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執掌武唐 > 237.第237章 太子困境(下)
    崔若顏沉吟半響,字斟句酌地開口道:“殿下如今困局,實乃天后太過咄咄逼人之故,既然母子之間已勢同水火,殿下就無須猶豫遲疑。”

    李賢身子猛然前傾,眼眸中光彩陣陣:“你的意思,是否是與母后對著干?”

    崔若顏點頭言道:“殿下不妨想想看,明崇儼區區一個寵臣,有何等能力能夠在天皇天后面前亂嚼舌根?如此行徑,說不定還是天后暗中允諾安排,借機在天皇面前打擊殿下你的威信,讓天皇生出易儲之心。”

    崔若顏此話如同撥云見霧,李賢關心則亂,以前何曾想到這一點,登時神色大變,面色也是隱隱發青。

    “如此,那本太子該如何是好?”李賢嗓音渾厚,隱隱有著一股森然之氣。

    崔若顏輕輕一嘆,言道:“以若顏之見,殿下你的權勢在武后面前,弱小得無異于三尺幼兒,倘若殿下你能夠奪得監國之權,在周圍凝聚一批效忠太子,反對武后干政的忠直臣子,說不定能有與武后一搏的機會。”

    李賢深有同感地點頭道:“這一點我也想過,也多次對父皇提及,然而父皇卻沒有下定決心,似乎……父皇非常顧忌母后,生怕我們兩母子爭權奪利,再起齷蹉。”

    崔若顏微微冷笑道:“圣人此舉,如同掩耳盜鈴,權勢面前只有勝負,何有母子?希冀冰炭同器而存,實乃天方夜談,最后只會弄得兩敗俱傷。”

    崔若顏此話過于犀利,直指高宗的不是,李賢雖然沒有點頭認可,然而在心中卻覺得崔若顏說得的確不錯。

    父皇實在是太軟弱了,倘若真的想要立自己為儲君,那就放手權力讓自己獨當一面,監國履行儲君之權,就這么不死不活的拖著耗著,一面讓自己稍安勿躁,一面又將權柄交給母后,自然矛盾重重問題多多。

    李賢深知這一切改變起來非常困難,一時半刻也是解決不了問題,好在他今日并非為了此點而來,輕輕地咳嗽了一聲,正色開頭道:“若顏,我有件事情需要你相助,不知你是否愿意?”

    崔若顏深知她與李賢大部分利益都已經捆綁在了一起,可謂一家人不說二家話,點頭言道:“殿下但說無妨。”

    李賢猛然攥緊了雙手,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決然和肅殺:“我要你替我取來明崇儼的人頭,你是否能夠辦到?”

    崔若顏眉頭深深地皺了起來,半響方才長吁一聲,言道:“殿下,刺殺明崇儼于事無補,而且治標不治本,還會加深你與天后之間的矛盾,望你三思而后行。”

    李賢大手一擺,斷然開口道:“此事本太子主意已決,不是他死就是我亡,若不除去此獠,實在難消我心頭之恨!你,只說行不行!”

    崔若顏暗自一嘆,堂堂太子竟與一個寵臣這般斤斤計較,爭個你死我活,完全置大計于不顧,實在太過感情用事了。

    然而,她明白李賢主意已定,容不得再行勸說,斟酌一番,慨然點頭道:“好,月余之內,殿下你必定能夠聽到,明崇儼橫死街頭的消息。”

    李賢心知崔若顏說的出,做得到,不禁振奮點頭,思忖半響又有些遲疑,提醒道:“聽聞明崇儼擅長那些神仙之術,你可得當心一點,行事務 行事務必小心。”

    崔若顏笑道:“殿下放心,區區一個江湖術士,我們七宗堂還不會放在眼里,你只管等待好消息便是。”

    李賢滿意地點點頭,這才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

    送走李賢之后,崔若顏返回涼亭久久沉思,半響卻是一聲沉重嘆息。

    走出涼亭,她對著侍立在一旁的艷麗侍女輕聲下令道:“去,將海棠給我叫來,我有要事要交給她辦理。”

    “諾。”艷麗侍女立即恭敬應命。

    片刻之后,君海棠步履匆匆而入,行至亭前盈盈一禮:“不知娘子傳喚海棠,所為何事?”

    崔若顏輕輕嘆息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海棠,奴要借你的長劍取人性命,具體情況進來再說吧。”

    君海棠微微頷首,步入了涼亭之內,片刻之后,喁喁低聲在亭內緩緩而起,久久沒有停息。

    ※※※

    洛陽宮是由皇城和內廷兩個部分組成。

    所謂皇城,是指進入宮城正門——則天門后,位于第一條橫街上的宮殿群落。

    這里不僅有皇宮正殿乾元殿,更是三省六部九寺十六衛官署所在,可謂大唐中樞地帶。

    而內廷之中,也可分為內宮寢殿區和內宮官署所在區域,兩者間以九曲池相隔而望,洛陽宮內的翰林院,便是落座在九曲池北畔。

    此刻,翰林院西院的一間書房內,上官婉兒正召集陸瑾、郭元振、解琬三人,研究編撰《孝經》之事。

    那日武后認定上官婉兒擔任總撰官后,上官婉兒立即以翰林院之名義,將郭元振和解琬任命為翰林院校書郎,雖無品階,然而對于高中進士,正處于守選期的郭解兩人來說,未嘗不是一種磨練,況且假如真的將《孝經》編撰妥當,令武后滿意,以后加官進爵自然不在話下。

    至于陸瑾,卻是有些麻煩。

    蓋因陸瑾乃是內文學館之人,加之為從九品下的棋博士,本就是有著官身,讓他前來擔任翰林院沒有品級的校書郎,自然不怎么合適。

    上官婉兒思索了一番,在征求陸瑾的同意后,遷陸瑾為翰林院棋待詔,保留官身專注撰書,這樣一來,倒也是一舉雙得。

    翰林院剛從長安城遷來洛陽,所要做的事情的確是太多了,經過十余天的忙碌之后,才將帶來書卷歸類放置妥當,稍事安定之后,撰書之事自然提上了議事日程。

    說起撰書,不僅是陸瑾、郭元振、解琬,就連上官婉兒都是大姑娘上花轎,破天荒地的頭一遭,從何開始,從何著手,的確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今日,上官婉兒將陸瑾等人召來一番計議,首先面對的,便是以何種題材作為《孝經》的內容。

    比起陸瑾和解琬的沉思不語,郭元振當先出言開口道:“侍詔,在下覺得我們編撰的這本《孝經》,側重點應該還是以古書《孝經》為藍本,對其修撰編錄,取其精華,擯棄糟糠,如此一來,撰書難度要小上許多,花費的時間也不會太久,正可符合天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