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 第六百零四章 帝國絕不裁軍
  大楚帝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強勢擴張,短時間內就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這個回報自然就是豐厚的市場!

  盡管市場這東西是需要時間來反饋的,哪怕是大楚帝國強勢開拓了東南亞地區的大部分市場,但是從備貨再到運輸然后銷售,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

  但是從海外大量涌來的訂單卻是提前反饋,并讓帝國上層獲得了巨大的信心。

  承順十三年冬,工商部報告,今年帝國的出口額,預計會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五十,更是比前年增加百分之一百零五。

  短短兩年,出口額直接翻倍還有多!

  其中固然自然增長的原因,但是帝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強勢擴張也帶來了不可或缺的影響。

  這些增加的出口貨物,將會為帝國帶來更多的黃金白銀收入,并用以采購大量的各種海外產品,尤其是棉花、木材、硝石、硫磺等各種工業原料以及大米、香料、象牙等消費品,同時還能讓大楚帝國的黃金儲備逐漸增加。

  更重要的是快速增加的海外訂單,和國內持續增加的內需訂單,進一步刺激了國內工商界的發展。

  工商業發展局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很多人甚至認為只要開個工廠,躺著都能賺錢……

  大量地主老財們,把埋在地窖里的金銀挖出來,再加上持續大量拋售土地后收攏的資金投入到了工商業當中。

  工商業,成為了華夏士紳階層們的投資熱土,而不是和過去幾千年一樣,一有錢就購買土地……

  現在在大楚帝國里,土地不賺錢甚至都不保值。

  因為大楚帝國已經在全國范圍里實行農業稅階梯稅率,保有的土地越多農業稅就越高,高到一定程度后,土地非但不賺錢,反而還要賠錢……

  再加上帝國官方持續十幾年來打壓大地主,迫使地主們不斷出售土地,這也使得了帝國國內,如今中大地主已經很少了。

  如今,大量傳統的士紳們一股腦涌入了工商界里。

  某種程度上來說,大楚帝國剩余的士紳階層們,在短短十幾年里就完成了身份上的改變。

  他們不再是傳統的地主階層,而是變成了商人階層。

  而這些轉變,是帝國高層樂于看見的,也是他們主動推動的……嗯,不肯轉變的基本都死了!

  讓資本從土地里伸出手來,把土地還給農民,并把資金投入工商業。

  如此,農民有了安身立命的土地,士紳階層又能賺錢,而官方獲得了最重要的穩定以及稅收。

  三贏!

  嗯,不包括過去十幾年里因為各種原因被官方打擊而家破人亡的大量傳統士紳家族!

  他們站在了時代的對立面,所以遭到了無情的碾壓!

  大楚帝國的工商業發展,因為海外市場的刺激,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而帝國官方呢,則是早早就收回了東南亞擴張的票價……

  軍方在柬埔寨王國以及大城王國乃至之前的緬甸王國,前后打了三場規模不等的戰爭,此外還有沒有戰爭,但是依舊簽訂了協議的安南王國。

  帝國從中也獲得了大量的直接好處。

  擴張領土,獲得全面市場這些就不說了,而且大楚帝國官方還獲得了數額不菲的賠款以及戰利品、其他方面的經濟收益。

  賠款,有大城王國方面的五百萬楚元賠款,柬埔寨方面的八十萬楚元賠款,緬甸方面的一百二十萬楚元賠款。

  然后戰利品上,在暹羅戰役里,大楚帝國的登陸部隊可是把大城王國的首都都給搬空了……官方統計的各類戰利品折算下來,至少有七百萬楚元。

  然后在柬埔寨上也是把人家的王都一鍋端,戰利品少一些,但是也有百來萬。

  緬甸那邊倒是沒什么戰利品……

  而且別以為這就完事了……還沒完呢,大楚帝國通過提供貸款,武器銷售等各種亂七八糟的手段,向上述幾個國家,包括安南南北雙方發放了大概上千萬楚元的貸款。

  而這年頭的貸款利息可不低,財務銀行往外貸款一般都是八折到九折之間交付,年息往往能夠達到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之間,具體看情況,但是基本不會超過這個區間。

  就這樣,其實大楚帝國財務銀行往外貸款,其實還是比較良心的……不是說利息低,而是他們敢借!

  其他國家的銀行家或富商乃至國家,都很少對外借款的,要是沒點實力,你敢借,人家就敢直接一口吞了。

  不過大楚帝國財務銀行的對外貸款,一般都是帶有一大堆附加條件的。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治條件了,除了政治條件外,還有其他附帶條件。比如限定使用用途。

  要么是用來支付賠款,要么是用來采購大楚帝國的各類軍械或其他商品。

  尤其是采購軍械的貸款,這玩意非常坑,國內造價已經低到三兩銀子不到的火繩槍,出口價往往在十兩以上,特定地區還能買到十五兩。

  火炮更貴,一門兩斤半的野戰炮能賣八百多元,五斤野戰炮一千五百元以上。

  價值就是這么的貴,什么,你說太貴不要?

