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 第三百六十五章 四大炮臺
  隨著第四師拿下了應天府江北地區,也就是和金陵城隔了一條長江的江浦城后,又順勢拿下了幾乎被明軍主動放棄的六合。

  由此,也就初步把明軍徹底從金陵城長江北岸的明軍給驅逐了出去,不用擔心明軍在長江邊上直接架設重型火炮,直接轟擊金陵城一帶的長江江面,甚至直接夸獎轟擊金陵城了。

  嗯,之前明軍在長江北岸的時候,就會偷偷摸摸的架設火炮朝著金陵城外的長江江面進行炮擊,實際傷害沒多少,但是侮辱性極強。

  如今第四師順利拿下長江北岸的江浦一帶,也就能能夠更好的確保金陵城戰略安全,為此,大楚帝國還在江北設立了一座新江防炮臺,就在長江南岸的閱江樓炮臺對面,部署有四門十四斤重炮以及八門九斤重炮。

  如此,金陵城東部的長江南北兩岸,都會有一座炮臺,統稱為金陵東炮臺,整個金陵東炮臺一共部署有十四斤重炮十門,五斤到十斤的各式火炮二十二門。

  總計為三十二門重炮。

  為了確保長江中游的安全,避免明廷水師沿江而上威脅到金陵城的安全,大楚帝國不僅僅在金陵城構筑了江防炮臺,同樣也在鎮江府圌山、常州府江陰、松江府吳淞這三個地方構筑了炮臺。

  鎮江府的江防炮臺,盡管構筑時間不久,但是形成戰斗力卻是非常快速,在楚軍剛拿下鎮江后沒幾天,楚軍陸軍就已經在這里構筑了一個簡陋的炮臺,并部署了十多門火炮,后續又特地抽調了一批二十多門火炮增援該地,目前鎮江炮臺總計有火炮三十多門。

