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大明之拉著崇禎南遷 > 第466章 得河套易,守河套難!
  天蒼蒼,野茫茫,風春草地見牛羊。

  九月的秋風里,沿著濤濤黃河,北征河套的大順皇爺李過,一身戎裝,騎著匹從葉爾羌汗國弄來的大宛駒,在無數個藍衣白帽,全副披掛的大順武衛精騎的簇擁下,站立在黃河邊上,目光掃視著草原上,那零星的蒙古包,還有那些失去了主人,沒被收攏起來,正在草原上肆意撒歡的牛羊馬匹。

  在空前的亡國危機下,李過這場收復河套之戰,出兵格外的迅速,從敲定出兵河套的計劃,到正式展開進攻,其間不過二十余日,而這一次出兵河套,雖然意義重大——漢家軍隊自永樂縮邊后,時隔近兩百年,重返河套,這意味當然重大了!

  但意義雖大,可出兵的規模,卻就有些小了。

  只有兩萬武衛精騎隨皇爺李過,親征河套。

  可是,出兵的規模雖小,但李過這一仗,卻是穩操勝券!

  好吧,誰讓這會的蒙古太菜……

  正如大順所預料的那樣,兩萬比萬歷年間的九邊家丁精銳的鐵騎還要強的勁旅——當然更強了,萬歷年間的九邊精銳,可沒有隨軍快速機動的三磅炮,更沒有可以齊射的大口徑火繩槍,及配套的騎步炮三兵種戰術。

  而這樣的精銳,竟然不是對整個蒙古出兵。

  而是從寧夏出兵,圖謀一個小小的河套。

  這李過要是打不贏,那大順就不要混了,安心的呆在西安等死好了。

  但只見到,戰場上藍衣白帽的大順鐵騎,所過之處,河套,還有黃河這個幾字形內的蒙古部落,是落荒而逃,面對著順軍凌厲的突襲,這塊在兩百年時間里面,由兀良哈,鄂爾多斯部,左翼蒙古,等多股蒙古勢力,爭奪的沃土,成為大順的新疆土,只剩下了時間問題!

  “皇爺,額們弟兄所過之處,韃子四散奔逃,這韃子可真不中打,要是朱賊跟清虜,也這么好打,那就好了……”

  李過正看著濤濤奔北流淌而去的黃河,和那一片枯黃的大草原若有所思時,一側張鼐帶著一隊藍衣白帽,背著鳥銃,挎著弓箭的大順精騎,到了李過身側,笑呵呵的稟報道。

  “當初榆林鎮,寧夏衛,兵不強,馬不壯,就指望那點邊將家丁,都敢在秋高馬肥,韃子屯草料的時候,到河套來燒荒,額們弟兄,兩萬大軍,若是還取不了河套,那就怪了!”

  李過板著臉道,一臉的憂愁說。

  “河套是打下來了,可這一仗,恐怕還有的打啊……”

  “皇爺是擔心清虜?”

  隨軍過來,騎著一匹瘦馬的牛金星,皺眉問。

  牛金星過來,倒不是為了給李過出謀劃策,這是用不著的,這次大順打河套,那是國力碾壓,根本用不著什么奇謀良策,牛金星過來,是配合皇爺李過,考察河套地形,隨他過來的,還有好些陜中老農。

  以及一些大順工政府的官員,他們過來是為了考察河套地形,然后爭取在今冬,在河套修起來一系列的水力灌溉體系,考察此地的土壤氣候,為大順明年的秋播,作準備。

  大順現在是一刻也耽擱不下來了。

  河套就是大順的活路。

  如果不能在明年開春,在河套上種一季莊稼,來一場大豐收,那明年大順就要餓死人無數了。

  所以,哪怕戰事還沒結束,但對河套的建設工作,卻已經提上了大順朝廷的議案,并且,成為接下來數月內,大順朝廷的頭等大事。

  “多爾袞那邊,朕不太擔心!”

  可李過的擔心,明顯是不在多爾袞身上。

  因為他知道,多爾袞面對的壓力不比大順小,朱賊在西南停止攻勢,放著已經被打了個半死的大順不管,那肯定是攢著力氣,準備去打多爾袞的。

  多爾袞哪有功夫再跟大順玩內訌?