  想得美,這可不是你能說不要就不要的。

  大楚帝國的士兵們,把槍口頂在你腦門上,你敢說不要?

  所以,這幾個東南亞國家找大楚帝國貸款玩軍購,都是很坑的……

  基本上大楚帝國就是把成本十兩銀子的軍械,作價三十甚至五十兩賣給他們,軍火買賣,這不翻三五倍,那還要意思說自己是賣軍火的?

  然后他們找財務銀行貸款以支付貨款,為此會背上六十多兩銀子的債務……這個債務還要百分之二十幾的年息……最后還款數少都要上百了。

  什么,你想要提前還款,可以,但是提前還款也要支付合約期內的利息。

  為了保證還款,大楚帝國會接管他們的海關或鹽稅等稅收機構。

  當然,這些都是虛的,最重要的是,大楚帝國的龐大軍力就是這些土著國家還款的保障。

  不還錢,分分鐘滅你國。

  殖民帝國嘛,都是這么的霸道而且不要臉。

  而通過這么一折騰,大楚帝國在東南亞擴張上,哪怕是不算后續的市場擴大后的收益,僅僅是通過賠款,戰利品,貸款等方式就回籠了大筆資金。

  帝國的幾個大佬們,拿起算盤一扒拉,唉呀媽呀,扣除軍費后,竟然還賺了好幾千萬。

  這讓大楚帝國的高層眼都紅了……

  自從國內統一戰爭之后,這都多久沒有過這么多的額外收入了……國內仗打完了,前明的宗室以及各種權貴們還有那些地主們,該抄家的也基本都抄完了。

  這沒了抄沒的對象后,就連稅務部那邊都是被迫裁員了……養著這么多狗腿子也很花錢的,國內抄沒對象少了后,自然也要裁員降低收稅的成本。

  國內統一戰爭后,大楚帝國的財政主要收入,就基本局限在常規財政收入上了,每年看似有大量的財政收入,但是開支也大啊,軍費和各類行政費用可是多的很。

  再加上那幾年大楚帝國還搞農業發展計劃,恢復民生計劃。

  如果不是早幾年積累了一筆抄沒收入,早就撐不住了。

  因此統一戰爭后期,其實帝國就已經開始開源節流,每年都高喊要削減軍費,哪怕是東擄戰役期間,都說要喊削減軍費。

  而等打完了東擄后,帝國高層終于是下定了絕對,毫不猶豫的對著軍費揮起了大砍刀,讓軍方不得不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陸軍那邊為了節省軍費,都是自己種田養豬種菜了……東北地區里最大的屯墾群體是誰?可不是什么外來移民之類的,而是軍方的屯墾。

  從這也看的出來,大楚帝國的財政情況其實也很緊張。

  看起來很有錢,承順十三年的時候,中央財政收入更是達到了驚人的一億一千萬楚元。

  但還是那句話,賺得多花的也多。

  軍費就好幾千萬,行政費用也是好幾千,各種基礎建設,比如官道以及各類港口等建設也很花錢。

  而防洪灌溉的水利設施更是個無底洞一樣,源源不斷地吞噬著帝國財政的資金。

  而這又不能停,甚至都不能削減建設力度,因為扶持農業,解決吃飯問題乃是帝國在多年前就敲定下來的基本國策。

  羅志學在國內統一尚未完成的時候,就已經喊出來了民以食為天的口號,帝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民眾吃飽飯。

  而要吃飽飯,其他什么的都是瞎扯淡,就是要有足夠的糧食。

  而基于當代糧食進口比較麻煩,而且運費還非常昂貴,因此解決溫飽問題,最終還是要依靠自己。

  早在承順四年,那個時候帝國連北伐都還沒有開始呢,就已經開始施行第一次農業五年發展計劃。

  該計劃在承順五年結束后,獲得了極大的成果,而大楚帝國又順勢展開了第二次農業五年發展計劃。

  目標依舊始終如一:提高糧食產量!

  而大量的基礎水利設施,防洪也好,灌溉也罷,其實落到最后還是為了保障糧食的生產。

  以帝國目前的基本國策而言,為了保障糧食生產而動工的大量防洪灌溉工程非但不會縮減,反而還會持續增加規模。

  為了增加糧食產量,帝國方面,已經喪心病狂到準備主動對黃河進行改道了。

  黃河繼續奪淮入海的話,偌大的江北地區,乃至包括大片洛陽開封一帶的中原腹地都不能保障糧食的安全生產。

  年年小洪澇,三年大洪澇的情況下,能保住小命就不錯了,還談啥增加糧食產量啊。

  并且北方地區持續干旱……這年頭還是小冰河時期呢,氣候極為反常,尤其是北方省份,動不動就來個干旱。

  為此,帝國方面準備下定決心對黃河進行改道,一方面不讓淮河區域年年洪澇,另外也可以引黃河河水北流灌溉華北平原的耕地。

  而經過多年的實地勘察后,黃河改道工程已經正式在承順十三年秋天動工!

