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洪荒之天帝 > 三皇五帝之功
  話說女媧以造人之大功德成圣,被人族尊為圣母,女媧也是圣人之中第一位成圣的,以圣人威能護佑人族萬年,但這也僅僅是免除了人族成為其它種族血食的威脅,對于洪荒中的自然環境,人族也是顯得格外渺小。但因此也產生了人族初祖,也是女媧造人中最先誕生的三人:燧人氏由空中閃電劈到樹上產生了火,由此發明鉆木取火,使人族能夠吃上熟食,有火取暖;有巢氏由森林中的雀巢發明了房屋,使人族離開潮濕的山洞,進入了木房時代;知生氏將野獸的獸皮披在身上,使人族從此擺脫了裸體的習俗,走上了文明的道路。

  在這期間,三清分別在人族之中立下人教、闡教和截教,順利成圣。人族也慢慢走上了修行之路。女媧庇護萬年時間已過,妖族發現人族精血能破巫族之肉身,故在天帝帝俊,東皇太一的授意下,妖族大肆屠戮人族,收集精血,煉制了一柄屠巫劍。之后人族歷經了三皇五帝治世的過程。

  三皇: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軒轅。伏羲,前世乃女媧兄長,妖族羲皇,巫妖量劫中,自知對人族殺戮過重,故交代女媧死后入輪回如人族,創下八卦,開啟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教民作網用于漁獵,提高人類生產能力;變革婚姻習俗;發明陶塤、琴瑟等樂器。被尊稱為天皇。

  地皇神農,嘗遍百草,發明醫藥;始作耒耜,教民耕種;還教人民用桑麻做布料,解決了衣著問題。

  人皇軒轅。發明歷數、天文、陰陽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紀年、文字、圖畫、著書、音律、樂器、醫藥、祭祀、婚喪、棺槨、墳墓、祭鼎、祭壇、祠廟、占卜等;更是與巫族大巫蚩尤戰于涿鹿,統一中華。

  三皇: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軒轅;五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夏禹。

  顓頊:二十歲登帝位,在位七十八年,壽九十八,在位期間創制九州,使中國首次有了版圖界線;建立統治機構,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別,長幼有序;針對巫術盛行之風,下令民間禁絕巫教;改革甲歷,定下四季和二十四節氣,后人推戴他為"歷宗"。顓頊作為華夏文明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在這之前還提過顓頊與廣成子合計詐婚將巫族最后一位大巫九鳳重傷。

  帝嚳:傳說中帝嚳的出生與伏羲的出生方式頗為相像。傳說中帝嚳之母握裒聽聞西海之濱有一顆獨自生長的桑樹,一萬年結一次果實,人吃之后能與天同壽,等她到的時候,發現地上有一個巨人腳印,由于好奇踩了上去,結果就懷孕了,十月之后生下帝嚳。

  帝嚳三十歲登上帝位,鼓勵人們勤事農桑,并且觀測星象變化,在《顓頊歷》的基礎上訂立四時,讓人們的耕作更有規律;后平定犬戎之亂。帝嚳雖無大的作為,卻上乘玄黃,下啟堯舜,保證了部落的平穩發展,這對人們來說就是一個天大的功績。

  唐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初封陶侯,輔佐帝摯。十五歲,封為唐侯,號為陶唐氏。二十歲,正式即位,建立古唐朝;定都平陽。團結親族,聯合友邦,征討四夷,統一中原。富而不驕,貴而不驕。主政期間,派鯀治水,制定歷法,整飭百官。在位70年時,遍訪天下賢士,得到大舜,并把帝位傳給了舜。

  最主要的是開啟了禪讓制。沒有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丹朱,而是遍訪賢人,最終找到了舜。

  虞舜:出生于一個“父頑、母囂、弟傲”的家庭之中,但舜卻以孝聞名天下。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為了避免所托非人,有派人侍奉舜左右,觀察他的德行,并且讓舜管理百官,觀察其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查,發現舜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這才禪位于舜。

