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 第七百二十二章 帝國的恐怖
  釜山號巡洋艦上,彭志行海軍少將站在指揮艦橋上。

  此時他腳下的戰艦正在蒸汽機的推動下,以及旁邊兩艘蒸汽機拖船的推動下緩緩離港。

  此時香港海軍基地里匯集了數百艘各種海軍的軍艦,如此眾多的戰艦匯集在港灣里,導致了這個本來寬大無比的海軍基地港灣擁擠無比,沒有蒸汽機動力以及拖輪的輔助下,只依靠風帆動力就想要進出港口就會變得非常的麻煩。

  方便進出港口,這也是早期機帆船里蒸汽機動力的一大作用。

  釜山號巡洋艦上搭載的乃是廣州機械公司生產的一臺大型立式雙氣缸蒸汽機組,最大功率可以達到一千五百匹的馬力,采用單軸推進,其蒸汽機組的功率雖然比隔壁四千多噸的一等戰列艦蘇州號上的兩千多匹的馬力差一些。

  但是要論每噸馬力數,卻是遠遠超過了一等戰列艦蘇州號。

  再加上巡洋艦所特有的大長寬比,飛箭式船首等設計,讓釜山號巡洋艦能夠在純蒸汽機動力下就達到比較可觀的航速。

  如果是機帆并用的話,航速甚至還能夠進一步提高。

  單輪航速的話,釜山號巡洋艦以及其三艘半姐妹艦,乃是當今大楚帝國海軍里航速最快的戰艦。

  之前進行海試的時候,在順風順水,機帆并用的情況下,最大航速可以達到十八節。

  當然了,這個最大航速沒什么實際價值,因為戰艦日常航行的時候,很少能夠獲得順風順水的情況,更加不可能把蒸汽機飆到最大功率。

  甚至日常航行的時候,大楚帝國海軍的戰艦們基本都不會開蒸汽機,只依靠風帆進行航行,以節省燃煤……

  航行過程中,戰艦上的蒸汽機一般只會在趕路或者爆發戰斗的時候才會使用,用來加大戰艦的航速,避免風向的影響。

  如果在普通航行的過程里直接開蒸汽機,那么不用多久燃煤就會被耗光……沒有了燃煤那么蒸汽機組可就成為擺設了。

  彭志行海軍少將,看著自己屬下的多艘戰艦逐漸離開港口,進入到預定航線后,當即下令各艦升起主帆,利用此時海面上的威風進行緩慢航行,又航行了一段距離后,他直接下令關閉蒸汽機,以節省燃煤。

  這個時候,釜山號巡洋艦已經離開海軍基地有一段距離了,而他的附近還有三艘排水量差不多的半姐妹艦,也就是豐州級巡洋艦的其他三艘,豐州號、營口號、登州號。

  而在四艘豐州級巡洋艦的左右,還有兩個編隊一共八艘的護衛艦,嫡屬于這支先遣艦隊。

  這四艘豐州級巡洋艦以及八艘護衛艦,將會組成一個單獨的前鋒艦隊,由彭志行海軍少將擔任該艦隊指揮官。

  編隊里的八艘護衛艦也是大楚帝國海軍里最新銳的護衛艦:龍川級護衛艦。

  該級艦乃是大楚帝國海軍里的最新一代大型護衛艦,也是第一種專門為了艦隊遠洋作戰而設計的大型護衛艦。

  設計滿載排水量達到了八百六十多噸,搭載蒸汽機組,擁有大面積的帆裝,機動能力相當不俗。

  同時船體設計上,更加注重遠洋的適航性,不僅僅擁有更快的航速,而且人員的居住空間也遠超過以往的小噸位護衛艦,對比以往的五六百噸的護衛艦,更加適合遠洋作戰。

  當然了,受限于船體噸位以及為了更高的航速,這種護衛艦的橫搖依舊比較差,在海上遇上惡劣天氣,有風浪的情況下比較顛簸……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小噸位船只在大海上都這樣。

  同時該艦的火力相對于其八百多噸的噸位而言也不算高,只配屬了二十八門的艦炮,不過艦炮口徑都比較大,配屬的是清一色的一百三十毫米艦炮。

  主要是這種護衛艦在艦隊里的戰術定位,并不是和敵人的主力艦交戰,而是用于偵查、通訊、救援等各種輔助任務。

  說白了就是個打雜的!

