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老宅通現代:七零村花的社畜日常 > 第145章 七零的人情味兒
  村里的路也沒好到哪兒去,到處都是坑坑洼洼的,泥水遍布。

  陳喬玉跟陳青楊像走鋼絲獨木橋似的,在無數個泥坑中間找那么一丁點兒能落腳的地方,才終于艱難挪到了余來富家。

  好在院子里的地是平整過的,雖然也是泥土院子,但是夯實了,又有家里人打點,總算是不那么難以下腳了。

  余小紅出來倒水,看到泥人似的陳喬玉跟陳青楊,又同情又好笑:“快進來,趕緊把衣服脫了烤一烤。”

  農村過年走親戚就是這樣,晴天還好,頂多也就是灰頭土臉的。

  但要是下雨天、下雪天,分分鐘讓人懷疑人生。

  陳喬玉跟陳青楊分別換上了余小紅和余建設的衣裳,不那么合身,但一般鄉下孩子的衣服都會往大了做,一套衣服老大老二老三這么排下來,三年起步,五年正常,七八年甚至十年也正常。

  現在也講究不了那么多,只要能穿就行。

  陳喬玉跟陳青楊出門都是穿的舊棉衣,罩衣是舊的,里面陳喬玉買了些新棉花塞進去,所以這會兒也不怕被屠慧東他們拿去烘烤。

  屠慧東坐在火盆旁邊,先烤一烤,然后把棉褲褲腳上烤干的泥巴給敲下來,再用濕抹布一點點抹干凈余下的殘留,繼續烘烤。

  陳喬玉跟陳青楊裹著被子跟大棉衣,手里捧著熱水,小口小口地喝著。

  余小紅鉆進廚房,很快就端出了兩碗糖水雞蛋,陳喬玉碗里有倆呢。

  余大舅在堂屋一角修農具,余建設正埋頭看書,一邊寫寫算算著什么。

  他還有半年就要高考了,今年是老三屆之后的第一屆,聽說競爭空前,應屆學生的數量跟上來了,考試難度也不再照顧老知青們了,直接提升了不少。

  余建設壓力很大,但也很有決心:“今年必須考上,不然等到明年就要加一門生物了,聽說往后還要加英語。”

  農村孩子考英語的話基本就廢了,連老師都不會英語,更別說教學生了,好點兒的老師要學生死記硬背下來,啞巴英語也記,但大多數根本就沒法教。

  陳喬玉也不懂英語,只能默默祈禱余建設順利考中,不然一年年耽誤下來,像周荃和鐘斯年那樣考了好幾年都沒考上,就很慘了。

  余建國照舊去雞圈那里蹲著了,他晚上都要起好幾次夜去查看雞圈,白天就更不回來了。

  陳喬玉看了一圈,沒看到余大紅,就問道:“大紅姐呢?”

  屠慧東撇嘴:“回高家去了。”

  這也是無奈之舉,這年頭沒有女兒女婿長期住在娘家的,不然女婿被人指著脊梁骨說是倒插門,這日子就過不下去了。

  好在高立農跟著余大紅來娘家的事兒也算是給了高家一個下馬威,高家的老太婆知道拿捏不住兒子媳婦了,不得已,進了臘月就過來“看望”外孫了。

  等看完,過兩天余大紅跟高立農也就收拾東西回高家了。

  即便是屠慧東這樣十分硬氣的女人,也不會莽撞到跟一個時代的風氣抗衡,她念念叨叨的:“怎么說也是過年,回去就回去吧。”

  陳喬玉想到周曉玲說不樂意結婚找對象,就是不想跟著去伺候婆家一家子人,也不想過年過節不能回自家,得跟著對象回他家,不由得心生感慨——周曉玲真是個灑脫人兒。

  吃完紅糖雞蛋,陳喬玉身上暖和起來了,就把帶來的東西拿給屠慧東:“在鎮上割了兩斤肉,這還有一包糖,奶糖跟水果糖摻半的,剩下一半留家里了。”

  其余還有幾樣小東西,有些是賣燒餅的時候換來的,有些則是從現代買來、去除標記后混進來的。

  里面就有幾雙新襪子,屠慧東一眼就看到了:“這襪子不便宜吧?”

  尼龍的!

  陳喬玉笑笑:“還行,賣燒餅的時候換的,好像是南邊來的商人,說在他們那兒襪子不值錢。”

  屠慧東嘖嘖有聲:“還是南邊好,咱們這兒可沒有這樣的好東西。”

  說著,分了分,一家人,給余大紅留一雙,其余人手一雙,正好。

  還有白毛線手套,也是陳喬玉在兩元店買的,兩塊錢一雙,還挺厚實的。

  屠慧東看到這個只以為是鎮上廠子里的工人換的,絲毫沒有起疑,就是羨慕:“其實你建國哥要是在礦上干得好,能進煤礦廠當個工人也蠻好。”

  陳喬玉笑笑,沒有反駁,她很能理解,對現在的人來說,還是進廠子最合適,什么都有廠子發,連房子都是廠子分的。

  不過煤礦廠還是太危險了點,底層的工人都要下礦,想在廠里燒燒煤,做點兒輕省活兒?有關系的廠子弟早就占了位置去了,外人別想沾邊。

  還是養雞好。

  陳喬玉的褲子烘干了,去余小紅屋里換了回來,才去雞圈看小雞。

  小雞已經養了兩個月了,長得不錯,除了第一次下雪的時候凍死幾只,后面再沒有死過了。

  余建國特別關心這些小雞,六百來只小雞,他甚至能分辨個七七八八。

  他指著其中一小群說道:“喬玉,你帶來的這些雞苗真不錯,長得比別的都快,別的小雞才一斤三四兩,你帶的這些雞苗長得快的都有一斤七八兩了,過完年都能上兩斤。”

  陳喬玉看了看,還真是,蘆花雞還行,一斤半左右,但那個柴雞,本身就體型大,此時頗有幾分鶴立雞群的意思。

  余來富他們也高興,歡喜道:“這雞長得快,等天氣暖和了,差不多四月份就能下蛋了。”

  一般母雞150-180天下蛋,他們11月中旬開始養雞,小雞抓回來的時候也有十來天了,算下來這批小雞也都兩個多月了。

  等四月份,差不多就是下蛋的時候了。

  現在余家人就跟看眼珠子似的看著這些雞,過年都不樂意吃雞了——就怕被小雞崽們聞到身上有雞肉味兒,回頭不長個了。

  雖然沒啥科學道理,但足可見余家人對養雞事業的看重。

  中午簡單吃了點兒面條,屠慧東說晚上包餃子:“正好你們帶了兩斤肉,大紅她婆婆送了些雞蛋過來,咱們包韭菜雞蛋餡兒跟大蔥肉餡兒的餃子吃,多包些,你跟青楊也別忙活了,凍好了帶上,回去下鍋就行。”

  陳喬玉笑道:“那敢情好,我省功夫了。”

  于是下午屠慧東他們就去弄韭菜跟大蔥了,一年到頭也就過年這陣子能吃上餃子。

  因著得了陳喬玉不少幫,屠慧東并沒有小氣,把家里為數不多的的面粉都拿了出來,結結實實地包了一頓白面餃子。

  過年嘛,再難也得叫孩子吃頓好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