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 第六百八十八章 就是它,立刻買它
  對于雙方的技術授權合作,廣州機械公司對此自然是沒什么意見,因為授權費用的緣故,大頭的利潤都將會歸屬廣州機械公司。

  這種模式純粹就是把當涂機械公司當場的生產基地用了,短期內擴大自身的產能,搶在其他廠家搞出來高壓蒸汽機技術、提升高壓蒸汽機產能之前先狠狠的撈一筆。

  而當涂機械公司雖然不情不愿,但是一方面是上頭催著要更多的高壓蒸汽機,他們作為官辦企業,總歸是還需要承擔一些責任的。

  另外一方面,他們也只能是自我安穩,說可以通過這種技術授權合作驗證并提升自己生產高壓蒸汽機的技術能力。

  這樣等他們自己的高壓蒸汽機弄出來,并且繞過了廣州機械公司以及天津機械公司的專利后,也就能把生產線進行調整后直接生產自家的高壓蒸汽機了

  如此,才形成了國內三大蒸汽機廠商都具備了高壓蒸汽機生產能力的局面,讓帝國內的高壓蒸汽機產能一下子就提升了上來,以供應國內需求量非常龐大的艦用蒸汽機市場。

  這樣海軍那邊,才能夠動不動就幾十臺上百臺蒸汽機訂單的下。

  就當國內蒸汽機產業蒸蒸日上,海軍方面開始大規模新服役或改裝機帆船的時候,金陵城郊外的槍械研究所里,一場槍械試驗正在舉行著。

  十幾個技術人員正看著前方進行測試槍支的人員。

  三個年輕的近衛軍士兵們,各自拿著樣式略有不同的槍支正在進行不斷的裝填、射擊。

  只不過這三個近衛軍士兵進行裝填射擊的時候,會在擊發機構里裝填一粒黃銅色的小帽子,擊發的時候也沒有燧石……

  這是一款不需要燧石的滑膛槍!

  清脆的槍聲不斷的響起,而身后的十幾個技術人員則是越看越高興。

  這是他們槍械研究所里最近這幾年的最大項目:火帽擊發槍!

  大楚帝國研究火槍,在正式立國就已經開始了,早年就開始生產火繩槍,而火繩槍在國內正規軍的服役時間是承順十年,在民兵里的正式服役時間則是一直持續到了承順十六年左右,并且實際上在眾多海外地區里,依舊會有不少民兵或普通青壯私底下繼續使用火繩槍。

  而大楚帝國的火繩槍生產,更是從來都沒有停過,只不過大概承順十年左右開始,所生產的火繩槍基本都是用于出口了。

  火繩槍可是大楚帝國的拳頭出口商品,在海外土著國家里很受歡迎的,大楚帝國控制下的不少藩屬國,不少軍隊都是成建制裝備大楚帝國的出口版火繩槍呢。

  而燧發槍的研究以及生產時間則是更漫長,承順二年式正式研發成功,并開始小規模生產,期間出現了眾多的燧發槍型號,而產能規模也越來越大,并最終全面取代了火繩槍,成為了帝國軍警以及民兵們的制式裝備。

  其最新型號,也就是十三年式遂發步槍以及其后續改進各型號,到目前為止依舊還在持續改進并生產,乃至帝國軍方的現役主力步槍。

  十三年式系列燧發槍,其性能遠遠超過了歐洲同行們搞出來的燧發槍,這種性能差距都不是一點半點,而是天差地別,尤其是在全天候擊發率上。

  不客氣的說,楚軍的十三年式一系列燧發槍,在性能上領先了歐洲的燧發槍兩代以上。

  然而即便是遠遠超過了歐洲同行們的燧發槍,但是大楚帝國軍械部的官員們依舊沒有滿足,在承順十八年的時候就已經提出了所謂的新一代步槍研發計劃,并計劃采用皇家理工學院化學系那邊的教授們新發明出來的雷酸汞作為擊發材料以取代燧石。

  不過當時進展不大,主要是雷酸汞穩定性太差,腐蝕性也非常強,這對于穩定性要非常高要求的軍用裝備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后續幾年里,他們一直都是在琢磨著如何安全、穩定、高效的把雷酸汞應用起來。

  直到了承順二十一年的時候,火藥研究所里成功的搞出來了銅制火帽,這才讓新式步槍的研發走上了快車道。

  槍械研究所這邊設計了新槍支,新的擊發機構,經過了一系列的測試改進后,最終搞出來了如今正在測試的樣槍。

  而實際測試的結果也是讓他們大為振奮。

  測試過程里,其他什么射擊精度、威力之類的不重要,反正都是滑膛槍,好也好不到那里去,差也差不到那里去。

  他們真正關注的是擊發率!