  火力密度一點也不比金陵炮臺差,只不過這些炮臺,暫時還是以野戰炮兵陣地而存在,防御能力還稍微差了些。

  常州府江陰炮臺,這里因為江面狹窄,地勢也比較良好更加適合構筑為大型江防要塞。

  因此在這里楚軍不單想要構筑了一個大型的江防炮臺,還構筑了面向地面進攻的大型堡壘,甚至還打算在江陰背面開辟一個海軍基地呢。

  這是一個同時可以打擊江面,并抵抗地面進攻,駐防海軍戰艦的大型綜合要塞。

  而在大楚帝國高層心中,江陰炮臺的重要性,更要超過鎮江東炮臺乃至金陵東炮臺。

  這地方,才是封鎖長江,避免敵軍戰艦沿江而上的最佳戰略要地。

  所以江陰炮臺的設計規模非常龐大,預計構筑上百個炮位,并且其中絕大部分還會是重炮炮位。

  甚至不少炮位都是按照還在開發中的十八斤重炮乃至二十四斤重炮來設計并建造的。

  只不過整個工程量會非常龐大,再加上目前大楚帝國的重型火炮產能也有限,估計哪怕是現在這種緊張的戰爭時期里,最少都需要一年以上的工期。

  因此暫時來說,江陰炮臺和鎮江炮臺一樣,說是炮臺呢,但實際上就是一個野戰炮兵陣地……

  火炮倒是有不少,足足有四十多門,這主要是海軍那邊出力,拿出了一部分火炮用于該炮臺。

  最后則是松江府的吳淞炮臺,這個炮臺比較特殊一些,因為這個炮臺其實并不是為了封鎖長江的。

  這地方已經是長江入海口了,整個入海口江面幾十公里呢嗎,哪怕是只計算吳淞炮臺到對面崇明島那也是十幾公里寬呢。

  就以當代的火炮有效射程來說,根本不可能封鎖這么寬闊的江面。

  這個吳淞炮臺,其實是用來封鎖松江府境內的黃浦江的,阻擋敵軍的戰艦沿著黃浦江殺入松江府腹地,再沿著水網深入江南腹地。

  為此,大楚帝國在這里構筑了吳淞炮臺,并且和江陰炮臺一樣,同樣也構筑了駐防堡壘,駐防了足足數千人的兵力。

  大楚帝國陸軍核心主力部隊的第一師所屬第四步兵團就駐防在這里。

  上述的金陵城、鎮江、江陰、吳淞一共四座大型江防炮臺,就是最近幾個月來楚軍為了構筑長江江防所做的努力了。

  為此大楚帝國砸下去了不少的人力物力。

  人力都還好說,這年頭啥都缺,就是不缺人,大楚帝國東進的時候,抓獲了大批的戰俘,其中部分被挑選整編為守備軍士兵,但是大部分還是被編入了各種各樣的屯墾營、建筑營。

  并且因為江南地區可供屯墾開發的荒地也沒多少,再加上需要施工的地方不少,比如皇宮、各大炮臺、兵營等等,因此很多都是被編入了建筑營里。

  除了這些軍方直接控制的建筑營外,其實民間里也有大把吃不飽飯,只要給一口飯吃就來干活的青壯民夫可供使用。

  比如建筑吳淞炮臺的一萬多工人里,就有半數是在當地雇傭的青壯。

  而雇傭的工錢也很低,一天三頓,兩頓干飯一頓稀飯……然后沒了!

  至于額外的工錢那是別指望了。

  然而就這,還是大把人來干活!

  尤其是農閑的時候,這些青壯力來干活也不是說為了賺錢什么的,純粹就是為了吃口飯,給家里減輕口糧的負擔。

  大楚帝國不僅僅在吳淞江修炮臺的時候這么干,其實在其他地方進行其他一些大規模,會在農閑的時候大規模招募農村里的空閑青壯進行施工,一方面是為了降低人力成本,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給農閑時期的青壯們一條打零工填飽肚子,以便給家里節省一些口糧。

  哪怕是平日里,也會有一些活不下去的青壯來干活。

  因為人力成本很低,因此大楚帝國建設四大炮臺的時候,花出去的工錢沒多少,倒是供應這些工人們吃的糧食稍微麻煩一些,這個麻煩并不是說沒有糧食,而是運輸糧食比較麻煩。

  單純糧食的話,這點對于控制了長江流域重要產糧區的大楚帝國來說也不是什么問題。

  自從占據楚北之后,大楚帝國官方就沒缺過糧食。

  楚北、楚南、江西贛北贛中、江南、浙北。

  看看大楚帝國占據的這些地方吧,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傳統意義上的魚米之鄉。

  只是這些糧食都是分散在各地的,大楚帝國通過稅收的方式,讓民眾自行把稅糧挑運到鎮上的稅務所。

  當地稅務所把征收上來的糧食會當場移交給財務科納入國庫管轄,并按照官方的糧食收購價折價記賬。

  這也是為什么大楚帝國征收農業稅的時候,是征收實物稅,但是統計的時候卻是以銀兩為單位進行統計的緣故就是在這里了。

  納入各地財務科的糧食,會和其他納入國庫里的物資區分開來,并移交給儲糧司進行儲存或販賣或用于俸祿發放。

  眾多的糧食被集中到各個縣城里后,其中部分會在當地里販賣,以供應當地非農業人口。

  還有部分則是會調運到外地缺糧的地方,比如說非農業人口更多的府城、省城等,不過這些都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了。

  還有部分,則是會在各地官方倉庫里儲備起來,充當戰略儲備糧食,用以災荒或其他需求的緊急糧食需求,并且這些糧食按照規定每年都會進行新糧換舊糧的替換。

  最后還有一部分運輸比較便利,尤其是靠近長江的地方,這些地方的糧食往往會被集中起來到沿江碼頭倉庫,然后被進一步船運到各地,不管是充當軍糧,還是用于賑濟糧食,又或者是供應外省城市等等。

  糧食在征收再到儲糧司的運輸管理,都是有著一整套完善的流程。

  然而即便如此,糧食的運輸成本也不小,尤其是河運不便利的地方,糧食根本就沒辦法大規模外運。

  成本太高昂了!

