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乾隆四十八年 > 第四章 勝三郎(二)
  趙新看了一眼坐在一旁低頭吃粥的勝三郎,轉身低頭對利吉耳語了幾句,才對眾人說道:“都起來,先吃飯吧。”

  眾人這才起身,繼續喝粥。

  利吉這時候站了出來,對眾人道:“你們這些家伙,都是餓了很長時間的……”他停頓了一下,貌似回憶著什么:“對,營養不良,大人就是這么說的。所以大人讓你們這幾天先喝粥來讓肚子適應一下,過兩天還有大米飯吃。”

  “啥?還有大米飯吃?!”眾人一下子沸騰了。包括萬造在內的許多人開始回憶上一次吃大米飯是什么時候的事了。

  “光是煮粥都用精米,看來大米飯也差不到哪去。”

  勝三郎心里想著,連他自己也是一樣,平日里吃的都是玄米,也就是糙米飯。至于精米,那是大商人和將軍才能吃到的吧。

  這年代武士吃的雖說比普通人好,但也就那么回事。比如石高54萬的熊本藩主細川重賢在其所著的《肥后侯訓誡書》中就寫道:

  “三餐之外,可時時稍進點心,以為養氣。切不可吃酒。三餐湯菜,如膳所役人所備,朝夕食素,一湯一菜,午間可用魚等,亦不過一湯二菜。”

  五代將軍德川綱吉平日吃飯也不過兩菜一湯,而且還滴酒不沾。

  這年月,有糙米飯配個煮豆腐外加一條小魚,再來個味噌醬湯,那就是大餐了。

  這時只見利吉向自己走了過來,勝三郎放下了粥碗,看著他。

  利吉走到勝三郎身前,蹲了下來,對勝三郎問道:“聽你口音,不是弘前藩的人啊。從哪來的?”

  “在下是近江人。”

  利吉瞪大了眼睛看著勝三郎,繼續問道:“近江?近江的武士跑到我們弘前來做什么?”

  “我,我想來這里幫忙救災的……”勝三郎有點不好意思。一片好心打算來幫忙,結果自己差點被餓死,還讓災民給救了。有點丟面子啊。

  “武士老爺們只顧著自己,哪有閑心管我們這些窮人!”一旁的萬造忿忿不平的說道。旁邊的七八個農名聽了這話,也十分贊同,紛紛大罵起不管領民死活的津輕家。

  而勝三郎只能默然不語。

  話說自德川幕府開幕以來,為了對抗“切支丹”(天主教)的傳入,一直實行鎖國政策,對外貿易寥寥無幾。

  所以即便是再努力發展城市,在經濟閉關自守的內循環條件下,能夠起到的效果也不怎么樣。因此,支撐著幕府每年財政運轉的收入大頭還是來自田賦,也就是由農村收上來的年貢。

  大阪和江戶這幾個大城市的繁華,則是建立在廣大農村的血汗奉獻之上。

  被掠奪、被忽視的鄉村,加上絲毫不見輕松的年貢,在浮華而虛幻的盛世之下,農民們逐漸被徹底掏空,以至于這些農民無論怎么拼死拼活的在田間地頭努力,他們也很難攢下哪怕是最基本的積蓄。一旦饑荒到來,這些農民便立刻陷入了絕境。而來自幕府的漠視,也讓饑民們得不到任何的救濟。

  利吉和萬造這些饑民們,平日里遭受著嚴重的剝削和壓榨,且因為饑荒來臨時得不到救濟而憤怒,但他們也僅僅只是看到了自己和所在的村子的情況。由于遇到了趙新的救助,他們沒有再繼續向江戶的方向流動,所以更嚴重的景象他們還沒有看到。

  后世被稱為島國朱子學問家的杉田玄白在其著作《后見草》中,詳細的描述了他的所見所聞:“東北一帶的南部、輕津等地災情尤為嚴重,每日都有大量的災民棄業逃荒而去,而且猶如雨后的蘑菇一般,一片片的從農村冒了出來。然而,更殘酷的是,逃荒到他鄉也沒有余糧救濟災民。每日皆由一千到兩千人被餓死在街頭,之后又被棄于溝壑之中。”

  是的,如果趙新再往南走,到了陸前、仙臺一帶的話,就會在路上看到大片倒斃在街頭巷尾的逃難農民。

  講述了自己的情況后,勝三郎向利吉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你的這位大人是哪家的貴人?”

