能混上官當……

  在這樣情況下,考出來的進士。

  說他們聰明吧,他們肯定聰明,不只聰明,而且還卷,一個個的全是卷王,愣是能從那么多的讀書人里面,卷出來。

  但說他們有用吧?

  他們又沒有用!

  這些個,靠刷題刷出來的官員,實際上是派不上什么用場的,也不太會治理地方,治國安邦嘛,那就得靠自學了,但大多數的家伙,連自學的想法都沒有——直接的當官發財他不香嗎?

  學這玩意干嘛?

  以至于,明清時期的舉人,中了進士之后,如果不帶上錢糧師爺上任,他就沒辦法管好地方!

  以至于,明清鼎革時顧炎武會有這樣的感嘆:百官者虛名,而柄國者吏胥也!

  而朱慈烺自然看得出來,這里面的問題,所以,他增設鄉官是要的,但他同時,也要對官制,進行改革,不能夠讓這群家伙,繼續的餐尸素位了!

  只聽朱慈烺道。

  “國朝官員,打小生于書肆,往來都是鴻儒(給他們戴高帽)但對于民生之事,對于與治國理政,還是多少有些欠缺,以致于,多有袖手空談之輩,但少有實干興邦之才!”

  朱慈烺的這一番話一出口,在場,所有人不由臉色一變。

  “殿下的意思是?”

  站在人群里的張煌言小心翼翼地問。

  “孤的意思是,從即日起,我大明之官制,要有所更改,不理政,不知理政之難,不做事,更不知做事之難,國朝原先,把初中進士的進士,便外派委以要職,這既難為了官,又害了民!”

  “所以,以后不能夠再這么著了!”

  “而且,既然要增設鄉官,那國朝一年取得這么多進士,又如何夠用?”

  “殿下,可以用舉人……”

  哪成想,朱慈烺卻是搖頭連連。

  “用舉人如何夠用?連秀才,也要一并地用了!”

  “這……”

  一時間,集賢堂內那些個秀才們頓時面露喜色。

  可朱慈烺,接下來的話,卻是讓所有人,面色驟然間一變。

  “但是,這個用,并非是讓你進去接當官,而是先當吏,后為官!”

  “什么?”

  一時間,在場所有人不由臉色微變。

  蘇德臉上的肌肉,也是抽搐了下。

  “殿下,臣等都是讀書人,怎么,怎么可以為吏……”

  “為吏怎么了?國朝的規矩既然要改,這吏的身份,也自當與以前不同!”

  朱慈烺板著臉道,眾人不敢多言,只聽朱慈烺道。

  “朝廷以前,雖設百官,但實權卻皆在吏員手上!”

  “若無吏,僅憑一二官員,可治理好一縣百里?”

  “這個吏雖小,但其作用卻頗多,我朝既然要設鄉官,那就應該,再廣設吏員……”

  “殿下,那這個吏可否入仕為官?”

  這時,有人小心翼翼地問。

  “官吏本就是一體,既可為吏,自當也可為官!”

  朱慈烺不假思索地道。

  “國朝日后,科舉要大肆的改革,去年的恩科,就不消說了,從今年往后,便不再就不再開會試,取進士了……”

  “這……”

  一時間,集賢堂內的所有人,不由得臉色一變。

  不取進士了?

  這,這怎么行?

  中了進士的還好,那些個如今還是秀才舉人的,一個個急得臉紅脖子粗的,一點也沒有英雄的體面,看著他們這急不可耐的模樣。

  朱慈烺卻是笑吟吟的繼續解釋。

  “雖然取消了進士,但朝廷卻還保有秀才,還有舉人的功名,可以考取,其中,秀才嘛,一旦考中,就可以直接補入吏員,領朝廷俸祿了,而且補入到吏員里面后,也可以積功升官,除了這之外,如果刻苦攻讀詩書,也可以繼續往上考,考舉人,考中舉人的話,就不用慢慢熬資歷了,可以直接當官了,而這個官嘛,品階就不太高了,只有九品……”

  原來,朱慈烺是打算把原先派不上任何用場的龐大士紳體系,轉換成他的公務員體系。

  大明朝全國幾十萬個秀才,讓他們去當秀才,是派不上什么用場的。

  而且,還是累贅,但如果能夠讓他們補入到鄉間去充當吏員,那就可以建立初步的基層政權。

  而將他們委派到基層,也可以讓他們積累相當多的理事經驗,讓這群帝國的高官種子,不再是那種平時袖手談心性,臨了一死報國恩的無用腐儒。

  不過,饒是如此。

  當朱慈烺的一番話說完后。

  在場的眾人卻仍感覺五雷轟頂——進士官沒有了。

  往后只能考舉人了。

  而且,考了舉人之后,只能夠弄一個九品!

  一個九品!

  算官嗎?

  當然,雖然有人感覺失望,但那些個覺得考進士可能性不大的學渣——全國三年才取三百個進士,這如今要廣設鄉官,秀才也可以直接為吏了,那再不濟,也可以有希望當官。

  而舉人嘛,更好了,雖然只是九品官,但也比一直當不上官強啊。

  而且,萬一當上官之后,接著往上升呢?

  所以,眼下擺在朱慈烺面前的集賢堂眾生相里面,是有悲有喜。

  因為,朱慈烺雖然對科舉制度,做出更改,使得他們,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可能消息了——一個九品官有什么資格登天子堂?

  但是,朱慈烺剛剛所說的這改革內容,又使得他們可以直接的進入到官僚體系內。

  雖然說,當的官小了!

  但是,當官的機率,又變大了!

  尤其是,朱慈烺還要一口氣在大明朝設立鄉官!

  這里面,全國至少有兩三萬個官位在等著他們!

  就是當不上官,也能夠當吏,而且,聽太子爺的意思,這吏也要改了,吏也可以慢慢攢資歷升官了。

  這當吏也算是一個可以的選擇。

  所以,在場的眾人是大抵是五味雜陳。

  而朱慈烺見此,則是不由的心底咧嘴一笑。

  看他們這表現,這針對科舉的改革,大抵是可以順利進行下去了。

  朱慈烺一直想改革科舉,但又無從下手,因為一旦非要改,那觸動的利益階層就太大,所以,他就想到了這個增設鄉官的主意。

  填設鄉官,可以拿出來好些個官位派發。

  說白了,就是可以邀買人心。

  這么一來,就可以使得改革的阻力大大的降低——畢竟能中進士的,終究只是科舉制度里面的少數幸運兒,大明朝全國那么多秀才,可三年才取三百個進士。

  這里面的概率,甭提有多小了!

  誰也不敢保證自己會是里面的那個幸運兒,所以,在場的心情是頗為的復雜,而朱慈烺則是心情大好。

  倒是有幾個已經在去年恩科中了進士的的“英雄”躊躇在三,小心翼翼的朝朱慈烺道。

  “殿下,那之前的進士呢?”

  “之前的進士,自然是要按原先的規矩安排了!”

  朱慈烺自然明白他們擔心,趕緊的解釋,如今大明朝的進士官又不多,去年朱慈烺一口氣才取了三百多個,根本不愁安置!

  聽到這,這些已經上了車,成了進士的家伙,這才長出口氣。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