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斗將行 > 第一百三十九章 江塵勸諫,楚國廷議
  既然成為鹿梧的記名弟子并兼職近衛,這二十四人自然要從各部調出來,空出來的位置也需要依次遞補,不過這些雜事自然有親兵去辦理,不用鹿梧一一說明。

  親兵帶這二十四人各自安頓下來,**來到鹿梧身前,躬身行禮。

  “你要問我,為什么不在親兵營中挑選記名弟子?”鹿梧問道。

  “屬下不敢,只是請大將軍明示,我等好有個努力方向。”**低聲回答。

  他這個親兵營副統領權力沒多少,義務倒是不少。

  下面弟兄們有什么疑問,都要他這個副統領來出面請教。

  “不是努力不努力的問題,當日壓服榆次府降兵時,所有人中間,只有那二十七人適合傳承我這一路功夫——這是個人稟賦,強求不來。”鹿梧搖搖頭,說道。

  “謝大將軍指點。”江塵低頭行禮。

  甭管是不是真的,大將軍肯給個解釋,那就是給面子了。

  “也談不上謝不謝,我這一路功夫最是速成,近乎魔道。兇險之處你也看見了,那鄭拜好好一條漢子,只是練習勤勉了些,便傷了身體,更何況這路功夫練下去步步危機,你們各有自家傳承,也不必要學這種功夫。”

  “是。”

  “下去吧,明日大家還要清點糧草馬匹,準備行軍干糧,規劃路線,后日就要出發,前往通河府——若是不能將楚軍堵在通河府,這點局面,不過是水中泡影罷了。”鹿梧擺擺手,意興索然的說。

  戰場上也就罷了,這種政務處理、行軍規劃繁瑣無比,鹿梧實在提不起精神。

  “大將軍,自古以來立國創業之人,無不艱苦萬分。大將軍如此局面,已經勝過不知多少人了——請大將軍萬萬不可懈怠。”江塵抬起頭來,認真的勸說道。

  如果說江塵早些時候,是抱著為家族消災解難的念頭,前來親兵營服役;經過鹿梧幾番驚人手段,不但連戰連勝,打下兩府之地,而且建立有效制度。

  最驚人的是,這制度只是通過五條軍規和折沖司的建立,便從單純的軍制,異常巧妙的向統治地方的政治制制度過渡。

  若是單純能打仗,便是百戰百勝,也不過是神將,可能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政治制度,那就真有開國之君的風采了。

  江塵是江家第三代的次孫,教育資源不缺,而且他早知道自己并非繼承人,遲早要自謀生路,所以在各項學習方面,比大哥江偉要努力的多。

  鹿梧既然顯出開國之君的風采,他又是這么早就上了船,自然希望這條大船能穩穩當當航行下去。

  他也不指望回家奪取繼承人之位——老爹還在呢,真正江家第一繼承人是他爹。

  只要能追隨鹿梧開辟自己的國家,就憑這份功勞,江塵就不信弄不到一個上卿之位——江家本身不過是大夫之位,若是自己當了上卿,還當什么江家繼承人?

  若不是親兵營這些人已有幾分效忠之心,視自己為大將軍身邊第一批心腹,又哪里會因為鹿梧收取二十四名記名弟子嫉妒惱怒?

  “嗯,你說的有理,某家卻是有些怠惰了。”鹿梧點點頭,拍了拍江塵肩膀以示鼓勵。

  走到如今,這條路已是有進無退。

  除非鹿梧肯任人擺布、或者遠離塵世,不然以他的性子,自立為王不過是遲早的事情,也許還得擔上亂臣賊子之名。

  ——————————————

  楚國,埕都,楚國王宮。

  “亂賊鹿梧驍勇善戰,智謀過人,不可以尋常兵家斗將視之,如今南方五府之地失了兩府,通河府岌岌可危,不知眾位愛卿可有良策應對?”

  楚王襄同令宮中侍從將情報整齊成冊,發與眾位上卿,待他們一一看過,才發問道。

  “觀此賊手段,其志非同小可,必要大將壓陣,然后調集精兵良將,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催滅,方可絕此大患。”楚國大司馬魏圖站出來說道。

  楚國軍制與吳國不同,不設大將軍一職,大司馬就是最高軍事長官。

  “愛卿之意深得我心。”楚王襄同點點頭,贊道。

  大司馬魏圖退回左側班列,并不繼續發言。

  他是最高軍事長官,定個調子就行了,具體如何征討,是下面各級官員爭相發言的主題——若是他老人家直接將整個戰略說的清清楚楚,下面人覺得其中有不足之處,那到底是指出好,還是不指出的好?

  領導都要在最后才發言,那也是有道理的。

  “臣以為,持云關屈上將軍用兵如神,麾下三座神射陣列可抵三員斗將,必可擔此重任。”左司馬劉臣站出來,直接推薦了一名上將軍。

  “不可,持云關何等重地?若是屈上將軍離開,燕國攻勢如何抵擋?”有人站出來反對,卻是五門都尉雷廣。

  在楚國,關是純粹的軍事要塞,一般都坐落在交通要道之上,城則是兼顧軍事要塞和政治中心、經濟中心的集合體。

  雖然城池的規模一般比關的規模大得多,但真正的前線重地還是各大關口。

  持云關就位于燕楚交界處的王屋山脈缺口處,是楚國對燕國的第一道、也是最強的一道防線,由一位上將軍親自坐鎮。

  “前些日子,大王遣姬略大夫前往燕國,與燕國達成互市之議,約定三年不戰,以屈上將軍能為,平定南方之亂豈用得三年之久?”左司馬劉臣反駁道。

  “不然,如今乃是大爭之世,燕國若是背信棄義,我等又能如何?”雷廣說道。

  在古代,各國之間的戰爭非常簡單。

  大家約好時間地點,一起帶著兵馬去打一仗就完了,根本沒有什么戰略戰術可言。

  那時候人心淳樸,對方是老人不打;對方陣列沒擺好不打;對方匆匆趕來,沒休息好也不打。

  那個時代,與其說是戰爭,不如說是一場賭博,賭贏了拿走賭注,賭輸了回家攢錢,等著下回翻本。

  雖說這樣打仗看起來很蠢,但那時候的戰爭對國家的破壞很小,除了人丁傷亡之外,只有戰死之人,很少有因為戰爭而餓死的人。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