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 第七百三十五章 徹底控制印度半島沿海
  英格蘭人在城內的動作可不小,畢竟要在城內構筑大量的防御工事,沒有足夠的防御工事,哪怕是打巷戰他們也打不過楚軍啊。

  畢竟這年頭又不是后世,步兵手中可沒有太多可以精確射擊的步槍,想要打黑槍可不容易。

  所謂的巷戰,其實也就是依靠城內的眾多建筑所形成的復雜地形進行防御作戰,進而避免城外楚軍大量火炮的威脅。

  畢竟楚軍的火炮都部署在城外,而這年頭的大部分火炮彈道都比較平直。

  當守城士兵直接躲在城墻后面的第二道方向進行防御作戰時,那么高大的城墻本身就會形成一道障礙,避免楚軍火炮發射的大量炮彈,直接落入城墻后方的第二道防線。

  這是英軍方面的打算!

  但是英軍方面顯然是對楚軍了解的還不夠多,更夠深入,并不是很清楚楚軍方面裝備有大量的輕型榴彈炮。

  楚軍里的所謂輕型榴彈炮,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滑膛臼炮,身管都很短的……楚軍裝備這玩意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臼炮的大曲線彈道,用來發射爆炸榴彈攻擊躲在防御工事里面以及后方的敵人。

  因為這玩意打出去后,有可能直接落到敵人頭頂上爆炸,或者干脆是凌空爆炸。

  普通的防御實心炮彈的防御工事,其實對楚軍的這些曲射榴彈效果不大,想要更好的防御楚軍的爆炸榴彈,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修筑一些比較窄小的戰壕,或者干脆是構筑有頂蓋的防榴彈工事。

  當年明軍以及東擄人就是這么干的……他們被楚軍打的太狠,而且雙方交戰時間比較漫長,因此逐步發展出來了比較完善的防榴彈工事體系。

  但是很顯然,國外的那些土著,包括這些歐洲殖民者們的防御理念,還是停在了防御實心炮彈上頭,采用的是棱堡防御工事為主。

  荷蘭人也好,英格蘭人也罷,他們的棱堡類防御工事面向其他土著的時候特別好用,面對歐洲同行也很好用,但是面對擁有大量榴炮的楚軍而言,這些什么棱堡防御工事就沒啥用了。

  歷史上橫行幾百年的棱堡防御體系最終為什么被放棄了?

  就是因為榴彈開始大規模流行的緣故,而傳統棱堡在爆炸榴彈面前的防御效果……還不如隨便挖一條水溝強(戰壕)。

  當然,棱堡也在逐步發展,最終進化為和地形相互結合起來的堡壘防御工事體系,但是這已經算不上是棱堡了。

  英格蘭人如今在孟買城堡這種過時的防御體系,就被楚軍打的苦不堪言,最終被迫放棄城頭防守,轉為打巷戰。

  準確的說是在城墻后方構筑第二道防線,和后世意義上的巷戰也不是一回事。

  于是乎,當第七十二師的步兵們開始小心翼翼的往前試探性進攻的時候,就發現英軍放棄了外圍乃至城頭的防守。

  就當楚軍以為城內的英軍和錫蘭科倫坡城里的何軍一樣被打垮了后,緊接著卻是發現己方第一批試探著越過城頭繼續進攻的兵力,遭到了來自城內的火力打擊。

  因為情況不明,在遭到了少量傷亡后楚軍開始撤回城頭。

  當白振陸軍少將得知進城部隊在距離城墻不遠處的城區遭到了反擊后,當即呵呵一笑:“這些英格蘭蠻夷,還想著人家打巷戰……”

  然后朝著身后的一票軍官們道:“諸君,如今城內蠻夷意圖通過打巷戰進行頑抗,你們說該怎么辦?”

  當即就有一個少校參謀道:“簡單,效彷以往諸多戰例,直接把中小型火炮拉進城,抵近開火!”

