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國姓竊明 > 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
  話分兩頭,

  朱樹人坐鎮重慶,由方孔炤、張煌言繼續西進,在成都平原上與張獻忠的最后決戰,沒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是看不出多少決定性進展的。

  既然要大迂回包抄,嚴密布局畢其功于一役,就不能嫌準備工作慢,耗時久。

  就算最后打出一個初步結果,考慮到四川地區的地理閉塞,甚至還可能有朱樹人的故意拖延匯報,再多花一個多月時間,消息才能匯報到北京,那也是不奇怪的。

  所以這么粗略估算一下,可能到崇禎十六年五月份為止,身在京城的崇禎,都會對四川地區的近況知之甚少,如同打RTS游戲蒙上了一層戰略迷霧,視野都沒探開。

  而這幾個月的時間差,也足以讓四川以外的世界,發生太多變故了。

  負責回京匯報的王公公,二月十五左右從重慶出發,他還算勤勉,想把重慶和瀘州等地光復的好消息盡快向陛下報喜,所以只走了半個月,就回到了京城。

  這已經是非常勤勉了,得日行二三百里。跟換馬不換人的六百里加急專業信使相比,都能達到后者四成的速度。

  三月初二這天抵達京城后,他馬不停蹄入宮,先跟義父王承恩匯報了一番。

  這位王公公其實也不比王承恩年輕多少,他自己也三四十歲了。但作為宦官,認干爹根本不在乎年紀,別說王承恩好歹還比他大點,就算兩人同齡,認干爹都是有的。

  王承恩得知了四川的最新情況,知道重慶在朱樹人出兵后短短半個月內已經拿回,后續則是因為要做個完善點的局、徹底滅了張獻忠,這才拖沓,他心里也是安穩了不少。

  義父子之間密談了許久,把來龍去脈梳理清楚,王承恩也想好了該怎么向崇禎匯報、請示,這才前去面君。

  與此同時,崇禎顯然不止監軍宦官這一條軍情信息渠道,宦官回來的同時,兵部尚書陳新甲那邊,差不多也是前后腳得到了正式的官方消息。

  所以王承恩去稟報的時候,陳新甲也同一天向崇禎奏報了西南戰事,

  兩人在面君之前,還自然而然交流了一下——畢竟陳新甲面君,還是需要王承恩通傳的嘛。

  只不過陳新甲那邊事情更多,如今大明至少有另外兩處戰場,情況都比四川更棘手,所以收復重慶、試圖包圍成都,在陳新甲的奏報中,優先級只能排到第三。

  這另外兩場戰斗,第一場自然是始終在山西河東盆地、以及對岸洛陽、陜州一帶的李自成與孫傳庭的廝殺。

  第二場,則是崇禎十六年開春后,再次入寇的建奴韃子及其科爾沁蒙古仆從軍。

  孫傳庭與李自成的戰斗,那肯定是不死不休的。目前看來,在有第三方抽出手來介入這一戰場、打破僵局之前,孫李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陳新甲的奏報,當然要盡量給孫傳庭粉飾,只要沒輸就算贏,所以不到最后一刻,崇禎估計也看不到孫傳庭的噩耗。….建奴扣關的戰斗,則相對勝負明朗一些——毫無疑問,如今崇禎控制的大明九邊軍隊,鐵定是干不過韃子了。

  畢竟一年半前、十三萬九邊精銳尚在的時候,洪承疇都干不過韃子。如今這十三萬精銳被洪承疇送掉至少八九萬,只剩下四五萬逃回來,對面還多得了洪承疇這個帶路的,剩下的人怎么打得過?

  要不是朱樹人去年通過鄭成功稍微開了點小掛,把本該覆滅的八總兵,撈了兩個回來,也多救了小兩萬兵馬回來,崇禎連這最后的四五萬人都剩不下,

  最多只能剩下吳三桂直屬的兩三萬關寧軍老兵,加上當時守關沒有出戰的二線部隊。(歷史上松錦大戰打完后,崇禎在遼地基本上也就只剩這么點家底了)

  建奴原本應該是崇禎十五年秋就扣關進犯、然后被焦頭爛額的陳新甲秘密建議崇禎尋求議和才穩住。

  如今也算是蝴蝶效應了,因為在崇禎十五年春夏之交、張名振鄭成功那一波,干掉了韃子一個漢軍旗,還導致另外兩個滿人旗各自被殲滅了一兩個甲喇,所以黃臺吉在崇禎十五年秋才沒聚集起力量扣關,選擇了多休養生息一兩個月回回狀態。

  只不過,秋冬之際,多休息一兩個月后,往往就錯過了季節窗口期,九月份之前沒能扣關,隨著后來隆冬降臨,大雪紛飛,關外的嚴酷極寒環境實在是不宜用兵,八旗軍隊也得貓冬,于是就一二添作五,一直休整到了今年二月春耕自后,黃臺吉才有所動作。

  如今是三月上旬,關外黃臺吉已經動兵一個月了,明軍在這一個月里又打了兩場敗仗。

  首先是吳三桂在山海關外的一切據點,至此終于全部失守。去年撿回一條命的李輔明,也在堅守不敵時再次身負重傷,被殘部騎兵部曲護送著突圍逃回山海關,

  去年從塔山杏山突圍出來的久戰明軍,也再次被殲滅了數千之多,擊潰逃回更多。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并非遠在四川的朱樹人可以改變。

  只能說,還是怪朱樹人位卑無力來憂國,他倒是想憂,但國不給他這個通盤掌握全局的機會,他有什么辦法?