  陸軍軍械部方面當初敲定新槍的研發項目時,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要大幅度的提高新槍的擊發率,至少要比現有的十三年式燧發槍的百分之八十左右的擊發率高一截。

  同時還要求控制成本之類的,畢竟不能搞出來用不起的步槍不是。

  大楚帝國的制式步槍,那都是少則數十萬,多則上百萬的生產的,對成本很敏感的,貴一兩塊錢,那最后算下來就要多出一兩百萬……如果貴個十塊八塊,那么就是大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額外支出。

  因此軍方對步槍這種大量生產的制式裝備的成本,一向來都壓的很死。

  這也是軍方搞火帽擊發步槍的直接原因,因為他們經過前期的技術論證后,認為這東西只要搞出來,那么就可以和十三年式系列步槍無縫改裝。

  而且改裝成本不高,只需要把槍機換掉就行了,其他的都不用改動。

  這樣,軍方也就能夠用更加便宜的價格,來獲得一款擊發率更高的步槍,而不是說非要直接新生產大量的步槍。

  現在的問題是,現在的測試新步槍能有多高的擊發率。

  漫長的測試完畢后,眾人連忙把測試數據進行統計,最終的出來了非常驚人的結果:擊發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甚至更準確的說,在一百發實彈測試里,只啞火了一次。

  這個擊發率,對于燧發槍而言簡直是劃時代的打擊!

  要知道即便是最新式的十三年式改進型遂發步槍,其擊發率也只能做到百分之八十五,這還是試驗狀態……如果是實戰的話,其實能有百分之八十就很不錯了。

  實戰中,楚軍十三年式系列燧發槍,基本上打個五六發就會啞火一發……當然,這比火繩槍百分之七十幾的擊發率還是要強得多,更不是歐洲那些早期燧發槍能相提并論的。

  但是這采用火帽擊發后,擊發率一下子就提升到了百分之九十九……這個結果直接震驚了技術研發人員,更是震驚了陸軍軍械部的官員。

  尤其是陸軍軍械部的官員,他們是知道雷酸汞很不錯,不僅僅擊發率高,而且沒有煙塵,火光小。

  射擊起來也沒有延遲,燧發槍擊發的時候因為需要經過碎燧石-引火藥-發射藥三個步驟,擊發從扣下扳機開始道子彈出膛,會有一個延遲時間,但是采用雷酸汞的話,因為沒有引火藥這個步驟,所以能夠做到扣下扳機就能立即擊發。

  他們也是看到了這么多好處,這才早早就開始研發雷酸汞為擊發方式的步槍的,但是他們依舊沒有想到,采用火帽擊發之后,擊發率能夠高到百分之九十九的程度。

  這一次試驗,直接震動了陸軍高層……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個高擊發率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哪怕不考慮其他條件,作戰的時候火力密度也能提升至少百分之二十以上……

  嗯,把燧發槍的那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啞彈去掉,就能憑空多出來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火力。

  更不用說實戰中,還能帶來更多的好處了。

  比如說火帽擊發因為沒什么煙塵,士兵甚至都可以直接瞄準開槍,而不是和以往一樣開槍的時候會閉眼或轉頭,這樣命中率肯定會有所提升。

  第二天,就有一票陸軍高層將領跑到了槍械研究所,都想要親自看一看火帽擊發槍的實彈測試。

  于是乎,一場漫長的實彈測試再一次開始了……還是那三支洋槍,每一支槍都足足打出去了三百發子彈,因為測試太多,連測試士兵都換了幾批呢。

  這滑膛槍的后坐力也挺大的,開槍次數一多士兵也不好受!

  而且反復裝填也累。

  測試完畢后,最終的擊發率統計一出來比昨天的統計還要更高一些,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九點五!

  此時那些陸軍將領們都冒出了同樣的想法……是它,就是它……

  立馬下訂單,現在就買它!

  還有那些舊槍也都通通拿過去改裝。

  從今往后,我大楚帝國陸軍要用擊發步槍……什么燧發槍有多遠滾多遠!

  擊發率更高,而且是劃時代的提升,從今往后擊發槍甚至都不用太考慮實戰當中的啞彈問題。

  因為一場戰役里,士兵們平均射擊的次數也就那么十多發,多也不過二三十發而已,這個射擊次數里,出現百分之零點幾的啞彈,其概率可以直接忽略了。

  擊發率在提升了擊發率的同時,還因為不需要用到引藥,因此具備了瞬時射擊,更好的防雨防潮防風等優點,而且因為沒有引藥發出的火光和濃煙,射手可以睜眼瞄準等一系列優點。

  更重要的是便宜!