  “同時城外重炮部隊繼續對城區進行覆蓋式榴彈炮擊,再輔以大規模縱火。”

  “把城內的建筑炸成瓦礫,燒成灰盡后,直接打掃戰場就行了。”

  白振少將聽罷微微點頭,屬下的回答中規中矩,甚至都不用專門去想辦法,直接照搬以往的諸多戰例就行了。

  面對大楚帝國的強勢炮兵火力,尤其是大規模的榴彈炮擊,英格蘭人并不是第一家想要通過放棄城墻,退守城區打巷戰的辦法的軍隊。

  在英格蘭人之前,明軍,東擄乃至不少土著軍隊都這么干過。

  統一戰爭時期滅東擄的錦州戰役,因為東擄人最后階段試圖退守城區和楚軍打巷戰,楚軍直接玩覆蓋式炮擊以及縱火,直接把錦州城打成了廢墟。

  大楚帝國之前在南洋進行大擴張的時候,柔佛王國最后的頑抗里,也試圖退守城區進行頑抗……結果楚軍又把城池打成了廢墟。

  至于派兵入城和敵人一條街道,一棟房屋進行爭奪?

  傻子才干這種事。

  因此發現英軍退守城區試圖打巷戰后,楚軍一方面是放開了北城門一帶,采取圍三厥一的方式,以降低城內守軍的頑抗決心,試圖動搖他們的軍心士氣,進而讓他們退出城區。

  圍三厥一的戰術目的,就是要給敵人留一條后路,繼而動搖他們的守城決心,這是光明正大的陽謀。

  除了采取圍三厥一外,楚軍則是在派兵駐防城墻、城門要地后,開始把大量中小火炮拉近城內。

  其中主力會是那些65毫米野戰炮以及115毫米輕型榴彈炮這兩種步兵支援火炮,此外還有部分115毫米野戰炮甚至150毫米輕型榴彈炮也被拉進去了。

  這些火炮,將會在近距離通過發射霰彈、榴彈乃至實心炮彈對沿途的敵人進行逐一的炮擊。

  這種玩法,就相當于給炮兵上刺刀……

  這雙管齊下,再加上楚軍還在不管的發射縱火彈,這種縱火彈,其實就是把燒的通紅的實心炮彈打出去,這是傳統艦炮的彈種,專門用來打木制風帆戰艦的,效果很不錯。

  而到了陸地上這么玩,其實效果也挺好的……畢竟這年頭的城市,除了極少數地方缺乏木材的地區里木頭建筑比較少外,其實大部分地方的城市里的建筑,除了少數官方或宗教類建筑外,其他的基本都是木頭建筑為主。

  甚至很多官方建筑,乃至堡壘都是木頭建筑為主。

  民用建筑以木制建筑為主,這一點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都是如此,至于理由?沒啥理由,就是木頭建筑比較便宜。(極少數缺乏木料的地區是例外,比如沙漠地區。)

  至于后世人覺得歐洲的石頭建筑多……那是因為石頭建筑的保存年限比較久,而歐洲人又喜歡修各種宗教場所,同時戰爭頻繁各種領主也會修石頭堡壘,因此遺留下來的石頭建筑比較多。

  但是大部分民用建筑甚至一些木質堡壘依舊是主流,只是保存不已,加上戰爭頻繁逐漸消失在歷史的場合里。

  再到十九世紀,進入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后,民用石頭建筑才多了起來,等到水泥出現后,才演變為整個城市都是石頭水泥建筑居多。

  整個演變過程,其實和華夏大地里在二十世紀后的演變過程差不多的,城市都是逐步從木制建筑為主演變為水泥建筑。

  十七世紀中后期的孟買城也不例外,城內的大量建筑還是木制建筑為主,只有堡壘,高級官員的官邸,教堂等少數特殊建筑才是石頭建筑。

  這樣存在大量木制建筑的城市,在遭到楚軍的覆蓋式炮擊,甚至還專門發射大量縱火彈的時候,就不可避免的燃起了熊熊大火!

  英國守軍看著滿城大火,那都是傻眼了……

  他們就不明白了,打仗歸打仗,但是楚國人為什么要燒城?

  就算是雙方打仗,雙方所為的也不過是奪取殖民地而已,攻破城市后進行劫掠,劫掠玩了再放火他們英國人其實都能理解……

  但問題是,你搶都不槍,直接一把火就把孟買給燒了,你楚國人圖啥啊?

