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帝婿無雙秦懷道 > 第1099章:國子監之行

長安,國子監。
得知陛下即將前來,國子監祭酒郭正一與司業來濟二人早早沐浴更衣,焚香誦讀,于書廳中等候。
待太陽日上三竿之時,陛下才徐徐而至。
兩人一看秦懷道面容,便知陛下昨夜又熬了個大夜。
沒等兩人行禮,秦懷道便匆匆從懷中掏出一疊書稿遞給二人,二人沒敢細看,連忙向他行禮之后,這才與之交談。
“陛下,此事不用太急,亦可等今日再寫不遲,若因國子監之事耽誤陛下休息,那可就是臣子們的罪過了。”郭正一道。
“無妨。”秦懷道連連擺手,無論是修路還是墨門,亦或是國子監修書,都是他非常看重的要務,連續熬夜對于他來說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你倆先看看手稿。”
“諾。”
整個《大漢思想》的規劃,秦懷道將之分為好幾個部分,因為是給天下學子看的書,首當其沖的,便是他所需要的思想改造,因此全書的第一部分,便是《問政》。
所謂問政,問的并非政務,更非如何治理州縣,而是問天下之政,試問天下之大,治理國家的理念為何,如何看待與百姓的關系?權貴與平民之間誰輕誰重?這些都是值得學子們思考的問題。
在此篇中,秦懷道著重強調以下幾點,一是人人生而平等,無論對方是否擁有爵位或品級,二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無論多大的官哪怕是皇帝犯了罪,也應該一并處罰,不得官官相護以此獲得特權,至于第三點,人人生而自由,不得以人為奴隸進行買賣或者殺害,不得以對方是家丁亦或仆人為由,便可以隨意抨擊或虐殺。
條條總總,都在表達所有都擁有相同的權利,無論貧窮還是富用,健康還是疾病。
至于第二篇,則是《問商》。
秦懷道認為,想要治理好國家,就要有一大批懂得商業的人才大量進入各個州道為官,通過這些人才,可以大力推動當地的商業發展,促進貿易繁榮,貿易繁榮了,人們手中會更有錢,也會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帶動整個當地集市的二次購買,形成良性循環。
所以在第二篇中加入了大量類似于穿越前世界的金融學內容知識,包括貨幣的生產與流通,市場經濟與市場調控,國家的不同貨幣政策能對各地市場產生怎樣的正向或負向影響等等系列內容,主打的就是一個官員學會之后,帶動一地經濟騰飛。
只有百姓口袋里面有了銀錢,生活富足,他們才會解放更多生產力,創造更多的價值。
到了第三篇,秦懷道才說到《問民》。
所謂問民,便是關注百姓的衣食住行,除了這四大主要支柱之外,秦懷道特地引入服務業概念,鼓勵各地積極開辦服務業產業如醫館、茶館等新式產業,鼓勵各地想法辦給普通百姓發錢或提高工價,百姓手里有了錢才會想著花錢,只有錢花出去了,才能產生流通價值,帶動整個大漢產業鏈的發展。
在《問民》一篇當中,秦懷道著重書寫關于糧食種植產量與百姓生活關系的內容,突出食糧在整個產業鏈當中的重要性。
最后一篇,是秦懷道專門加上去的,講《價值觀》。
先有思想,再有價值觀,若沒有價值觀,無論官員還是百姓都不會跟隨自己的理念,若沒有價值觀,無論是將士還是普通人都只會以生存為第一要務,哪方有利于自己便向哪方倒去,若是沒有價值觀,人們就無法迸發出如同鋼鐵般的意志和力量。
價值觀只有兩條,但這兩條,卻占了全書最大的篇幅。
第一條,是堅持以百姓為核心的大漢不動搖。
第二條,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很多理念秦懷道不止一次在朝會,在民間或是在長安日報上提到過,理念零零碎碎,眾人也未必能全部記得,現在有了《大漢思想》四篇,足以完成對整個大漢學子與百姓的思想教育。
看到這份手稿,這位上任不久的國子監祭酒滿臉激動,這些內容他前所未見,但他能感受到字里行間給他帶來的力量。
這些文字不僅是指引百姓與官員的明燈,更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治國理念,若是能夠真正實施,大漢注定將會是歷史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朝代。
甚至郭正一感覺,最后兩條若是能夠讓所有人都做到,大漢千秋萬世亦有可能。
畢竟,歷史上再沒有哪個朝代像當今陛下一樣重視百姓甚至超過重視自己。
有這樣的皇帝,百姓哪里還會有反心?
有這樣的皇帝,官員敢不效死?
身為國子監司業的來濟,同樣看得無比震撼。
這哪里是教育書,這簡直就是一本天書,密密麻麻寫滿了文字,左右橫看,都只能看出“百姓”二字來。
若真能做到這種地步,大漢的未來,簡直不可限量。
二人看完之后,齊齊向秦懷道跪拜。
“陛下,請受臣等一跪,此跪不是跪陛下,亦非跪天地,而是跪圣人,陛下之思想,已然與圣人并肩,不,可以說陛下這本《大漢思想》所提內容,已經遠超許多圣人,此跪是我等心悅誠服之跪拜,還請陛下接納。”
郭正一對陛下的手稿心服口服,虔誠跪拜,如同在拜一位久遠之前的圣人,來濟亦跟隨在身后跪拜。
圣人臨世,如何不拜?
秦懷道本來想要拒絕,再拿出人人生而平等之事教育二人,突然想到這些思想其實也并非自己的,而是現代某位偉人提出,二人這也算間接拜了那位相隔數千年的偉人,倒也不算違背了自己人人生而平等的初心。
想到這,他便不再相勸。
審過這篇書稿之后,郭正一與來濟又將《國文大典》綱要和《數術》綱要遞給秦懷道,秦懷道簡單看過《國文大典》之后沒有多言,郭正一與來濟皆是大漢資深讀書人,對于各類經典如數家珍,他們提的這些內容也算是精辟,編出來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