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我的蒸汽大明 > 一百五十六章 倉廩實而知禮節
  還別說,這何羅魚看起來非常丑陋,但是做成菜之后,還是很誘人的。

  不管是清蒸、紅燒還是做成生魚片,都別有一番風味。

  而且做成菜之后,倒是也不丑陋了。

  趙柳生等移民們,在這些何羅魚做成的美食端上桌子后,立馬就將其分而食之,大呼美味。

  不管怎么說,這也是肉呢,來參加移民的百姓,大多生活條件都不太好,家里一個月能吃一次肉都算不錯了。

  現在有海魚吃,雖然口感吃起來一點都不像肉,但是也足夠讓他們大呼美味過癮了。

  至于這何羅魚沒煮熟之前的丑態,大家早就都拋到腦后了。

  對華夏人來說,只要能吃,好吃,長得多丑多惡心都不是問題!

  美美的吃了一頓何羅魚大餐后,移民艦隊也差不多要到目的地了。

  站在甲板上,已經可以看到對岸的遼東大陸了。

  午飯后,再過了一個時辰,這支擁有八艘大型運輸船的艦隊,便在遼東金州港靠岸了。

  在士卒們的指揮下,移民們以戶為單位,有秩序的下了船,在金州港最近兩個月剛清理出來的空地上集合。

  一下船,趙柳生就看到金州港一片繁忙的景象。

  一堆用蒸汽機驅動的大型機器,正在不斷的吊起十分沉重的鋼鐵,運輸到港口上新開辟的地方。

  無數頭上戴著鋼盔的工匠,正指揮著工人們,擴建著這個遼東天然的深水港。

  哪怕現在已經要入冬了,天氣十分寒冷,但是每個工人頭上還是大汗淋漓。

  帶著這群移民的官吏,見趙柳生他們很好奇,便笑著解釋道:

  “工部有令,金州港要擴建到可以同時容納超過五十艘大型運輸船,和三十艘軍艦的規模。”

  “以后將成為遼東艦隊的主要基地。”

  “金州港擴大了,也能更方便讓山東的物資送到遼東,而且駐軍也會增加,這樣你們以后的生活也會更加安全。”

  “光是一個金州港,擴大后一次就可以從山東運來三萬將士!”

  “物資更是一次可以運超過二十萬石的糧食!”

  現在的金州港,雖然也是遼東艦隊常用的一個基地,但是只能容納十艘四千料的運輸船和十二艘軍艦同時停靠。

  對之前人口只有五十萬,而且幾乎全都是軍屬的遼東都司來說,是夠用了。

  不過對于接下來要移民百萬以上的遼東布政使司來說,肯定是不夠用的。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在水路上同樣也通用。

  官吏將這件事情告訴移民們,也是在安他們的心,讓他們知道,朝廷將他們移民過來,并不是不管的意思,遼東是會被大力發展的。

  果不其然,在聽了官吏的介紹后,這群移民們也都安心了不少。

  金州港越大,他們越有安全感啊。

  遼西走廊那邊,如果北蠻勢大,是有可能將遼西走廊占據走的。

  過去一千年里,除了大明和盛唐之外,其他任何中原王朝,都沒有再占據遼西走廊了。

  來遼東的移民,也難免擔心。

  雖然現在洪武帝是猛的一塌糊涂,將北蠻壓著打,但是以后的事情誰都說不準。

  他們移民到遼東,那是要扎根世世代代生活的。

  萬一幾十年后,大明軍力衰弱了,遼西走廊被失,那遼東的百姓,從陸上,和大明可就斷絕聯系了,成了一片飛地了。

  現在朝廷努力擴大建設金州港,以后萬一要是遼西走廊失守,至少還有一條海陸線能支援遼東。

  北蠻再厲害,那也不可能跑到海上來。

  這樣至少遼東還是進可攻退可守的。

  大家的土地有保障,才能安心生活下來啊。

  趙柳生與其他移民們,都滿意的點點頭,用期待的眼神打量著腳下的金州港,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完全擴建成的金州港,會是什么樣的。

  “走吧,我帶你們去移民點。”

  官吏按照大家的移民證,將這批三千多位移民,分成了三個隊伍,分別給他們安排了車隊。

  這批移民大部分都是山東本地的移民,少部分是像趙柳生這樣動作比較快的其他地方移民。

  他們的運氣都不錯,大多都會移民到金州附近新開辟出來的村莊。

  整個遼東,要論哪里生活最好,那肯定是原遼東都司的治所,現遼東布政使司的衙門駐地遼陽府!

