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大明之拉著崇禎南遷 > 第527章 這也太忠了吧!
  崇禎二十年三月十二夜。

  沈陽城外。

  阿濟格正帶領著浩浩蕩蕩的人流奔西北方向的科爾泌撤去。

  此時,阿濟格正扶著一口大棺材,在那哭個不停。

  這大棺材乃是努爾哈赤的。

  后面還有一口同樣大小的大棺材。

  是黃臺吉的。

  阿濟格實際上還沒有接到多爾袞的命令,但是,他卻已經不得不踏上了西撤的道路,因為當朱慈烺在關內,大敗多爾袞的同時,遼東這邊,吳三桂還沒過山海關,克錦州呢。

  他阿濟格就扛不住了。

  眼下,眼瞅李定國要率領著他的十萬大軍殺將過來。

  阿濟格哪還敢久留啊?

  麻溜的就帶著人要跑路。

  當然,不只是人跑路,還順道把早就已經挖出來的努爾哈赤,還有黃臺吉一塊裝上了車馬,拉著跑路。

  而跟著阿濟格跑路的,則還有三萬來兵馬。

  這可都是精銳啊!

  論里面的滿洲純度,比多爾袞手底下剩下的那四五萬旗兵要純的多了,里面至少有一萬人,是阿濟格從東北逮來的生女真。

  但就是這樣的老滿洲,生女真,這些歷史上,在康熙,乾隆年間,屢立戰功的野人兵。

  擱到李定國面前,卻都是渣渣——明軍現在已經不玩冷兵器肉搏了。

  玩的是大銃,玩的是大炮。

  生女真的野人兵再生猛,那也是一銃撂倒的貨。

  擱戰場上,這些大塊頭,紀律還有點差的家伙,除了耐高寒能力比較強外,估摸著連明軍里面訓練三個月的補充兵都不如——真不如,補充兵手上拿著的斑鳩銃,能輕易地撂倒在外東北深山老林里面十幾年光景才磨練出來的精兵。

  而這些生女真手上,拿著的滿洲弓,拿著的刀槍,卻不定能一下干掉一個明軍補充兵。

  而且雙方補充的速度也是沒法比的。

  雖然大明朝龐大的人口數量,并不能夠變成朱慈烺的兵源優勢——朱慈烺手上,人口居多的南人,因為各種被排斥在了御前親軍的募兵范圍內。

  眼下,明軍的兵源,還是以山東,淮北,以及南逃北人,雜以部分的收編的北人軍閥部隊,西軍降兵,及海外倭兵。

  但是即便如此,御前親軍僅憑這些人口,他的后備兵源,也比大清國高十倍不止。

  在這樣的情況下,阿濟格敗走沈陽是真的不冤枉。

  甚至,他主動撤走,還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如果不走,說不定就得死在這了。

  當然,阿濟格卻并沒有跟多爾袞一樣,往歸化城撤——那才多大點地方,哪能擠下這么多人?

  阿濟格除了帶了三萬兵撤走和七八萬盛京旗人,還帶走了在沈陽附近旗莊里面的八萬精壯漢人包衣。

  這些漢人包衣是真的精壯,跟關內那些個吃不上飯的漢人包衣完全就是兩個物種——關外又不缺食吃,雖然沒有二十世紀時,為吸引關內移民,描繪得那么夸張,說什么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

  但也差不到哪去。

  所以,這幾年多爾袞遷過來的漢人包衣,至少吃這一方面,問題是不大。

  因為這會的遼東就剩下這么點人口了,要是連飯都吃不上,那就怪了!

  再加上整天下地干活,而且,到達遼東后,又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自然淘汰”(身體差,個子小的,沒能熬過第一個冬天)。

  所以,剩下的,全都是身長體壯的彪形大漢。

  可就是這么個大個子,卻還是老老實實地當了包衣奴才。

  現在更是被拘著往科爾泌撤走。

  他們撤往的目標,是科爾泌草原的腹地,遼河南畔,松遼平原西端,后世的通遼一帶……

  這可是個好地方。

  是阿濟格挑選好的西撤地方。

  一是科爾泌跟大清國親近,到了地方可以休整,二是這附近土地平坦且肥沃,雖然是草原,但卻可以用來耕作,要知道,后世的通遼可是有一千多畝地呢。

  還可以引遼河水灌溉。

  所以,這地方還真挺適合大清國落腳。

  因為蒙古草原畢竟貧瘠,要真靠放牧,想供養起西撤的大清,維持大清的武備,一面應付草原,一面應付明軍,可有點難。

  到頭來,還得靠農耕。

  自然得挑個好地方了。

  而且,除了撤走之外,阿濟格還又用起了計——瞧瞧這多奸詐的韃子,竟然學會用計了!

