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蕩宋 > 第四百六十九章田間遇刺
  為了推廣新型農業,梁川甚至勸說源賴朝對農民免費發放種子,以此來吸引農民,因為錯過了這一季,只能等來年再來實驗新型農業了。

  源賴朝算了一番,粥也施了城也翻建了,大把的錢都花出去了,還會再吝嗇這一些點點的種子嗎,果斷而大方地分發給了農民種子。

  她雖然懷疑梁川的身份,但是對梁川腦子里的知識卻是相當的敬重,這個民族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強者的尊敬,而不是盲目地自大,見誰都先帶著有色眼鏡看一遍。

  農民們感恩痛哭,有史以來就沒碰到這么好的將軍,如此地關心民生。這樣的效果就是源氏推行梁川的新型農業之時,絲毫沒有阻礙,得到了民眾的全力支持。

  這一系列的事情梁川在全力推動的時候心情是復雜的,站在民族的角度,他甚至希望這個民族永遠停滯不前,可是站在這些辜人民的角度,這些苦難的人民僅僅只是為了活下去而已,上層的民族意志不過是強加在他們頭上的政治高帽罷了。

  歷史的洪流早已注定了它的流向,自己連長河里一顆小石子都算不上,若是以前他還怕自己的所作所為會不會引起蝴蝶效應,看過推、背圖才知道,才發生的還是會發生,大宋還是會被蒙古人消滅,沒有自已做這些事,還會有另一個梁川來完成這些事。

  就像海上貿易的重要性和農業的發展,自己不說島國人遲早也會發現這些的重要性,他們自己會加以利用。

  對一個民族還有一個人想毀滅它,最好的辦法不是讓他們過苦日子,而是讓它們過好日子,窮則思變,安逸則會讓人沉緬于享受。

  也許自己提前了幕府時代的來臨,但是這樣的后果卻是延長了幕府的生命,對于島國的歷史來說,這結局終究還是逃不過幾百年的封建統治,殊途同歸。

  凡此種種,梁川也就沒能了心理包袱,世界民族的未來與他沒有關系,他要的只是回到故系,回到藝娘的身邊,這才是他的責任。

  種田有三要素,土地生產工具和生產者,,要提高產量最好的方法也是從這三個方面切入。

  生產者是農民,農民們到處都是,只有地少人多的問題而不存在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況且今年的春耕連種子都是源氏提供的,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更高了。

  生產工具農民手中大量使用的竟然還是木制工具,連鐵器都少得可憐。

  梁川沒有辦法說立即實現全民普及鐵制農具,用上鐵鋤鐵镢之類的工具,這比給農民工們發工資還要來得不切實際,因為這成本太過于龐大,島國的鐵礦石原本就是大量依賴進口,這也是制約他們戰斗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木制的工具就木制的工具吧,梁川畫出了曲轅犁的設計圖,這是中國農業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一具曲轅犁上面只需要一小塊鐵片作犁頭,這耕作的效率便能增加十倍有余。

  而且一具犁可以重復利用,一個村子一頭牛一具犁已然足以,做不到人人普及那就以村為單位推廣嘛。

  梁川作為源氏的重要人物深入田間地頭以身作則,如此高貴的血統與農民同甘共苦,源義經的美名被傳得神乎其神,關東地區開始流傳著源義經重農利農的神話。

  現在的源義經形象極為高大,作為源氏族長源賴朝的親弟弟,高大威猛武藝高強,更重要的是有一顆親民為民的心,這是老百姓們最喜歡看到的,甚至他的威望要超過了族長源賴朝。

  要不是源賴朝自己主導的這一切,她甚至開始懷疑源義經要代主自立,還好這一切都是老百姓發自內心對源義經的愛戴,威脅不了自己的地位。

  曲轅犁一經問世即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因為這工作太省力了,即使農民手中沒有耕牛或馬,他們直接就用人力代替畜力牽引著曲轅犁,人力牽引下的曲轅犁也極為輕松,翻地效率更是高上幾層樓不止。

  人們終于相信了這個源義經是真徹懂得耕作之道的高手,他說的話再無人有懷疑之心。

  梁川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人們在他的帶領之下開始對田間地頭的河道進行清理。

  島國多山山河水網密布,沒有修建大壩和水庫的必要性,但是河道作為引水的重要途徑,不修繕極有可能夏天泛濫而冬天無水,這極不利于灌溉。

  清理出來的河道還能用于養殖業的發展,水里還能種殖不少的作物,這都是對老百姓有利的工作,農民們一聽能增加產量,有事沒事都要把河溝挖一挖,清理出河道里的淤泥。

  河道修整好之后,接著就是上面修建水車,水車梁川建過數架,已經是駕輕就熟,島國的木材資源也極多,農民們制作木器的水平更是不低,大多都是唐朝學習傳授過來的,他們學習加以發展,創造出了一套相對同樣實用的木匠技藝。

