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萬法無咎 > 第三百五十六章 念動再精進 九轉見真容
  縱然以歸無咎的深湛定力,此時亦難以抑制心中喜悅。

  因為他此時已敏銳的察覺,今日所得這“突破”之大。

  首先,歸無咎對于自己的道緣感應絕對自信,如果連他也做不到“視自己所立之道如敝履”,那么前古紀元以來,其余一切成此道者,在道境這一層次,一定不能做到。

  其次,心情先生作為辰陽八劍創立之人,其境界修持乃是周天中有數的巨擘大能。以他今日境界,若說沒有第二種真流劍道傍身,歸無咎是決然不信的。若是他在和歸無咎的這一戰中動用了類似手段,先前的歸無咎定然不能抵擋。

  這充分說明了此道似乎暗藏一個極大的天塹,哪怕是心情的道境分身,亦不能在紫薇大世界復現。

  再有,心情先生曾言“鶴博”是他二境之前游歷森羅世界的化身,更是充分引起了歸無咎的留意。

  歸無咎立刻有了一個猜測——

  按照常理而言,這掌握第二種真流劍道的法門,當是道境之后的某一重境界,利用諸如忘我、化身一類的法門,方能證得,最后合于一身。

  如今這玄妙功果,卻為歸無咎、軒轅懷所完成了。

  只是其中玄理究竟在何處,歸無咎還需要仔細參詳。

  破解的線索,就在于軒轅懷所動用的、威力超邁自己之上的“軒轅”那一劍。

  于是……

  歸無咎再動反復動用兩種劍道三千余次。

  他的身軀,宛若一座巍峨巨像;而那三千萬里地域,好似被他從紫薇大世界中割裂開來的一方獨立小界。完全超越法力制約的浩瀚劍意,儼然與真正的星河川流無異,博大深邃,沒有盡頭。

  一邊推演,一邊回憶觀察軒轅懷那“軒轅”一劍,與自己本來劍道的異同。

  如此神觀反復,歸無咎終于發現了線索——

  似乎空蘊念劍和辰陽八劍的一切差異,就都包含在“軒轅”一劍之中了。

  以規模而論,恰好是八分之一。

  甚至歸無咎心中忽地有了一種直覺,翌日若是自己得了第三種真流劍道,其與紫薇大世界的差異,同樣也會是八分之一,且能夠如“軒轅”一般,定名于一劍。

  歸無咎精神一振,循此而去。

  浩瀚神意推演之下,歸無咎對于劍道的認識,又有了提升,一舉攀升至道境所不能及的奇異境界。

  劍道所謂的十六取八,半數之限,倘若為物象所迷惑,以為劍道中真的有一十六個實體,譬如編號為一至十六的十六塊石頭,不同的劍道就是十六實體中任意選取八個,那就大錯特錯了。

  如此一來,除非空蘊念劍和辰陽八劍正好是不重復的八個,否則各自八劍之間,必然有完全重復、異名同質的;且天下真流劍道之總數,也必然限定在一萬二千余種。

  這當然不合理;真流劍道,無窮無盡。

  在歸無咎的認識之中,真流劍道,大約可以譬喻為一團十六升的活水,而人力所能及之所得,卻是相當于將這十六升活水,倒入八個容量一升的容器之中,恰好取其半數。

  每人所得之半,乃至每一個容器之中的內容,都各自不同。

  在辰陽劍山時,歸無咎明悟“十六取八”之真義后,更是將辰陽劍道所不及的一半,稱作“虛劍”。若依此法,他的空蘊念劍也有“虛紫薇”、“虛清綺”等劍名。

  但此時此刻,歸無咎認識陡然上升一層。立刻省悟,此等觀想,尤有精進改善之余地。

  其中最致命的一點是,此等設想,并不能解釋兩種劍道的差異,恰好是八分之一。

  對于知見中所未有之物,觀想其形其理,本是千難萬難;但是歸無咎觀想過末拿本洲、模擬過太質之氣流動,此中積累豐厚已非常人可比。且如今神觀紫薇,心境算力皆是道境中前所未有,全力推動之下,竟爾將這關門堅定有力的叩開。

  故而,在歸無咎的神意觀想之中,構成了一個新的理念。

  劍道真流一十六法,不再是割裂之物,而是一枚明珠。

  圓坨坨,光爍爍,精純無二之整體。

  這一枚明珠本是不見不聞,超脫六識之上,唯有以“陰陽相對”之法,一二再,再而三,三生萬物,拆解成八,方能窺見真容!這就是為何各自證得,真流劍道,無一例外,統歸八數。

  但是,這“八數”,還不是全部。

  因為這一枚明珠,在你剛剛捕捉到的一瞬,或許其自由無序轉動,依稀見能見輪廓;但是這終究只是一瞬而已,一旦法訣已成,等若“切實”望見,其必如如不動。放眼去觀,描摹其形,所謂“八”者,其實是他的正面;至于這大道的背面,卻是你永遠看不到的。如果正面是八,那么總數自然就是十六。

  這便是“十六取八”。

  可見者有八,不可見者八,合為一十六數。

  從“一分為二”的虛實定名,到劍道真流的正反兩面,歸無咎的認識,陡然又拔高了一層。

  那么是否有方法令這明珠轉動,又或者自己改變觀察的視角,看到這“劍道”的背面呢?

