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開局1861:我剛繼承荷蘭王位 > 第705章弱勢的王權對首相未必利好
  正在《歐洲時報》上赫爾曼.范佩龍直接指向荷蘭和英國的首相權力真相時,威廉四世在王宮私人辦公室獨自沉思。

  “荷蘭內閣成員還是首相潛在挑戰者和競爭者,克里斯頓這位現任英國首相以前是1852年羅素前首相時期的殖民大臣,但是之后卻是讓羅素這位前首相成為1865年克來斯頓內閣政府的外交大臣。

  現在羅素還是克來斯頓政府的內政大臣。”

  “現任荷蘭首相格里特.德弗里斯以前是托爾貝克首相第三個任期時期的郵電大臣,可以說他的許多政策都是托爾貝克制定的,一脈相承。”

  “盡管在組建內閣和人事任免上,首相擁有實際權力,但由于要保持黨內各派系之間的力量平衡,在任命和接觸部長職務時,同樣不能夠輕率。

  按照荷蘭首相只能夠連任一屆最多連續干八年傳統,格里特.德弗里斯在最后還有不到三個月任期。

  這三個月的任期,按照現在的民調,自由黨可能會失去過去十六七年的執政黨地位。

  目前自由黨內閣政府主要體現在各方派系、彌合黨內裂隙的目的,這想來正是因為自由黨內部也存在著劇烈利益分配不均的不和,格里特.德弗里斯目前正在努力的維持著,否則一旦松懈,將會眾叛親離,這樹倒猢猻散,首相的解決也只能夠是暗然退場。”

  他想到了前世的未來世界中,二戰后,隨著軍事、外交、經濟等諸多英屬的影響,英國首相已經成為英國實際的國家首領。

  但是由于個人精力有限,在一些事物上分散乏術,也只能夠交由內閣和各部部長來做。英國首相實際控制的,只是他所感興趣的和影響他的政治地位的議題。

  隨著未來20世紀大眾傳媒的發展,選舉的狀況也發生極大改變,首相的政治行為和個人行為獲得了更多的計劃,那個21世紀的約-han-遜首相在平切的“咸-豬-手”事件中的包庇行為,經過英國議會上議院議員、資深外交官麥-克-tang-納的發聲,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加上后來這名首相一眾內閣成員的紛紛辭職,最后這名頭發蓬松的金毛也只能夠暗然收場下臺了。

  種種制約英屬表明,盡管未來英國首相和荷蘭首相的某些權力甚至大于同期的米國總統,但是受到的限制卻不必米國總統少。

  首相的權力自大,不意味著地為牢不可破。

  這從歷史上來看,未來英國頻繁的“換相”似乎更多處于外部環境變化縮地阿來的挑戰,與內部的治理危機。

  就單單看看歷史上1922年-1924年短短兩年時間,英國就歷經5個首相,還有21世紀20年代初,也同樣在一年內三個首相,前者歷史的背景正世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經濟大危機時期,后者這是脫-歐造成的經濟危機以及俄-烏戰爭造成更深一步英國高通脹下,英國普通人的反感。….脫歐、冠-ng疫-情和經濟大衰退等重大議題帶來的挑戰,通貨膨脹危機疊加脫歐帶來的影響,使得生活成本不斷增長,讓許多選民難以繼續支持政府,最終通過各種途徑傳遞進入議會,迫使首相請辭。這些都是英國首相在那個時期“短命”的原因。

  威廉四世拿起茶抿了口,深吸了口氣,然后緩緩的咽下。

  望著手中澳大利亞大陸和新西蘭、塔斯馬尼亞島九省市的選舉新聞,倒是不由的一笑。

  荷蘭目前議會制的制度設計,也使得“換相”容易成為人們討論的常態。

  跟英國一樣,荷蘭早在建國之初就以類似與股份制一樣建國模式了,后期的東印度公司就是如此建立起來的,先有國,再有東印度公司。

  所以荷蘭作為典型的議會制國家,荷蘭行政機關應當手指與立法機關,行政機關的權力也不應該過大。這就是這些年威廉四世打壓下,首相漸漸的失去了部分權利的,失去的,自然是回歸到了他威廉四世的手中。

  但由于首相的雙重身份,使其可以通過政黨途徑,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國會議會,在缺乏必要限制的前提下,行政權力的擴大不可避免,此外,即是在前一任首相辭職后,只要首相沒有提請國王解散國會,新任首相仍要從下議院多數黨中選出來,這就給執政黨內部派系的存在提供了機會。

  同時,由于首相是執政黨內部產生,不需要重新舉行大選,內部低廉的選舉成本也為“換相”提供了有利的因素,這樣一來,雖然同屬一個政黨,但由于派系不同,本-黨議員仍然可以像反對黨一樣一出不信任動議,迫使首相辭職,成為改變政策方向的最簡單方式。

