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我的蒸汽大明 > 第三章 京官不易啊
  應天府。

  故名建康,五十年前被北蠻攻占后,改名為集慶路。

  洪武帝起義后,親自帶兵分三路用十天時間攻破集慶路,改集慶路名為應天府,后在此建都。

  彭克沒有親歷過那場大戰,但是聽他老爹說,自家爺爺當時是跟著洪武帝攻入應天府的一員偏將。

  當時殺的那叫一個天昏地暗,十萬大軍殺到最后能囫圇站著的只剩下不到兩萬。

  彭克的爺爺當時穿的第一代蒸汽動力鎧甲都壞了四套,才攻克下了應天府。

  后來墨家還因為這場攻堅戰的寶貴經驗,為明軍進行了裝備大換代,這才真正對北蠻徹底奠定了裝備優勢,一鼓作氣的將他們趕回到了長城外。

  如果說李云龍炮打平安縣城是二戰轉折點的話,這場應天府之戰就是大明立國運的轉折點,極其重要。

  可惜,彭克晚來了那么幾十年,錯過了這場足以載入史記的戰役,無法親眼目睹。

  此時彭克走在應天府城內南部的民居市肆,能夠映入他眼簾的只有繁華與熱鬧。

  洪武帝定都應天府后,把應天府城墻圍合的老城分為3部分。

  西北軍營、東部皇城、南部民居市肆。

  老城的南部以夫子廟為核心,東西至城墻,南至中華門,北至白下路,是應天府內居民最密集的地區,也是最繁華的地方。

  不時有從城外鄉下挑著擔來賣新鮮蔬菜蛋果的平民,在集市上隨便找個空位,擺攤售賣自己的農家產品。

  也有很多住在城內,專門做些小吃營生,供來往旅客食用的小攤販,正在沿街叫賣。

  “好吃不貴的肉包子,一文錢一個!”

  “個個肉餡飽滿的餛飩,趁熱出鍋,三文一碗!”

  “糖葫蘆,正宗米縣山楂制成的糖葫蘆,一文一支,酸甜可口!”

  “餡餅!香噴噴的透油大餡餅,一文錢兩個!”

  從中華門一進入城區,兩邊街頭小販不斷的叫賣聲,就吸引住了彭克的注意力。

  聞著不斷飄來的香味,在火車上沒吃什么東西的彭克突然就感覺有點餓了。

  “阿竹,去買幾個肉包子墊墊肚子。”

  彭克揮了揮手,阿竹就應聲小跑到了包子攤上,買了七八個大肉包子遞給了彭克。

  隨意分給了一直站在身后護衛他的阿虎幾個后,彭可捧著個熱氣騰騰的大包子就咬了一口,立馬爆滿的油脂就在口中炸開。

  “這用料挺足啊!”

  彭克吃的滿嘴留香,不過三五口,就吃掉了一個包子,滿足的嘆了口氣。

  這樣一個包子,估計尋常人吃四五個,就已經足夠果腹了,算下來只需要花四五文錢,就可以飽餐一頓,而且油水還很多。

  “還是太平年好啊,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彭克捧著包子有些滿足的說道。

  應天府已經遠離戰亂三十多年了,民生也早已恢復,頗有故宋風韻。

  比起戰亂年間,二兩銀子都買不到一石米的情況,現在物價早已趨于平價。

  如今一兩銀子就可以買兩石大米,而一石大米接近95公斤重呢。

  上等豬肉更是兩分就可以買1斤,一分二文即可買一斤上等羊肉,一整只活肥雞也不過四分即可買到。

  哪怕最貴的牛肉,也不過七分五文即可買五斤。

  明制,一兩白銀當十錢,一錢當十分,一分當十文,而一文就是最小的貨幣單位,當一銅錢。

  一千銅錢為一貫,當一兩白銀。

  而一位大明普通百姓,一年收入20兩白銀實屬常態,像屠夫,還有這些賣吃食的小攤小販,一年凈收入三十兩白銀更是不稀奇。

  彭克他們家懷寧侯府的一名小廝一年都有20兩銀花,馬夫更是有40兩白銀的工錢。

  不算主家逢年過節的各種打賞,且在府內吃喝住全包的情況下,他們的工資就已經完全可以讓一大家子人都生活的很好。

  雖然無法做到頓頓吃肉,但是隔三差五吃一頓肉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這在五十年前北蠻攻破故宋,山河飄零的那個年代,簡直想都不敢想。

  現在一家七八口人的普通農民只要稍微勤快一點種地,再隨便鉆研一點營生,吃飽喝足不說,幾年里蓋個優質磚瓦四合院也完全不成問題。

  而且洪武帝作為從民間崛起的帝王,深知貧民不易,針對無家無戶之人,是有善政的,偌大的一個應天府內,找不到一個叫化子和流浪漢。

  洪武帝登基后就曾下詔,設養濟院收無告者,月給糧。

  設漏澤園葬貧民,天下府州縣立義冢。

  又行養老之政,民年八十以上賜爵。

  復下詔優恤遭難兵民。

  按照制度,每個縣都有養濟院免費收留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和叫花子,并且每人月給太倉米三斗,歲給甲字庫布一匹,維持個最低限度的吃穿還是沒問題的,可以救急。

  而入養濟院的條件是,查都城內外之老疾孤貧者,籍其年以請。

  甚至因為養濟院的待遇好,以至于某些人發達了也不走,或者有吃有喝的人也跑到養濟院掛名混一份救濟的人也不少。

  沒辦法,只要是善政,就會有鉆空子撈好處的人。

  作為錦衣衛指揮使,彭克見過太多相關的匯報了,但是也都無法有效杜絕這種事情發生。

  不過大明國力強盛,也能忍的起這些鉆空子的人,為了不讓他們鉆空子,直接將養濟院取締是萬萬不可的。

  “哎...”

  想到這些,彭克反而有些惆悵的嘆了口氣。

  洪武帝對普通百姓,可以說是哪哪都好,完全稱得上是一位雄主明君。

  但是對他們這些當官的,可就完全是另一個態度了,苛刻到令人發指。

  他堂堂正三品武官,月俸也不過才35石大米,年俸420石,別說是和故宋相比了,就連兩千年前的強漢都比不過。

  漢朝九卿一年還有兩千石的俸祿呢!

  而且他這420石還不是實發!

  足額給官員支付大米作為俸祿只在洪武朝前期維持了一段時間而已。

  到了現在,官員俸祿中的大米比率就不斷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絲、棉等實物。

  雖然說絲綿確實也是好東西,可以換錢的。

  但是戶部給折算的比率卻并不是按市場價格,而是按人為制定的非常低的比率給予支付的啊!

  戶部折算下給發的絲綿,只有市場價的十分之一而已!

  一年實際上拿到手的東西,只值大概200多石而已,折合白銀不過100兩!

  正三品的大官啊!拿到的俸祿只相當于兩個半馬夫而已!

  懷寧侯府上下幾十號人呢,可全指望彭克和他老爹養活呢!

  要不是他爹作為與國同休的侯爺,另有其他進項,而彭克自己這幾年私底下也沒少琢磨一些營生。

  懷寧侯府上下幾十號人早就得和他們爺倆一起上街喝西北風了!

  做京官,大不易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