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老宅通現代:七零村花的社畜日常 > 第152章 養雞的第一筆回頭錢
  青楊好似一夜之間就穩重下來了,因為說話嗓音太難聽,也不怎么說話了。

  偶爾開口,陳喬玉都要嚇一跳——老宅里鐘斯年可以當半個啞巴看,主要負責鎮宅,平時就她跟青楊倆人。

  陡然一道男低音在耳邊響起,陳喬玉不被嚇到才怪呢。

  過了好幾天才適應。

  清明的時候,陳喬玉跟青楊去給余蘭香掃墓,她帶了一束鮮花過去。

  藍昕說現代那邊的人掃墓都喜歡帶鮮花,能給冰冷壓抑的墓地帶來一絲輕松和生命力。

  陳喬玉他們這里沒有現代那種“公墓”,都是在自己村子的田邊地頭挖的墳地。

  周圍都是莊稼和菜地,本身就有一種傳承和守護的意味。

  但陳喬玉還是給余蘭香帶了一束鮮花。

  余蘭香生前就喜歡一切美好新鮮的事物,帶她跟青楊走親戚的時候,在又長又枯燥的山路上,余蘭香也會摘下路邊的野花和柳條,給孩子們編花環。

  陳喬玉輕輕把花放在余蘭香的墓前,她想,媽媽一定會喜歡的吧。

  青楊也跪下來磕了三個頭,告訴媽媽自己長高了,在學校的學習也很努力,還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把土墳包上的雜草清理了一遍,陳喬玉跟陳青楊在墓碑旁邊坐到蠟燭和線香燃盡,才起身回家。

  這是他們一年之中僅有的幾次陪伴媽媽的時間,無論媽媽是否能感知到,他們都想挨著媽媽坐一會兒。

  ……

  清明過后,燒餅攤子上的生意開始有些難了。

  一來是鎮上擺攤的人多了起來,雖然還不敢光明正大地做生意,但不少人都開始挑著擔子走街串巷了。

  有賣碎布頭縫的手帕、小老虎的,也有賣自己家做的麥芽糖的,還有把老家伙事兒找出來給碗焗瓷的,街上“叮叮當”的響聲多了起來。

  但很神奇,明明都是鐵片片敲出來的聲音,但大家就是能分清楚誰家跟誰家。

  二來是天氣暖和了,自己帶干糧的人多了,也不用伺奔著攤子上的熱面條熱面湯來了。

  走街串巷賣燒餅饅頭小米粑的人多了,燒餅的生意也就沒那么緊俏了。

  炸醬面還能勉強賣,為了結余成本,不再用需要糧票的掛面,改成了手搟面。

  柴愛花心里還算穩:“咱們去年八月到現在也掙了不少錢了,就是今年下半年一分不掙也夠吃用了。”

  陳喬玉覺得也是這個理,人有掙錢的時候,自然也有不掙錢的時候。

  平常心對待就是了。

  她現在的心思都在小蘆溝村,隔天就要去一次。

  小雞崽們都長大了,現在一個個雄赳赳氣昂昂的,公雞能有六七斤重,母雞也有五斤多。

  陳喬玉抓來的雞苗長得最好,蘆花雞就不說了,比普通的雞大一點兒。

  但柴雞就不一樣了,個頭明顯大不少。

  柴雞里有個紅冠子的大公雞,是雞圈里的老大,余建國喊它“九斤”。

  因為之前稱過,它就是最重的雞王。

  陳喬玉去看的時候,覺得這雞王特別有氣勢,雞這玩意兒搶食,但九斤一過去,別的雞都蔫頭耷腦的,先讓九斤吃。

  九斤吃完了,一仰脖子,喚上兩聲,其他的雞才開始瘋搶。

  陳喬玉看得津津有味。

  或者說,看著滿地跑的小錢錢,誰能忍得住不激動啊。

  余家人加上陳喬玉和余大紅高立農兩口子,一起開了個家庭會議。

  余建國先說話:“母雞已經開始下蛋了,暫時還不多,一天能撿一二十個,之前喬玉給了個本子說讓記著,我都記下來了。”

  說著,余建國把陳喬玉在兩元店買的本子攤開放在余家堂屋的飯桌上。

  余建國沒上過中學,但好在雞圈的事兒也不需要多高的文化,就是記每天幾點喂了多少飼料。

  半個月一次的禽病預防,雞圈消毒,一個星期一次的骨粉魚蝦粉補充營養,不難。

  記賬就更簡單了,從大隊買了多少糠皮,喬玉拿了幾次藥來,一筆一筆的賬,都清清楚楚。

  雞群下蛋已經有十來天了,最開始的那天撿了兩個,后來一天比一天多,陳喬玉來的這天已經能撿到二十一個了。

  余小紅把堂屋角落里的籮筐拖出來,里面厚厚的稻草包裹著的,就是這陣子撿的雞蛋。

  余小紅說:“賬本上是六十九個,有兩個雞蛋碎了,炒來吃了,這里一共六十七個蛋。”

  陳喬玉接過雞蛋,仔細端詳,也瞧不出來這農家土雞蛋跟現代賣的雞蛋有啥區別。

  不過她還是想試試——從去年十月琢磨養雞開始,她就等著這一天呢。

  現代的雞蛋六塊錢一斤,算下來六毛錢一個。

  但土雞蛋起碼一塊,有些都是一塊二甚至一塊五。

  對著大舅一家,陳喬玉也就不說那些客套話了:“我有路子賣雞蛋,往后這些雞蛋除了自家吃的,剩下的都先供給我吧。”

  屠慧東他們當然高興,別看他們在村里挺硬氣的,但是去鎮上還真有點兒不自在。

  屠慧東嗓門這么大,在供銷社的時候也不敢跟人家吼。

  陳喬玉要是能幫著處理雞蛋的銷路,那就再好不過了。

  現在供銷社收雞蛋是五毛五分錢,十個,陳喬玉也按這個價錢收。

  余建國還挺不好意思的:“咱們自家人,要不就按五分錢一個算吧。”

  陳喬玉拒絕了,一本正經地說:“咱們這算是搭伙養雞,親兄弟都得明算賬,現在算得清楚,將來才不會鬧矛盾。”

  屠慧東覺得也是這個理,在大家的共同商量下,養雞按十股分。

  養雞的主力是余建國,他晚上都是在雞圈外面睡的,他拿三成。

  余來富跟屠慧東兩人一邊下地,一邊搭著養雞,兩人一起算三成。

  陳喬玉算兩成,因為六百來只雞崽當中,有一百只是陳喬玉單獨弄來的,不用上交給公社,平時的雞蛋歸大家一起,但雞到時候算陳喬玉個人的。

  這方面算下來,四舍五入持平,沒占便宜也沒吃虧。

  其他的活兒上,她平時看顧的少,基本不承擔養雞喂雞打掃雞圈的事兒,但她負責預防藥跟維生素啥的,重要性高,所以算兩成。

  剩下余小紅跟余大紅各占一成。

  余小紅是在家幫忙養雞,余大紅跟高立農是兩個人輪流過來幫忙,算出一份力。

  這都是在養雞之前就說好的,現在正兒八經寫到賬本上,還挺像那個意思的。

  這邊陳喬玉也數了七個雞蛋出來:“這七個咱們今天吃了吧,也算是犒勞大家這半年的辛苦。”

  剩下的六十個,她再按照五分五厘的價錢算,一共是三塊三。

  她數出來三塊三,放到桌子上,大家都很激動——這還是養雞之后第一次見到回頭錢呢!

  雖然還是自己人給的,但也算是第一筆收獲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