  按照計劃,黃河改道工程,后續會引黃河水進入山東大清河。

  這個改道,自然不是說隨便瞎搞,直接把黃河決堤就完事了,實際上需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

  尤其是準備承接黃河水的大清河段,就需要進行大規模的疏通,把部分彎曲的河道進行拉直;對狹小河段進行擴大,分流;設置蓄洪區,避免沖擊到下游河道等等。

  這些都是需要統籌規劃的龐大工程。

  很多工程對于后世而言,哪怕是有大量的工程機械的幫助也不算小,而對于當代的土木工程基本靠鋤頭的施工能力而言,這些工程都是非常龐大的。

  不過大楚帝國方面也不怕……這么龐大的工程看似耗費資金,但是大楚帝國一向來都有以工代賑的傳統。

  每年受災的地方多了去,什么地方一受災,帝國官方基本立馬就組織工程隊或企業去招工了……不敢說讓你發家致富,但是讓災民吃一口飯不餓死還是能做到的。

  大楚帝國一向來都是把基礎設施建設和救災結合起來的。

  于是乎,你經常可以看見大楚帝國的某個府縣遭到洪澇之后,帝國立馬就會在當地或附近上馬一個大工程……基本都市修防洪提、挖水渠為主。

  在這搞著搞著,大楚帝國的天災看似依舊,該干旱的干旱,該下雨的下雨,但是自然災害導致的損失卻是每年逐步下降。

  這一點,在陜西河南以及江北地區,體現的極為明顯。

  上述這幾個地方,在明末時期那基本就是個人間地獄……千里赤地、十室九空可不是夸張的形容詞,而是實際描述!

  而現在!

  這些地方的極端氣候依舊非常多,但是人煙也逐步恢復,很多荒廢的村子已經恢復耕種。

  人們雖然依舊常年餓肚子,但是總歸是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饑荒了。

  不大規模餓死人,這其實已經是大楚帝國高層,也是羅志學現階段的最大追求了!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

  別看帝國如今工業發展很牛逼,軍隊吊打周邊……實際上吧,國內依舊有大量的人在挨餓受凍!

  現在帝國貧寒子弟為什么參軍熱情那么高?擠破頭都要去。

  因為參軍了能吃飽飯啊……

  羅志學估摸著,想要讓帝國子民通過自己的勞動都吃飽飯,少說也要再奮斗幾十年!

  這是一項長期而艱難的工程!

  甚至可以說,這比爭霸世界還要更難!

  因為國內雖然不斷的在開荒,也不斷的恢復民生,糧食產量節假攀高,但是人口數量也日漸增多,和平時期里人們的生育欲望是非常大的,這多幾年啊,帝國登記在冊的人口就已經達到一億一千多萬。

  這還不包括相當多一部分在深山老林里沒登記在冊的人口。

  短短十年,華夏大地的人口規模就拜托了明末時期的天災人禍,并開始迅速恢復當中,估計不用幾年就能奔著一億五千萬甚至兩個億去了。

  這么多人,要怎么養活?

  光靠傳統手段是不行的

  但是羅志學依舊有信心,他的信心來源于那里?

  工業革命!

  雖然工廠里生產的各類工業產品不能吃也不能喝,就算賺錢了,這金銀依舊不能吃不能喝。

  你說靠工業賺錢,然后拿錢去進口糧食?那也得別人有多余的糧食賣給你,并且肯賣給你才行。

  靠進口糧食填飽自己的肚子,就相當于把自己的脖子伸入了絞刑架上的繩套里,你就天天祈禱著他國劊子手別拉下開關吧……

  工業革命不是這么玩的,工業革命對于一個民族而言,它的真正作用是通過科技的力量提升國內糧食的產量!

  如果這還無法解決糧食問題,那么就需要工廠生產的槍炮為民族奪取更多賴以生存的土地!

  這,才是工業革命對于一個民族而言的真正意義!

  所以,承順十三年年末,帝國參務會議上,面對部分文官提出,通過裁軍的方式進一步縮減軍費,騰出資金以發展國內農工商的提議,羅志學親自否決了。

  帝國,絕不裁軍!

  除非他國異族全部死光,全球土地都歸于偉大的華夏民族,否則帝國絕不會裁軍!

  羅志學不僅不裁軍,甚至還親自敲定了擴軍方案,準備再編練若干適應跨海登陸作戰,熱帶地區作戰的甲等師,預計派遣到海外作戰。

  耕地不夠,就去搶啊!

  東南亞,就挺適合種田的,雖然其內陸大部分都是很要命的各種熱帶雨林這種爛地,但是很多沿海平原卻是極為適合重地。

  要知道,即便以現在東南亞各國土著的垃圾種田水準,他們都能向帝國出口大量的糧食,帝國和暹羅之間的大米貿易,規模可是不小的。

  這種好地方,讓這些土著們種田,說實話太浪費了。

  不僅僅是這里,帝國方面還看上了印度半島……印度半島這地方還是很適合種田的,哪怕一時半會,帝國也無法直接控制偌大的印度半島,并組織大量移民過去種田。

  但是如果能夠控制若干殖民地,通過殖民的方式獲得大量糧食那也是極好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