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 第六百五十九章 教化
  承順十九年十二月十三日,羅志學下旨任命前‘巡撫哈密、瓜州等處民政事’的哈密巡撫邊永安為首任吐魯番巡撫。

  其轄區基本上就是甘肅嘉峪關以西、康西省以北、甘肅省西北區域的科布多府西南,即阿爾泰山脈西南,往西的話暫時到塔城地區以及伊犁河谷地區,但是沒有明確邊界……

  因為往西能過去多遠,純粹要看后續楚軍能不能再接再厲,把這一片地區的準格爾人繼續干掉。

  順利的話,吐魯番省的轄區,估計能夠一路往西延伸到夷播海,即巴爾喀什湖,甚至一路擴張到咸海也不是不可能的。

  因為后續肯定會往西延續,因為首任吐魯番巡撫,并沒有和前身哈密巡撫一樣駐防在哈密,也不是在吐魯番,而是直接駐防在伊犁河谷的伊寧。

  也就是原先準格爾人的行政統治中心伊寧城。

  大楚帝國直接沿用了這一稱呼,并在當地設立了伊寧府,稱呼當地河谷地區為伊寧河谷。(之前稱之為伊犁,這是作者君寫給讀者們看的稱呼!)

  吐魯番設省,巡撫駐防伊寧。

  同時設立各府、縣、鎮等各級行政機構以直接統治西域各地,如哈密府、吐魯番府、塔城府等。

  建立完善的的行政統治機構后,將會對當西域當地的歸順臣民進行全面的教化處理。

  從宗教,語言,服裝,文化,聯姻等方面著手,對當地歸順民眾進行全面的教化。

  大楚帝國對新占領區的教化一向來是非常重視的,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如今的帝國教化政策,其實也很簡單,總結起來就是確保當地所有人都是自己人。

  至于不是自己人的……自然是死光了。

  之前對待各種土司什么的都是這個路數,你接受我的教化,那么你就是自己人,大家一起快樂玩耍。

  你不接受教化,非要當蠻夷那么楚軍也不會和你客氣,直接槍炮就打過去了……

  西南地區以及康巴地區的各種土司們一開始也對大楚帝國的教化政策很不服,總覺得自己是蠻夷,和你大楚華夏人不是一家人,為此還經常掀起叛亂。

  所以現在這些地方已經沒有土司了……

  有一說一,這些反叛行為一般也只局限在上層的那些土著權貴什么的,當地的普通老百姓們大多只是因為愚昧而被挾裹。

  真說起來,這些普通民眾其實不關心這些教化政策,畢竟穿什么衣服,上學學什么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吃飽飯能穿上衣服能接受教育……

  誰能讓他們吃飽飯,他們就跟誰。

  大楚帝國讓他們吃飽飯了,他們自然也就跟著大楚帝國了,非常的簡單而樸素。

  這也是大楚帝國在諸多地區進行教化政策的時候,當地普通民眾一般沒啥意見,有意見的都是一些不愿意放棄權利,而大楚帝國又不出什么優待政策,比如給他們個爵位或者官帽子什么的當地權貴之流,也就是那些土司們。

  如果大楚帝國愿意給他們爵位,給他們官位,那么這些土司還不一定會反叛呢。

  畢竟稍微明事理的人都知道,如果能當華夏人,干嘛要當蠻夷啊……

  歷史上,漠北蒙古在康熙年間戰敗,面臨著要么投奔俄羅斯,要么投奔清王朝的時候,為什么最終會選擇歸順清王朝,成為清王朝的一部分嗎?