  舜不負眾望,執政以后,進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動,頓時社會上誕生一派勵精圖治的氣象。他重新修訂了歷法,讓農民更好的農耕,又舉行了祭祀上天、天地四時、山川群神的大典;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這是收權的手法,再選擇一個好日子,召見各地的諸侯們,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堯死后,舜在政治上又進行了一番改革。將有才能的人任命當官,并三年對百官進行一次考核,經過了這些政治改革后,官員職守分明,建立了輝煌的業績,百業興旺。

  夏禹:因治理洪水有功,舜將帝位傳于禹。以陽城為國都,年號為夏。作為夏朝的第一位君王。從此開啟了四百年夏朝基業。在位期間,發展國家生產,使人民安居樂業,更重要的是結束中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的社會組織形態,創造了“國家”這一新型的社會政治形態。夏禹完成了國家的建立,用階級代替原始社會,以文明社會代替野蠻社會,推動了中國帝王歷史沿革的發展。

  【洪荒蠻荒時代各種強大的神獸】

  1.太陽燭照。盤古開天之后,兩儀中的至陽之氣與盤古之眼所化的太陽之精共同形成的圣獸,是太陽的主宰,同時也是宇宙諸天中最強大尊貴的圣獸,曾被稱作圣神。

  燭照的外貌是一個巨大的黑色球體,有人認為燭照造化萬物。眾所周知,燭照就是太陽,太陽燭照,與太陰幽熒共同化生四象圣獸。

  2.太陰幽熒。它是由混沌開辟后產生的兩儀中的至陰之氣與盤古之眼所化的太陰之精共同形成的圣獸,是太陰的主宰。也被稱為圣獸,但更多的是稱為往圣。

  太陽燭照與太陰幽熒共同化生四象圣獸,陰陽生而分二儀,二儀交而生四象,四象交而生八卦,八卦交而生萬物,故二儀生天地之類,四象定天地之體。

  3東方青龍,《仙經》中記錄太上老君的形象是“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這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謂之天地四象,后來被都冊封。也就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神君。四大神君,各守護一方,以正天地。

  孟章神君:天之四靈之一的青龍。孟章神君主要守護著東方,其色為青,象征著生命的復蘇和萌芽,代表著春天。

  至于其形象,《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云:“東方龍角亢之精,吐云郁氣,喊雷發聲,飛翔八極,周游四冥,來立吾左。”

  在上古二十八星宿中,它是東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的總稱。

  4白虎,監兵神君:天之四靈之一的白虎。監兵神君主要守護著西方,其色為白,主掌殺伐,象征著凋零和死亡,代表著秋天。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

  因為監兵神君是殺伐之神,戰斗勇猛,很多古代將軍被稱之為監兵神君托生,比如唐代的薛仁貴就有傳言是白虎星轉世。后來,監兵神君和孟章神君一起地位下降成為守護山門的山神。

  在上古二十八星宿中,它是西方七星(奎、婁、胃、昂、畢、觜、參)的總稱。

  5朱雀陵光神君:天之四靈之一的朱雀。陵光神君主要守護著南方,其色為赤,主掌生命成長,浴火重生,代表著夏天。

  在鳳育九雛的文章中,橙子提過,鳳凰和朱雀不是一類,朱雀生鳳凰,早在漢代《論衡》中之中就有了朱雀生育鳳凰的記載,也就是“四星之精,降生四獸”,四星之精即青龍朱雀玄武白虎,四獸即麟、鳳、龜、龍。

  在上古二十八星宿中,它是南方七星(井、貴、柳、星、張、翼、軫)的總稱。

  6玄武,執明神君:天之四靈之一的玄武。執明神君主要守護著北方,其色為玄,主掌萬物死亡,是死神的象征,代表著冬天。

  值得一說的是執明神君是由兩種神物組合而成的,即是神龜和靈蛇。最開始的時候與其他三大神君并列,但后來明朝皇帝朱棣推崇執明神君,自稱是玄武化身,自封真武大帝轉世,于是原本備受皇權推崇的孟章神君地位下滑。最后和監兵神君成為看護山門的山神。

