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大唐第一臣 > 第二百二十七章:齊王出戰
  …

  收獲滿滿的竇建德當即宣布:援鄭攻唐,并下令,征調曹州孟海公、兗州徐圓朗的兵馬,即日南下,救援洛陽。

  同時竇建德派遣職方侍郎魏處繪出使李唐,大義凌然的講述所謂的“和平與正義”,居中調和,讓唐軍罷兵。

  當消息傳開,天下震動,竇建德援鄭攻唐,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唇亡齒寒,李唐威壓天下諸侯,先滅薛舉,后吞李軌,再平劉武周,一旦擊敗王世充,李唐統一天下之勢再難以阻擋,鄭夏唯有聯軍,方才有抵御唐軍之可能,這便是情理之中。

  一直以來,竇建德便與王世充互相征伐,一個試圖北上攻略河北,一個妄圖南下攻占河南,二者自起兵之初便以對立,畢竟最開始竇建德是依附于李密,而王世充則是李密的死敵,這便是意料之外。

  青城宮,李世民端坐上首,其下文武分列兩座。

  “竇建德號稱三十萬大軍來攻,來勢洶洶,諸位有何看法?”李世民一臉凝重的問道。

  竇建德能夠雄霸河北多年,收服孟海公、徐圓朗等勐人,對內施德政,對外行兵戈,形成如今三國鼎立之勢,其勢力絕對不容小覷。

  聽得李世民的話,內史舍人封倫出列說道:“敵軍勢大,我軍出征日久,不宜直面敵軍兵鋒,不如暫避其鋒芒,等日后再戰”。

  “德彝(封倫字德彝)公此乃穩妥之策”,李世民不置可否的說道:“但就此退去,本王心中不甘”。

  封德彝以字行世,出身于渤海封氏,才智過人,曾依附于內史侍郎虞世基,狼狽為奸,諂媚君上,致使朝政混亂,后歸降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敗亡后,歸降李唐,李淵下旨斥責封德彝諂媚不忠,將其罷官遣返,但封德彝進獻秘策,竟使得李淵大悅,拜為內史舍人。

  見封德彝第一個主張撤軍,高沖頓時不悅,直言道:“我軍將士浴血拼殺,方才有這般局面,敵軍稍作恐嚇,便怯戰撤軍,視軍國大事如兒戲,置殉國將士于何地?竇建德詐稱三十萬大軍,實則至多十萬,何懼之有?”

  封德彝聞言囁囁不語,實際上封德彝曾經也是主戰的。

  就在月前,李世民駐兵北邙山,僵持不下,李淵心急如焚,有意退兵,數次遣使詢問戰況,李世民便派封德彝回朝,講述形勢,這才說服李淵繼續支持東征。

  只是如今竇建德來勢洶洶,封德彝此等官場老狐貍,向來是做大事而惜身,若無大功,便力求無大錯,寧愿無功而返,也不能大敗而歸。

  宋國公蕭瑀秉性剛直,見得高沖年輕氣盛,一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架勢,便是皺眉說道:“士卒遠征日久,已經是疲憊不堪,士氣低落,王世充憑借東都此等堅城固守,兵精糧足,并不容易攻克,而竇建德新平孟海公,挾大勝之勢洶洶而來,銳不可當,屆時我軍腹背受敵,如何是好?”….“老夫贊同”,老將屈突通竟然也是點頭附和,“與其冒險一戰,不如退守新安、宜陽一帶,以待時機”。

  高沖見狀頓時心頭火起,這三人具都是年過半百之人,毫無銳氣,遇事只求沉穩,美其名曰老成謀國之言,盡管有理有據,但高沖并不贊同。

  當即便是針鋒相對,起身朗聲說道:“統一戰爭便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用兵豈有萬全之策,豈能一味的被動等候時機,機會只有靠自己爭取,屈突老將軍之計固然穩妥,然爭霸天下需要有一往無前的氣勢,畏首畏尾,難以成事”。

  李世民亦是緩緩點頭,伸伸手安撫一下高沖的情緒,直說道:“攸之所言有理,你說說你的想法”。

  高沖斟酌一下,便直接說道:“王世充盡失人心,且糧草不濟,餓死者不計其數,我軍圍城日久,城內已經是人心惶惶,便是我軍不再進擊,王世充之敗亡亦不久矣,竇建德剛剛收服孟海公,志得意滿,驕兵必敗。

  大王可遣迅速占領虎牢關要塞,扼住其咽喉,當可立于不敗之地,若竇建德來攻,則尋機擊破,若竇建德逡巡不前,假以時日,洛陽必破,洛陽一破,我軍兵力增長,士氣高漲,一戰破二敵,便在此時”。

  聽得高沖的話,便是主張撤軍的屈突通亦是不由得緩緩點頭,陽翟縣公郭孝恪聞言直說道:“這仗打了幾個月,王賊亦是窮途末路,此時撤軍,某家心中著實憋屈,竇賊來攻,恰好讓此二賊聚集,一戰滅之,此乃天意在唐,某家贊同高司馬所言,占據虎牢,伺機用兵,定可大勝”。

  李世民聽得幾人意見,心中已有決計,只是這時,蕭瑀卻是瞪眼斥責道:“爾等年輕氣盛,不知兵事兇險,我關中精銳盡數在此,一旦有個差池,關中危矣”。

  這時,李世民身后一直默不作聲的薛收輕輕咳嗽一下,李世民眉頭一挑,直問道:“伯褒有何看法?”

  薛收如今雖是官拜記室,但掌管著李世民麾下密諜,深受信賴。

  薛收之所以輕聲咳嗽提醒,便是心中已有想法,當即說道:“王世充固守東都,憑借的便是兵精糧足,其兵馬乃是前隋江淮驍果,其糧草乃是前隋府庫存留,如今其兵馬尚存,然府庫在持續消耗,即便城堅兵精,亦難以長久固守,這便是其致命之處。

  竇建德遠道來援,其坐擁河北,府庫充盈,若放任其來到東都城下,以河北之糧救濟江淮之兵,那這場戰爭將陷入僵局,平定二賊將不知何年何月,大王可先占虎牢,尋機擊破竇建德,則王世充不戰自敗,一戰平河北河南之地,統一天下指日可待”。

  高沖聞言擊掌稱贊,“正是如此,若是一戰不打便撤軍,那一統天下不知道要到何時何日,大王請做決定吧”。

  李世民緩緩點頭,看向一臉焦急的蕭瑀,“我意已決,姑父莫要再勸”,蕭瑀聞言頓時怒不可遏,“小兒輩冒失誤國”,而后竟是揮袖離去。.

  當年秦風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