  大楚帝國海軍里的各種戰艦的分類,一向來都不是以噸位或火力進行區分的,而是以作戰用途進行區分的。

  負責艦隊決戰的艦種,才是戰列艦。

  負責艦隊決戰的時候利用航速搶占有利陣位,為戰列艦艦隊提供火力支援的是巡洋艦,此外在日常的時候負責遠洋巡弋,護航,殖民地威懾等任務的也是巡洋艦。

  負責艦隊決戰的時候打雜,偵查,搜救落水人員等任務的是護衛艦,日常時候護衛艦也會在巡洋艦的率領下執行遠洋巡弋,護航,殖民地威懾等任務。

  根據定位,哪怕是釜山號巡洋艦的噸位都有兩千多噸的,比一大票三等戰列艦還要大,但依舊只是巡洋艦。

  龍川級護衛艦也是如此,哪怕它們的噸位比之前一大票二等巡洋艦還要更大,但依舊只是護衛艦。

  這一次出征印度,海軍可是一大堆新家伙都給拉了出來。

  戰列艦有最新銳的蘇州號,巡洋艦有豐州級,甚至其中還有一艘換裝了前裝線膛炮的試驗艦釜山號。

  哪怕是打雜用的護衛艦,也有最新銳的龍川級護衛艦……

  有意思的是,那么這種護衛艦在大楚帝國海軍歷史上,已經是最強悍的護衛艦了,但是海軍高層依舊對這種護衛艦不滿意,正在打算進行對這種護衛艦進行升級改裝,而改裝目的是進一步放大船體……

  海軍那些人認為,八百多噸的船體還是太小了,遠洋適航性不行,火力也差了點,要把噸位擴大到一千多噸才比較靠譜。

  羅志學得知海軍那邊想要把護衛艦的噸位放寬到一千多噸的時候,都直接翻白眼的。

  說白了,海軍那些人就是想著更大更多的戰艦……而這么干的時候往往就忽略,或者說故意忽略了護衛艦的真正戰略定位。

  這玩意……就是個打雜的,日常時候用來維護編制,訓練官兵,在廣闊的諸多海域里彰顯大楚帝國海軍存在,順便欺負欺負沒有遠洋海軍的土著。

  需要的是多而且便宜,而不是性能有多么的強悍。

  這前腳搞一千多噸的護衛艦,后腳海軍為了保持規模恐怕就得重新搞幾百噸的小型護衛艦,巡邏艦之類的……

  而且這放大后一千多噸的護衛艦,不就是現在海軍正在建造的普通巡洋艦嘛,噸位和火力等各方面都負責海軍對未來護衛艦的需求……

  】

  因此在羅志學看來,海軍搞什么護衛艦擴大化,純粹是脫褲子放屁,有這錢直接造多幾艘巡洋艦就完事了。

  不過羅志學雖然對海軍的這種舉措很無語,但是卻沒有進行勸阻……反正海軍發展的整體道路是良好的,而且海軍的軍費也是限定的,就這么多錢,他們自己愛怎么折騰就這么折騰。

  所以海軍那邊要搞什么護衛艦大型化,把龍川級護衛艦的訂單數量從三十多艘削減到二十四艘后,羅志學也沒有管他們。

  在軍事建設上,只要大方向不出錯,羅志學一般都不會過多的干涉軍方將領們的想法。

  反正大楚帝國陸海軍如今已經足夠強悍了,有資本讓他們自己瞎折騰,不管是護衛艦還是巡洋艦,利用蒸汽機這個大殺器都能無敵于那些土著國家的戰艦。

  ————

  彭志行海軍少將率領前鋒編隊離開香港海軍基地海域后,不用多久就接到了后方蘇州號戰列艦上傳過來的旗語命令。

  命令要求他率領前鋒編隊,也就是這四艘豐州級巡洋艦以及八艘龍川級護衛艦前出,為艦隊提供前期預警,驅逐可能存在的商船,避免那些民用船只闖入后方的龐大艦隊里。

  按照命令,彭志行海軍少將下令前鋒艦隊利用風力全速航行,并各艦按照一定間隔散開,形成一個扇形,總寬度達到四十海里左右的搜索面,為后方的眾多主力艦以及數量更加龐大的運輸船隊們,提供前期預警、攔截、驅逐。

