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逍遙小儒仙 > 第522章:心學,突破
  “心即理?”王天罡被李長安的這三個字說怔住了。

  看似只有簡簡單單的三個字,但卻仿佛蘊含著某種神秘的力量,讓人忍不住去窺探其中的道理。

  見王天罡沉思的表情,李長安基本可以確定。

  現在這個時代,和千年前的修行之法,果然已經有所不同。

  陸正居前輩所處的年代,在五品境界時,并未如師公所說的那般嚴格。

  如果說現在的兩條路,已經把人徹底固定在一條路上的話。

  那么陸正居前輩那個時代,對五品境界的參悟,完全可以用天馬行空來形容。

  當真是五花八門,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雖然失敗者眾多,但也絕不會缺少爭渡的勇氣。

  師公所說的兩條路,屬于中正大道,是顛簸不破的正路。

  但除了這些大道之外,未嘗沒有通幽之曲徑?

  這數百近千年間,到底發生了什么?

  為何中間的歲月,似乎被斬斷了許多東西?

  不過既然理學已經被證實,乃是直通巔峰的大道。

  那心學,必然也不會相差太多。

  這時,王天罡從沉思中清醒,“長安,你方才所說的心即理,可有何說法?”

  李長安道,“此法可能與師公所言的第二條路對立,但實則是一種延伸與發揚,可以相互印證。”

  “弟子只說自己的看法。”

  “師公所言,萬事萬物皆有其理,長安且將其稱之為理學。”

  “而心即理,姑且名之為心學。”

  他伸出食指,在地面上先畫出一個小圈,然后在這個圈外,又畫了一個更大的圈。

  而后,李長安指著外面這個更大的圈說道,

  “此大圈,便是萬物之理。”

  接著指向大圈之內的小圈,“此小圈便是自身之理。”

  王天罡點了點頭,示意李長安繼續說。

  李長安在大圈內點出一個個點,“理學認為,理無處不在,天地萬物包括人在內,莫不遵循其理。”

  “此理便是道,便是太極。”

  “所以,既然每件事物都存在其理,那學子便去研究每一個事物之理。”

  “此大圈內的點,便是一個個事物之理。”

  他的手并沒有停下,而是繼續點出更多的點,“一開始學子可能得到的只是某一個事物的理。”

  “但這些理多了之后,就會豁然貫通,對理的認知也就到了極點。”

  “此便可稱之為格物,致知。”

  “既然已經認識到了更高的理,那么自身行為便自然而然,會合乎這些理。”

  李長安將大圈內的點,引出箭頭,指向小圈,

  “窮究萬物之理,自身的君子之理,自然明悟。”

  “此為中正大道。”

  王天罡點頭捻須,“不錯,你對此道的理解,已然深得其精髓。”

  李長安笑了笑,繼續說道,“由外而內,先求世間統一的根本規律,再來引導自身之道,此為理學。”

  “而學生方才所說的心即理,便是要從內……而外。”

  他另畫了一大一小兩個圈,然后從小圈內引出箭頭,指向外面的大圈,

  “心學認為,理只是人心中的理,是人心中的道德。”

  “比如侍養父親,不是從父親那里求得孝的道理。”

  “侍奉君主,也不是從君主那里求得忠的道理。”

  “孝、忠、信、仁都只在我們心中,心就是理。”

  “沒有被私欲蒙蔽的心,就是天理。”

  “用這天理之心,表現在侍養父親上就是孝,表現在侍奉君主上就是忠,表現在交友和治理百姓上就是信和仁。”

  “理本自在心中,何須從外求?”

  李長安說到這里,王天罡的面色卻是一變再變。

  短短幾句話,上百個字,卻讓他如臨大敵。

  “不對,不對……”

  王天罡緊皺著眉頭,早已寒暑不侵的身體,此刻竟有汗珠滑落,“此話有失偏頗。”

  “萬事萬物之理,即便無心,也依然存在。”

  李長安說道,“根本存在之理,乃是物之理,譬如巖石枯朽,松竹興榮,此乃物之理。”

  “但事之理,乃人與人之間的理,當真從始至終依然存在?”

