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奮斗在蘇俄 > 635 聯英扼美
  當然,從表面上看,世界猶太人大會也好,在巴勒斯坦地區尋求猶太人建國的本·古里安那些也罷,都是不支持“伊爾貢”這類極右翼暴力團體的,用他們的話說,就是暴力和恐怖活動無助于解決實際問題,猶太人的建國事業,只有通過談判和全世界猶太人的努力才有希望達成。

  實際上,本·古里安所領導的猶太復國團體,的確與“伊爾貢”組織存在矛盾,不過,這種矛盾并不是因為后者采取暴力手段謀求建國,而是因為“伊爾貢”不肯接受本·古里安這一派別的領導,另外,本·古里安自己的手底下也有一個頻繁策動恐怖襲擊活動的軍事組織,那就是“哈加納”,這個組織是以色列國防軍的前身。但是,在最近一段時間,“伊爾貢”組織似乎有了向本·古里安陣營靠攏的傾向,這個現實更是令倫敦寢食難安。

  猶太復國主義者們在中東的鬧騰,只是英國人最近所面臨的麻煩之一,在其國內,除了越來越猖獗的極右翼猶太人組織之外,還有一個同樣暴力的機構,也在逐漸增加其活動,并試圖進一步擴張其影響力,同時,這個暴力機構正在設法與“伊爾貢”這樣的極右翼猶太復國主義組織聯合,以便在英國國內策動規模更大,影響力更惡劣的恐怖活動。

  這個同“伊爾貢”組織一樣,也在威脅著英國國家安全的組織,它就是鼎鼎大名的“愛爾蘭共和軍”。

  在慘烈的愛爾蘭內戰結束之后的這二十幾年里,這個曾經令倫敦倍感頭疼的組織,又開始出來頻繁活動了,而在其背后隱藏著的,卻是一個令所有人英國都倍感失落的現實,那就是曾經威震全世界的日不落帝國,正在以極快速度走向衰落,其用今半年時間所構建的龐大該國版圖,已經到了分崩離析的時候了。

  就像是為了印證這個現實,最近幾個月里,日不落帝國版圖上最大,同時也是最牢固的一塊殖民地,也在紛紛擾擾的鬧著獨立,這塊殖民地就是處在南亞的印度。

  當然,相比起戰爭剛剛結束的時候,如今的印度問題似乎正在變的更加棘手,因為就在去年歲末的時候,穆罕默德·阿里·真納所領導的“全印穆斯林聯盟”在印度中央立法會議的選舉中,一舉拿下了全部應有穆斯林所占據的議席,完全具備了與尼赫魯所領導的國大黨分庭抗禮的實力。

  要知道,就在短短的二十年之前,真納還是國大黨的一員,他的前半生都致力于將印度的穆斯林教徒與印度教教徒團結在一起,并形成合力,爭取全印度的獨立,其在印度穆斯林中的地位,與甘地在印度教徒中的地位差不多,也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全印穆斯林聯盟”才能將親英國的莎菲派從聯盟中徹底清理出去,使得“穆盟”最終站到了國大黨的一邊。

  不過,真納顯然在宗教的問題上太過樂觀了,他低估了印度教徒們的排異性,其造成的最終結果,就是當國大黨與英國人談判的時候,穆斯林的利益被徹底的排除在外,尼赫魯堅持在印度的內閣中,只能由國大黨成員,也就是印度教徒擔任重要職務,而穆斯林以及穆盟的成員,則被完全排除在政權之外。

  就這樣,感覺自己遭到了背叛的真納,開始選擇走另一條路,也就是推動穆斯林單獨建國,他放棄了穆斯林教徒與印度教徒團結一致的構想,開始甩開代表印度教徒利益的國大黨,轉而尋求建立一個獨立于印度之外的穆斯林自治領,大家好聚好散,各過各的。

  不過,真納的想法自然得不到來自國大黨內的支持,以尼赫魯為首的國大黨領導層們,或許是不喜歡穆斯林的,但他們卻還希望掌控著穆斯林人所居住的土地,所以,對真納提出的新構想,他們不只是反對那么簡單,甚至可以說是深惡痛絕,為此,他們甚至不惜安排殺手去干掉真納......可惜,這事沒辦成。

  現如今,印度人不僅僅在鬧獨立,而且,其內部還矛盾重重,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印度半島帶給倫敦的壓力,但卻在更大限度上攪亂了印度半島的局勢。不要忘了,此時的整個印度半島還現在饑荒和疫病的泥淖中呢,政治的不穩定等于是給艱難的局勢雪上加霜。