  只聽李過感慨。

  “朕擔心的是草原上的韃子,他們是打不過我軍,但河套貼著草原,我大順這一回,一下子擴邊擴出去幾百里地了,這也沒有長城可供守衛,接下來,可是要移民過來屯墾哩,萬一讓韃子趁虛而入,害了咱們在河套的小民,可該如何是好……”

  李過擔心的是河套的防御工作。

  因為,這片土地可是相當大的。

  大順天兵將蒙古人趕走,那是沒問題,但將來蒙古人要是來這里,禍害此地的移過來的百姓,那可就有些讓人擔心嘍。

  實際上,死幾個百姓,李過倒不怕。

  他真正擔心的,是因為戰事,導致河套的開發暫停下來。

  那可就危險了啊……

  牛金星聞言,也擔憂起來。

  在河套安置移民,趕在冬天,春播前開工水利,以及明年的春播,乃至于來年收獲,這只有一個環節,被打亂了,那大順費力所做的一切努力,都要因此而毀于一旦。

  這可真是讓人頭疼啊。

  畢竟,蒙古雖弱,但禍害不少大順天兵,趁虛而入,燒大順的莊稼,禍害大順的移民,這能耐還是有的……

  歷朝歷代,哪怕是軍事實力強,但面對著草原部族的零星騷擾,還是要筑起長城,進行防御的。

  可問題在于,明長城離河套遠著呢。

  根本護不了河套周全。

  至于現筑長城?

  嗯,這可是至少上千里的邊墻,哪是那么容易筑起來的?

  以大順的國力,想筑起來這種將河套,還有整個黃河幾字圈起來的邊墻,那簡直就是癡心妄想——也不一定是癡心妄想,如果給李過幾年時間,國力允許的情況下,時刻保持長城工地上有十萬徭役修長城,那三五年估摸著都能修成了。

  但是,李過一是沒這個國力,二他沒這個時間。

  可以說,李巖提出來的這個河套,乍看起來,是不個妙計,但具體執行起來,當打到河套后,李過才察覺到這一切并不好弄。

  這世間,并沒有易事。

  開拓河套,更是難上加難!

  此時,牛金星思慮再三,也琢磨不出來辦法,他只好朝李過拱手。

  “皇爺,不如設軍屯吧?”

  “將移民組建軍屯,給他們發些武器,再委派些府兵,教授他們戰陣之術,若是遇上韃子,也能自保,還能衛國衛家,另外,困守河套,也不是上策,干脆趁著秋高馬肥的時候,皇爺您派兵掃蕩漠南,先把河套周遭方圓數百里韃子給打疼,打垮,讓他們不敢南犯……”

  “另外,皇爺還應該往草原上多設據點,立烽火,然后在河套屯兵,戰事若起,也有些時間預警,我大順兵馬,也可以拒敵于河套之外……”

  牛金星一連提出來好幾個辦法,把能想到的都想到的了。

  李過點了點頭,他說。

  “朕也是這么想的,只是,具體操辦下來,可不容易……”

  “張鼐!”

  “額在!”

  一旁的張鼐趕緊站出來,李過朝他吩咐。

  “你可愿意領兵,出兵草原?”

  “皇爺,額愿意!”

  張鼐趕緊接令,李過點了點頭,又感慨道。

  “河套的守衛,也交給你好了!”

  “另外,丞相……”

  “臣在!”

  牛金星趕緊站出來。

  “這個設軍屯,能行嗎?”

  “能行,皇爺,不求他們上陣為我大順搏殺,只求讓他們自保而已,如何不行?”

  牛金星趕緊道,又話鋒一轉,笑呵呵地道。

  “另外皇爺,若是這軍屯弄的好,說不定河套將來,能給皇爺,能給額們大順,添上幾萬精兵哩……”

  “朕可不圖這個,朕只圖河套來年種出來的莊稼!”

  李過大笑了幾聲說。

  ……

  當河套這邊,北順(對應云南的南順)正在征伐河套,擴張自己的生存空間的時候,位于南順南邊,緬甸那里,在東吁王朝的都城,阿瓦城里面的王宮里面,緬甸國王他隆。

  正緊鎖著眉頭,似乎擔憂著什么。

  作為大緬甸東吁王朝的國君。

  他隆王是一個老態龍鐘的老頭子,在他治理下的緬甸,也并不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相反,由于他隆一直所采取著的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的政策,此時的大東吁王朝,武德實在是不行。

  已經好些日子,沒有欺負東南方向的暹羅國了。

  就連騷擾天朝云南,也都好久沒有做了。

  而他隆這位已經花甲之年的老頭子,也眼瞅著是身體越來越差,貌似已經活不了多久了。

  但就在這個老頭子眼看著快要死掉。

  然后,由他的兒子莽達來接替他,成為暹羅的國君的時候。

  從東方傳回來的消息,天朝內部,所發生的劇變,卻讓他隆這個老頭子,不得不再一次,擔憂起來了緬甸的安危。

  對于天朝,他隆是感覺陌生極了的。

  緬甸距離天朝有些遠。

  雖然緬甸境內的不少土司,跟云南的沐王府來往密切,但緬甸實際上對地方的部族管的并不是太嚴格——也沒能力管,這些東南亞小國對地方的管理都是很低的。

  緬北那疙瘩的部族,他隆實際上是管不住的,是隨便他們折騰。

  至于天朝嘛?

