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帝國新軍閥:從炮灰連開局 > 第179章 盤點黎家、白家以及青州軍的軍事力量(二)
  很多人對軍隊的編制以及武器裝備不以為然,覺著就是一堆好看的數字而已,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軍隊的編制以及為軍隊配置的武器裝備,直接決定了軍隊的基本作戰戰術,也就直接決定了這支軍隊的實際作戰能力。

  軍隊編制,是發揮軍隊戰斗力的一種體現方式,也是一支軍隊的核心軍事機密,當然,這種軍事機密很難長期隱藏。

  秦峰組建的坦克師,就是二戰時期流行的裝甲師編制,特點是擁有極強的野戰攻擊能力,以及極強的陣地突破能力,但是在面對激烈對抗時損耗較大,正面防御能力也不強,靠的是以攻代守。

  秦峰組建的機械化師,跟蘇聯的機械化軍就完全不同了,蘇聯的機械化軍,實際上是放大了的裝甲師,而機械化師的特點是擁有很強陣地攻防能力和一定的野戰能力。

  秦峰組建機械化師,并不是心血來潮,胡編亂造,除了因為突擊炮的性價比更高外,主要就是因為結合了前世二戰時期裝甲部隊的作戰特點。

  事實上,二戰時期的裝甲師,除了在少數大規模坦克會戰時,集中起來硬碰硬外,大多數時候的作戰,都是以裝甲戰斗群的方式,把一個裝甲師拆分成2到3個戰斗群來作戰的。

  雖然二戰時期德軍的突擊炮,都是以突擊炮營的方式,分散到各個集團軍當中,用來當進攻矛頭使用,可實際是古德里安等坦克戰專家,是主張把突擊炮編入裝甲師中去的。

  突擊炮這種性價比極高的武器,雖然在二戰后消失了,并不是因為突擊炮不好,軍隊再也不需要這個東西了。

  具體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沒有了大規模的戰爭消耗,而二戰后各國的工業能力,有了較大發展,坦克的數量足夠裝備現役軍隊;另一方面是突擊炮的相當一部分作戰功能,被步兵戰車、輪式突擊車等代替。

  坦克師和機械化師兩者進攻能力的差異,主要是因為,坦克師的進攻核心是帶旋轉炮塔的坦克,而機械化師的進攻核心是突擊炮。

  同一坦克底盤生產的坦克和突擊炮,坦克防御力相對較弱,火力相對較弱,造價相對較高,但作戰較為靈活,可以在戰況復雜的戰場上,抓住轉瞬即逝的戰機。

  而突擊炮防御力相對較高,火力相對較強,造價卻相對較低,但由于沒有旋轉炮塔,作戰方式沒有坦克靈活,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性價比作用。

  因此,坦克師主要用于裝甲對決和野戰突破,而機械化師的各項能力比較平均,擁有很強的多任務執行能力,最重要的是作戰的性價比高。

  為了阻擋青州軍的進攻,這次格蘭帝國和西盧帝國,除了給黎家和白家,提供了大量的坦克外,還各給他們提供了大量的現役飛機。

  由于西大陸目前沒有大規模的戰事,軍事裝備的更新換代需求不強,因此,西大陸的主力現役飛機,還是以前的布雷蓋轟炸機和獅鷲戰斗機。

  這種大規模的增援,使得黎家和白家的飛機,由原先各有300架,一躍增加到了600架,兩家加起來就有1200架了。

  而青州軍的各飛機廠要轉產雄鹿式通用飛機,因此,布雷蓋轟炸機和獅鷲戰斗機,就只有800多架,但卻還擁有100多架雄鹿式通用飛機。

  事實上,原本這種雄鹿式飛機,在瑞克帝國是輕型轟炸機,可因為這款飛機的自重輕,飛行速度較快,比戰斗機也不遑多讓,因此,秦峰就把這款轟炸機稱之為通用飛機,進行大規模量產。

  雄鹿式通用飛機的最大飛行速度為298公里/小時,而獅鷲戰斗機220公里/小時的最大速度,在它面前是不夠看的。

  使用這種通用飛機的好處,除了可以大規模簡化后勤外,在作戰中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敵軍分不清自己有多少戰斗機和轟炸機,就算知道眼前的就是轟炸機,也得把它當戰斗機對待。

  這種飛機的空戰性能,雖然略低于同款戰斗機,可帶上炸彈就是轟炸機,丟了炸彈就是戰斗機,不太需要額外的戰斗機護航,作戰效能極高。

  而青州軍所能用于進攻的陸軍,除了秦峰直屬的裝甲軍外,還有張玉林的第8集團軍,季東升的第5集團軍,以及李遠山的第3集團軍。

  至于蕭敬祖的第4集團軍,必須用來防守青州,除了提防黎家的軍隊從徐州北上外,還要提防東倭人登陸膠州港,是不能動的。

  而李鐵牛的第7集團軍,在關中地區是不能動的,一方面要提防馬家從涼州卷土重來,另一方面還要防止魏征南以及投降的馬家軍反叛。

  剩下的呂蒙的第1集團軍、孟凡貴的第2集團軍,以及徐天虎的第6集團軍,都在北方駐守,是絕對無法南下增援的。

  目前,蘇懷國和魏征南,已經招降了漢中平原的馬家軍,獨立第1軍,再加上馬家投降的這個軍,秦峰把他們組建成了青州軍的第9集團軍,讓他們負責進攻益州。

  除了牽制白家外,還有讓他們繳納投名狀的意思,他們打的越兇狠,就說明他們對秦峰的忠誠度越高,對青州軍的歸屬感也會越強。

  第9集團軍組建之后,因為要進攻益州,不管是75野炮,還是105mm榴彈炮,以及2噸重的150mm重步兵炮,都相對太過笨重了。

  于是,為了讓他們山地作戰更方便,秦峰從西大陸引進了兩款山炮。

  其中一款是75mm萊茵山炮,11.8倍徑,放列重僅為433公斤,最大射程為3500米,可以用騾馬托運,也可以分解成6個部件馱運。

  之所以依然裝備山炮,是因為相對于迫擊炮,山炮的射擊精度更高,有直瞄打擊能力,迫擊炮適合打擊步兵,而山炮更適合摧毀敵軍的防御工事。

  除此之外,山地作戰的后勤運輸較為困難,使用山炮可以節約彈藥,減輕一部分后勤壓力。

  另外,一款是105mm施耐德山炮。

  這款山炮為105mm口徑,17.8倍徑,彈重12公斤,比105mm榴彈炮低,但放列全重只有785公斤,可以分解成8個部件,使用騾馬馱載。

  由于大夏境內的騾馬馱載能力較低,秦峰直接花費了巨資,從西大陸引進了大型挽馬,解決了山炮的運輸問題。

  這款火炮的最大射程也有10000米,再加上山地作戰,火炮最重要的是機動能力,足以滿足第9集團軍遠程火力壓制的需要。

  ......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