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諸天養老從火紅年代開始 > 319.鄰居百態
  羅家父子四人的酒量都不錯,兩瓶散酒自然不夠六個人喝,但在這個缺吃少喝的時期,岳文軒能拿出兩瓶散酒來待客,就已經很大方了。

  作為客人,羅家父子四人自然不會覺得主家小氣,每個人喝酒的時候也都是淺嘗輒止。

  他們都已經有多半年多沒嘗過酒的滋味了,今天每人都能喝到三四兩,已經覺得很過癮。

  喝酒之后,羅家父子的談性很濃,岳文軒正好借機多詢問一下當地的各方面情況。

  在他的有意引導之下,一頓飯下來,岳文軒想知道的各種信息,已經基本上都了解的很透徹。

  搬家之后的第一頓飯,又是招待客人,大嫂雖然還是想著低調,卻也沒把白薯端上桌,今天招待客人的主食是玉米面的窩頭再加上少部分二合面的饅頭。

  能有窩頭和二合面的饅頭吃,羅家父子已經很滿足。

  最近兩個月,他們一家人基本上都是每頓飯一碗粥,而且還是一天兩頓飯。今天能吃的這么好,還基本上能吃飽,簡直就是無上的享受。

  這一頓飯,差不多吃到兩點鐘。

  吃飽喝足,羅家父子對岳文軒的觀感更好了,一再的承諾:有任何麻煩,任何困難,一定要開口,只要是能幫上忙的地方,盡管去隔壁招呼一聲。

  送走了房東一家,一家人關上院門,里里外外轉了個遍,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心情都很興奮。

  岳芳清開心的說道:“這個院子可真好,青磚外墻,瓦片屋頂,比咱們老家的房子看上去還要氣派的多,要是能在這里一直住下去就好了。”

  “院子確實不錯,但再好也不是咱們自己的家。

  你四叔不是說了嘛,明年還要坐火車去長安,這里注定了只能是一個臨時落腳的地方。”

  老太太也覺得這個院子好,但她知道早晚都得走,所以并沒有歸屬感。

  岳文軒希望家人的心能夠安靜下來,便說道:

  “咱們出發去長安的時間,可能要等到明年八九月份,在這里差不多能住將近一年的時間。

  一年的時間也挺長的,暫時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也不錯,這樣也能安心。”

  “不說這些了,咱們還是看看該怎么住吧?”老太太說道。

  “奶,您和我嫂子再加上兩個侄女,一起住東屋。

  家石、家民和家英,他們三個住西屋。

  我一個人住一間。

  這樣安排,大家有意見嗎?”

  “房間多,怎么住都行,就是你一個人住一間,晚上會不會太冷?”

  如今的天氣已經越來越冷了,老太太有點擔心孫子的身體受不住。

  既然有條件,岳文軒還是想一個人單獨住一屋,“咱家已經添置了厚被子、厚褥子,像我這樣的小伙子正是火力旺的時候,一個人睡一屋也不會冷。”

  “行吧。我看房東一家留下的物件里有幾個火盆,你晚上一個人住,記得一定要把火盆點上,這樣多少也能熱乎一點。”

  “行啊,明天我多買點木材,晚上把火盆點上,應該也冷不到哪里去。”

  雖然岳文軒已經買了三個煤爐子,但只能白天放在屋里取暖,晚上是不敢點的,必須得搬到屋外。

  小縣城里的煤爐子都沒有煙囪,晚上要是放在屋里,很容易一氧化碳中毒。

  別看煙囪很不起眼,卻也是洋玩意兒,現在還沒有普及,小城市里基本上見不到。

  所以岳文軒買的這三個煤爐子也只能白天放在屋里取暖,晚上就得熄了,取暖還得靠火盆。

  雖說羅家把這個院子打掃得很干凈,但岳文軒一家人歸置行李,整理房間,還是花費了不短的時間,直到天黑才收拾利索。

  黃昏之后,周圍的幾家鄰居也都開始熱鬧起來,家家都有炊煙升起。

  岳文軒征求老太太的意見:“奶,咱們剛來,你看要不要給周圍的幾家鄰居各自送點小禮物,相互認識一下?”