  在上古二十八星宿中,它是北方七星(斗、牛、女、虛、危,室、壁)的總稱。

  7黃龍:上古傳說,天之四靈鎮守東南西北四方,而中央也有一神獸鎮守,正是黃龍。在五行思想中,一直是將黃龍看做是五龍之一的,有四大神獸之外的“第五靈”,甚至四靈之長的說法,“中央黃為土”說的就是黃龍。

  作為上古十大神獸之一,黃龍稟性剛正且十分溫和,守護著中央之河——銀河,與其它神獸同為遠古上神。黃龍的棱角分明,身上有金色堅硬的龍鱗,熠熠生輝如滿天星辰。黃龍守護銀河萬年,與日月同輝。

  有傳言說,被譽為中華人文初祖的軒轅黃帝,便是黃龍降世,司馬遷的史記天官書中曾提到,“軒轅黃龍體”,可見黃龍的地位之高。

  8應龍:應龍。全稱為應時之龍、應德之龍,其名為吉,亦名庚辰,即黃龍、飛龍。是背生雙翼的神龍。

  應龍,生雙翅,鱗身脊棘,頭大而長,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齒利,前額突起,頸細腹大,尾尖長,四肢強壯。

  逐鹿之戰之時,應龍協助黃帝于南極斬蚩尤。大禹治水時,應龍以尾畫地成江、開辟龍門、擒無支祁。戰力無雙!

  9.螣蛇。螣蛇是一種能飛的蛇。這是它的先天技能:先天能無翼而飛。《荀子·勸學》“螣蛇無足而飛,鼯鼠五技而窮”。

  韓非子在《韓非子·十過》中載:“昔者黃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并鎋,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騰蛇伏地,鳳皇覆上,大合鬼神,作為清角。”

  由此可見,“騰蛇”見了黃帝后做出了“伏地”的舉動。換而言之就是“騰蛇”見到了黃帝路過,不敢在天上飛,趕緊伏地行禮。

  勾陳。在上古十神獸中,還分為上古六神,分別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螣蛇、勾陳。

  勾陳者,乃上古神獸。本尊為白狐,善銳金之道。其之法力也,若四海之水。渾厚綿長矣,高深莫測也。手持流金弓,著燦金戰裙。一支穿云箭,莫有人可擋。其之容貌也,莫以柔美擬。

  在《荊州占》中曾這樣記錄勾陳:“勾陳,天子,黃龍之位也。”

  將勾陳與黃龍放在一起,黃龍乃是帝王之象征,拿勾陳來喻指天子的黃龍之位,足見勾陳在上古十大神獸中的地位之重了。

  11龍龜:相傳龍馬身負河圖,從黃河一躍而出,伏羲一河圖畫八卦落河里浮出一只龍龜,龍龜的背上長有文圈點,自裂成組,這便是洛書。大禹根據洛書啟發而治水,文王根據其啟發畫出后天八卦,即文王八卦。

  龍龜的腦袋、尾巴很像龍,身似陸龜,全身金色,生活在海里。

  12負山神龜:上古世界中,有一片非常奇怪的海域,名為歸墟。四海中所有的海水都在歸墟匯集,但歸墟的水面卻能永遠保持不變。歸墟之上漂浮著五座仙山,曰:蓬萊、方丈、瀛洲、岱輿、員嶠。

  仙山底下無根,隨波逐流。天帝命禺強將五座仙山固定,于是禺強找來十五只神龜,每三只背負一座仙山

  13颙(yóng)

  颙,傳說中的一種鳥,形狀像貓頭鷹,長著一副人臉和四只眼睛而且有耳朵,它發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一出現而天下就會大旱。

  《山海經》:“又東四百里,曰令丘之山,無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條風自是出。有鳥焉,其狀如梟,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其鳴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