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國姓竊明 > 第80章 塔山血
  崇禎十五年,三月初二,凌晨。

  塔山城,東門城樓。

  東北的三月,依然寒風蕭瑟,塔山城東南方十里外的渤海海面,也只在白天陽光明媚時才徹底化凍。深夜最寒冷時,依然會重新結上一層薄冰。

  一名身穿冰冷鐵甲的大明將領,拖著沉重的步伐,在城頭巡視,每走一步都會帶起甲葉的鏗鏘摩擦聲。

  此人正是大明山西副總兵李輔明,半年前與其他七鎮總兵一起,跟隨洪承疇參加了松錦大戰,慘敗之后,遁逃至此。

  八總兵中,王樸、馬科最早潰逃,也被朝廷分別追究了責任。白廣恩、唐通、吳三桂依次兵敗,罪責也依次減輕。

  他李輔明也算是逃了,不然不會被圍在這相對后方的塔山。

  但相比而言,他還可以對唐通、吳三桂他們五十步笑百步一下——

  咱也逃了,但沒完全逃,只逃了六十里、站穩腳跟就轉入固守,這才會重新被困。吳三桂他們可是一逃就逃了三百里。

  八總兵中,比李輔明更有骨氣的,就只剩楊國柱和曹變蛟了。楊國柱幾個月前便已經戰死,曹變蛟則是兵敗時堅持沒有逃跑,如今還被圍在杏山。

  跟曹變蛟相比,他李輔明終究是稍稍懦夫,畢竟逃了六十里。

  如今,塔山被敵軍襲擾圍困,已有五個月了,李輔明當然不可能每天都不睡覺親自巡夜。他只是睡不著、起得有點早,每天卯時初刻就醒了,順便上墻查看情況。

  時間久了,人總會麻木的。哪怕是面臨生死,一樣會麻木。

  每天凌晨上墻,李輔明都會失神地眺望一會兒東北方。

  雖然他不可能看得見正東北六十里外的塔山城,也看不見東北偏北九十里外的松山。但他知道,洪督師、丘撫臺和曹軍門,還分別在那兒堅持。

  如果那些地方已經陷落,韃子的主力就會騰出手來,塔山這邊的圍困,肯定會變得更加嚴密。

  “將軍快看,東邊偏南,有火光!這怕是有十里吧?”

  李輔明巡視了一圈,正在沉思,忽然他的一名手下、負責東城防務的守備李同泰,出聲呼喊,打斷了李輔明的思緒,也讓他內心頓生波瀾。

  如今這塔山城內,一共就只有三營人馬。還都是戰敗后的殘部,并不滿編,其中一個營的守備還戰死了。

  當初崇禎調遣九邊精銳供洪承疇出征,山西軍總兵、副將、參將全都是配齊的。現在總兵死了,他這個副將接任總兵,下面的軍官也死得七七八八,偌大的山西明軍,除他以外的高級軍官,居然只剩一個都司,兩個守備。

  李輔明扒到女墻垛堞上,朝李同泰指的那個方向張望,黑暗中火炬的光芒也無法精確測距,只是隱約如豆。他瞇著眼睛稍微看了一會兒,火光很快就消失了。

  他摸了摸自己扎手的胡須,心情也漸漸往下沉,自嘲嘆道:“雖不知具體遠近,估計十里地是肯定有的。那個方向十里外,已經是大海了。

  難道韃子如今,已經小心到派出舢板來配合監視圍困我軍了么?那阿濟格還真是太看得起吳三桂了。吳三桂要是肯海路來救援接應,早就來了,哪會等到現在。”

  旁邊的李同泰聞言,倒是有些不解,便問道:“將軍何以斷定是韃子的舢板?難道就不能是山海關吳軍門在哨探前方戰況?”

  李輔明搖搖頭,恨鐵不成鋼地點撥了李同泰一句:“你們這些山西軍,也該了解些水師常識、學學水性。山海關到這兒二百六十里,海上風浪難測,小舢板怎么可能到得了這里?