  歷史上,李輔明在山海關外徹底失守的過程中,可是直接戰死了,只不過死前倒也奮力一擊,帶走了清軍一兩個甲喇章京。如今只是重傷被部下帶著撤退,已經算命好了。

  而且別說還真是挺巧,在這個過程中,今年負責給山海關運糧的海道總兵張名振部下,又幫著李輔明搭了把手,在遼西走廊的明軍潰敗時,明軍在海上始終保持了優勢,所以只要想撤退,至少多了條退路。

  李輔明昏迷的時候,他手下那些副將部將一個個也充分利用了這一資源,才把死心塌地給崇禎賣命的李輔明又救了一次。….這其中跟去年唯一的區別,只是張名振本人沒有帶隊,而鄭成功也因為職務調動高升,沒有親自再跟隨軍糧海運船隊,只是一些去年還級別比較低的將領,順手就把這事兒辦了。

  李輔明醒來后,也算是徹底心灰意冷了,崇禎這樣只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他還能怎么給崇禎賣命?

  倒是已經榮升伯爵的國姓爺,嚴格算來算是救了他們弟兄兩次了,還年年給遼東部隊運軍糧運軍餉,口糧都沒克扣過——

  尤其是那些當了十幾年兵的老人,軍官,他們可都是明明白白知道,崇禎十四年之前,遼東邊軍都要靠自己屯墾才能吃飽,關內運來的軍糧,從來就沒足額過。戶部兵部那群層層盤剝的牲口,哪個不喝兵血?

  只有從崇禎十四年開始!遼地的軍糧外運,全部承包給南京戶部的沉侍郎后(后來是沉尚書),遼地的明軍才徹底吃上了朝廷供應的飽飯!

  說句良心話:沉家人供他們吃了三年飽飯,還救了他們兩次命,以后該怎么報答,李輔明心里應該清楚。

  李輔明重傷的消息傳回京城時,大約是二月下旬,崇禎也很重視,第一時間派了宦官去山海關前線慰問。

  那宦官也是親眼目睹,看到李輔明確實傷勢嚴重,而且是力戰不敵,回去如實稟報,崇禎也只能恩準許給李輔明部幾個月的休整時間,不再去差遣他們,讓他們可以好好養傷。李輔明也就此得到了一個“傷重未愈”的拖延借口。

  也正是到了這一刻為止,崇禎在遼地,從此就只能仰仗吳三桂這一位總兵了。

  而韃子扣關的戰場,還遠不止遼地一地,黃臺吉顯然是把八旗兵馬沿著長城一路播撒,哪里有漏洞就往哪兒鉆。

  李輔明吳三桂血戰只是阻止了韃子入山海關,卻不能阻止韃子從薊門、張家口再次破關。

  于是崇禎十六年春,北直隸外圍又有數座府縣被屠略一空,死者累計數十萬,被掠去牲口數十萬,銀數百萬兩。

  這樣的內外交困之下,就在前幾天,陳新甲終于如歷史慣性那般,對崇禎提出了與黃臺吉議和的建議。

  崇禎乍一聽這個建議時,還是有些不甘心的,但陳新甲卻拿出了遠比歷史同期更充分的理由:

  “陛下,如今不比往年,我大明雖危如累卵,卻有一支死忠于陛下的可靠力量,正在積蓄崛起——湖廣克虜伯,自崇禎十三年掌兵以來,未嘗敗績!假以時日,朱樹人定能成為比孫傳庭更可靠的我大明擎天巨擘!

  去年他原本就已經把張獻忠逼上了絕路,只是當時楊閣老孫傳庭左良玉冒進,把中原局勢弄糜爛了,不得不打斷了朱樹人斬盡殺絕張獻忠的部署,害得他如今得費二茬功夫、百姓也遭了二茬罪。

  但以他過往的履歷,只要我們這次用人不疑,‘將能而君不御者勝’,給足他半年,他一定能拿回張獻忠的首級!按照這個速度,再有一兩年,就能把闖賊也徹底盡滅!….到時候,大明內部休養生息,再與韃子一決雌雄,豈不美哉?我們如今議和,并不是喪權辱國,只是為朱樹人爭取這個時間!兩年戡亂,一年休養,陛下暫且隱忍三年,三年后再讓韃子老奴知道我大明天威!”

