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鑒寶神眼開局就撿漏 > 第三百五十三章 天寶年間
  陳景仔細查閱了關于唐朝天寶年間的資料。

  但在網上能查到的資料確實是不夠詳略的,陳景看了半天,也就大致找到了一些天寶年間可以算得上大事或涉及知名人物的事情。

  首先是天寶元年,李白供奉翰林院,其次是天寶四載,誕生了華、夏的第二份報紙,然后便是天寶六載,唐玄宗將黟山命名黃山,擴建華清宮。

  其后天寶七載,著名的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霓、虹,后一年的天寶八載,岑參出塞西行。

  再接著便是天寶十載,發生了怛羅斯戰役,阿拔斯王朝和盟軍打敗由高仙芝帶領的唐朝士兵,至此華、夏的造紙術傳到了中亞和等地。

  然后就是天寶十四載的安史之亂開始了。

  在一年后,天寶十五載,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六月發生了馬嵬驛之變,六軍不發指貴妃禍國,當誅。

  唐玄宗無奈,只得賜死了楊玉環。

  至此,四大美人之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楊貴妃,就這樣被賜死在了馬嵬坡下。

  白居易在《長恨歌》中便也寫過此事:“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陳景看著這些天寶年間發生的事情,只覺得有些頭疼。

  蓋因大事確實是發生了不少,但在天寶十一載卻真的沒有什么能夠在歷史上大書特書的事情啊。

  倒是天寶元年,李白供奉翰林院,涉及到了鑒寶神眼給出的另外一條線索李白,可問題是時間又對不上。

  若是這事兒發生在天寶十一載,那陳景就能深入推測的方向了。

  不過就算時間對不上,倒也給陳景提供了思路,他暗想著:“李白也是存在于天寶年間的人,或許這兩條線索應該串聯起來看。”

  “說不定這兩條線索指的是李白在天寶十一載做了什么事情,而那事情和砥厄所在何處息息相關。”

  陳景目光中滿是思索,卻也帶著些興奮和期待。

  如果他的思路沒問題的話,那明天只要和陳教授詳細談論下李白在天寶十一載干了什么事情,凡是涉及到長安之地的,那地方就有可能就是砥厄所在了。

  “若真是如此的話,那可太好了。”

  …………

  翌日,陳景徑直到了陳教授家里。

  “你小子來得夠早的,就對李白這么感興趣?”陳教授開門后,看了眼時間不免有些好笑的說道。

  陳景應道:“左右這兩天稍稍空閑了下,當然要抓緊時間和師父您學習了。”

  隨后,陳景趕忙進了屋,先給自家師父泡了熱茶,然后就迫不及待的拉著他老人家坐下,開始邊喝茶邊聊起了李白的生平來。

  陳教授喝了口茶,便將李白的生平娓娓道來:“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他于武則天長安元年出生在西域的碎葉,其出身不凡,據《新唐書》記載其為興圣皇帝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實際上是同宗。”

  “幼年時期,李白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綿州昌隆青蓮鄉,也就是現如今川地的江油縣……”

  陳景雖然主要想從自家師父口中聽到李白在天寶十一載這年干了些什么事情,但也沒有急切的直接問,反而認真聽著李白的生平。

  他確實也挺感興趣的。

  這一說,就是好幾個小時。

  期間陳景還重新泡了一壺熱茶,本還想著讓陳教授休息一會兒,不過老人家自己也是說得興致勃勃,全然不覺得疲憊。

  不知不覺間,陳教授已是說到李白身死了。

  “寶應元年,也就是公元762年,李白在當涂,也就是現如今的皖省馬鞍山,病逝于寓所,終年62歲,葬在當涂龍山。”

  “后來到了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愿,將其墓遷至當涂青山。”

  說到這兒,陳教授蒼老的臉上也露出了幾分悵然之色:“關于他的死,還有多種不同的傳說,現如今流傳較廣的便是他在舟中賞月,失足墜水而死。”

  “但不論其是如何身死的,都是令人扼腕嘆息的事情,若是能生在唐朝,定要去見見他,可惜身不能至,唯心向往之。”

  陳教授本就是尚古之人,說起李白來,情緒波動也很正常。

  就連陳景也感受到了幾分悵然,不過他終究年輕,也達不到自家師父的境界,邊給他老人家倒了杯茶,邊問著:“師父,您剛說李白從20歲起就不停地干謁上書,屢經挫折而不屈不撓,終于他42歲,也就是天寶元年獲得天子青睞,得到一紙征召詔書,入得長安,供奉翰林院”

  “那他在長安待了很多年嗎?”

  陳教授應道:“倒是沒有,天寶三載春,李白便遭張垍之類小人讒毀出京,他還寫過一首《玉壺吟》,又將自己比作西漢文學家東方朔,表達了自己對‘供奉翰林’這段生命中的光輝歲月戀戀不舍。”

  陳景聞言就愣住了,李白天寶三載就離開了長安?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他昨晚想到的思路豈不是錯了?

  天寶十一載和李白這兩條線索,并不是串聯起來看的。

  “怎么了小景?”陳教授見他愣住,疑惑的問了句。

  陳景趕忙道:“師父,那李白在天寶三載離開長安后,天寶年間就沒有到過長安了嗎?”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