  實際上,這個計也不是他用的,而是多爾袞早就部署下去的。

  只不過一直沒有操辦。

  阿濟格臨走沈陽時,派人給李定國送了信了。

  說明他要讓出遼東,還順便給李定國留下了好些個沒能帶走的遼東漢人包衣。

  順便,再攛掇李定國反明。

  這一點,在大清國高層看來,可行性還是蠻高的,因為李定國本身就是造反起家。

  而且,麾下三軍,還轄有朝鮮王軍!

  雖然朝鮮王軍冠有朝鮮之名,但誰都知道,這完全就是歸李定國歸的兵馬。

  而且,李定國他的阿達,張獻忠也是死在朱明手上。

  這種深仇大恨。

  朱慈烺還敢大用他李定國,這不是明擺著給自己找不痛快?

  在多爾袞,還有阿濟格看來,能不能攛掇李定國反明,都不重要。

  因為他們已經做好了兩全準備。

  一面派使者去攛掇李定國,一邊,又做好準備,打算悄悄地將這消息泄露給明軍。

  這么一來,就是他李定國不反,怕是也要被朱明的昏君奸臣給逼反吧?

  而李定國坐擁十萬大軍。

  還有朝鮮一國,可以倚仗。

  這要是亂起來了。

  這大清國的國運,說不定就續起來了呢……

  ……

  本溪,李定國軍中!

  此時,李定國正看著面前的大清使者楊士聰。

  后者,則正一身韃服,昂著腦袋,朝李定國游說著。

  “我大清實不愿意與晉王為敵,晉王當初,起事勇于勝廣,追隨大西王,征戰南北,實乃是天下梟雄,如今,為何屈居于朱賊手下,甘為一走狗鷹犬?如今晉王手握十萬精兵,更有朝鮮一國,國力可用,還據有遼東,兵強馬壯,何必再仰朱明鼻息,受這鳥氣?干脆起兵反了朱明,自立為王?再續大西國運?”

  若說李定國不心動。

  那肯定是假的。

  自己手握十萬大軍,朝鮮一國國力,亦為他所用,而麾下兵馬所需糧秣,朝鮮皆能自給,一旦反了,更不受統軍都督府后勤掣肘。

  而他麾下兵將,又多是當初舊部。

  真要是反了,幾乎不會有太大的阻力,那些個忠心的軍官,也可以輕易地清洗掉。

  片刻間,就是一個高句麗的局面。

  但是,雖然心動,但李定國卻陡然間,拍案而起。

  “來人,將此獠綁了,押送太子殿下軍中,任憑太子殿下發落,另外,遼東戰事,大抵已經穩固,本侯親自押送此人,走太子軍中,交卸軍職之余,表本侯忠心!”

  論跡不論心。

  雖然略有心動,但李定國到底,還是打算當大明的忠臣。

  一則是,他清楚天下大勢。

  如今清虜既滅,西順茍延殘喘,大明朝中興在即,自己哪怕割據遼東朝鮮,也不過一日快活,以十萬兵就想抗拒天下大勢,在李定國看來,完全就是可笑。

  看似一旦反了,所得甚大,但實則一旦反了,那就是冢中枯骨,死期不遠!

  二則是,人需知忠心,他李定國先當流寇,后降大順,再降大明。

  這三姓家奴,尚蒙朱慈烺如此信重,為諸將之首,交與十萬大軍,朝鮮一國統領。

  這要是再降。

  那成什么了?

  所以,哪怕是面對誘惑,李定國還是把持住了。

  不只如此。

  他也料到了這反間計,必然不只楊士聰派來游說,所以,他還打算主動交出兵權,以消彌掉朱慈烺的疑心!

  見此情形,楊士聰大駭——李定國這么一做,別的不管,他楊士聰是必死無疑!

  “晉王,晉王……”

  “晉王?額李定國乃是大明的晉侯,而非晉王,你再敢口出狂言,就割了你的舌頭!”

  李定國怒喝道,楊士聰頓時傻眼了——這特么的,不符合常理啊。

  天底下哪有這么忠的臣子?

  這李定國早年間當過流寇。

  又降過大順。

  又降了大明。

  活脫脫的三姓家奴。

  怎么到頭來,就精忠了起來?

  而且,這忠得還那么的徹底。

  竟然還交卸軍職,把手底下的朝鮮一國,十萬大軍給放下,親自押著自己,到朱慈烺軍中表忠心。

  這也太忠了吧?

  有雞的眼里,大抵是沒什么人是不賣的。

  而在貳臣賊子眼里,大概也不會有什么忠臣。

  楊士聰現在,就傻眼了,他發現自己真遇到了忠臣,而且,這一遇上,就倒了血霉了,估摸著這一次,見了朱慈烺,十有八九是要被逮走挨刀。

  一想到這,楊士聰哇哇就哭了起來,屎尿也流了一地……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