  避免任何潛在的敵人船只或民用船只干擾到后方的龐大艦隊。

  要知道,后方的艦隊規模可是相當龐大。

  除了四十多艘遠洋戰艦外,還有五十多艘海軍的各種輔助船只,包括運兵船、醫療船、普通補給艦、煤炭補給艦、通訊艦等各種輔助船只。

  除了海軍的直屬船只外,還有近百艘嫡屬于西洋武裝貿易公司的各種商船,其中包括四十多艘武裝商船。

  所有船只加起來超過兩百艘!

  如此龐大的一直艦隊搭載了兩萬多萬的陸軍或近衛軍士兵,同時還有大量的海軍船員水手以及陸戰隊員,還有數量龐大的各種武器彈藥、糧食罐頭等各種軍需物資。

  甚至還有好幾艘船只專門運載了水泥以及鋼筋,這是為了后續在錫蘭島上修建軍事港口的一系列軍事設施,尤其是岸防炮臺所用的。

  而實際上,這支龐大的船隊,只是大楚帝國發放印度地區的第一批次的大規模船隊而已。

  在這之前,實際上已經組織了好幾次規模不一的船隊,滿載著各種物資,比如說陸軍的一個攻城重炮團里的新式重型榴彈炮,就已經提前運往新加坡。

  在后續,大楚帝國還會持續組織大量的運輸船只從本土,遠遠不斷的把物資運往新加坡,再通過新加坡為中轉運往印度半島。

  整個跨海作戰行動,表面上看只有五萬多人的地面作戰兵力,但實際上直接參與這一次行動的各類船只達到了數百艘之多。

  這還不算間接參與的呢。

  當然,雖然船只數量看起來很多……上千艘的很嚇人,但實際上運輸量并不大,遠不如后世的海運規模。

  因為這些運輸艦里,大部分都是運載量在數百噸左右,運載量超過千噸的都比較少,只有少數海軍的補給艦以及西洋貿易公司的幾艘超大型武裝商船。

  而且這些船只里的航行依舊嚴重依靠風帆,而絕大部分運輸船只連輔助用的蒸汽機都沒有,這意味著他們的航行速度緩慢,往來一次都得好幾個月。

  大楚帝國這一次看似動員了大量的船只,但是所運輸的人員以及物資的數量,放在后世二十一世紀里,也就是幾艘大型貨輪的事。

  目前海運能力的薄弱,極大的限制了大楚帝國海軍的海外兵力投送能力。

  至于說運輸能力不強,就減少兵力,和歐洲人那樣派個幾百頂多幾千人去打仗……大楚帝國可干不出這種事,這和楚國人的戰爭哲學不符。

  大楚帝國的戰爭哲學就是,用更多的兵力,更多的火炮,更多的炮彈淹沒對手……可從來都沒有和敵人玩勢均力敵,甚至是己方兵力處于劣勢的愛好。

  哪怕對手只是一群依舊停留在玩火繩槍的歐洲非正規軍,大楚帝國依舊嚴格按照了己方的戰爭哲學:一口氣把五萬兵力以及足以維持五萬多人兵力高強度作戰半年以上的作戰武器送上印度半島。

  ————

  就當印度第三特遣艦隊從本土發出的時候,印度半島那邊的第一特遣艦隊已經開始進行前期的準備了,他們的戰艦披著西洋貿易公司的外皮,為商船進行護航的同時,往來于印度半島的東西各海岸,進一步收集各歐洲殖民地的消息,比如他們的兵力部署,他們的戰艦或武裝商船的行蹤。

  盡管西洋貿易公司之前已經搜集了多年的信息,對印度半島上的一些基本情況有所了解,但是很多信息都是過時的,大楚帝國軍方需要搜集最新的消息以備用。

  同時也在積極聯絡當地的一些土著實力,尤其是莫臥兒帝國,倒不是說想要獲得這些土著們的幫助之類的,而是為了避免這些土著實力搗亂。

  此外也需要盡可能的在當地就地采購一些糧食牲口等物資,以備大軍使用。

  大楚帝國的龐大運輸船隊,雖然可以從本土,南洋地區運輸過來一些糧食物資,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還是在印度半島當地解決糧食問題,進而把寶貴的海上運力留給武器彈藥這些物資補給。