  還別說,陳新甲當時這番話,著實打動了崇禎,然后他就秘密準許陳新甲先跟黃臺吉談起來,哪怕給點銀子歲幣,其實也不是不能忍,

  崇禎甚至還在心里暗示自己就跟劉邦劉恒一樣,對冒頓單于暫時忍讓,等大明有錢了,百姓不造反了,遲早要黃臺吉及其子孫如匈奴狗賊一樣被干掉!

  崇禎答應之后,陳新甲就開始忙活了,就在前兩天,陳新甲的第一份議和條件,也已經秘密派人送去關外,找黃臺吉談判,但目前暫時還沒有回音。

  但陳新甲很清楚,這個節骨眼上,自己找崇禎匯報一切情況,都必然會被崇禎問及秘密和談的進展,所以他也不得不多做一些準備,皇帝問起的時候,才好給一點好消息,拖住節奏。

  有過工作經驗的人都知道:如果老板交給你一個項目,周期比較長,暫時還沒出成績。這時候如果中途老板要你匯報進度,你哪怕胡編亂造,也得編一點階段性成果給老板看,好讓他知道事情一直有在推進。

  ……

  王承恩和陳新甲就這般提前互通聲氣、形成意見默契后,來到文華殿面君。

  崇禎聽說了重慶光復、張獻忠剿滅工作按部就班進展有序,也是頗為振奮。

  趁著皇帝心情好,陳新甲連忙把王承恩賣給他的人情做了,只當是他想到的這個主意,提醒道:

  “陛下,張獻忠屢戰屢敗,失地無數,如今既然連他的義子孫可望,都露出了棄父自逃的傾向,想必張獻忠不日必將授首!

  但孫可望的異動,也給我們提了個醒,臣以為,朝廷應該見微知著,提前提防堵死張獻忠殘部將來往我大明其余府縣逃竄的道路。如今張獻忠控制府縣周邊,唯有通往漢中之路還有風險。

  漢中雖天獄之地,但有闖賊時時想回師關中,便不得不防二賊試圖合流!臣建議從陜、晉之地就近敦促一支兵馬,南下散關、陽平關一線以為策應!”

  崇禎聽了,也是頻頻點頭。陳新甲這番說辭,算是比朱樹人當初跟王公公說的話,又委婉了不少,這是讓崇禎來做最后的決策拍板、預設給了好幾個選項。

  朱樹人是直接暗示王公公,山西曹變蛟可用。陳新甲則是從陜甘和山西的部隊里,讓崇禎親自選一支。

  可實際上,崇禎哪有選擇余地?陜甘的人馬,都被孫傳庭竭澤而漁用得精疲力竭了,最近的只能從山西找。

  最后崇禎自以為是他殫精竭慮,想到了這個妙計,殊不知早就是下面的人提前左右卡位哄著他往這個選項里鉆。….最后,僅僅經過數日的決策討論,崇禎拍板讓曹變蛟換防。

  與此同時,既然都處理到了四川和湖廣的喜訊,崇禎當然也不能完全刻薄寡恩,趕早不如趕巧,他趁著這個機會,就又討論了一番對朱樹人的封賞。

  去年朱樹人原本就該升官了,只是太年輕,而且一年之內不宜連升巡撫、總督,所以最后才給了伯爵作為補償。

  現在收復重慶,殲滅了張獻忠麾下的白文選部,差不多也可以給個湖廣總督了。

  崇禎倒是考慮過,殺了張獻忠之后再給總督,但他隨后也想起,自己當初可是在太廟盟誓,誰殺了張獻忠,就要直接封公爵的。

  到時候又升總督又給公爵,難免太促,還不如分開給,也好以恩誘之,讓他加速徹底搞定張獻忠,然后就北上去別的戰場為皇帝分憂。

  這樣的考量之下,崇禎最終在三月十八日這天,給朱樹人下達了一道新的旨意:因光復重慶以及殲滅張獻忠軍一部的功勞為由,升克虜伯、湖廣巡撫朱樹人,為湖廣總督。

  同時,崇禎還讓傳旨的宦官,私下里向朱樹人許諾:只要殺了張獻忠,封公爵的太廟盟誓不變,絕對保證兌現,而且張獻忠首級拿到之日,就會允許朱樹人兼督四川!

  明末的總督,可是能同時督師數省的,楊嗣昌,洪承疇,當年最多時都曾同時總督六個省。

  所以兼督湖廣和四川兩省,也沒什么逆天。

  搞定了對朱樹人的封賞和鞭策后,崇禎難免又跟陳新甲催促起和黃臺吉議和的事兒來,但誰能想到,偏偏是這個事兒,必然不會讓崇禎和陳新甲安生。

  ——

  PS:這種非主角視角的外部劇情,就快速流水賬過一遍,大家別嫌啰嗦瑣碎。

  主要我的書都會大改歷史進程,這些推演的東西不過一遍,也沒法寫下去。花一章篇幅把四川以外的世界,崇禎十六年春夏發生了什么,都過掉,也不算慢了。.

  浙東匹夫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