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老宅通現代:七零村花的社畜日常 > 第188章 山上到底有什么?
  不能去鎮上賣燒餅了,陳喬玉就準備專心撲到地里種菜去。

  可沒想到事情出乎了她的意料。

  你還別說,雇人就是好。

  要是陳喬玉一個人,伺候菜地頂多伺候一畝兩畝的,再多就忙不過來了。

  但雇人之后,這家三分地,那家兩分地,前前后后湊起來五六畝。

  她每天只用巡視一圈,也不用翻地播種間苗,也不用挑水除草捉蟲,輕松極了。

  而且大家都是頭茬“打工人”,接了活兒的人都對陳喬玉產生了一種莫名的熱情和討好。

  見到她來,倒水的倒水,拿板凳的拿板凳,恨不得把陳喬玉給供起來。

  陳喬玉心想,這就是“老板”的感覺吧。

  嗯,有點小飄了。

  承包的菜地人家當寶貝伺候,根本不用陳喬玉插手。

  于是陳喬玉就專心伺候自己家的后院跟自留地了,時間一下子多了出來。

  青楊上學早出晚歸,鐘斯年幾乎不在家。

  陳喬玉回來之后,鐘斯年只下了一趟山,還是跟陳喬玉說:“不用準備我的飯菜了,我最近都不會下山了。”

  陳喬玉覺得有些意外:“為啥?”

  大約是試驗成果不錯,鐘斯年黝黑的臉上難得露出一絲輕松來:“我們的菜成熟了,現在要看著。”

  陳喬玉最近也是忙于買種子種菜,聽見這個,很有些好奇心:“我能上山去看看嗎?”

  鐘斯年沒什么意見:“可以。”

  陳喬玉覺得周荃說得對,鐘斯年這人看著挺兇的,但其實人還不錯。

  得到了鐘斯年的許可,擇日不如撞日,陳喬玉就跟著鐘斯年一起上山了。

  鐘斯年承包的那個山頭,山腰地帶有一片開闊的平地,面積不算規整,但是邊邊角角的加起來,算上兩邊的坡子,也有兩三畝的樣子。

  中間還架著幾個塑料薄膜大棚,一看就不便宜。

  大棚外的土地生機勃勃,滿目看過去,全是累累碩果。

  陳喬玉看到有一棵豇豆藤,上面長長的豆角幾乎結成了瀑布。

  陳喬玉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摸了摸,豆角水嫩又結實,表面比農家的土豆角光滑一些,更細,但是更飽滿。

  “天耶,這都是你種的嗎?”

  鐘斯年這種菜的本事,趕上老農民了都。

  鐘斯年掐了一根豆角下來,掰斷給陳喬玉看:“你看這豆角,跟山下種的有什么不一樣。”

  陳喬玉仔細看了看:“顏色更脆嫩,豆子小,肉厚。”

  鐘斯年點了點頭:“對,豇豆雖然是豆,但跟黃豆綠豆黑豆不一樣,不是主要吃豆子的。”

  “所以我們做了品種改良培育,這種豇豆豆子更小,也很難留種,但是肉更厚,吃起來口感更好。”

  陳喬玉捏著豆角,又高興又驚訝:“我還以為你們就想著增產,沒想到還考慮口味。”

  接下來,陳喬玉又跟隨鐘斯年去看了好多其他品種的蔬菜。

  有的是改良口感,有的是增產,有的是改良外觀——比如紫茄子。

  陳喬玉他們這會兒鄉下自己種的紫茄子大多是瘦瘦長長的那種,有些能比黃瓜還長,比大拇指頭粗不了多少。

  但鐘斯年種的茄子雖然也是紫茄子,卻看著厚實圓溜不少。

  更像是陳喬玉在現代見過的品種。

  大棚里,陳喬玉甚至看到了生菜!

  要知道,楓橋鎮這地界大家都還沒見過生菜呢!

  所以她在現代買種子的時候,都特地沒有挑選生菜種子,就是因為這里沒有。

  沒想到鐘斯年這里竟然有。

  陳喬玉瞬間意識到,鐘斯年的試驗品種,完全可以成為她的保護殼。

  她禁不住厚著臉皮問鐘斯年:“鐘知青,你剛才說有些品種不好留種,那你種的這些也都沒有種子嗎?”

  鐘斯年搖搖頭:“不好留種并不是說不能留種,只是說按照正常種植方式,這些作物的留種率不高。”

  “但通過增加光照,延長采收時間,或者跟發芽率高的品種進行雜交,留種率就高了。”

  陳喬玉聽明白了:“那也就是說,這些品種以后種地的農民不好留種,只能找你們買種子?”

  鐘斯年想了想,覺得這么說也沒錯:“是的,我們會對種子進行一些預處理,比如增加冷化量,或者浸泡試劑,會比農戶留的種子更好。”

  “原來是這樣。”陳喬玉心道,難怪現代那邊賣種子的人說明年陳喬玉肯定還找她買種子。

  當時她還想著,要是種得好,自個兒留幾株做種子不就行了?

  為啥明年還得買?

  現在看來,賣種子的人說的那么坦然自信,應該是從鐘斯年他們就開始有這種趨勢了吧。

  想到這里,陳喬玉便虛心問道:“鐘知青,那你這里有多的種子嗎?要是有的話,能不能賣給我一些?”

  鐘斯年倒是也知道陳喬玉在村里承包土地種菜了,想了想,去一旁的黃泥茅草棚里拿出來了一個布口袋。

  他把布口袋遞給陳喬玉:“品質最好的那批種子已經寄給我的老師和師門進行下一步研究了,這些是剩下來的。”

  “不算最好,但是應該也比現有品種有改良。”

  陳喬玉接過來那個布口袋,看到里面有一個個小紙包,應該都是包的種子。

  多的能有五分錢的瓜子那么多,陳喬玉挑了出來拆開,一看,嘿,還真是瓜子。

  “這是瓜子種子?”

  “準確來說,這是葵花籽的種子,這是榨油型的,出油率比普通品種高15%。”鐘斯年說起這些種子,就跟說起自己的孩子一樣,充滿了柔情。

  他還提醒陳喬玉:“里面還有一包是用來做炒葵花籽原料的,那種葵花籽出油率沒那么高,但體型飽滿,子粒大。”

  陳喬玉翻了一下,還真找到了,不過確實不多,就二十來粒的樣子。

  其余的紙包上也都寫著各式各樣的作物名稱,陳喬玉大致看了一下,以蔬菜為主,偶爾有一些糧食作物,比如黃豆和花生。

  她問鐘斯年:“我在省城的時候聽人家說有什么雜交玉米,畝產量能達到八百斤,是真的嗎?”

  姚家村這地界的玉米產量不算太高,一般就四五百斤,好的時候也才六百斤。

  她在現代問過糧食種子的事兒,但現代的玉米種子,動不動就說畝產一千五百斤,一千八百斤。

  她是真心動,但也是真不敢。

  她很想帶過來種,但又怕這種事情宣揚出去,等下又跟早些年一樣盲目鼓吹增產。

  那時候牛皮吹出去了,大家就是餓著肚子都要先緊著往上交,最后為了“爭口氣”,活活餓死的都有。

  所以陳喬玉不敢貿然行動,她怕到時候她能種出來一畝地收一千多斤的,但別人種不出來,回頭害的還是大家,自己也成了出頭鳥。

  她更想知道鐘斯年他們這里有沒有什么先進一些的消息。

  這才是她能夠踮腳夠得著的“先進”。

  哪怕是八百斤,也比六百斤多出三分之一去了,對土里刨食的農民來說,那就是一年收入增長三分之一。

  這可解決老大的難題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