  “若有一日我身死道消,我對待師公的理,還會在嗎?”

  這一問,把王天罡問住了。

  李長安繼續道,“人死如燈滅,我死了,那么對我而言,孝忠信仁,自然也就不復存在。”

  “所以物之理一直存在,但事之理,卻因人而在。”

  “物之理,乃宇宙之自然規律;事之理,卻是人類社會的倫理道德。”

  “學子求問君子之道,此君子之道,乃是自身對待外界之理,自然便是事之理,是倫理道德。”

  王天罡額頭上的汗更多了,李長安的話,就像是一支支利箭,刺穿了原本牢不可破的道理城墻。

  讓他長此堅持的理,竟然有行將坍塌的危險。

  李長安眼見師公如此,趕忙道,“師公,師公……”

  可是王天罡卻并未清醒,反而身上的氣息開始紊亂。

  李長安心中猛然一驚,不好,這是道心受到了影響,遂趕緊召出蒼生社稷鼎,動用法力猛然一敲。

  “咚……”

  低沉悠長的鼎聲在山洞內回響,好似晨鐘暮鼓,振聾發聵。

  王天罡立刻清醒過來,不可置信地看向李長安。

  他萬萬沒想到,自己這徒孫,對理的感悟竟如此之深。

  簡直是難以想象。

  此理,便是道,便是太極。

  嚴格論起來,只有一品蒼生境的文士,才會去探究道,因為這是成圣的關鍵一步。

  必須要有自身圣道,才能成圣,否則空有力量,而無圣道,莽夫耳。

  他自己也只是遵循前人之法,來理解“道”與“理”。

  可是自己這徒孫,竟然說出了另一種對“道”與“理”的參悟之法。

  這……這……已然是圣道的雛形了!

  王天罡又如何不驚?

  李長安見師公恢復之后,小心翼翼問,“師公,你怎么樣了?”

  王天罡神色復雜,揮揮手,“你繼續。”

  “照你所說,理學與心學似乎相悖,莫非圣人之道也會互相對峙不成?”

  “非也。”李長安搖頭道,“理學與心學同出一源,所求也皆是圣人之道。”

  “只不過,理學更傾向于自然之道。而后由自然之道,影響人生之道。”

  “而心學,則更傾向于人生之道。明悟人生之道,再去應對自然之道。”

  王天罡不自覺帶上一絲求教的語氣問道,“你如何想出這心學之理?”

  “人力有窮時,自然之道博大精深,不是誰都有足夠的精力一一參悟。”李長安解釋道,

  “況且,學子所求乃君子之道,自然要從自身去求。”

  “參悟一根竹子,或是石碾,對君子之道又有何助力?”

  王天罡已經有些懂了,他看著李長安,眼中滿是感慨,

  “你這所謂心學,可是一門高深學問,絕非三言兩語能夠說透。”

  “以后還得繼續完善,待你步入一品,這心學就是你的成圣之道。”

  “師公我可等著你布道天下的那一天!”

  李長安有些汗顏,心學之說,自己只是拾人牙慧而已,實在擔不得師公如此夸贊。

  不過師公有些話倒是說的不錯,這個世界尚沒有心學,這一門法,的確有資格成為圣道之法。

  王天罡沒有多說什么,以免影響李長安的心緒,轉而問道,

  “既然你在圣道之上,已有如此感悟,那對五品君子境,可有何想法?”

  李長安想了想說道,“既然我所求是神通,為何不干脆在神通上求?”

  “何須要參悟那么多道理,再來印證神通?”

  “譬如視思明,經文典籍詩詞歌賦,只要與之相關,我便參悟其文法,而后博采眾長,成就神通。”

  王天罡聞言,頓時搖頭,

  “不可。”

  “此法太過兇險!”

  “從心中去求的前提,是明悟自身之心。”

  “若沒有明悟己心,直接去求神通,此為蒙蔽內心之舉,一旦失敗,后果不堪設想。”

  “決不能如此冒險!”