  這純粹是花錢吃力不討好啊。

  難不成你們楚國人就純粹只是為了打我們英格蘭人來的?

  英國人自然是很難理解楚國人的一些腦回路的,他們猜的還真沒錯,楚國人準確的來說,并不是為了奪取孟買而來的,而是為了驅逐英國人而來的。

  大楚帝國要的是把所有歐洲殖民者全部驅逐出印度半島,掌控印度半島的所有沿海各國殖民地,進而壟斷印度半島的所有對外貿易以及其內部市場。

  至于一兩個殖民地城市,那其實都不重要……大不了回頭再重建就是了。

  哪怕是重建,這花的也不是軍方的錢,人家陸軍才不會為了以后可能出現的重建費用,然后就讓自己的士兵和土著蠻夷滿抵近廝殺,然后一棟一棟房屋的進行爭奪呢。

  直接一把火燒了,簡單方便還省事!

  孟買城內的大火燒了足足三天,把大半個城區都燒成了灰盡,不少英軍士兵以及他們的仆從土著兵,沒有死傷在楚軍進攻之下,而是死在了大火之下。

  同時楚軍這種直接燒成,還不斷持續炮擊的作戰方式,讓無數英軍恐慌,進而引發了不小的逃亡潮,很多人開始朝著北城區退去,甚至是越過北面的城墻,直接往北方逃跑。

  如此情況下,哪怕是英軍高層想要繼續堅守孟買也是不可能的了。

  三天后,英格蘭東印度公司的高層,被迫下令全面撤退,他們試圖逃回孟買以北兩百五十多公里外的蘇拉特。

  而蘇拉特也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半島上的第一個殖民據點,是他們經營最久的地方。

  如今英國人在孟買戰敗逃亡,而海上又被大楚帝國海軍第31分艦隊進行全面封鎖的情況下也無法奪海路而逃,自然是只能往北逃亡,試圖逃回蘇拉特了。

  然而白振少將自然敢擺出圍三厥一的陣勢,甚至為了讓英國人放心出逃都沒有在北面部署大量兵力進行埋伏。

  但是并不意味著白振少將沒有準備。

  圍三厥一,就是一個陽謀,這不逃是死,而逃了其實也是個死字。

  英軍這剛潰逃呢,楚軍的第七十二騎兵團的兩個騎兵哨一共五百多騎兵就追了上去!

  配屬雙馬的騎兵部隊,在進行中短距離機動的時候,那速度可不是普通步兵,更不是攜帶了大量槍炮彈藥補給物資,甚至還有一大票老弱婦孺的逃亡隊伍所能相提并論的。

  僅僅是兩天時間,英軍拖家帶口,北上不過四十五公里的時候,就被第七十二騎兵團給追上了。

  此時英軍尚有大幾百名雇傭軍步兵,再加上數百民兵,總兵力大約一千三百多人……至于那些土著仆從兵,早就孟買了要么死傷,要么當了潰散當了逃兵了。

  總數一千三百人規模的英軍,還要護送著一千多人的普通英國平民,其中不乏老弱婦孺。

  這種情況下,他們怎么可能擺出楚軍的騎兵……也就是他們撤退的時候還帶著不少火炮,在遭到楚軍騎兵的時候開始列陣,把火炮給拉出來了。

  要不然,恐怕剛遇上楚軍騎兵的時候,就會被楚軍騎兵給沖散了。

  英軍列陣自保,對面的楚軍騎兵自然不會傻乎乎的冒著敵人的炮火,對著步兵陣列發起沖鋒……除非極端,迫不得已的情況,不然沒那個騎兵將領會這么干。

  這不是能不能打贏的事,而是打贏了都虧的事……騎兵可比步兵貴多了。

  因此第七十二騎兵團的五百多名騎兵們,直接在一千多米下馬休息扎營,正所謂敵不動我不動,敵動我也動……

  然后,英軍方面就徹底抓瞎了。

  因為這樣一來,他們根本走不了……現在列陣迎敵的情況下,對面楚軍騎兵為了避免無謂的傷亡自然不會發起進攻……但是只要他們英軍敢在這個時候列出行軍隊列,楚軍騎兵不用多久就能夠殺到他們的跟前。

