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重回1975:岳父追了我八條街 > 第171章 不敢來了
  秦聽筠對節目播出的效果非常的滿意。

  昨天晚上下班回去后,她便陸續收到了很多回潰消息。

  其中最多就是布匹店和裁縫店。

  很多人都去這兩種店,購買各種鮮艷顏色的布匹,做成各種大幡。

  以及道袍。

  今天在電視臺門口,她也見識到這條消息的準確性。

  電視臺門口,一水的大幡,一水的各式道士服。

  甚至有些估計來不及。

  直接就是一塊紫色布,像古希臘學者那樣裹在身上。

  不過,他們大幡上的字顯然是下過一番功夫想的。

  從港區活神仙。

  賽神仙。

  賽陸地神仙。

  海上神仙……等等,都有。

  可對于曹建川那塊寫著預言的木板,很多人沒有準備。

  而有些取巧的人,則寫著某某某以后會在演藝界大紅大紫的預言。

  不用猜,那個名字肯定和舉著大幡,穿著紫色道袍的人有著莫大的聯系。

  秦聽筠就這樣好奇的四下張望著,在這些人中間穿行著。

  其中也收到了一些這些人遞過來的名片。

  就在她進到大樓大廳的時候。

  她下意識的回頭向一個方向看了一眼。

  那是曹建川昨天和王愛廈兩人,撐著太陽傘,坐著小馬扎的地方。

  只是很可惜,如今那塊地盤被一個舉著賽陸地神仙的幾個小年輕霸占。

  人群中也沒有看見曹建川帶著王愛廈的身影。

  “難道他們不來了?”

  秦聽筠腦海中跳出了這么一個念頭來。

  她又再次四下仔細找了一圈,依然沒有發現曹建川兩人的身影。

  發現了四周多了很多其他報社的記者。

  他們也像自己一樣,不時的在張望著兩邊的街道。

  顯然也是在等著,曹建川兩人的出現,畢竟曹建川兩人的條件是真的不錯。

  而對于,那些特意圍在自己身邊,那些刷存在感的李鬼們,他們也是一副愛搭不理的樣子。

  秦聽筠明白,這就像自己先前和手下說的那樣,做什么事,第一個干的人,才有機會吃肉,而跟風的,運氣好的也許能喝上一口湯,運氣不好,或許什么都撈不著。

  想著這些亂七八糟的事。

  秦聽筠一天都有些不在狀態,不過還好,她的那些手下的編輯和策劃給力。

  在下午四點的時候,把昨天小組安排的工作完美的解決掉。

  秦聽筠的辦公室里。

  站在窗邊的秦聽筠翻看了身邊劉助理剛才遞給自己的那份,明天的工作安排。

  看著看著。

  秦聽筠不自覺的視線又看向了,窗外曹建川兩人昨天的位置。

  哪里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也是人最多的地方。

  滿滿當當的擠了十幾,二十號人。

  好幾面大幡。

  發現了秦聽筠視線觀察的方向,劉助理笑了笑:“那兩個騙子估計是不敢來了。”

  秦聽筠收回了視線,笑問著:“你怎么知道他們就是騙子?怎么知道他們不敢來?”

  “秦制片,這不是明擺著的嗎?”

  “我卻不這么看,我認為他們一定會來的,肯定是有什么事,才沒有過來。”

  “為什么?”

  “你為什么會叫他們騙子?”

  “昨天張大師和他們說的那些話,不是證明了他們就是騙子嗎?他們就是想著出名,特意這么干的。”

  “對,就因為他們是騙子,他們是為了出名,而他們也成功了,所以他們才更應該來,要是他們不來了,反而不正常,你看那些報社的記者們,從今天早上守到了現在,都沒有走,這就說明他們也明白這個道理。”

  劉助理恍然大悟,認同的點了點頭,接著在玻璃窗向這窗戶下放的街道,四下找尋起來。

  “對,秦制片您說的對,不過這些報社記者還真無聊,也真是能等。”

  秦聽筠笑了笑:“現在那兩人的事,在港區可算的上是熱門,這些小報為了發行量,肯定是會來蹭上一波熱量的。”

  “嗯,”劉助理點了點頭:“不過他們今天到了現在還不來呢?我們都快下班了。”

  “不知道,也許是發生了什么意外吧?”

  秦聽筠腦海中冒出了一個不好的念頭,對于影視界的一些不好的黑幕她可是知道一點的。

  “他們能出什么意外?要錢沒錢,要地位沒地位的……咦!秦制片快看,他們來了。”

  “那?”秦聽筠連忙也跟著四下找尋著。

  “那邊……”

  劉助理對下方街道的盡頭指了指。

  只見曹建川兩人從一輛公交車上走了下來。

  身穿紫色道袍的曹建川走在前面。

  穿著藍袍的王愛廈,扛著哪面繡著“陸地神仙”的囂張大幡以及提著小馬扎,以及那塊貼著白紙黑字的木板跟在他的身后。

  “來了!”

  電視臺前面不知道是誰先喊了一句。

  接著就看見了好些,記者舉著自己的相機和攝影機,烏拉拉的向著兩人的方向跑了過去。

  瞬間就把兩人團團圍住。

  “咔嚓!”

  “咔嚓!”的拍攝聲,不停的對兩人響起。

  一陣陣閃光燈也是不停的閃著兩人的雙眼。

  這讓門口那群模仿者們感覺很受傷。

  據統計,一九五七年,全港報紙(中、英文,日、午、晚),共有四十二家。

  七零年增至到了七十家。

  銷量方面,六零年,五十萬份左右,至六四年,增至九十萬份,到了八九年飛升到一百八十萬份。

  以當時全港人口五百五十萬人計,平均每三人擁有一份報紙,足見報紙對社會影響力之巨。

  “這位先生,我們是《星島晚報》的記者,能采訪你們一下嗎?”

  “這位先生,我們是《新生晚報》的記者,能采訪你們一下嗎?”

  “這位……”

  對此曹建川全都沒有理會。

  一直帶著王愛廈向著自己昨天的地方走去。

  “這位先生,我們是《明報》的記者,能采訪你們一下嗎?”

  說這句話的那名記者非常自信,他叫馬陽秋,當然他也有這份自信。

  畢竟在這個時代,《明報》在港區的影響力是非常不錯的。

  當然,更讓馬陽秋自信的是,聽到這話的曹建川停住了腳步,好奇的看向了自己……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