  只不過遼陽府已經被遼東都司開發十多年了,整個遼東五十萬百姓,有半數都聚集在遼陽府附近,大部分都是遼東都司的軍屬。

  這塊地方,是容納不了多少移民的。

  而除了遼陽府之外,遼東第二好的地方,應該就是金州了。

  畢竟這里有金州港,等以后金州港擴建之后,金州應該會成為遼東最重要的樞紐,商業極度繁榮。

  而商業繁榮帶來的,便是大明內陸的各種物品,都能在金州買到。

  能定居在金州附近,對來遼東的移民來說,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了。

  想要回鄉探親什么的也比較方便。

  趙柳生臉上帶著喜色,照著移民署的官吏安排,上了一輛蒸汽運輸車。

  車上,坐著的人大部分還是和他們夫妻倆在蓬萊時的同乘移民。

  不過也有幾位不認識的。

  特別是,其中有一個老漢,頭發都已經半白了,和老伴拉扯著兩個半大小子,看著讓人還怪可憐的。

  趙柳生一路上見到的大部分移民,都是以青壯年為主,20-30歲。

  很少有超過40歲的。

  畢竟移民這種事情有風險,要有沖勁,敢賭的人才會報名。

  大部分報名移民的,都是在當地無什么田產,或者田產不夠養活自己的青年,以及家中分不到家產的老二老三。

  大明上到權貴,下到普通百姓,那都是奉行嫡子傳承制的。

  只有嫡子能傳承家里的大部分財產,二三四子,哪怕同樣是嫡出,也只能分到一點點浮財。

  畢竟大部分平民家里的土地,都只有十多畝,也就剛好只夠一家人吃飽而已。

  如果分家了,將土地均分給所有孩子,一家三五畝地,那就全都吃不飽了。

  還不如將所有的土地都留給一個孩子,這樣至少還能保證有一支能生活得好,甚至以后有機會翻身。

  所以大明的普通百姓們,一般成年后,非嫡子就需要自謀出路了。

  或進城打工,或者在父母的支援下,拿一筆錢去租田做佃戶。

  不過現在多了一條路,可以報名參加移民!

  所以大部分報名遼東移民的,都是趙柳生這種因為種種原因,家里無產。

  或者是家中二三子,繼承不到家里土地的貧民。

  少有年紀都五十出頭了的老人還來移民的。

  不怕病死路上嗎?

  不只是趙柳生,車里的其他移民,也都好奇的看向了那帶著兩個半大小子的移民家庭。

  一個比較外向的大漢,直接便問道:“這位老丈,您這年紀了,也來報名移民啊?”

  “這兩個半大小子是你的孫兒輩吧,家中的兒女呢?”

  那位半截身子都快要入土了的老頭緊了緊握緊孫兒的手,抬起頭用渾濁的眼睛看向了其他移民。

  “我兒子兒媳,因為家鄉鬧的瘟疫,都病死了,就留下了這一雙未成年的娃娃。”

  他嘆了口氣:“老頭子我種了一輩子的地了,只不過一直都是幫別人種地。”

  “一家人累死累活,也不過勉強可以活下來罷了,要是遇到了災年,恐怕活都沒辦法活下去。”

  “左右都是一個死,還不如趁著有一把子力氣的時候,再拼一把!”

  “報名移民,可是有二百畝田發的!”

  一提起田,老漢原本渾濁的眼神中,也迸發出了一些希望的光芒,臉上那層層堆疊的褶子,都舒展了不少。

  “老頭子我雖然今年已經五十多了,但是下地干活還是沒問題的,小心一些,應該還能再活上十年。”

  “只要能再拼十年,將朝廷發的田都侍弄好了,以后兩個娃兒也算是有一份安身立命的保障了。”

  “到時候這倆娃兒也有好日子過了,小老兒我也算是了卻一番心結了,就算死了到地下,臉面上也有光了。”

  “嘿嘿,能留下二百畝地,值了!”

  趙柳生忍不住插話道:“二百畝地呢,光靠你們幾個種的完嗎?”

  兩個五十多歲的老人,再加上兩個看著只有十一二歲的半大小子,能忙活得了這么多地?

  “俺問過移民署的官老爺了,我和老伴雖然老了,但是加上倆娃兒,和朝廷下發的一些耕地的機器,也能忙活的來五十畝地!”

  “而且朝廷這地賜下后,雖然二十年內不允許買賣,但是也不會收回的,現在先耕五十畝,等以后娃兒長大了,他們就能耕二百畝地了!”

  “頭幾年難一些,但是只要熬過去,日子也就紅火起來了。”

  趙柳生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他的腦袋還是很靈活的,大概猜到了移民署為什么會答應這位趙老漢一家移民。

  恐怕是看上這兩個半大娃兒了。

  他們移民到遼東,過個三五年,也就是兩個強壯的勞動力了,種地也會是一把好手。

  如果是只有趙老漢和老伴,估計移民署是肯定不會答應他們移民的。

  “老丈不用擔心,到了遼東,好日子就有盼頭了。”

  “我們一車人都是去同一個地方移民的,以后就是同村了,大家會多照應的,要是地里頭有什么忙不來的事情,大可招呼一聲,我們都會幫忙的!”

  其他的移民紛紛笑著寬慰起了趙老漢。

  包括趙柳生在內的車內每個移民,都十分豪爽的表示,以后自己會幫襯趙老漢一家。

  以前大家都是無地少地的窮人,自家生活都一頭亂麻,哪里有功夫去發散善心,更別提幫助別人了。

  但是現在不同了,以后大家都是有二百畝田的富家了。

  雖然現在田還沒拿到,但是那種富足人才會有的大度和體恤的善心,倒是已經開始在心里生根發芽了。

  在戶戶都有二百畝地的情況下,趙老漢無疑是最困難的家庭。

  而樸實而又單純的移民們,自然紛紛拍胸脯表示會多幫忙。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嘛!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