  好在大楚帝國東進后,獲得了江南地區本地的大量糧食,同時江南地區的水網很不錯,哪怕是難以利用長江下游的揚子江流域,但是依舊能夠通過其他水網,尤其江南運河一路連通眾多江南城池,而江南運河又能通過浙東運河,繼續向東延伸,一路連接到寧波。

  如果再把和運河相連的大大小小眾多溪流,湖泊也算上去的話,那么基本上能夠覆蓋大半個江南。

  通過船運,大楚帝國不僅僅能夠把彈藥、兵力便捷的調動到江南各地乃至到浙江地區,同樣也能夠利用江南水網,把江南地區的眾多錢糧匯集起來。

  而這也是大楚帝國為什么要在吳淞,要在江陰,要在鎮江建設大規模炮臺的緣故。

  吳淞炮臺,是為了避免明廷水師殺入黃浦江,進一步破壞江南水網交通網絡。

  江陰炮臺和鎮江炮臺,它們都能扼守長江,進而把明廷水師堵在外頭,不讓明廷水師能繼續肆無忌憚的闖入鎮江區域,繼而破壞大楚帝國的長江-江南運河這一條生命交通線。

  對于明廷而言,鎮江是漕運上的重要關節點,因為漕糧通過江南運河的匯集到鎮江后,再通過長江抵達北岸的揚州,進入京杭運河杭州段。

  同樣的,對于占據了江南,并開始深入浙江的大楚帝國而言,鎮江同樣而言是交通要道,戰略節點。

  大量物資,尤其是武器彈藥都會通過長江河運抵達鎮江,然后再從這里通過江南運河,分發到江南各地乃至浙江。

  同樣的,大量錢糧也會通過江南水網-江南運河進行匯集到鎮江,再通過長江運回金陵城或者其他地方。

  鎮江,對于如今的大楚帝國而言,就是一個不容有失的戰略重地。

  為此,大楚帝國才在鎮江構筑了一個炮臺,并部署了數千人的兵力在這里。

  如果純粹是為了江防的話,其實在江陰那邊還更加適合,之所以還在浙江構筑炮臺,那是因為鎮江對面的揚州還在明軍控制下,揚州那邊的明軍也還是有水師的。

  這要是不弄個炮臺,人家明軍水師三天過來就過來晃悠一圈,這鎮江水運也就別要了。

  上述的四個江防炮臺,哪怕是對于大楚帝國而言都算是大工程了,這倒不是說基礎設施比較難搞,即便是計劃中的包括江防炮臺、要地防御、海軍基地,三位于一體的江陰要塞。

  其土木工程縱然龐大,但是實際成本也不會太高,甚至加把勁的話,估計年把時間也就差不多可以搞出來了。

  但是真正的難題不在這里,而在于上頭的火炮。

  通常來說,擁有這些江防炮臺里的火炮,自然是清一色的長管重炮的。

  九斤火炮都嫌小,最好是十四斤乃至十八斤,二十四斤等重型加農炮。

  但是,這些重型加農炮的產量卻是有限啊!

  說實話,在東進戰役之前,甚至在拿下金陵城之前,大楚帝國的軍方也好,工業部也好,都是沒有太多的考慮到大口徑長管加農炮的研發和生產工作。

  因為漢天兵工廠,襄陽兵工廠的火炮總產能是有限的,當時的工業部下屬各兵工廠,連海軍所用的九斤艦炮以及十四斤艦炮都造的很少,絕大部分的產能都是用以生產兩斤半、五斤、九斤野戰炮的。

  東進戰役發動之前,整個大楚帝國里所生產出來的十四斤重炮,也就四門!