  哲布尊丹巴一世是這么說的:“北方名俄羅斯之黃契丹可汗之朝,雖云康平大國,而佛法未興,衣襟左向,不可與之。南方黑契丹可汗之朝,平安康樂,且佛法流通。再滿洲可汗之服飾,有如天衣,且其質料,乃屬天龍之寶物,絲絨錦緞,無一不全,誠大有福之可汗也。我輩如去彼方,必享國泰民安之福。”

  這一番話很有意思的,因為漠北蒙古是蒙元后裔,而蒙元在入住中原后已經穿右衿,從此以文明人自詡……但是俄羅斯還是蠻夷,穿的還是野蠻人的左衿,南邊的清王朝入住中原后,好歹穿的是右衿,是文明人……我們文明人自然得投奔文明人……

  大概就是這么個意思。

  這用衣服作為理論去說,也只是代指而已,實際上背后代表的是華夏周邊的各族對中原華夏文明的向往……更重要的是清王朝優待漠北蒙古,給出去的待遇還是很豐厚的。

  歷史上的漠北蒙古這么干,現在不少部落或其他什么族群之類的也這么干,人家漠北蒙古各部的貴族們,現在在金陵城當文明人瀟灑著呢。

  能當文明人,干嘛要當蠻夷啊!

  只是,大楚帝國不會隨便給什么小部落的頭領爵位,官帽子啊……這又不是大白菜,哪能隨便給啊。

  沒有一定的實力在手,你憑什么要大楚帝國的優待,還給你的爵位?

  而很多反叛的土司,就是實力不咋地得不到優待,或者說對待遇不滿意……都是一群眼高手低的人……當然不排除有那么幾個是野心家之類的。

  不過都無所謂,反正對于這些沒啥實力的叛軍,大楚帝國的應對方式一向來都是很單一的:殺!

  至于你說實力強大的部落頭領對待遇不滿,然后反叛什么的……大楚帝國高層又不傻,對有實力的部落首領,早早就用高官厚祿招攬了……

  比如漠北蒙古的那幾個部落首領,這幾個人的待遇就豐厚的很。

  ————

  教化之余,大楚帝國還會集中力量在當地進行屯墾。

  教化是軟的,而屯墾才是硬的!

  為什么西域對于傳統中央王朝而言很難統治,也很難守啊,就是因為距離太遠,物資補給太困難。

  要想維持統治,駐軍是不可缺少的,本族民眾的數量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這些人都要吃喝啊。

  這吃喝怎么來?

  這就需要進行屯墾了。

  依托當地的一些綠洲、河谷等地,尤其是哈密、吐魯番以及周邊地區還有伊犁河谷等地進行大規模的屯墾,以出產糧食供應駐軍以及民眾。

  只有能種田了,才能夠真正的在當地站穩腳跟,要不然的話,什么都要從后方陜甘地區調集運過來,哪怕是財大氣粗的大楚帝國也撐不了多久啊。

  為此,羅志學指示農林部等部門針對吐魯番省的特殊情況,制定了一份針對性極強的移民屯墾政策。

  比如免費分田,發放補貼,盡可能的吸引民眾自發移民。

  比如設立一批守備丙等師過去,并為守備,實為屯墾……

  之前大楚帝國在東北、北方草原都這么干,這些地廣人稀的地方里,很多所謂的城市,其實就是官方,尤其是軍方組織的屯墾部隊所建立的。

  除了傳統的農業外,工業部也準備在當地設立若干的工廠,主要生產一些消耗性的軍事物資,主要是彈藥以及步槍、冷兵器這些。

  后續西域一帶的戰斗,應該就是南吐魯番地區的零星戰斗以及伊犁河谷、塔城地區以西的廣闊草原地區了,但是最近的兵工廠在那里?

