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黑風寨有只白骨精,她兇名在外! > 第394章 災民入村
  沈桃能理解他初為人父的喜悅,道:“今天明天讓他好好休息,后天一早,叫大山過來。

  我有重要的事要交給他和馮茗。”

  沈桃所說的重要的事,就是安排有意愿在屏縣落戶的災民入村。

  魯齊叔應道:“我曉得的,桃兒。”

  翌日,沈桃起了個大早往黑風山行去。

  她曾經的老巢現在已經是災民的家了。

  到了山頭上,一排排茅屋井然有序的矗立著。

  災民沒出去干活前,吃的都是大鍋飯。

  干不干活都能混口飯吃,有不少人都偷懶擺爛。

  自從男人們開始賺銅板,或者用勞力交換吃食后,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

  也不吃大鍋飯了,以家為單位隨意支個土灶就做飯。

  沈桃去的早,就見一道道炊煙從林間升起,生活氣息濃厚。

  馮茗最近都守在山上,有他這個“公務員”照看,無論誰有小心思,也得壓著。

  馮茗看到沈桃高興的揮手,“桃兒,你來了。”

  沈桃今天是穿官服來的,就瞥了馮茗一眼,“嗐,下次再看我穿官服要叫我沈大人。要不大家都跟著你叫,我還要不要威信了?”

  馮茗:“對對對,沈大人,沈大人行了吧。”

  嘴里叫著沈大人,可面上沒有一點見上官該有的謙遜。

  真是氣沈桃一個倒仰。

  沈桃把馮茗叫到一邊,“你把災民小組組長集合起來,讓他們問問自己的組員是打算在屏縣落戶,還是熬過冬天,就返回邢州老家。”

  馮茗把拇指和食指圈成一個圈,放到嘴里一吹,清亮的口哨音響起。

  口哨音像是某種信號,不少人放下手里的活朝馮茗聚來。

  見到沈桃,她們尊敬的叫著:“沈大人。”

  甚至有老人還想跪下給沈桃磕一個。

  沈桃怕折壽,趕緊把人拉起來,“老人家使不得。”

  馮茗快速說道:“勞煩各位組長和手下組員商討一下,有多少想熬過冬天就回邢州,又有多少想在屏縣落戶的,快去快回。”

  馮茗話音一落,眾人就四散開去找組員。

  災民平時肯定都商量過去留問題,心中也早有定論。

  不多時,各個組長就回來了。

  他們七嘴八舌的說著,就跟進了養鴨場似的。

  “安靜!”馮茗大喝一聲,從懷里掏出一張紙。

  當時為了方便管理,確保每個人都有活干,所以把人分成老人、小孩、女子、男子組,每十人設一個組長。

  可去留問題,是以戶為單位,大多由當家的男人決定。

  馮茗早就整理了一份以戶為單位的名單。

  他道:“我現在喊了,喊到名字的人若是你同組,組長就替他答一下去留。”

  馮茗為了方便寫畫,隨身攜帶著一根碳棒,一端磨尖方便書寫。

  “劉二牛,就是婆娘叫大蓮,孩子叫小丫那個,他是哪個組的,他們一家是去是留?”

  隊伍里有個男人舉手,“劉二牛是我們組的,他剛才說愿意留下。

  而且他找到了活計,陶瓷廠的掌柜愿雇傭他們夫妻倆幫工。

  掌柜的心善,晚上就讓他們在廠里打地鋪,住的問題也解決了。”

  馮茗正準備在名單上奮筆疾書,就聽沈桃道:“要留下的畫對號,哦,也就是這樣彎折一下的符號。

  準備回邢州的,你直接打差,就是兩條線一左一右交叉。

  留在屏縣又自己找到出路的,在他們家后面畫圓。”

  馮茗:“哦哦,這樣好,簡單也一目了然。”

  經過半個時辰的詢問統計,沈桃得到一份名單。

  五百八十九戶災民,共計兩千四百余人。

  其中有兩百一十戶,八百五十三人打算冬天過完就返回邢州。

  剩余的三百八十七戶,想在屏縣扎根。

  其中八十六戶的男人在幫工時得了主家賞識,愿意繼續雇傭他們。

  其余人家想開荒種田。

  災民也是民,有口飯吃誰想背井離鄉?

  主要聽老一輩講,蝗災過境時,蝗蟲會產卵深埋地層,只要當年沒有較大的雨雪災害,第二年就會復生。

  所以才會有這么多的災民寧愿沒房子沒地,也想留在屏縣的原因。

  沈桃原本計劃十五個村子每村接納三十余戶,按現在看,一村接納二十戶足矣。

  過關難度直接降級了呀。

  開森!

  明日就帶馮茗和大山去和里正談判!

  你不接受災民,我就不接受你的貨。

  就看誰能狠下心。

  沈桃拿名單回了城,陳公子八萬兩是該花一花了。

  水渠,得挖一條吧,說不準明年就是災荒年。

  有了水渠,旱天引山泉,雨水大了排水,用處大著呢。

  免費的學校得來一座,培養小孩子吧。

  成人學習面點、縫紉、刺繡、打鐵、木工、燒瓷、制墨、醫術、紡織等等的職業技術學校得來一所吧。

  還要組織人手耕種土豆、地瓜、玉米,只種不吃,留著根莖來年再種那種。

  一直到屏縣人人都種上高產糧的程度,怎么也得三五年吧。

  從各地遷移果樹來種植,順利成活的話,結出果子也得三五年吧。

  還要建立一支包括搜集信息,運輸,尋找商機的陸地商隊,沒個兩三年難成型。

  沈桃不知不覺就搞出了三年計劃五年展望。

  就感覺這八萬兩不扛花啊~

  明明手還捂著錢袋子,可眼睛就好像看到銀子插著翅膀飛走了。

  真是一家好當,萬民的家難當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一步安置災民,然后再考慮挖渠。

  翌日,沈桃帶著馮茗、大山還有李大全去了各個村子。

  沈桃威脅加利誘,每村才應下安置二十戶災民。

  按照里正的意思,可以給他們撥地建房子,撥荒地開荒,只是地契還要抓到村子手里。

  什么時候湊齊銀兩,什么時候才能把地契歸還。

  沈桃又不應了。

  沒有地契在手,人家房子蓋起來了,地也伺候好了,村里人眼紅來搶咋辦?

  沈桃和里正各退一步。

  地契由里正保管,以十年為期限,十年后付不出房地基的銀子和買地的銀子,村里才有權利趕人。

  沈桃替災民應下。

  農村的房子大多是土坯房,就是粘土中摻雜碎麥秸稈蓋的房子。

  房頂上梁后鋪木板,木板上再抹粘土。

  房子一晾干,人就可以入住了,保暖效果還是不錯的。

  現在秋收過了,有很多準備落戶的災民就沒活干了。

  正好他們可以互相幫襯著把房子蓋起來。

  至于工錢?

  他們給自己蓋房子要什么工錢?

  衙門最大的讓步就是每日提供一頓菜粥。

  至于蓋好房子入住后,漫長的寒冬怎么過,沈桃自有考量。

  她規劃的挖渠修路項目,是屏縣百姓所需,也是災民活命的機遇。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