  但凡道行達到這一步的人物,無不是紀元一出的人杰,幾乎立刻就能推演出可行的方法。

  令這“劍道”偏轉,似乎是虛無縹緲,難以做到;但是我之神意既然能夠觀察到這明珠的正面,并且從道理上將其拆分為八,未必不能己身游動,環繞這明珠而行。

  甚至于為了與此二倍八分一十六道契合,在神法觀想之中,環繞此明珠,劃下一十六個等分的據點,然后己身依次游動,逐漸偏轉十六分之一。

  如此,并不需要挪動一十六次,返歸原位才算成功;事實上,只需要先后挪動八次,經歷九個不同的點;則第九點正好在第一點的背面,已然能夠完全窺見了此明珠之全貌。

  但是事實上,卻是幾乎不可能的。

  因為窺見真流劍道,非得有大勇氣、大智慧,大機緣,慧心直視,方能見之。一旦達成,你與自己所得八劍劍道之間,猶如有一道絲線極牢牢鎖定,須臾難分,頑固程度,甚于神魂之于骨肉。一旦強行將其扯斷,即永遠喪失,再不得見。又如何能夠偏轉十六分之一,來到相鄰的視角上?

  除了得法之初的宏觀一瞬,其后必不能見之。

  倘若依據自己原先所持之道,任你智力驚人、勇猛精進,定然不可能全見一十六法。

  無論是軒轅懷依據辰陽八劍,那想象中的八招“虛劍”推演成出來,還是歸無咎從空蘊念劍中推演出“虛紫薇”一類的劍民,都注定不可能成功。

  這便是當初念劍演化圖上的“圓外之域”,早已天塹永隔。若是打破,辰陽八劍即非辰陽八劍,空蘊念劍即非空蘊念劍。

  既要切斷這頑固的聯系,又不能脫離對這一粒明珠、劍道真流的把握,唯一可行的辦法,便是借用旁人之道——自己見識深徹的另一種真流劍道。

  二道轉換之間,等若你向旁邊走出了一步。

  歸無咎明悟了一件事——

  雖然自己的辰陽八劍,看似到了完全掌握的地步,連最終的“根本一劍”也能動用,完全不亞于心情本人及軒轅懷;但是這其實并不是原本的“辰陽八劍”了。

  軒轅懷也是如此。

  或者說,法是其法,理是其理;但是“法理”只是渡河之筏,背后所能窺見的十六分之八、或云一圓之半的劍道真流,卻不盡相同。對于習得第二種真流劍道之人,其注定只能偏移“一步”,也就是圍繞著真流劍道實體、那一粒明珠,偏轉十六分之一。

  和原先劍道的差別,便注定是八分之一。

  接下來的道途,就是借鑒旁人,習得第三種真流劍道、第四種真流劍道……直到第九種真流劍道。

  自己的根本大道,直觀十六分之八。

  每偏轉一次,新見劍道陰影背后十六分之一。

  直到習得了第九種真流劍道,等若自己立身處,完全挪到了最初立身方位的“背面”;整個劍道真流,完全得見。自此以后,盤旋往復,一十六劍盡收藏。

  故而劍道真流,是十六劍;是八劍;也是九劍。

  經由踏出八步,轉化九個不同的視角,可以盡窺一十六劍之全貌。只是初始視角是“我道”,先得一半,成立八劍為根基;其后每一次轉化視角,得到八劍之一。

  當然,在同一個時間,只能取法十六分之八,這道天塹并未被打破。只是這十六取八并非是固定的,而是成了流動形態;世間再無自己不能見、不能聞、不能用的“劍道”。

  此念一旦明晰,歸無咎自是心中了然,辰陽八劍與空蘊念劍的異同處,將那八分之一凝聚合一,亦可定名為一劍。天空幻化,妙心殺絕,其于歸無咎本人劍道最為親切、性相最近者,當是殺劍!

  以現有的法理觀之,辰陽八劍之余空蘊念劍的差異,是散落在八劍之內,并非正好就是“殺劍”;歸無咎所要做的,就是調整辰陽八劍道理與其背后映照的劍道真流歸屬,將所有的差異,盡數調整到“殺劍”之中。

  名不變,法不變,隸屬劍道真流變化,使用出來的神通效用,卻是絲毫不變。

  這調整成功,“習得”辰陽八劍之舉,才算是徹底大功告成。

  而軒轅懷身負無情之心優長,且歸無咎命名“軒轅”暗合玄機,卻是令他這一步得以極快的完成。而歸無咎想要煉成,卻需要至少相當長久的時間。

  當然,這也不必抱憾——

  因為這一步,最早也是逸步幽玄間的人物,方才開始證得玄機;下一個境界,方得著手修煉;如心情正身之境界,方才最終功成。

  這窺見真容之后的完整劍道真流……

  歸無咎心中一旦形成這個念頭,此物之名目立刻撲面而來:

  劍果。

  。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