  這種擊發槍相對比燧發槍而言,其實也就槍機結構有所變化,其他的槍管等零部件都沒什么變化,這意味著能夠通過直接改裝槍機的方式,把現有的大量現役主力燧發槍都改裝為銅火帽擊發槍。

  當然也不是說沒有缺點,缺點就是新槍會更加依賴后勤!

  燧發槍的點火核心零部件是燧石,這東西是礦產,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其實都能找到,大楚帝國在本土邊遠地區乃至海外領地里甚至土著國家里都能找到燧石,然后經過簡單的加工成型后就能夠直接使用。

  但是擊發槍所使用的銅火帽,這東西可沒辦法在其他地方找到,得在國內的兵工廠里才能夠大量生產出來,技術難度也不小。

  這意味著以后在海外領地,偏遠地方作戰的將士們,很難通過繳獲,就地簡單加工來獲得銅火帽。

  全都得從國內的兵工廠生產后運過來,這樣一來對后勤的依賴就更加嚴重了。

  不過這種后勤依賴也不算太大的缺點,畢竟如今大楚帝國里的軍用物資,很多對后勤依賴都挺大的。

  最為顯著的就是榴彈了,這玩意可沒辦法通過繳獲或者是前線簡單加工就能夠搞出來的,如今楚軍里使用的榴彈彈殼,那可都是使用特殊配方的鐵碳合金材料……嗯,也就是鋼材。

  不僅僅材料不好搞,而且加工也很麻煩,因為要對鋼材料的彈殼進行預制破片加工,這對加工能力要求非常高的,手工作坊根本無法大量生產。

  而只有這樣搞出來的榴彈,其彈殼才能夠承受足夠大的膛壓,同時盡可能的把彈殼做的更薄進而裝進去更多的炸藥以及鋼珠,從而增加殺傷力。

  要不然的話,那么搞出來的榴彈就可能和之前明王朝新軍、東擄人以及現在的歐洲人們搞出來的榴彈一樣,承受膛壓能力差導致射程近,精度差,又因為裝藥少導致爆炸威力小,還因為缺乏預制破片,殺傷范圍也小。

  這種還停留在引火繩榴彈時期的榴彈,并不具備太大的實戰價值。

  但是楚軍的這種高技術榴彈,也就只有國內的一些兵工廠能夠生產,然后運輸到海外去作戰。

  除了榴彈外,還有其他很多東西都是需要從本土運輸過去的。

  甚至人員吃的各種罐頭,騾馬吃的各種加工后的飼料,帳篷被服,藥物等等。

  其實一直軍隊的裝備越好,戰斗力越高,其實對后勤的依賴也就越高。

  這一點不僅僅是楚軍如此,對于其他軍隊而言也是同樣如此。

  楚軍的后勤依賴本來就挺嚴重的了,如今加個對后勤也依賴比較大的擊發槍,也不算什么大事。

  相對于這些后勤依賴,擊發槍本身所帶來的各種優勢更大,尤其是那百分之九十九多的擊發率,足以讓軍方將領放棄一切顧慮了。

  金陵槍械研究所的多次擊發槍的實彈測試報告,隨著陸軍軍械部的研究報告一起被呈送了上來。

  羅志學看了后直接批示,要加大力度研究、生產新式擊發槍、改裝現有燧發槍,以便讓帝國將士們用上最好的武器。

  有了羅志學的首肯后,陸軍也是迅速行動了起來,直接對各大武器公司都下發了招標通知,要求各大武器公司根據金陵槍械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展開全新,可量產的新式擊發槍的設計方案。

  而且不是一種,而是好幾種,僅僅是步槍就有較長長度,注重刺刀拼殺的陸軍通用版;

  針對沿海,熱帶雨林等地區,要求耐鹽抗腐蝕的熱帶版;

  針對寒冷地區,要求在極寒條件下依舊可以使用的北方版;

  騎兵使用,槍管較短的騎兵版;

  沒辦法,楚軍的部署從北極到赤道,從沙漠地形到熱帶雨林地形,從高山到沿海全都有,而以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很難說在同一款步槍下就滿足上述所有要求的,因此軍方干脆是拆分要求,根據氣候和地理位置的不同需求,招標不同需求的槍械。