  “應該的。以后要和附近的鄰居們在一起相處將近一年的時間,還是熟悉一下的好。

  你是一家之主,還是你過去打個招呼吧,也不用送多好的東西,這個年月,每家送一碗花生,就不算小氣。

  咱家的花生不是還有半袋子嘛,就送這個吧。”

  岳文軒端著一碗花生,先去了東邊的鄰居家。

  一進門,岳文軒就喊道:“有人在家嗎?”

  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漢子聞聲迎了出來,看到一個陌生的小伙子站在院里,疑惑的問道:“這位小先生,你有什么事嗎?”

  “我是你們隔壁的新鄰居,我叫岳文軒,今天剛租了羅叔家的房子。

  以后就是鄰居了,免不了常來常往,今天特意上門和您打個招呼。

  家里也沒什么好東西,給您送過來一碗花生,您別嫌棄。”

  岳文軒把手中的一碗花生遞給中年人。

  中年人沒有推辭,接住之后,客氣的說道:

  “原來是新鄰居,你看看我這一天光在店里瞎忙活了,新鄰居入住,竟然不知道,真是失禮了。

  我姓魏,你要是不介意,可以喊我一聲魏叔,也可以跟大家一樣喊我魏裁縫。”

  “那我就喊你魏叔了,以后有什么事,還得請魏叔多多關照。”

  “別在院子里站著了,進來坐會兒,喝杯茶。”魏裁縫把岳文軒讓到里屋。

  “茶就不用泡了,家里還等著我吃飯,稍坐一會兒就得走了。”

  現在已經是晚飯時間,魏裁縫客氣了兩句,也就沒有泡茶,坐下陪著岳文軒聊天。

  “羅木匠上個月就把隔壁的院子空了出來,就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租戶,他是怎么和你聯系上的?”

  “我們一家是從豫東淪陷區逃難過來的,原本在鄉下住著,但鄉下的冬天太冷了,就想著搬到城里來。

  我鄉下的一個朋友是羅叔的親戚,經他介紹,租了他們家的房子。”

  魏裁縫得知岳文軒是逃難過來的,心里挺驚訝的,他真的一點都沒看出來。

  岳文軒早就已經不是逃難時的那一身裝扮,他現在手里有錢,當然不會委屈自己。

  身上穿的是板板正正的中山裝,腳下踩著大皮鞋,人長得又帥氣,一看就是生活優握的讀書人。不然的話,剛一見面,魏裁縫也不會喊他小先生。

  雖然知道岳文軒是逃難過來的,但魏裁縫還是不敢心存輕視。

  雖然眼前的年輕人是從淪陷區逃難過來的,但并不代表人家就沒錢。

  如今烽火處處,淪陷區那些有錢的人家都往大后方跑,只要有以前的底子在,就算沒了家業,這些人過的日子也比普通老百姓強多了。

  在他看來,岳文軒應該就是這樣的人。

  對于日寇的殘暴,魏裁縫痛罵了一頓,又向岳文軒打聽了一下淪陷區的現狀,得知情況之后,對淪陷區的民眾深表同情。

  結束了這個話題,岳文軒說道:“聽說魏叔家的裁縫鋪開的很紅火,以后家里做衣服也少不得要麻煩你。”

  “要是你們家做衣服,免費就行,鄰里鄰居的,本來就應該相互幫忙。”

  岳文軒知道他說的是客氣話,“要是免費,那我可不敢麻煩魏叔,看在鄰居的份上,魏叔能給我優惠一點,我就已經很滿足了。”

  “應該的,應該的,誰讓咱們是鄰居呢,俗話說遠親近鄰,咱倆家離的最近,本就應該多親多近。”

  “現在時局艱難,又逢旱災,百業凋敝,生存不易,魏叔的裁縫鋪受的影響大嗎?”

