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三國之袁家長子 > 第546章 拔苗助長
  只見八匹馬,拉著一輛鐵輪的大車,行駛在鐵軌上。

  剎那間,袁譚的思緒似乎回到了后世,正坐在電影院里看電影。

  師爺和縣長、縣長夫人正坐在馬車中,吃著火鍋唱著歌。

  ......

  旁邊劉洪、徐岳、楊偉、韓翊、顏斐、管承等人也在。

  “公子!”

  幾人上前行禮。

  “元卓公,諸位,今天倒是個好時間。”

  袁譚拱了拱手,收回了驚訝的目光,恢復平靜。

  劉洪字元卓。

  他是大牛,袁譚必須要尊重,至于其他人,則簡單拱手示意便可。

  馬鈞三人也跟了過來,因為馬鈞的口吃,介紹工作主要還是由蘇越來開口:“公子,根據慣性定律的指導,元卓公等人推斷,如果沒有阻力的話,運動會一直進行下去。

  而經過我們的試驗,鐵軌和鐵輪的接觸,會極大程度的減少阻力的產生,所以,我們就做了這個試驗。”

  “好好好!”

  袁譚拍著手,一邊圍著馬拉火車轉,一邊不住的贊嘆。

  他忽然發現現場還有幾個陌生的面孔,有老有少的樣子。

  注意到袁譚的目光,管承自豪的上前介紹道:“公子,這幾位都是墨家的傳人,先秦時,墨家遭到迫害,很多人開始向東遷徙,某之前往來遼東時多有接觸。

  后來見公子重視匠術,便將他們舉族都搬遷到了東萊郡!”

  “好,好,好!”

  袁譚忍不住連夸了三聲好。

  相對于普通人只知道掠奪金銀財富,管承這個曾經的海賊頭子,已經知道掠奪人才了!

  “記功勛,記功勛,以后墨家但凡有發明創造,管都督都要額外單獨得一份功勛!”

  “嘿嘿,某等多謝公子!”

  管承帶著幾位墨家傳人敬禮。

  袁譚接著看向那幾位墨家傳人,道:“我早就仰慕墨家的機關之術,元卓公,不若把在太學中成立一個墨家學院,也讓墨家的文化瑰寶,引入其中,如同儒家、道家、法家、農家學說那般。”

  劉洪捋了捋胡子,道:“唯,公子此言大妙,墨家傳人在其他定還有傳人。

  匠人之術若能入太學,對匠人也是莫大的激勵。”

  作為一定意義上的科學家,劉洪對墨家、匠術之類的自然更加推崇。

  聞言,那幾個原本只是淡淡行禮的墨家傳人,登時全部跪倒在地,哭訴道:“多謝袁公子,多謝袁公子,墨家祖宗在天之靈若是得知,也會感謝公子,保佑公子!”

  袁譚攙扶起這些人,口中道:“快快請起,快快請起,墨家之術,造福的是天下,是人道。

  孤寡之人,以為奇技淫巧,不過是閉目塞聽罷了。”

  眼見馬拉火車都發明了出來,袁譚決定再拔苗助長一波。

  他拿出筆,手繪了一張滾子軸承的草圖,道:“車子運行的阻力,不但來自于輪子,也來自于軸承,若有這種軸承,加以油脂潤滑,是否可以大大減少阻力的消耗呢?”

  墨家中一個青年,眼睛亮起,道:“須要滾子大小一致,軸受內腔相同方可。”

  袁譚點點頭:“自然要提高工藝,把鋼珠大小一致,與軸受內腔幾近相仿。”

  眾人紛紛討論起來,一時間又掀起學術的小高潮。

  袁譚趁熱打鐵道:“我常在想,人力有窮盡,能否有一種力來代替人力呢?”

  馬鈞道:“水流之力,龍骨水車便是此例,加以機關齒輪,甚至可以短距離運輸等。”

  袁譚知道這家伙是龍骨水車的發明者,接著提點:“正是,然而這個運用范圍太過狹窄,我在軍中行軍,時常見鐵鍋燒熱水,產生大量氣體,把鍋蓋頂翻。

  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力,如果持續的不斷燒水,加以密封。

  這樣導致鍋蓋不斷的起來,可否形成一種力傳遞出去呢。

  我們輔以機關軸承之類,是否可以代替馬拉或者人力,并最終應用在馬車和輪船之上。”

  “這,這,這,從理論上說,是可行的!”

  墨家的一個青年震驚中開口道。

  “袁公子思維之奇,實在令我等汗顏!”

  “袁公子能思慮出人之道,區區水動機關,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群科技狂人圍在一起,瘋狂的討論起來。

  他們的馬屁,自然是象征性的說下。

  眼見不少人迷瞪,袁譚也是知道這次拔苗助長的幅度差不多,不能再拔了。

  只要他們能把蒸汽機發明出來,第一次工業革命就將在漢人的土地上提前開始。

  領先世界一千多年的科技,足以橫掃地球。

  其實作為理科生,別的不說,火藥的發明,袁譚還是能做到的。

  不過是幾種材料,進行比例的搭配。

  只不過目前他沒有建立起穩固的根據地和強大的軍事力量,還不敢輕易的拿出這種魔鬼。

  畢竟火藥太容易被仿制。

  當政治體系完備的時候,運輸達到一定水準,火藥的發明自然可以提上日程。

  到時候,敵人仿制的速度,趕不上他征討的步伐便可。

  ......

  離開了這邊,袁譚少不了也到其他部門巡視一番。

  作為青州的老大,袁譚需要用這種方式向別人宣示地位。

  高高在上,只會讓他和基層割裂。

  一番巡察后,就在袁譚準備返回內院的時候,諸葛玄急匆匆的趕過來。

  方才巡察治中的時候,諸葛玄因為到基層去了解一些法的合理與否,并未在場。

  看到風塵仆仆的諸葛玄,袁譚心中不由得感慨,歷史上諸葛家能起來,也是有一定內在原因的。

  見到袁譚,諸葛玄躬身一禮,袁譚也快走兩步,扶起諸葛玄,道:“諸葛公,何事如此匆忙啊!”

  諸葛玄道:“公子,實是有一事,不得不奏請。

  我們青州驟行法治,但人手短缺,使得普法工作未能及時下傳。

  而元皓公刑法,又以嚴酷著稱,使得青州的監獄,如今已人滿為患。

  我已令人到獄中宣揚青州之法,但為今之計,為理之計,還應大赦方為妙。

  畢竟法不是為了法,而是為了導人守法,法之根基應為公俗良知,為天下大同之理。

  而法未能及時下傳,我等亦有過錯啊!”

  袁譚仔細想了想,諸葛玄這番說辭,確有一番道理。

  此時刑偵手段不夠,存在大量的冤假錯案。

  其實古代人也知道,所以經常會有大赦。

  赦免那些并非罪大惡極的罪人。

  想到這里,袁譚開口道:“正當如此,我們不妨去見一下辛毗。”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