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 第878章 出海干架
  朝廷平靜了很長時間。

  皇帝陛下在這一年多中,真正做到了與民休養生息,自從冊立太子之后,皇帝陛下仿佛也不想著折騰了,這么長時間一直都在關注著民政問題,以前經常談論的各地軍備話題也漸漸消失。

  這么龐大的一個國家,今年不是這個地方干旱,就是那個地方遭洪,也時刻牽動著朱見深的心,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賑災上面,事事過問,表現出的仁慈,又讓朝廷的很多官員想到了小時候的皇帝陛下。

  官員們也都覺得皇帝陛下越來越有古來明君之氣魄……大有向漢文帝看齊的架勢,現在的皇帝陛下若是真的能成為漢文帝,那么大明朝的歷史定位,便可與兩漢不分伯仲了。

  皇帝陛下打累了,不想折騰了,看開了。

  對于官員們是一件好事,對于天下生靈也是一件好事,正當官員們漸漸習慣的時候,事情峰回路轉。

  先是石彪這個右都督被調出了京師,前往大同任總兵官,沒過一個月呢,朝會之上,朱見深又拋出了一個讓文官集團無法接受的事情。

  他要征討倭國九州島。

  并且要征調沿海備倭軍一萬三千余人到琉球國去,做好操練準備。

  出海打仗。

  而且又是一個不征之國。

  官員們問,出海打仗,大明朝立國多年,也從未有過。

  朱見深回復,從此始。

  官員們又問,倭國之地貧瘠不堪,又不與大明朝接壤,海外小島,如何治理,輜重軍需如何運輸。

  朱見深回復,倭國海寇數百年間,侵擾大明東南,百姓苦其久矣,此時出兵倭國九州島,便是斷絕他們卷土重來的希望。

  即便皇帝陛下說了很多,可文官集團還是無法接受。

  而祖訓再一次的被翻出來。

  “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但胡戎與西北邊境,互相密邇,累世戰爭,必選將練兵,時謹備之。”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當年的話,被一個個官員重復的說了出來,讓坐在龍椅之上的朱見深聽的是腦袋發蒙。

  而至于五軍都督府的寧國公陳瀛,以及一干將領因為之前都被暗中授意,在朝會之上直接同意。

  這讓文臣集團實在無法忍受,即便是一直作為文官之中鷹派代表的韓雍也不支持,而登上韓雍這艘政治大船的新進權貴萬安,在這個問題上,也不敢犯糊涂,跟著韓雍走。

  而內閣首輔李賢更是明確的表示反對,言道:“當年,太祖皇帝列十五不征之國,倭國名列榜首,陛下,朝廷用兵過度,此時應與民休養生息,倭寇之禍已解,琉球國之困以破,若是進攻倭國九州島,勝需治貧地,敗倭患重啟,對大明不利。”

  雖然南巡也只結束了一年多,可李賢卻要比在南京的時候,蒼老了許多,自從其好友陸愉在濟南搞出太上皇復辟的謀亂之后,李賢便在朝中失去了很多話語權,在回到北京城后,對于皇帝陛下的話,大事小事都不敢有絲毫違背。

  可在大舉出兵琉球國,征戰九州島的問題上,他沒有選擇退步。

  因為李賢雖然失去了話語權,可他還是實打實的內閣首輔,大明這么大的國家,他經手的政務只比朱見深多,對于大明他很是了解。

  在李賢看來,此時大明朝就應該安穩下去,與民更始,皇帝陛下斷了好戰之心,在新稅制制度的滋養下,普通百姓能過上幾年好日子,還能夠與仁宣之治接上,再創盛世。

  當然,在這個問題上,李賢并沒有錯,可朱見深卻是有著后世的經歷,他知道倭國是個什么民族,讓這樣一個民族消失在世界上,是他的責任。

  明朝采取閉關鎖國的對外方針,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甚至在之前,漢人都沒有奪取它國領地的意識,文人士族都受已經偏了的儒家影響,根本就沒有進取之心。

  若是換上任何一個皇帝,在位居大中國的背景下,都會有自己的大國驕傲,還真的看不上倭國,不屑于擴張海外領土。

  這也是為何歷史上大明即便擁有了鄭和這樣的無敵船隊,也沒有真的進攻倭國。

  不是沒有能力,是因為從皇帝這個統治者本身,還是官員的思想,都不把倭國放在眼里面。

  高傲決定了一切。

  李賢的強硬,并沒有說動皇帝陛下,兩者互不退讓。

  而一直作為奉承皇帝陛下毫無底線的代表,徐有貞。

  這次還是一如既往的堅定。

  他聲援支持皇帝,而在他身邊聚集了一批官員,也是紛紛支持。

  徐有貞的無底線支持,讓李賢,韓雍等政治團伙看起火大,你一言我一語的開始了友好交流,情到深處之時,差點在奉天殿中又引發一場讀書人間的互毆,不,不能叫互毆,讀書人之間,還是要文明一點,差點切磋。

  朝會結束之后,皇帝生氣的回到了后宮,官員們也都氣沖沖的離開了皇宮。

  內閣,各衙門的爭吵都沒有停止過。

  出海打仗,飄洋過海,真刀真槍的去干人,實際上比征戰女真,朝鮮,安南的難度要大上許多,同樣,能夠推行下去的難度也大了許多。

  漢人正統的江山,還從未出海遠征,當然,蒙古的二征倭國不算,他們誰不干啊……

  因為是第一次,所以不好通過,也必須經受些許的痛苦,才能一路通暢……

  即便此時的朱見深已經牢牢掌握住了皇帝那至高無上的權力,即便內閣首輔李賢漸漸淪為了站首輔,即便此時的文官集團心并不齊,要想調動軍隊前往琉球的難度還是有的。

  而對于這一切,朱見深心里面早有準備,在朝會結束之后,每一日都有堆積如山一般的勸帝奏章放在朱見深的御案之上,朱見深全部留中不發,而后,每次朝會,幾乎什么事情都談不成了。

  在某一刻,朱見深甚至覺得神宗皇帝幾十年不上朝,不見外臣,也是能夠理解的,現在文官還沒有左右朝局的力量呢,便能給皇帝造成那么大的困擾,若是真的一支獨大,那以后也不用玩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