  在嘉峪關,不過嘉峪關的兵工廠其實規模很小,嚴格上來說只是一座具備生產少量彈藥以及修理槍支、冷兵器的小型兵工廠。

  而供應武器的主要兵工廠,是后頭的蘭州兵工廠以及西安兵工廠。

  從陜甘地區調集武器彈藥前往吐魯番省甚至還要去西邊的草原,那就真心太遠了……

  就和當年為了支持在嘉峪關地區的作戰,大楚帝國在蘭州籌辦兵工廠,在嘉峪關就地籌辦小型兵工廠一樣。

  為了支援在伊犁河谷以西地區以及吐魯番南部地區的作戰,也是為了支持北部各地區的作戰,工業部打算在吐魯番省建立一個簡單的國防體系,以就地生產彈藥、槍炮以及冷兵器直接供應在西域地區作戰的軍隊。

  這個任務將會交給陜甘武器公司來具體負責,畢竟大楚帝國的國防體系基本上都是按照地域進行劃分的。

  陜甘武器公司之前就是負責在陜西、甘肅一帶的國防工業體系建設,而之前主要為西域等地區兵力作戰提供武器裝備的蘭州兵工廠、西安兵工廠以及嘉峪關的小型兵工廠都是嫡屬于陜甘武器公司。

  陜甘武器公司在過去十多年的歷史里,其武器研發以及生產體系,也是針對高原、沙漠等地形以及嚴寒等天氣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同時對騎兵武器也有著比較深入的研究,其設計研發的新型馬刀,即十五年式馬刀,采用了更加優良的材料,刀身的質量更加優秀,同時在刀柄以及刀身的彎曲角度上有著細微,并更加符合實戰需求的調整。

  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在嚴寒天氣里,這種馬刀依舊能夠保持比較好的性能,不會輕易折斷。

  小常識,鋼這個東西,并不是說單一不變的,會因為具體工藝或配方的不一樣,導致性能千奇百怪。

  鋼這玩意只是一種鐵碳為主的合金材料的統稱,但并不是說只有碳以及鐵元素,還有其他不少東西呢。

  除了需求主動控制的其他成分外,更多的還是因為技術工藝問題,導致這年頭搞出來的鋼材料往往還會含有其他成分,比如說磷、硫、硅等等……具體不同廠家,不同工藝也有所不同,而做出來的鋼材料性能往往也不同。

  其中含磷量比較多的話,低溫性能就很差了,偏偏國內的諸多鐵礦里,本身就含磷比較多,因此很多廠家做出來的鋼材料其實低溫性能很渣水……

  此外,如果是含硫比較多的話,那么高溫性能又不乍地,溫度一高就會變得非常的脆弱。

  這具體到武器上也是如此,比如說在北方嚴寒地區使用的武器裝備,對低溫性能就要求比較高,含磷量要低到一定的程度,要不然的話,在動不動零下二三十度的北方地區作戰,刀具盔甲槍炮什么的一敲就碎豈不是很尷尬……