  在戰爭期間,倫敦為了保證其戰爭的物資供應,不顧印度的大范圍歉收,將大批的糧食征走,從而在印度半島制造了一場數百萬人死亡的大規模饑荒,其慘烈程度令人發指。不過,那時候畢竟是戰爭期間,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反法西斯戰爭吸引住了,而作為反法西斯聯盟中的重要一員,支持英國人就是政治正確,因此,在看待其所制造的罪孽時,也是需要帶上濾鏡的。

  但是現在的情況就不同了,戰爭已經結束了,曾經的反法西斯盟友變成了如今的競爭對手,不管是美國還是蘇聯,都對英國人繼續在全世界掌握大量的殖民地存有不滿,倫敦可以說是處在華盛頓與莫斯科的包夾之下,如果在這個時候,印度的饑荒和疫病再長時間的延續下去,導致上百萬人死亡的慘劇,英國立刻就會成為眾矢之的,全世界都將對其口誅筆伐。

  所以,英國人現在迫切希望緩和印度半島的局勢,為此,他們甚至不惜向那些印度人做出某種讓步。

  當然,英國人現在面臨的壓力還不僅僅是這三個方面的,包括其中東、在北非、在南歐的影響力,都受到了來自方方面面的挑戰,坦率的講,想在的英國人已經有些應付不過來了。

  考慮到英國人目前這種自顧不暇的局面,再結合聯盟與美國人之間在遠東問題上的利益沖突,在今天上午的會議上,維克托在接受完了質詢之后,提出了聯盟應該轉變外交立場,從戰后最初的聯美扼英,轉變為聯英扼美,中央國際部的立場,就是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外交轉變,給美國人施加壓力,迫使他們在遠東的問題上,對聯盟做出讓步。

  在相關聯英扼美的問題上,中央國際部甚至拿出了一份詳盡的方案,這份方案將目標瞄準了受美國控制的沙特阿拉伯,準確的說,是瞄準了以阿卜杜勒-阿齊茲為核心的沙特王室。

  作為沙特現任的國王,阿齊茲可不是個普通人,他在二十歲出頭的時候,便敢率領四十名騎兵去進攻利雅得,最重要的是,他竟然還成功了,而如今的沙特阿拉伯這個國家,就是靠著他一戰一戰打下來的,因此,他其實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軍事強人。

  類似這樣的人,最好的策略當然是收買,將他拉到自己一方的陣營里,不過很可惜,阿齊茲本人是出了名的獨裁、反共,他對聯盟的抵觸和敵意是天生的,對這樣的人,聯盟根本沒辦法與他打交道。

  另外,這家伙從二十年代開始,就矢志于擁抱美國人的大腿,當年,他可是以三點五萬英鎊的價格,就將整個沙特的石油勘探權賣給了美國人的,而等到美國人在沙特發現了石油之后,他又毫不猶豫的將沙特全部的石油開采權,都交到了美國人的手里,自己卻只是向美國人索要了不到百分之十的開采租賃費。

  必須承認的是,在美國人前往沙特開采石油之前,整個沙特就是片完全由沙子組成的地獄式荒漠,當年的阿齊茲試圖去抱英國人的大腿,公開承認英國是沙特的宗主國,可人家英國人愣是沒看上他,直接拒絕了他的請求,由此可見,當時的沙特窮成了什么樣子。

  即便是到了今天,沙特雖然從石油開采租賃費上轉了不少錢,但真正賺錢的只有王室,在整個沙特境內,大量的部族依舊窮困潦倒。

  在維克托重生之前的那個世界里,沙特男子都穿著長袍,女人都蒙著面紗,一個個裹得真叫一個嚴實,可是如今的沙特呢,男人沒有長袍,基本上就赤身裸體的,女人也沒有面紗,身上存在的布料比男人也多不了多少,這并不是說如今的沙特人不信奉瓦哈比派,更不是說他們的思想有多么開放,他們不穿長袍、不戴頭巾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窮,根本買不起那么多布料。

  另外,作為國王的阿齊茲,對內統治相當殘暴,他搞了一個所謂的“伊斯提斯巴赫”政策,凡是敢于反叛他,挑戰他權威的部落,就會被他集體滅絕掉,在沙特國內,他的就是真正的獨裁者,其獨裁程度可以說是比歷史上任何一個獨裁者都要狠毒。

  當然,類似這樣的事情,以傳播民主為己任的美國人,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到的,而華盛頓對沙特的關注,也比對任何地方的關注度都要高,畢竟他們在那里存在著龐大的利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