  “到時你自然會知道的。我們這位大人,那是天神一般的人物啊。”利吉小心的回頭看了一眼趙新,面帶驕傲的贊嘆著。

  勝三郎走過來的時候,趙新還在想事情,沒有注意到有人走近。

  幾天過去了,所見所聞,讓他十分感慨。沒想到古代的島國農民居然這么貧困,不是奴隸也勝似奴隸了。

  就說他救助的這三十多人,骨瘦如柴就不說了,除了那個剛救下的勝三郎穿了身舊棉衣,其他人都是一身破麻衣;好一點的還穿個草鞋,大部分人連鞋都沒有,全光著腳。這要是夏天也就罷了,就現在這天氣,都進入九月了,氣溫陰冷的要命,搞不好這幾天就會病倒幾個。

  他覺得自己最近怎么都得回去一趟了,糧食還夠,可衣服、鞋、鋪蓋都得買一些,不然這些人活不過這個冬天。

  看來以后救助的人還會更多,所以回去采購這事更加耽誤不得。

  另外,讓他最犯難的一個事,就是收留了這些人怎么安置啊?巖木山是重災區,跑還來不及呢;可巖木山往北就是現在的青森,那里現在只是個小漁村;往南?現在所有的災民都往仙臺、江戶跑,還有很多跑到大阪和京都。可以說,往南這一條路上,全是災民。

  如果召集一幫人去海對岸搞三搞四的搞一搞……?

  還是算了,除了錢要啥沒啥,暫時搞不動啊。

  況且,自一六四一年以后,島國的對外貿易港口只剩長崎一個了。話說幕府之所以這么做,主要目的就是禁止島國人離開島國。

  從陸奧走到長崎?天啊,還是算了吧。

  到底怎么辦?干脆給這些人留下幾千斤糧食,自己開溜吧……

  孫子(sunzei)!趙新為自己產生的邪惡的念頭而羞恥。

  趙新正開始歪樓發散著思路,耳邊卻有人大聲道:“非常感謝。若無大人您的搭救,我現在也是個死人了。”

  “啊。”被打斷思路的趙新嚇了一跳。他一看,正是被救的勝三郎正跪伏在面前表示感謝。于是他連忙扶起勝三郎,道:“不必在意。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樣的年景,誰都不易。”

  勝三郎覺得趙新的口音很怪。利吉曾對他說趙新是個貴人,他覺得不像。趙新的腔調很像江戶口音,但又不完全是。

  于是他鼓起勇氣,斟酌的問道:“閣下的穿著很不尋常,我游歷關東之地,從未見過閣下這樣的發飾和衣衫樣式。”

  “哦,你說這個……”趙新摸了摸腦袋,還是毛寸式樣的短發。再看看對面的勝三郎,哦,人家是月代頭,據說島國男子成年后都要剃成這樣。

  “我的確不是此地人士,只是聽聞火山爆發,災荒嚴重,所以本著能救一人是一人的想法,來到了弘前藩內。”

  “話說自己不是發了財良心不安嗎?什么呀,才不是呢,咱還是個好人的。”趙新一邊解釋一邊腹誹著自己。

  不容對方多問,趙新話鋒一轉,問道:“聽利吉說你是近江的武士,怎么會來這里呢?”

  勝三郎很不好意思,本想著來這里幫人卻什么也沒幫上,差點把自己搭進去,結果還被災民給救濟了。自己的這次外出歷練修行看來很失敗啊,勝三郎不禁有些灰心。

  于是又是一通噼里啪啦的講述,趙新也了解了勝三郎的情況,他覺得勝三郎這人心地不壞,難得還能想到來幫助災民。隨即提出了他的想法:“是這樣的,你看啊,現在天氣也很冷了,雖說吃的還夠,可后面再有收留下來的新人,我目前這點糧食還是不太夠的;況且你看他們都衣衫襤褸,連雙鞋都沒有,這會凍出病的。”

  “是啊。”勝三郎也是十分感慨。“那么我可以做些什么呢?”

  趙新道:“你先跟大家熟悉幾天,了解一下情況。然后我要再去運一些糧食、衣服、鞋子來。唔……我大概要離開幾天,而這幾天你就幫我管理一下這些人。”

  勝三郎低頭想了想,很爽快的答應了趙新的請求。

  幾天之后,趙新這支難民隊伍已經擴大到了三百人。

  他們這群人并沒有停留在原地或再是向南走,而是轉頭一路向北,來到了青森町附近的樹林中。

  趙新分別向利吉和勝三郎交待完事情,并將之前采購的糧食等全部從玉佩中取出交給利吉和勝三郎管理。

  他又擔心自己走后,難民們會發生騷亂,于是又召集所有人,說明自己要去采購糧食衣服鞋帽等給大家過冬使用。

  趙新這么一說,引起所有難民的驚訝,也讓很多人感激零涕,當場發誓會安靜的等待大人歸來。

  當趙新把事情都交待完畢,隨即告別利吉等人,轉身向密林深處走去。

  等走了差不多三百多米遠,他便找了一顆大樹,左右四下查看了半晌,隨即掏出玉佩,一轉眼人已消失不見。

  而不遠處,趴在灌木叢中偷看的勝三郎已經是目瞪口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