  而剛才有火光的海面,明明是東南邊離城最近的葫蘆灣淺灘,這一帶水深極淺,大海船是靠不過來的,所以那兒出現的火光,肯定是舢板上的,只有韃子的舢板才抵到這么近。

  吳三桂如果派人來,不可能為了圖距離近就走葫蘆灣的,他只會去正東方的筆架山。筆架山雖離城又遠了十幾里,但深入渤海,岸邊有深水錨地,可供海船直接泊靠。當初咱還留下了碼頭,只是不知如今有沒有被韃子焚毀。”

  李輔明雖是任了山西總兵,但他籍貫卻是遼東本地人,也是在海邊長大的,水性也不錯。

  李同泰卻是山西人,一輩子在太行山中長大,從軍后也是如此。此次洪承疇調山西軍遠征,他才離開故鄉,所以就是個旱鴨子,對水性、航海什么都不懂。

  聽了總兵的介紹,他才吃一塹長一智,同時也警覺起來,連忙吩咐城頭做好準備,弓弩上弦,火銃裝藥,只恨城內沒有重炮,敗退至此,隨軍最多只有一些重不足三百斤的老式小型佛郎機。

  十里路說遠不遠,說近不近,城頭戒備了小半刻鐘,期間還聽到過一陣廝殺嘈雜、甚至還有火銃的聲音和火光,隨后才是馬蹄陣陣由遠及近。

  人數似也不多,就只有十余騎。城頭以為是韃子詐城,都已經做好了開戰準備。

  “城內當是山西李軍門的人馬?我乃山海關吳軍門麾下游擊張國柱,我家軍門此番得南京戶部承運司主事、海道提舉鄭成功援助,以海船來救援接應爾等!速速開門放我等進城商議!”

  “鄭成功?沒聽說過,吳三桂突然肯下這血本了?”李輔明在城頭,完全不敢相信,立刻讓李同泰嚴厲盤問細節。

  城下張國柱也回答了一些問題,但頗為不耐煩,強調道:“你們久在此地,也知道韃子斥候最多半個多時辰便要過一趟,哪有時間耽擱,我們剛才來的路上,就設伏襲殺了一隊三十人的韃子斥候!快快開門,遲則有變!”

  城頭狐疑了一下,讓他們把印信書函和韃子斥候人頭先用吊籃吊上去,確認無誤后自會再用吊籃把人也吊上去。

  但此刻天色尚未徹底放亮,也看不清遠處有沒有伏兵,開門是肯定不敢的。

  張國柱有些焦躁,罵道:“我等刀頭舐血,千里迢迢來救,居然還要如此猜疑?吊籃一個個吊等到什么時候!韃子遲早會發現的!而且我們的馬匹怎么吊上城去!”

  就在雙方爭執不下,張國柱身邊倒是有個年輕人頗有膽色,主動提議:

  “這樣吧,這塔山城門,雖無甕城,總有閘門吧?我們先到城門洞下,你們放下閘門,再開內門,我們若是有輕舉妄動,你們直接將我們堵死在閘門內總可以吧?

  還有,你們不相信吳三桂肯下這血本,也沒聽過我鄭某人,這都無所謂。可你們總該相信南京戶部沈家吧?自從前年開始,沈家負責海運遼東軍糧,朝廷可有克扣少給你們一粒糧食?戶部可有在軍糧方面吃過你們空餉?!鄭某此番,是受南京戶部沈侍郎之命來此!”

  塔山這種小城,當然不會有甕城,但明代軍事要塞普遍還是有兩道門的,因為城墻有厚度,動輒幾丈厚,門洞的深度也就跟城墻厚度相當,完全可以在門洞最內側裝主城門、在門洞最外側裝閘門。

  如果是詐城的韃子,當然不敢自搗死地、到閘門和內門之間的門洞底下等死。

  李輔明一聽,這才信了七八分。

  而且還別說,鄭成功提到了沈廷揚、沈樹人父子后,居然比提吳三桂還好用。

  這里但凡有在遼東打過一年仗以上的老兵、軍官,都可以切身體會到,自從前年開始,朝廷撥給他們的軍糧,聽說已經不被戶部克扣了。

  這可是破天荒頭一遭,聽說是因為從江南稅糧地直接一站運到遼東,沒有中間商克扣差價。

  一說是沈家人急公好義、走海路伸出援手,李輔明立刻就多信了幾成。

  韃子可不可能知道得這么詳細!

