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三國第一狠人 > 第714章 祭奠劉備,關公殺人!

關羽走出中軍大帳,站在營帳門口,神態不斷的變化,從失神,再到悲痛,然后是無奈,最后轉為了憤怒。關羽和劉備、張飛決裂,當初是為了保護兩人。他的想法也簡單,劉備和張飛能好好活著,一切就很好。可是現在,連他最基本的念想,也徹底沒了。閻行掌握了大勢,可以不殺人,或者選擇放走,或者是生擒,總歸是有辦法的。可是,閻行殺了人。一切都是閻行的錯,是閻行殺了他的大哥。關羽沉默許久,回到自己的營帳,帶著親衛去把劉備和張飛的尸身迎回來。然后,他又讓人打水拿來衣服,替劉備和張飛洗漱更換衣服。關羽看著劉備身上的傷口,看著張飛身上大大小小的窟窿,心如刀絞,更是殺意澎湃。多年分隔,再見卻是天人永隔。關羽喃喃自語,說著三兄弟昔日相見的場景,說著黃巾之亂的同生共死,說著顛沛流離的不離不棄,說著昔日的一幕幕。關羽回憶著昔日,淚流滿面,身體都輕微顫動。許久后,關羽的情緒恢復。他眼神變得肅殺了起來,擲地有聲說道:“大哥,是我對不住你。三弟,是我沒有照顧好你。今天,我替你們報仇,用閻行的血來祭奠你們。”
關羽站起身,提著青龍偃月刀走出營帳。他找士兵詢問了閻行的營帳,徑直到了閻行的營帳外,高聲道:“閻行,滾出來!”
閻行正在營帳中休息。他心中有些窩火。這一次歸順陸玄,原以為按照鐘繇的分析,他替陸玄殺了劉備和張飛,應該得到嘉獎,會得到陸玄的器重。沒想到,陸玄什么都沒有表態,什么都沒給,也沒說對他的安排。一切的一切,都超出預料。閻行有怒火,也沒發出來,而且他安排了人去請鐘繇,得到的消息是鐘繇正在和郭嘉、荀彧、荀攸這些人聊天,暫時沒有空閑時間。閻行是孤零零一個人,沒有任何的背景。如果當初在漢中,他真心歸順陸玄,或者說在西涼,他拿下韓遂后,轉而又拿下鐘繇歸順陸玄,一切都不一樣,可是一切都晚了。反而鐘繇不一樣。鐘繇是潁川系的士人,有太多的人脈關系。現在閻行不怎么搭理他,反倒和老友們聊天去了,閻行很是憤怒。在閻行心中不舒服的時候,忽然聽到喊聲傳來,而且是囂張的喊聲。閻行徹底怒了,大踏步的走出來,更是殺氣騰騰。他注意到關羽臉上的衣著,卻不認識關羽,沉聲問道:“你是誰,如此的猖狂跋扈,活得不耐煩了嗎?”
關羽冷冰冰道:“關羽!”
“關羽?”
閻行眨了眨眼睛。他忽然想到,這是劉備的二弟。曾經,關羽和劉備決裂,歸順了陸玄。因為閻行不認識關羽,對關羽的消息也不清楚,畢竟他一直在西涼。之前跟著韓遂進入漢中作戰,見到的是趙云和甘寧這些人。閻行看了眼青龍偃月刀,不認為關羽敢出手,他沉聲道:“你是關羽,你要干什么?”
關羽冷聲道:“殺你!”
“好大的膽子。”
閻行心中本就有怒氣,聽到關羽的話,呵斥道:“我閻行歸順了吳王,就是吳王的人。你殺了我,吳王絕對不會放過你。”
說到這里,閻行更是拍著胸脯挑釁,高聲道:“我殺了劉備,那又怎么樣,你有膽量來殺我啊。”
關羽微瞇的丹鳳眼,瞬間睜開,一踢青龍偃月刀的末端,青龍偃月刀順勢而起,在空中一轉,刀刃落在地上。關羽拖著刀,就往前沖。踏!踏!!兩步踏出,關羽第三步落下的瞬間,借助力量一躍而起。雙手握刀,凌空斬下。青龍偃月刀在空中劃過,仿佛是一道閃電劃過,絢爛且迅猛,一瞬間就到了閻行的頭頂。閻行神色大變。他沒想到在營地中,關羽真敢出手,讓他分外的詫異。倉促間,閻行拔劍出鞘,抬起格擋。鐺!!刀劍撞在一起。青龍偃月刀霸道的力量沖擊,瞬間就撞開劍刃,刀刃勢如破竹的落下,斬在閻行的胸膛上。一刀,開膛破肚。鮮血迸濺,閻行慘叫一聲,身軀轟然倒在地上。關羽看了眼死去的閻行,吩咐親衛把青龍偃月刀送回去,徑直朝中軍大帳走去。他求見陸玄,進入營帳見到陸玄后,撩起衣袍跪在地上,叩頭道:“末將擅殺閻行,請大王責罰。”
陸玄有剎那的疑慮。旋即,瞬間明白了原因,問道:“你因為閻行殺了劉備和張飛,就跑去殺了閻行?”
關羽說道:“大王明察秋毫,末將有罪,請大王降罪。”
陸玄審視著關羽,眼神沒有憤怒,吩咐道:“閻行歸順吳國,也是有功勞的人。你擅殺閻行,這事情不能算了。來人,把關羽拖下去,杖責三十。”
關羽跪在地上愣了下。杖責三十?他可是殺了閻行,就這樣嗎?“愣著干什么,拖下去。”
陸玄再一次下令。士兵走到關羽的面前,擺手道:“關將軍,走吧。”
關羽回過神,他看向陸玄的眼神,多了一抹感激和感動,再次鄭重向陸玄叩頭行禮,起身就大步往外走。不多時,營帳外傳來砰砰的杖打聲音。陸玄聽著聲音,輕笑兩聲,思索一番,又安排人去通知賈詡來議事。與此同時,關羽被杖打的消息,也傳到郭嘉的營帳中。郭嘉、荀彧、荀攸、荀諶和鐘繇正在聊天。這都是潁川出身的謀士。尤其荀諶、荀彧和荀攸三人,是一家人出來的。郭嘉詢問了關羽被杖責的來龍去脈,說道:“關羽殺了閻行,大王的處置,讓人有些詫異,沒有更多的處置,沒有罷官下獄,只是杖責三十軍棍。”
荀彧感慨道:“所以說,咱們的這位大王,英明神武,手段前所未有的高明。”
鐘繇問道:“文若,何出此言?”
荀攸、郭嘉和荀諶也看過來,等著荀彧解釋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