  他隆更是不放在心上,這個天朝已經衰落了好多年了,國家沿海處于孟加拉灣,較早的接觸到西方列強的緬甸,更沒有將這個天朝給放在眼里,甚至,還無數次想要圖謀天朝在云南的土地。

  就連隔壁暹羅,喜歡搞的朝貢。

  緬甸都沒太大的興趣。

  更甭提,據他隆之前接到的消息,這個天朝已經衰落的不成樣子了,北面的京城被韃子給占領了,而內部更是出現了一股數量高達百萬的亂黨。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隆怎么可能,會將這個天朝給放在心上?

  畢竟,內部有那么多亂黨,北面還有一個韃虜。

  這樣一個天朝,可以用一句自顧不暇不形容了,怎么可能有心思插手緬甸的事務?

  實際上,如果不是因為年齡老邁,外加緬甸這些年的武備,著實是差了點。

  此時的東吁國王他隆,甚至想揮師北上,效仿之前的歷代緬甸雄主,向云南發起進攻……

  可終究,年老,還有兵弱,讓他隆放棄了這個想法。

  但他沒有想到,自己不去招惹大明。

  但來自于天朝的麻煩,卻即將找到了緬甸。

  這個來自于天朝的麻煩。

  就是鄭成功。

  在解決掉暹羅之后,鄭成功也不含糊,直接的便派人,先走陸路給緬甸國王送了封信,要求他在沙廉港口,靜修大明天使駕到,同時,還勒令緬甸,以后不得再擅自對暹羅動兵,否則,大明將親自下場,懲治破壞宗藩體系的緬甸!

  這份國書,連同緬甸在暹羅的探子傳回來的那份明暹宗藩條約內容,幾乎是一塊送到了緬甸阿瓦城內。

  而這,也是此時,他隆擔憂的原因。

  “這樣的條約,緬甸不能簽訂啊……”

  “是啊,太苛刻了……”

  一旁,他隆的兒子莽達,也表示認同。

  如果只是一份,不痛不癢的宗藩條約,那緬甸答應也就罷了。

  但萬一,是這種苛刻到極點的宗藩之約呢?

  尤其是,在他隆還有莽達看來,他們極有可能,也會收獲一份這種程度的宗藩條約。

  因為,據緬甸在暹羅的探子來報,鄭成功好像是對緬甸很不滿意,說是明人在緬甸遭受到了許多迫害,并且,要為緬甸之前無理由入侵大明邊境,殺害大明良民的事情,找緬甸王要一個交待——確實有這事,不過這事跟他隆沒什么關系,就是緬北的那些個地方部族,而且,被殺的也不是大明良民,而是明緬之間的土司。

  這種事,擱這年頭再常見不過了。

  因為國境線在這年頭等于放屁,明緬中間的土司,因為矛盾干仗的次數多了,擱以前這事根本不算事。

  可鄭成功卻較起了真,哪怕如今的云南已經不歸大明了,那些個被害的百姓,已經從大明國籍,變成了大順國籍,但鄭成功卻還要以此為此理由,找緬甸的麻煩。

  這么做的目的,自然而然,是為了以此為理由,要求緬甸做出更多的讓步。

  在鄭成功看來,緬甸不比暹羅強多少,只要自己大兵到達,緬甸國王還不得老老實實的簽訂條約?

  暹羅國王巴薩通還能找幾個洋鬼子調停,可緬甸國王他隆,卻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因為他隆之前進行的反帝愛國運動,收復沙廉之戰,把洋鬼子全特喵給得罪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隆王除了屈服,還能有什么別的選擇?

  而他隆實際上也是頭疼于此,他壓根就沒有實力,跟這個天朝對抗,尤其是,這個天朝雖然內部問題不絕,但貌似還十分強大,而且,表現的格外強橫,在湄南河口,更是一副要血洗大城的架勢。

  連那些個尼德蘭,西班牙國都不招惹。

  他一個緬甸,怎么可能對抗的了這樣的強權?

  可不對抗,他隆王又害怕,因為緬甸跟暹羅還不同,緬甸原本就是大明朝的三宣六慰所處之地,理論上來說,緬甸國王實際上就是不合法的,他是占據了大明的領土后,自封的偽王。

  真要是論起來。

  那可能不僅僅是一個不平等條約了。

  說不定還東吁王朝的政權,連自個的性命都保不住……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隆王自然是格外的擔憂。

  而這時候,他隆的另一個兒子,那個叫莽白的王子,卻是站了出來,提議道。

  “父王,不妨借大順之兵,對付明人?”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