  李輔明一咬牙,便吩咐李同泰可以開門。

  許久之后,繁瑣的安保手續總算執行完了,李輔明也親自下城樓,帶著一大群親衛,戒備著到門洞口迎接來人。

  張國柱率先朝他拱了拱手,李輔明是見過吳三桂手下主要將領的,拉著他到火光底下辨認了一下,依稀記得就是張國柱,才徹底松了口氣。

  “吳軍門居然還會想著接應我們這些等死的弟兄,倒是我小看他了,要是能活著回去,一定謝他的大恩。這位便是鄭提舉?

  幸會幸會,雖是初見,不過你是沈侍郎、沈道臺的下屬,定然是義氣中人,咱是粗人,不明禮數勿怪!”

  李輔明連連跟張國柱、鄭成功告罪。

  以張國柱的立場,本來當然是該順著為吳三桂說好話,但他也是要臉之人,憑良心他都覺得今天這一切,主要是沈樹人、鄭成功仗義,吳三桂不過是帶路的。

  另一方面,鄭成功一路待他很厚道,眼前的塔山守軍,也是一聽沈道臺的旗號,立刻就信任度暴漲。

  所以張國柱也就鬼使神差順著他們的話說:“李軍門見笑了,我家軍門也是適逢其會,共襄盛舉,要不是沈家派出海船水師接應,我們也只是有心無力。”

  李輔明點點頭,轉向鄭成功,又頗為驚訝狐疑地追問:“剛才在城頭,確實聽到半刻鐘之前,你們來的半路上有火器之聲,你們果真殲滅了一隊暗中遭遇的韃子斥候?

  沒想到你們的戰力也如此驍勇,人數不占優,還能擊殺韃子騎兵。還有,這葫蘆灣都是淺灘,你們是坐舢板偷偷靠岸的吧?從山海關至此,舢板如何能到?”

  這些問題都問得鄭成功專業對口,當下他就頗為驕傲地自吹自擂起來:

  “我們的大海船,有些有自帶舢板擺渡,咱家世代跑海,學習了紅夷人的大海船帶救生小艇的習慣,又結合咱福船、沙船形制,中西合璧。

  至于剛才黑暗中遭遇、偷襲殲滅韃子斥候隊,那是咱有馬上連發火銃,李軍門就當是三眼銃好了。”

  原來,沈樹人自從去年臘月、交代宋應星在大冶鼓搗騎在馬背上用的左輪噴子手槍、卡賓槍,如今也已經三個月了。

  宋應星還沒實現量產,卻也造出了十幾把各種試制階段的樣品,定期有送到南京請沈樹人過目、驗收。

  這些玩意兒目前還很不完善,連預期的二三十步內實現致命傷都沒法保證,所以沈樹人也沒正式裝備部隊。

  但這次鄭成功要出來執行特別任務,沈樹人就給了幾支讓他注意保密,順便測試一下。

  如果是白晝狀態下的遠距離騎兵接戰,鄭成功帶的這十支樣品估計都沒開火的機會,可能七八十步之外就被滿人騎兵用騎射覆蓋了,只能靠明軍的重甲拉近距離再戰。

  但是此刻確實黎明前的摸黑作戰,雙方交戰距離被極大壓縮,基本上是十步之外才能看清人,

  所以剛才鄭成功等人看到前面有敵人的黑影,抬手就是一噴子過去。短管槍在馬背上單手就能開火,轉輪不靈光手動撥過去也能繼續打下一發。特殊的作戰環境,天時地利加持之下,竟讓鄭成功輕松滅了一隊韃子斥候。

  李輔明聽說只是三眼銃,估計最多也就是改良的三眼銃,他也就沒有多刺探,知道有些東西對方不想說,自己問了也沒用。

  沈道臺的人,那都是義薄云天來救人的,他們也不能掉了份,對救命恩人忘恩負義。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