  海上運力有限,能節省一噸是一噸,而且大老遠從南洋等地方調運糧食運輸到印度去作戰,怎么看都是很扯澹的事。

  因此西洋貿易公司需要先在印度半島地區收購囤積大量的糧食以及作為肉食的牲口,方便后續抵達的大軍所用。

  而如此大規模的糧食采購,自然少不了要和當地的土著大勢力打交道,畢竟好幾萬人吃少則半年,多則一兩年的糧食呢,,再加上大楚帝國軍方一向來的豐厚伙食待遇,這匯總起來所需要的糧食可是個相當龐大的數字。

  沒有得到當地土著官方勢力的支持,很難通過一些私底下的小渠道搞定的。

  西洋貿易公司為了后續大軍的到來開始做各種準備工作的時候,荷蘭人也是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主要是過去兩三個月里的西洋貿易公司的舉動不太正常,頻繁的跑到其他歐洲殖民地里進行貿易說的過去,但是在附近進行各種水文測量就不正常了。

  還有西洋貿易公司大規模的收購囤積糧食也不正常,這么多糧食已經遠遠超過了西洋貿易公司在印度半島上常規人員的需求,至于說運回南洋甚至本土去……這得多敗家才會搞這種事啊,不提糧食在海上運輸過程里所受到的受潮等各種風險,光是運輸成本就比糧食本身的價值多好幾倍了。

  這也是大楚帝國之前只在南洋地區進口糧食,很少在印度進口糧食的緣故,運輸不方便,成本太高。

  純風帆時代里,就不適合搞糧食遠洋運輸以及貿易。

  都是搞一些高附加值的經濟農作物產品或其他特產等。

  西洋貿易公司大量收購并囤積糧食的舉動,明顯不正常。

  再加上大楚帝國備戰印度這事,其實也算不上什么絕密,在國內甚至都是公開進行的,而在印度這邊,西洋貿易公司也是知情者甚至是配合者。

  如此多少會被荷蘭人得知一些真真假假的消息。

  最終,荷蘭人斷定,楚國人肯定是要在印度半島上干一票,只是他們暫時還搞不清楚楚國人的具體目標。

  也許是針對那些土著,尤其是莫臥兒帝國。

  也有可能是針對某一家歐洲殖民者,有可能是針對英格蘭人,也有可能是針對他們荷蘭人,還有那些丹麥人,葡萄牙人都有可能成為目標。

  不過荷蘭人就算腦洞再大,也是沒有想到過大楚帝國這一次的目標是所有在印度半島有殖民地的歐洲殖民者。

  不管是荷蘭人還是英格蘭人,又或者是葡萄牙,丹麥,只要是歐洲殖民者都屬于這一次印度戰略的進攻范圍之內。

  全面驅逐歐洲殖民者,并占領歐洲人在印度半島地區的殖民地。

  徹底控制并壟斷印度半島的對外貿易,同時避免后續殖民非洲的時候海上補給線遭到破壞。

  這就是大楚帝國的目標,也是這一次印度戰略的目標。

  荷蘭人顯然沒有預料到大楚帝國的胃口會這么大!

  也是,小國寡民的他們很難去想象一個擁有三億多人口的龐大工業帝國的野心,更無法想象如此一個龐大帝國的戰爭機器開動起來有多么的恐怖!

  而這,僅僅是大楚帝國的一次常規的對外征戰,大楚帝國甚至為沒有為此額外撥付軍費,更加沒有進行戰爭動員……就連那些兵工廠們的生產計劃都沒有進行調整,而是繼續維持著平常時候的生產節奏。

  區區一個印度戰爭,區區些許歐洲殖民者,還不值得大楚帝國進行任何性質的動員!

  荷蘭人也好,其他歐洲人或其他什么土著也好,耗盡他們的腦漿子都想象不出來一個擁有三億多人口,完成工業化的中央集權帝國的恐怖!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