  李長安也知道王天罡所言不虛,但時間可不等人。

  自己六品文武大圓滿,看似強大,但只有邁入五品,才算勉強有自保之力。

  而且文道不突破,武道也會被卡住,文武融合之后,再也不可能分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他又哪里等得了?

  “師公,此法雖說驚險,但不是不能嘗試,長安有一法,如果不行,可以立刻停止。”

  王天罡生怕李長安貪功冒進,“你先說說看,我們爺孫一起探討研究。”

  李長安五指張開,一枚枚御風符文飄飛而出,在王天罡面前沉浮不定。

  這些符文或是單獨存在,或是三兩融合,形成新的符文。

  甚至一大片組合到一起,化作類似于法陣的存在。

  變化不定,氣象萬千。

  王天罡又愣住了。

  他感覺遇到自己這徒孫后,盡是在接連不斷的震驚中度過。

  好不容易自己武道跨入三品,準備好好風光一把,卻被徒孫一而再再而三的鎮住,實在是……有些無奈。

  “這是什么法門?”王天罡詢問道。

  李長安打了個響指,御風符文開始迅速組合,

  “這是弟子在西烈妖國時,為了防止使用文法被發現,而后參悟出的法門。”

  “將妖族特有的銘妖法和我們人族的文法融合,形成的銘文之法。”

  “這是弟子的御風銘文法,里面有‘速’字文法,‘輕’字文法,‘長風破浪’等文法,另外還有妖族的‘鷹擊千里’銘妖法……”

  青色的御風符文將一個個文法和銘妖法單獨展示了出來,而后重新融為一體,化作最基本的御風符文,飛回掌心消失不見。

  一切動作行云流水,如臂指使。

  王天罡沉默了,徒孫的悟性太強,天資太妖孽,讓他實在沒有成就感。

  這銘文之法……

  簡直要打破千百年來的文法桎梏。

  又是一個堪比心學的重要存在!

  文士參悟文法之后,要么當成隨手就用的普通文法。

  要么就是視之為珍寶,將其變成本命文法,潛心蘊養。

  可文法乃是文道之法,一旦定型,又怎能隨意變動?

  文士手段層出不窮,那是因為文法眾多,文法之間的配合精妙絕倫。

  據他所知,從來沒有一個文士,可以將諸多文法熔于一爐。

  不是沒有人嘗試過,想要博采眾長,創造出最強的文法。

  有如此想法的文士,大多都是絕世天才,可依然失敗,浪費了寶貴青春,最終碌碌無為,庸碌一生。

  可是,自己的徒孫竟然成功了!

  而且大獲成功。

  簡直就跟做夢一樣。

  王天罡已經不知道驚喜震驚為何物了。

  一個還沒跨入五品的小輩,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圣道之法,還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能隨時停止,倒不是不可以嘗試。”王天罡最終還是松口了。

  李長安有融合文法的手段,的確可以慢慢嘗試,也許真能成功。

  “你現在文武融合,文道和武道必定會一齊晉升,所以至少要準備好君子第一思和歸元第一轉需要的東西。”

  王天罡提醒道,“你把身上的先天之物收攏好,一旦有邁入五品的跡象,就要立刻吞服,同時修煉神通。”

  李長安鄭重其事地點頭,突然想起了什么,問道,“師公,三足金烏卵,算不算先天之物?”

  王天罡眨了眨眼,一臉懵的看向李長安,“你說什么?金烏卵?”

  “是三足金烏卵,不是金烏卵。”李長安更正道。

  半晌,王天罡不得不接受又一個讓自己震驚的消息,

  “三足金烏襲承太陽之精,自然可以算得上是先天之物。”

  “你把它先拿出來,待時機成熟,我幫你把它敲開。”

  “得嘞。”李長安果斷把三足金烏卵拿出來。

  山洞里的溫度頓時往上提升了一個層次。

  “你就不想把它孵化出來?這可是神話傳說中的天帝種族,站在妖圣之上的存在。”王天罡看著三足金烏卵,不覺有些心疼。

  李長安道,“之前也想過,可是我又一想,孵化出來還不知道要等多久。”

  “就算孵化出來了,不說把它養成妖圣,就算只是培養成一品,我也養不起,還不如用來強大己身。”