  并且這四門十四斤艦炮,本來是作為海軍預定的大型戰艦所使用的,但是后來大型戰艦沒影,加上東進戰役里陸軍攻堅的需求,因此這四門十四斤艦炮被安裝上了野戰炮架,被陸軍當場了攻城重炮使用。

  后來又被拉倒了閱江樓炮臺上充當江防重炮使用。

  等到拿下金陵城后,面臨著明軍水師隨時都能殺過來,而海軍那邊又不夠給力的情況下,大楚帝國第一次深感有江無防的尷尬。

  金陵戰役后,羅志學親自下旨,要求工業部方面加速大口徑長管火炮的研發以及生產工作。

  如此,大楚帝國那邊才算是開始了大規模研發以及生產重型火炮。

  漢天兵工廠那邊的九斤艦炮生產線以及十四斤艦炮生產線,被單獨劃分了出來,設立了重型火炮廠,以和原來的火炮廠進行區分。

  后續,漢天火炮廠,將會專心于各類野戰火炮的研發和生產。

  而重型火炮廠,將會專門研發并生產用于要塞、戰艦上各類火炮的研發和生產。

  之所以要特地分開來,主要是這兩者除了都是火炮外,其他各方面的差別都非常大,甚至對火炮的性能要求很多都是相沖突的。

  比如說江防炮臺要用的火炮,自然是要打的更遠,威力更大的火炮,至于重量,機動性這些基本可以忽略!

  這和陸軍方面的野戰炮極度注重機動性能,為此可以犧牲威力和射程是相沖突的。

  為了互不干擾,加上火炮廠的規模越來越大,管理上也越來越臃腫,工業部干脆把漢天兵工廠下屬的火炮廠一分為二,分別設立漢天火炮廠、漢天重型火炮廠。

  不過上述兩廠,依舊嫡屬于漢天兵工廠管轄,以方便統籌各種資源。

  經過數月的努力,漢天重型火炮廠也是終于拿出來了自己的成果,不僅僅大幅度提升了九斤加農炮、十四斤加農炮的產能,而且還制造了四門十八斤的加農炮。

  如今,運輸這四門十八斤加農炮的運輸船已經抵達了金陵城碼頭,并等待海軍護航船只的配合,等海軍護航船只抵達后,這艘運輸船將會繼續南下鎮江等待。

  等待一個適合的安全時間,以避開依舊活躍在鎮江以東水域的明軍水師,把這四門巨炮運輸到江陰要塞去。

  趁著這艘運輸艦停泊在金陵城碼頭的時間里,羅志學也是抽時間去看了看。

  畢竟這是大楚帝國,乃至是華夏歷史上,打造出來的最強悍的巨炮,之前該炮搞出來第一門樣炮進行試射的時候,因為距離太遠,羅志學就沒能親自去看了。

  這會,在碼頭上看看也是好的。

  而低下的人,在得知了羅志學要前往碼頭查看這一批運往江陰炮臺的重炮后,并且對其中的十八斤巨炮很感興趣后。

  竟然是連夜組織人手把船上的一門十八斤火炮給吊裝了下來,然后拉到碼頭邊上的空地里,想要給羅志學來一番試射表演……

  很明顯,這肯定是工業部還有軍械部的相關官員搞出來的,不外乎就是想讓羅志學看過試射后,心情一好來個重賞……

  對于他們的小心思,羅志學也沒多說什么。

  雖然他一開始沒打算看試射,只是到船上看一看實物,除了滿足自家的好奇心外,更多的還是為了體現自己對重型火炮的重視,讓下面的文武官員們也重視起來。

  畢竟以后江防也好,戰艦也好,可都離不開這些重型火炮呢。

  但是屬下既然把火炮都拉出來了,這看一看試射。

  當抵達了東城郊碼頭邊上的空地上,軍方已經把這一片的地方全部都給包圍封鎖了起來。

  而當羅志學抵達此地的時候,預計參與試射的火炮也不止一門十八斤重炮了,還有一門十四斤重炮,兩門九斤重炮。

  此外陸軍還臨時拉了幾門九斤、五斤野戰炮以及一些臼炮過來湊數。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