  除了步槍外,還有手槍,這手槍的型號也分軍官手槍,普通手槍,騎兵手槍等。

  僅僅是第一批招標的槍支,就足足有十多個分類型號。

  各武器公司可根據自己的技術儲備,優勢選擇其中一項或多項進行針對性研發,最終參加軍方的招標。

  除了招標新式擊發槍外,軍械部方面還讓金陵槍械研究所那邊,把原型槍上的擊發機構移植到十三年式系列燧發槍上,然后搞出來一個二十二年式擊發槍。

  這玩意除了槍機是新設計的擊發槍機,其他的都是十三年式系列燧發槍的基本結構,一看就知道是純粹的過渡產物。

  畢竟新式的擊發槍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夠真正搞出來,總不能新擊發槍研發出來之前,就直接停產不生產各類槍械不是,這軍方每年都需要一定數量的各種槍械進行替換,補充的。

  但是繼續生產燧發槍也很不妥當,因此軍方就搞出來了一個過渡方案來,以正在生產的十三年式系列步槍為基礎,換用新式擊發槍機后,直接搞了個二十二年式擊發槍出來。

  而這個過渡方案還可以和改裝槍械方案高度一致。

  因為預計對現有燧發槍進行改裝的方案,也是采用金陵槍械研究所的試驗槍機方案,怎么說呢,其實金陵槍械研究所里的試驗樣槍,就是從十三年式燧發槍里改裝而來的。

  直接按照試驗樣槍對現有燧發槍進行改裝的話,技術簡單,成本低。

  為此,陸軍直接套用了這一方案,也對現有步槍的改裝進行了招標,準備近期內對現有的,超過百萬支的十三年式系列步槍陸續進行改裝。

  從十三年式系列燧發槍改進來的擊發槍,直接和新生產的二十二年式系列擊發槍用同樣的編號,畢竟這兩者之間一摸一樣,沒啥區別。

  不過早已經退居二線,目前只在丙等守備部隊,民兵等部隊里服役的二年式系列燧發槍則是不再進行改裝,這些槍械早已經停產多年,其中最晚出廠的二年式系列燧發槍都是在承順十五年左右,距今都有七年之久了。

  二年式系列燧發槍,本來就在陸續退役當中,也就沒有必要在它們身上浪費改裝費用了。

  等以后全新的擊發槍投入量產后,改裝后的十三年式系列燧發槍,也就是二十二年式擊發槍也會陸續從一線部隊退役,然后進入二線部隊以及民兵部隊,最終取代二年式燧發槍的。

  一邊是研發各種新式擊發槍,一邊是直接生產過渡型號二十二年式擊發槍,又把十三年式系列燧發槍改裝為二十二年式擊發槍。

  三管齊下,陸軍是打定注意在最短的時間里完成擊發槍的全面換裝方案。

  這也得益于擊發槍相對于燧發槍而言,非常方便而且便宜的改裝方案,如果無法改裝的話,或者改裝太貴的話,陸軍那邊短時間內可做不到全面換裝擊發槍。

  陸軍那邊迅速行動了起來后,海軍和近衛軍也沒有落后,海軍都懶得自己折騰,直接對標陸軍的一系列槍械進行招標以及改裝,連招標方案都直接照抄……甚至抄招標方案的人偷懶,連一些陸軍的關鍵詞都往來改就直接拿去用,這讓去參加招標的各大武器公司的人很無語……

  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進出門,跑到陸軍軍械部的招標辦公室來了。

  近衛軍那邊也差不多,直接效彷了陸軍那邊的一系列招標方案。

  不過除了這個外,近衛軍那邊還有其他幾個新式步槍的研發方案,近衛軍那邊想要以新的擊發技術為支撐,嘗試著搞一搞后裝步槍。

  近衛軍這邊對后裝步槍一直都非常有興趣。

  近衛軍的幾個將領隨駕的次數比較多,而羅志學也經常去近衛軍視察什么的,這或多或少都會透露一些原時空里的槍械發展什么的,比如后裝步槍就是羅志學經常提及的,連膛線這東西羅志學都給他們說過。

  近衛軍為了討好羅志學也好,為了獲得更好的性能武器也好,這些年一直都沒有放棄對后裝步槍的研究支持。

  國內目前僅有三款進入過軍方服役的后裝步槍,全都是近衛軍所支持研發的。

  其中的一款漢天兵工廠設計的漢457后裝步槍,這款后裝槍算是國內一大票各種亂七八糟的后裝步槍里技術水準最高的了,采用的是尾端螺旋閉鎖方案,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款燧發槍還是一款線膛步槍,它有著兩條螺旋膛線。

  準確的說,這款步槍應該稱之為‘漢457型后裝線膛燧發槍’。

  沒錯,它是一款后裝線膛步槍!

  可惜這三款后裝步槍都不算成功,只有小規模的試驗裝備,根本沒有進入大規模裝備的序列,以至于連正式軍用裝備的編號都沒有得到過!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