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滿朝奸臣:我竟昏成千古一帝 > 第285章 衛鞅
  承平七年三月初。

  吳起再次攻打函谷關。

  邊塞烽火連天。

  僅僅數日,陣亡甲士,雙方累積便已有十萬之巨。

  這不是戰爭,而是絞肉機。

  至于上京一役,暫時沒了后續。

  楚國在等一場勝仗。

  晉國則在等秦國答應給的誠意與齊國的動向。

  三月中旬。

  諸葛亮抵達齊國。

  按照外交規矩來說,他必須第一時間前往齊都臨京,求見齊國皇帝。

  但是他卻反其道而行,并未著急去見‘齊帝姬發’。

  而是前往了城中的稷下學宮。

  對此,姬發很是好奇,召見自己的左膀右臂,正在商議此事。

  他緩緩說道:“秦國明顯是前來求援,但卻不來見朕,直接去了稷下學宮,你們認為,秦使意欲何為?”

  齊國的整體國力,遠勝秦國。

  近些年來,由于姬發的睿智英明,大膽啟用忠臣能臣,導致齊國的實力,直線飆升。

  據不少人猜測,若是姬發能夠在位二十年,列國中,唯一能跟大夏掰掰手腕的,就只有齊國了。

  如今,姬發已在位五年。

  白發蒼蒼的太師姜子牙撫須說道:“秦國很清楚,我們齊國一定會派兵進攻楚國,所以他們并不著急。”

  左相姬旦附和道:“太師所言有理,稷下學宮,乃是我齊國士林圣地,秦使前去朝拜學宮圣人,此舉是要拉攏各國士子。”

  齊國不可能眼睜睜看著楚國的計劃成功,否則他們便有了威脅。

  稷下學宮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圣人石像,乃是天下文人朝圣之地。

  能夠在那里研究學問的士子,幾乎也都是列國精英。

  諸葛亮前去朝拜圣人,此事要是被那些士子知道了,肯定覺得,秦國其實是崇尚學問以及禮儀教化的國度。

  只要能夠得到那些士子的支持,迫使齊國出兵或是得到列國援助,便不再是一件難事。

  姬發沉聲問道:“是放任他們朝拜圣人不管,還是采取一些行動?”

  姜子牙搖頭道:“秦使既有朝圣之心,我們就不應該阻攔。

  更何況,晚一些見到秦使倒也不是件壞事,因為臣聽說,楚國也打算派遣使者來我大齊。”

  姬發點了點頭,正色道:“那就先見楚使,如此也能給秦使一些壓力,好讓他們知道,想要求我們齊國出兵,也并非是一件易事。”

  他想獲得一些來自秦國的利益。

  這無可厚非。

  畢竟,就算齊國不出兵,等到大秦即將亡國的那一刻,再去攻打楚國,也是可行的。

  所以,諸葛亮不急,他們就更不急了。

  其實,他前往稷下學宮,并不只是想通過朝圣來獲得列國士子支持這么簡單。

  最主要的,是秦國對于齊國的情報掌握太少了。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他需要一個地方,來讓他了解到齊國當前的朝堂。

  毫無疑問,稷下學宮就是一個很好的地方。

  秦國使者來朝圣這件事情,也的確驚動了很多士子。

  他們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或是站在亭臺閣樓之上,或是就待在距離秦使不遠處。

  親眼目睹著秦使諸葛亮焚香禱告,朝著圣人石像三跪九叩。

  像是這種場面,其實在稷下學宮,經常發生。

  負責主持朝拜大典的,并非是學宮的大祭酒孟軻。

  而是一位博士,名叫衛鞅。

  據說,還是此人主動要來負責秦國的朝圣禮儀。

  待結束之后,衛鞅找來諸葛亮,作揖道:

  “在下這幾年,聽說了不少關于你們秦國的事情,實不相瞞,早在前幾年,楚國伐秦時,在下還曾說過大秦必亡這句話。”

  當著秦國使者的面,公然說出這種話,一般就只有兩種解釋。

  第一個,是眼前這個人很傻。

  第二,是他故意為之。

  諸葛亮認為,他更偏向于后者,畢竟能在稷下學宮擔任法家博士,豈是浪得虛名之輩?

  由于衛鞅是出生在一個叫做‘衛城’的小地方,所以經常被人稱呼或是自稱為衛鞅。

  他姓姬氏公孫。

  在嬴淵前世歷史上,他是魏國人。

  諸葛亮作揖道:“衛鞅先生的大名,在下也早有耳聞。

  聽說先生有治世之大才,善于政法,理應為國效力一展所長,不知先生因何未曾致仕?”

  聞言,他大袖一揮,笑道:“不知以秦使之見,在下應前往哪個國家效力比較穩妥?”

  諸葛亮笑道:“先生既然擔任齊國稷下學宮博士一職,理應向齊國效命。”

  衛鞅搖頭道;:“齊國富強,于此效力,如何能讓世人見到我的本事?”

  “聽先生這語氣,是想為一個貧弱國家效力?”諸葛亮好奇道。

  衛鞅點頭道:“列國中,似乎除了你們秦國之外,便沒有真正意義上,稱得上是弱的國家了。”

  他此言不虛。

  雖說齊國的實力高于楚國,但是后者能與前者硬剛不落下風,當然,這是在未爆發國戰的前提下。

  若是爆發國戰,在沒有外來勢力的干預下,很有可能,就是楚國被滅,齊國傷了元氣。

  在嬴淵沒有真正掌權之前,楚國想滅秦國,根本就無需費勁兒。

  雖然這幾年,秦國的實力上升不少,論整體國力,隱隱有與楚國齊平的勢頭。

  但畢竟還未持平,所以,在列國中,秦國的確還是那個最為弱小的國家。

  頓了頓,諸葛亮正色道:“先生欲往我秦國效力?”

  衛鞅道:“只是有這個想法,還未確定。”

  緩了口氣,他繼續說道:“雖然這幾年,你們秦國在明君的治理下,國力已呈現上升趨勢。

  但是,想讓秦國長治久安的強大下去,仍舊需要由內到外的一系列改革,而在下,最擅長的,就是這個。”

  諸葛亮搖頭笑道:“先生就莫要打趣在下了,就在剛才,先生還說,秦國差一點兒便被楚國所滅。”

  衛鞅直言道:“在晉楚聯盟之時,在下一度認為,秦國極有可能,會在這場劫難中一蹶不振。

  不過,見到秦使并未著急求見齊帝,而是直接前往我們稷下學宮,由此在下推斷,晉楚聯盟之事,最終會破裂。

  而秦國可趁此機會,成為三國霸主,就此西北地界,以秦獨尊,而秦國具有的天然地理優勢,完全無懼東方列國征伐。”

  他說的不錯,未來短期內,秦國有可能,出現的最大危機,除了晉楚兩國之外,便是異族了。

  至于像是齊國等國家,距離秦國太遙遠,難以顧及。

  如今的秦國,倒是像極了曾經的大夏。

  一樣是偏安一隅,不被列國重視,可一旦崛起,便直接成為天下霸主。

  甚至如今夏國的皇帝,如果想成為天下共主的話,也不是不可能。

  畢竟列國沒人敢反對。

  只是,當年的夏國,錯過了一個真正意義上可以一統天下的機會。

  導致如今的夏國,雖然國力強大,可是一旦有任何動作,勢必會遭遇列國的聯合打擊。

  如果在夏國的強盛之初,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各國給滅了,如今,也不會形成列國紛爭的局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