  王天罡點了點頭:“既然你已經有了決定,我也就不說什么了,專心修煉,我為你護法。”

  李長安朝王天罡恭敬地行了一禮,隨后便閉上雙目,翻開腦海中的羊脂玉書。

  羊脂玉書嘩啦啦翻開,一篇篇詩文經義出現在眼前。

  “視思明,自然首先便是與看相關。”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所以視思明,還得考慮立身之位要高,位高權重,俯瞰天下。”

  ……

  羊脂玉書翻開,所有與視思明相關的感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

  “《孟子·梁惠王上》有言:‘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既然有明察秋毫,自然也該有釋紹曇的那首詩。”

  “向上機,頂門眼。察秋毫處暗昏昏,透險崖中平坦坦。三世諸佛,正視無門,白牯貍奴,活埋何限。”

  ……

  “也當有見微知著,一葉知秋。”

  “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

  李長安仿佛陷入了諸多詩文經義所構成的世界中。

  他將所有文法盡皆拆開,以銘文之法反本溯源。

  一道道文法,一句句詩文,一個個詞匯,在腦海中飄舞,在心頭激蕩。

  也不知過了多久。

  許是十天,又或是一個月。

  腦海中突然有雷霆劈落,李長安的眼前,只剩下了四個字——三世諸佛!

  “想不到,我的視思明,竟然會落在佛門身上!”

  反本溯源之后的符文,猶如雪花一般落在身前,瘋狂組合排列,似要將君子第一思的對應神通徹底完善。

  文道有所感悟,《大周天玄法》立刻轟隆隆運轉,全身三百六十五顆周天星辰金丹,全部開始震蕩。

  破入五品,就在此時!

  一直在旁護道的王天罡,以指成劍,洞穿了三足金烏卵。

  剎時間,山洞內響起了貫天徹地的啼鳴聲,仿佛有一輪金色大日升起。

  古樸蒼茫的氣息,好似從遠古而來,讓人忍不住心神搖曳。

  李長安直接張開嘴,大口大口吞咽著猶如仙露瓊漿般的三足金烏卵。

  身體瞬間變得滾燙起來。

  每一寸皮膚血肉,乃至筋骨腑臟,都好像被扔進了火爐中,被瘋狂灼燒。

  李長安痛苦不堪,但是仍然在瘋狂吞咽著。

  周天星辰金丹震顫的越來越快,周天星辰圖中的場域,已經開始淬煉全身法力。

  他的身后,一點金光驟然刺破虛空,并且迅速向外蔓延。

  而那紛紛如雪的符文,也因為三足金烏卵被煉化,而有了全新的變化。

  “噹……噹……噹……”

  虛空中,似乎響起了悠長古樸的鐘聲,仿佛有什么恐怖存在,要從虛空中走出。

  神通在成型,而且不僅僅只是神通法印。

  刺破虛空的金光,已然形成了一個璀璨的半圓,并且還在繼續擴張。

  普通的武道武夫洗練真元,一次也就幾十個穴竅,最多也不過百。

  但李長安一次洗練,就涉及到三百六五十個穴竅內丹,再加上原本就已經修成的法力。

  所以哪怕沒有三足金烏卵,也依然可以修成金輪法相。

  但因為有了三足金烏卵,不僅金輪法相變得更加璀璨,而且其中絕大部分菁華,全都涌向了那尚未成型的神通符文之中。

  鐘聲還在繼續,甚至已經有宛如實質的音波在山洞里回響。

  鐘聲越來越急促,這是在迎接某位存在的到來。

  饒是王天罡也徹底傻眼了,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這樣的異象太過驚人,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面估計也很難再有來者。

  “這小子……到底修成了什么神通!?”

  突然,王天罡心有所感,將目光投向了李長安身后已經形成的璀璨金輪之上。

  只見一道模糊的身影,正緩緩從金輪后方顯現出輪廓。

  剎時間,天落金蓮,地涌金花。

  一道道諸天神佛虛影,在虛空浮現,盡皆朝金輪后方頷首垂目……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