  而十五年式馬刀的低溫性能就非常不錯,人家是專門針對低溫環境下進行了優化,下了大力氣降低含磷量的。

  因此這種馬刀很受騎兵部隊的好評,目前已經取代了早期的五年式馬刀成為了楚軍騎兵的制式騎兵刀。

  擅長不同領域的武器研發也不是陜甘武器公司才有的情況,其他武器公司也有這種情況。

  就和兩廣武器公司,他們在抗腐蝕領域以及山地作戰的武器領域上有著非常突出的優勢。

  其生產的十五年式燧發槍專注于沿海、熱帶地區使用,其槍管對比陸軍標準版略短一些,擁有優秀的抗腐蝕性能。

  因此十五年式燧發槍已經成為了海軍陸戰隊以及海軍水兵們的標準配發火槍,此外南洋各地駐軍的陸軍部隊也廣泛裝備使用。

  這種燧發槍和十三年式燧發槍外觀差不多,乃是從十三年式燧發槍里改進而來。

  而十三年式燧發槍,也是目前大楚帝國里的主力火槍,同時也是其他多種改進火槍的原始型號。

  十三年式燧發槍,其標準型乃皇家理工學院以及槍械研究蘇等研發機構共同研發,五大武器公司都可以獲得專利以及相關的技術資料進行生產。

  這種燧發槍是大楚帝國里第一種擁有高擊發率的燧發槍,其性能非常優秀,擊發率遠遠超過火繩槍。

  一經面世就成為了大楚帝國陸軍的標準步槍,生產量非常大,目前五大武器公司總計生產了至少八十多萬支,覆蓋了大部分陸軍主力部隊,即甲等師以及乙等師。

  此外還有各大武器公司根據十三年式燧發槍改進研發的子型號,比如十五年式燧發槍,這是以十三年式燧發槍為基礎,針對沿海以及熱帶作戰需求進行了針對性改進的熱帶型步槍。

  還有河北武器公司研發的十四年式騎兵燧發槍,也是根據十三年式燧發槍改進的。

  其實十三年式燧發槍,除了陸軍標準型號外,也有騎兵使用的短管型號,即十三年式騎兵火槍。

  但是并不受騎兵的歡迎,因為十三年式騎兵火槍其槍管非常短,本意是為了讓騎兵們方便在馬背上直接裝填并開槍……

  但是,大楚帝國的騎兵們,現在可不會在馬背上使用燧發槍……他們要么下馬列陣步戰,要么直接揮著馬刀沖上去……

  你研發一種在馬背上開槍的騎兵火槍,人家騎兵都懶得搭理你!

  針對這種情況,河北武器公司研發了槍管雖然對比陸軍款槍管短一些,但是對比十三年式騎兵款要更長的騎兵型號……就這么一個小改動,就獲得了騎兵的歡迎。

  其槍管對比基本款略短,可以讓騎兵們攜帶騎馬行軍,但是也不至于太短,免的下馬列陣作戰的時候射程、威力的時候吃虧。

  為了在拼刺刀的時候不吃虧,還特地配發了一種更長的槍刺。

  所以,楚軍騎兵里的十四年式騎兵燧發槍,配發的并不是刺刀,而是槍刺。

  說白了,這就是一款可以騎馬背著走,然后下馬使用的常規步槍,對比陸軍基本型就是槍管稍微短了一些,但是如果加上延長的槍刺,其總長度和陸軍基本款沒啥區別!

  人家騎兵,就是把這玩意當陸軍基本款使用,然后玩線列作戰的,從沒考慮過在馬背上使用這種火槍!

  目前來說,光是十三年式系列的燧發槍,楚軍里就大規模裝備了三種,分別是十三年式陸軍款燧發槍,十四年式騎兵款燧發槍,十五年式熱帶款燧發槍。

  這三款火槍同出一源,槍機結構幾乎一摸一樣,不同的是槍管長度、加工工藝、配發的刺刀/槍刺等。

  這說的還僅僅是十三年式系列燧發槍……實際上大楚帝國陸海軍以及近衛軍里,裝備的火槍可不止十三年式系列。

  已經停產,但是還沒有退役,依舊在部分乙等師以及守備丙等師里服役的二年式燧發槍的后續各種改進型還有好幾十萬支呢。

  二年式燧發槍的各種改進型號更多,更復雜,軍方陸續裝備了十多種二年式燧發槍的改進型,還在服役的也有四種。

  其后期改進型號,尤其是經過了槍機改造的后期改進型號還是挺靠譜的,擊發率不會比十三年式燧發槍差多少。

  光是步兵所用的主力火槍,目前就有兩大系列,子型號七種之多。

  然后還有手槍,手槍也是楚軍里的一種大規模裝備的武器,主要是炮兵裝備以及軍官裝備的比較多,目前的主力型號十四年式遂發手槍以及十六年式遂發手槍,前者是配發給炮兵等技術兵種以及基層軍官,自衛使用的普通遂發手槍。