  到那個時候,對于那些楚軍騎兵而言,不外乎就是一場表演式的戰斗而已。

  但是現在不走的話,繼續這么拖下去,后頭的楚軍步兵遲早會追上去,也許是一天,也許是兩天,總之要不了多久。

  一旦楚軍的步兵追上來,那么他們也就徹底完蛋了。

  懷著這樣的忐忑不安的心情,當天夜里英軍嘗試突圍,但是很快就發現周邊都有大量的火龍燃起。

  楚軍騎兵們直接點燃大量火把游走在四周……并且還動用他們的騎兵炮時不時的就對著英軍營地開幾炮,雖然沒造成什么傷亡,然而卻嚴重影響到了英軍的突圍準備工作。

  等到了下半夜的時候,英軍這才趁著夜色往北撤退突圍。

  而楚軍的騎兵并沒有在夜色中發動襲擊……但是一直在后頭跟著。

  楚軍騎兵為什么只是跟隨而不不進攻?

  因為大晚上的發起騎兵沖鋒,難度太大,一不小心容易把自己坑進去。

  再說了,英格蘭人大晚上趁著下半夜的這幾個小時往北走,也走不了多遠,撐死了也就走個十公里八公里的,對于整體局勢而言影響不大。

  至于英軍在天亮后還繼續行軍……那就是給跟在屁股后頭的第七十二騎兵團送人頭。

  不管英軍是趁著夜色逃亡,還是說留在原地頑抗死守,其實他們的命運在逃離孟買城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

  他們這是打也打不過,逃了也逃不了,而且隊伍里還有一千多普通平民,這些平民里相當多一部分還是那些官員以及士兵們的家卷。

  如此情況下,他們怎么可能跑得掉!

  第二天下午時分,楚軍第七十二步兵師的一個加強了炮兵的前鋒步兵營也追了上來,并和騎兵匯合。

  這個時候,英軍的指揮官最終還是下了投降的命令。

  因為繼續頑抗除了讓自己這些人死傷外,不會有任何意義,還不如直接投降干脆了事,再不濟也要保全這些人的性命啊。

  畢竟楚軍善待俘虜的名聲還是很響亮的,頂多當戰俘給幾年活,不用太擔心有生命的危險。

  如果運氣好,英國東印度公司和楚國達成了停戰協議的話,說不準不用幾個月時間就能離開戰俘營返回呢。

  因此他們投降的沒有壓力!

  而隨著這支英軍的投降,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孟買城內的防御部署也就算得上是全軍覆滅了,順帶還有好多名公司高層被俘虜。

  更關鍵的是,孟買城內的總數英軍守軍,是東印度公司從周邊城市匯集起來的,孟買城守軍全軍覆沒,這意味著英國在整個印度半島乃至西亞,北非地區的兵力都遭到了削弱。

  孟買城內三千多兵力以及民兵啊,這三千多人一個不剩,全被楚軍給一口吞了,這往后面對大楚帝國的兇勐攻勢還怎么打?

  而且有著完善防御工事,也有三千多兵力以及眾多土著仆從兵駐防的孟買城都陷落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其他殖民地也能夠守住嗎?

  守不住的……

  僅僅是五天后,即承順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楚軍的一支二十多艘船只組成的登陸艦隊就殺到了蘇拉特港外,并且沒浪費多少力氣就奪取了已經兵力空虛的蘇拉特城。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半島的數十年經營盡數化為灰盡。

  實際上不僅僅是英國人,荷蘭人以及葡萄牙人在更早幾個月的時候就已經全面失去了在印度半島的任何據點。

  承順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這一天同樣也是大楚帝國全面控制印度半島沿海的日子。

  從這一天起,大楚帝國就徹底把這片巨大的半島扒進了自己的碗里!

  接下來,就是大楚帝國國內一大票各種勢力,尤其是工商勢力們拿起刀叉開始切肉吃肉的時間了。

  其中動作最快的就是大楚帝國印度武器貿易公司……

  在海外做生意最積極的永遠是這群軍火販子!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