  在梁川來之前農民們的種子都是撒到土里就算完成播種了,梁川則是教他們育苗與插秧應當分,這樣種子的成活率更高,而且在插秧之時,要注意作物的間距,作物與人一樣,同樣需要一定的生長空間,種得疏反而產量會更高。

  這樣的理由在他們看來是很難接受的,不過源義經創造了太多的奇跡,人們對他的話深信不已,他說的人們照作就行的,神仙的旨意他們還敢去質疑違背?

  為了將農業技術傳播下去,梁川親自示范了不少的地方,周圍都是一大幫帶著崇拜眼神的農民,自己綁著褲腿絻著袖子,與農民親密接觸。

  問題終于爆發了。

  這一天梁川在田間示范著插秧的標準做法,在毫無防備之下,人群里突然暴起一位壯漢,從懷中掏出了一根匕首,猛地朝梁川刺了過來。

  梁川沒帶武器在身邊,可是這不代表梁川就喪失了戰斗力。

  梁川看準壯漢的手腕,伸手抓住了他的手腕,使出了一招警務技能里的控制技巧別臂折腕,打落了壯漢手中的匕首,一招將他制服。

  樸實地道的鄉民們憤怒了,源義經貴為天皇血脈,又如此為民勞心勞力竟然還有不知死活的人想要刺殺他,還沒等弁慶到場,這個壯漢就被出離憤怒的農民圍攻亂揍五花大綁了起來。

  源賴朝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吩咐侍所的武士徹查這件事。

  壯漢在幾番酷刑折磨之下很快就招認了,源義經還有源賴朝的聲名已經遠揚到了島國的各地,人們都在流傳著他們的義舉與美談。

  平氏自然也收到了源氏一系列的改革的消失,讓他失望的是源氏的改革非旦沒有激起民變,老百姓還出奇地擁護源氏的做法,連他自己轄區下不少的武士與老百姓都跑到了源氏的地盤為源氏賣命。

  改變這一切的主謀自然是源氏的兩個兄弟。

  源賴朝整日龜縮在城內沒有機會下手,這個源義經卻腦子抽風地跑到田里去種地,這可就給平氏機會了。平氏派出死士帶著兇器準備趁梁川在種地時不備一舉擊殺,沒想到源義經就像傳說中的那樣武藝高強,空著手就制服了行兇的死士。

  死士還沒來得及死,就讓控制住了,后來交待了一切的過程。

  沒想到種地還有這么大的風險,梁川一番評估之后決定不去種地了,反正也教得差不多了,他現在想的是,奶奶的平氏自己沒去招惹他他們倒是打上門來了,這還了得?

  梁川向源賴朝說了一個方案,既然他們能用派出死士這樣的做法來行刺源氏的高層,咱們同樣也能這樣做。源賴朝一聽是挺有道理的,可是手下的武士畢竟沒有那么大的能耐,平氏與他一樣整日躲在城堡里,如何能殺得到?

  梁川思量了之后,說道:“別的人去都不穩妥,要是被平氏俘虜了還會損害士氣,這事干脆就由他來做,事是由他而起的,就由他來完成。事成可以雄壯聲威,事敗梁川自信也有本事全身而退。”

  源賴朝是極不想梁川去以身犯險的。不過梁川說的沒錯,平氏手下雖然猛將不少,可是真正能與梁川抗衡的只怕沒有,連與弁慶抗衡的都沒有。

  弁慶自從做了梁川的家臣之后,對梁川忠心耿耿,耿直的他沒想到平氏會用如此下流卑鄙的手法,梁川說了想要以牙還牙的方案之后,弁慶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唯一不同意的就是啊狗了,這個行動太危險了,稍有不甚便會葬身他鄉,平氏也不是吃素的料,否則源氏會如此謹慎緊密籌劃。

  梁川安撫了她很久,跟她保證了千千萬萬遍,自己一定會平安回來的,啊狗才勉強同意。

  在這一點上,啊狗簡直是藝娘的翻版,他都懷疑,在世界的另一個地方肯定還有這么一個姑娘,都是同樣好的性格,那么為自己著想,那么溫柔。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