  因此,在采用議會君-主制的荷蘭,雖然大權在握的首相在內閣政府擁有絕對權力,在議會也有高度影響力,但面對固有的制度障礙和協調各方利益的關系時,仍然容易受到制衡,加速了荷蘭未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政壇更換進程。

  不過荷蘭首相在這些年都還算是比較規矩的存在,主要是他這個荷蘭國王太強勢了,看看他的父親威廉三世當年面對第一個任期時期的托爾貝克首相時,兩人爭吵整個歐洲都知道,甚至在1861年托爾貝克當選從1862年開始的第二個首相任期時,威廉三世選擇直接把國王位置甩給他了,跑到盧森堡公國做大公去了,選擇眼不見為凈。

  可見,他的父親威廉三世的荷蘭國王坐得太弱勢了。

  再看看英國,1834年一年中,出現了三名首相,分別是阿瑟.韋爾斯利(托利黨)、威廉.蘭姆(輝格黨)、羅伯特.皮爾(托利黨)。那時候正式英國弱勢國王威廉四世(英國喬治三世的第三子,喬治四世的三弟,維多利亞女王的三叔),所以造成了這些首相沒人壓制下,首相稱為爭搶的對象。….荷蘭相同時期的,也是在威廉三世(威廉四世的父親)時期,1848年-1849年,換了三個首相,分別是格里特.西莫潘尼克、雅各布.德、約翰.魯道夫.托爾貝克;1858年-1862年4年,換了6個首相,分別是布魯根、羅庫森、霍爾(回鍋肉)、路易倫、黑木斯特拉、托爾貝克(回鍋肉),而這段時間,同時也是他父親威廉三世親政時期。

  再看看他威廉四世統治時期,1862年-1870年托爾貝克,1871-1878年格里特.德弗里斯。16年只兩人。

  這使得荷蘭穩固發展經濟的政策不變,所以荷蘭這些年發展迅速。

  “但是16年如一日,終究還是把自由黨給榨干了,自由黨內部不少人忘記了權力需要流動才能夠保持效率,所以是時候需要改朝換代了。”

  托爾貝克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是。

  威廉四世嘆了口氣,“是人都有自私的一面,誰不想事后留下崇高無比的名望,托爾貝克今年80歲,或許想為服務了一生的自由黨貢獻最后的影響力吧”

  “不過,終究還是擋不住未來的大勢”

  想到這里,他拿起了旁邊桌上的報紙,那是《澳大利亞時報》,只見那上面的頭版上一分為二,按讀報的思維,每個人都會先選擇左邊,再看右邊。

  只見左邊是前首相托爾貝克在西澳大利亞省輔助自由黨參議員拉姆斯競選高官職位的報道。

  但在他的右邊,則是社會黨黨-鞭馬里.菲利普帶領不少社會黨議員支持社會黨在西澳大利亞省參議員沃克的競選活動,在那里,報道中的沃克十分自信,似乎充滿了斗志。

  68歲的前比利時造-王者馬里.菲利普pk荷蘭前首相托爾貝克!

  這就是《澳大利亞時報》加粗加黑后打出來的特寫頭版標題。

  隨著《澳大利亞時報》如打開了話匣子一般,其他的報紙紛紛跟上,標題令人眼花繚亂,但也耳目一新。

  《歐洲時報》——“初生之犢不怕虎,社會黨單挑自由黨!”

  《悉尼郵報》——“荷蘭大選頭陣打響,自由黨保衛戰從西澳大利亞省開始!”

  《遠東先鋒報》——“社會黨如果挑戰西澳洲成功,社會黨+基督教黨聯盟可望組建聯合內閣政府!”

  千變一律的,幾乎都露出了挑事端的節奏,“不管是一百年多搶的現在還是一百多年后的20世紀還是21世紀,媒體都是最喜歡把事情搞大的存在”

  威廉四世卻不會把這股勁給打壓下去,第一,他喜歡這種氣氛,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把事情搞混,第二,只有這樣,荷蘭的競選氣氛才會打破以往因為自由黨長期執政下死氣沉沉的競選氣氛。

  荷蘭需要風風火火的競選,競選,其實就是一股燒錢的活動。

  而這股流動資金,卻是能夠帶動荷蘭國內各行各業的就業機會。

  看看現在報紙上已經開始若隱若現的站隊,雖然“害羞”,但是已經開始插手了,這是一個未來競選態勢的發展,現在卻是提前了。荷蘭國內的練兵,未來倒是好在國外動用。

  倒也是一個荷蘭與眾不同的優勢吧。 .

  老鼠和大米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