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重生朱由校,打造日不落大明帝國 > 第170章 東林人,改革推進者
  說實話,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對于增加國庫收益確實有很大的裨益。

  除此以外,一條鞭法將賦役貨幣化,將更多的農產品推到市場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商品經濟的流通,使工商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句話概括,一條鞭法,既增加了朝廷的稅收,又穩固了政權,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一個制度。

  不過,對于朱由校來說,一條鞭法并不完美,而且弊端也很大。

  一條鞭法的推行,只能增加朝廷的收入,并不能改變地方上亂收費和濫收費的現象。

  而且,一條鞭法的主要收入,還是在于對農民和土地的攝取,將所有正式賦稅跟合法加派,全都收歸了朝廷,地方官府為了財政收入難免就會“自創”一些苛捐雜稅。

  時間久了,其結果,就是官逼民反。

  一個國家想要穩固,農民能夠安穩生產,才是最為重要的,一旦壓迫的農民地都不想種了,那到時候,說什么都完了。

  想要避免這一情況,唯有重視工商業的發展,使商稅成為主要財政收入,把朝廷和官府的目光,從農民身上挪開,從而減低農民負擔。

  想要盡快促進工商業的發展,眼下唯有放開海權,促進海上貿易才行。

  而工商業發展好了,國家財政才能得到提高,農民的負擔也能降低。

  只要農民穩了,那么國家根基就會穩,到時候無論朱由校怎么折騰,都不會出現什么大問題。

  可以說,無論是之前朱由校擬定的四項改革,還是左光斗、鄒元標的提議,都是息息相關、互相連通。

  批復完左光斗與鄒元標的題本之后,朱由校又拿起了楊漣的題本開始翻看起來。

  果然,楊漣的這封題本,也沒有讓朱由校失望。

  題本中,楊漣對大明的藩王制度,進行了言辭犀利的批判,直接請求天子廢除大明藩王制度,收回一眾藩王名下的土地和各種產業。

  看著這封題本,朱由校又一次陷入了沉思當中,大明的藩王,如今已經是毒瘤一般的存在了。

  當年朱元璋害怕后代子孫吃苦,定下的藩王制度,對于大明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天大的麻煩。

  依照規定,只要是皇室子弟就要分封給爵,有了爵位,就要由國家財政奉養。

  除去太子之外,皇帝的其他兒子,都要封親王爵位,世子襲親王爵位,其他兒子封郡王;郡王長子襲爵位,其他的兒子封鎮國將軍;再往下,就是什么輔國將軍、奉國將軍、中尉……

  可以說,大明的藩王制度,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全部宗室都世襲罔替的存在,其中的危害可想而知。

  雖然大明的王爺,在政治和自由上,受到了限制,但是生孩子方面,卻沒什么限制。

  一些被當豬養的王爺,閑的沒事兒,就只能生孩子玩兒了。

  一生十、十生百,這兩百多年下來,宗室子弟,可以說是以幾何倍數的增長,就連朝廷也無法統計大明到底有多少宗室子弟了。

  雖說有的宗室子弟因為血脈久遠,生活困苦,但是能夠有一個領取祿米的仍不在少數,朝廷每年光是撥付的祿米,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再加上那些宗室占據了大量的耕地,還不用交稅,國家收入越來越少,藩王拿的越來多,不被吃垮了才怪。

  就拿福王來說,當年萬歷帝,一次就賞給了他良田兩萬頃(二百萬畝),河南的土地不夠,就山東湖廣來湊,而且還有四川的鹽稅、茶稅,以及河南鹽店專營權等。

  這一個王爺,就讓國家少了多少收入?再加上周王、潞王、清源王等等……實在太多太多了。

  總之就是一句話,如果弄掉這些藩王,不僅能夠減少國家的財政支出,還能增加國庫收入,可謂是一舉兩得。

  對于朱由校來說,他是很想同意楊漣的這封題本的,但仔細一想,卻又不敢輕易下決定。

  大明如今在冊的宗室子弟,至少有六萬人左右,不在冊的那就數不清了,一旦收回了他們的封地和經營,他們靠什么過活?

  那么多人沒了活路,肯定是會鬧事兒的,到時候自己總不能真的舉起屠刀,去屠殺朱家子弟吧?

  因此,在削藩之前,肯定要先為那些宗室子弟找一份活計才行。

  無論是讓他們做官、經商還是種地也好,總之,得給他們留一條活路才行。

  沉吟片刻,朱由校提起朱筆,在楊漣提本上批復道:思圖兩全之策。

  意思就是告訴楊漣,去想一個兩全的辦法出來,既要平穩削藩,也要保證宗室子弟能夠活下去,不鬧事兒。

  將楊漣的題本與左光斗跟鄒元標的歸到一起之后,朱由校也隨即翻看起了黃立極等人的題本。

  黃立極、魏廣微等人倒也老實,全都依照他的意思,一字不差的進行了上書。

  最后,拿起崔呈秀的那封關于取消士紳免稅特權制度的題本,朱由校沉思片刻,隨即批復道:已閱,由百官商議。

  其意就是,不反對、不支持,你們自己看著辦。

  隨后,朱由校將左光斗、鄒元標、楊漣以及黃立極、崔呈秀等人的題本收在了一起,然后遞給了一旁的王安。

  “將這七封題本送去內閣,并傳旨,擢升楊漣為都察院左都御史、鄒元標為吏部左侍郎、左光斗為南京戶部尚書。

  另外,由內閣擬定一份閣員補充名單,把袁應泰的名字加上去!

  至于剩下的題本,全都留中!”

  “是,皇爺!”

  王安恭敬的接過那七封題本,躬身退了出去。

  “東林君子,既然你們自稱君子,那就來做朕的改革先鋒好了!”

  看著王安退出去的身影,朱由校輕聲呢喃了一句,隨即站起身來,向著內工院走去,準備看看新式火器的研究進度。

  不多時,王安便拿著左光斗、黃立極等人的題本來到了內閣,宣讀了天子的旨意。

  當聽到天子先后將楊漣、左光斗等人升官之后,方從哲、周嘉謨、孫如游三人也不由愣了一下,而后看向了王安手中的題本。

  在他們看來,一定是楊漣等人的題本得到了天子的認可,這才對他們進行了提拔。

  “這些題本,皇爺已經作了批復,內閣還需盡快擬旨施行,咱家就先行回去復命了!”

  說著,王安將那七封題本交給了方從哲,然后轉身就走。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