  而十六年式遂發手槍,是一種比較精美,可靠性也更高,專門配發中高級軍官的手槍,產量比較低,說是武器更不如說是工藝品。

  然后還有十五年式騎兵手槍,海軍以及陸戰隊使用的十三年式熱帶手槍等等,總型號加起來也有四種之多……這說的還是新型號。

  如果算上還沒有退役的舊型號,那就更多了。

  除了步槍、騎槍、手槍這三大主力火槍外,其實軍方還有一大堆他亂七八糟,各種特殊用途或者用來試驗的各種火槍。

  承順十九年冬天的時候,陸軍還剛采購了一種大口徑短管燧發槍進行試驗裝備的。

  這玩意很特殊……它的槍管很短,而且槍口是喇叭口狀的……因此也被稱之為喇叭槍。

  喇叭槍之所以槍口這么特殊,而且槍管那么短,純粹是因為這種火槍是為了騎兵而研發的。

  十三年式騎兵款遭到騎兵的鄙視后,不僅僅河北武器公司瞄準了騎兵火槍,其他武器公司也沒放棄,東北武器公司也是加入了競爭當中。

  他們認為騎兵之所以討厭在馬背上使用火槍作戰,是因為裝填不方便,而且在馬背上,尤其是運動的狀態下命中率非常低下導致的,只要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就能夠讓騎兵樂意在馬背上使用火槍了。

  裝填問題,除了繼續保持短槍管外,他們干脆給來了個喇叭口,這樣裝填就更加方便了。

  而命中率的問題,他們效仿了火炮里的霰彈炮,直接給新式的騎兵火槍配發了霰彈,這種霰彈是定裝,內含多枚的小鋼珠,如此開槍后就能夠擴大子彈的覆蓋面積來提升命中率。

  陸軍軍械部的將領們看過后,覺得思路還靠譜,但是具體有用沒用還得試一試,所以先訂購了幾百支進行試驗裝備。

  實際上,陸軍軍械部采購的騎兵使用的新實驗火槍也不止這一種,還有其他好幾種,不過都是騎兵使用的手槍。

  軍械部的高層可是一直都沒放棄騎兵槍支的研發以及裝備……哪怕前線騎兵對火槍特別嫌棄。

  尤其是騎兵手槍這東西,騎兵在最近十年來,幾乎沒有在大規模實戰中用過這玩意……只有零星特殊情況下才使用。

  理由基本上和嫌棄十三年式騎兵短管火槍差不多,那就是他們從來不在馬背上使用火槍……

  有啥事揮著馬刀就沖上去,還開個屁的槍……

  而下馬進行防御作戰的時候,他們直接使用槍管只比標準版稍微短一些的十四年式騎兵火槍,或者干脆直接用陸軍標準版的長款火槍,直接化身線列步兵和你玩對射……

  楚軍的騎兵們因為早年被手槍騎兵和龍騎兵坑過之后,對在馬背上使用任何火器都相當排斥,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傻子才在馬背上玩對射!

  如此也導致了楚軍騎兵的作戰方式,和當代的其他國家的騎兵都不太一樣……

  標準大規模騎兵的話,往往是騎兵火炮先密集炮擊,等騎兵火炮動搖敵人騎兵陣型后,己方騎兵就直接列陣揮著馬刀或騎槍沖上去……或者是干不過或其他情況下需要防御作戰什么的,那就直接下馬玩線列作戰……

  基本上,任何有組織的騎兵戰斗力,都是沒有在馬背上開槍作戰這么一個選項的。

  只有極少的特殊零散戰斗里,騎兵們才會在馬背上開槍作戰,但是極少。

  但是騎兵將領們,尤其是部分騎射出身的傳統騎兵將領們,卻始終認為能夠在馬背上開槍的騎兵才是未來……

  騎射雖然現在不堪用了,但是錯不在于騎射戰術本身,而是在于缺乏一種比傳統騎弓更高效的騎射武器。

  如果能夠有一種威力大、精度高、后坐力小、并且還能弓箭一樣連射的騎兵專用火槍,那么就是極好的。

  那么自家的騎兵就能一邊策馬奔跑,一邊舉槍,通過連續射擊干掉百米外的敵人!

  問題是,這樣的火槍搞不出來!

  所以,他們只能是尋找一些妥協方案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