  “你都說了百業凋敝,我們做裁縫的又哪能幸免。

  我是多年的老裁縫,在當地還算有點小名氣,原本每天的活多的做不完,現在已經很難接到活兒了。

  每天凈是在鋪子里干坐著,也沒個顧客上門,現如今養家湖口都成問題。

  咱們是鄰居,我也不瞞你,為了多添一點進項補充家用,我也準備出租兩間房,可一直都沒租出去。

  你要是遇到有想租房的,也幫我介紹介紹。”

  魏裁縫并沒有隱瞞家里的窘迫狀況,現在各家的日子都不易,他也沒覺得丟臉。

  “要是我知道有人租房,一定給你介紹。”

  兩人又說了幾句話,岳文軒提出告辭。

  他出門的時候,魏嬸子追了過來,把碗交到他的手里,碗里裝了滿滿的一碗瓜子。

  岳文軒回到家,重新裝了一碗花生,繼續拜訪鄰居。

  魏裁縫隔壁的住戶,家里只有一個老太太和兩個半大的小子在家。

  岳文軒說明來意之后,陳老太太熱情的接待了他。

  從家里的擺設就能看出,這一家人的生活條件不錯,比魏家和羅家強出很多。

  老太太先是旁敲側擊的打聽了一番岳文軒一家人的情況,然后又詳細的問了問岳文軒的個人情況,然后笑瞇瞇的連連點頭,連連夸贊。

  然后她開始說起自家人的情況,“不怕你笑話,我兒子和兒媳婦以及我那個十七歲的大孫女,都在給有錢人家幫傭。

  他們都是住家傭人,平常也不回來,一般的時候,家里就有我這個老婆子和兩個小孫子。”

  然后老太太開始重點介紹自己的大孫女,“我大孫女比你大一歲,從小就長得好,雖說給人家當傭人不太好聽,但這都是生活所迫,沒辦法的事情。

  尤其是現在,有一份養家湖口的工作,太不容易了。

  雖說這樣的工作不好做,但掙錢還真是不老少,我們家六口人,三口人給人家當傭人,養活一家老小,綽綽有余。

  尤其是我那個大孫女,不光人長得好,性格也溫柔,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誰要是娶了她,那可是一輩子的福分。”

  老太太的心意已經昭然若揭,岳文軒趕緊轉移話題:

  “陳奶奶,我看您家這兩個小孫子一直都在忙著寫作業,他們現在讀的是小學還是中學?”

  說起自己的兩個孫子,陳奶奶更是滔滔不絕,“還在讀小學,老大明年就能讀中學了。

  這倆孩子都是讀書的材料,成績在班上全都名列前茅,以后說不定是個有出息的。”

  “他們在哪所學校讀書?學校離家里遠嗎?”

  “他們讀的是城里的一小,學校也不遠,離家大約二里地。”

  “學費貴嗎?一學期要多少錢?

  我家里兩個侄子,出來之前,一個上小學五年級,一個上小學三年級,現在安定下來,還得繼續讀書。

  縣里的一小要是合適的話,我打算讓我兩個侄子也去一小讀書。”

  老太太對孩子讀書的事非常重視,表現的很是熱心,“合適,肯定合適,縣里的一小是縣城最好的小學。

  不但老師都教的好,學費也不高,現在每學期的學費是六十法幣。

  現在的錢越來越毛,這點錢真的不多。

  咱們這離學校又近,也不用在學校里吃食堂,這又能省下一筆,也就是課本和紙筆需要多花點錢。

  我看你穿的這么整齊,家里的條件肯定不差,有能力的話還得讓孩子繼續讀書,讀了書將來才有前途。”

  “確實挺合適的,那我明天去學校打聽打聽,也不知道現在去插班,學校還愿意收嗎?”

  “這我老太婆就不清楚了,只能你自己去學校問一問了。”

  在陳家打聽清楚一小的事,也算是收獲不小。

  陳老太太同樣給了回禮,岳文軒出門的時候,端了滿滿一碗紅棗回家。

  這條巷子往東就只剩下一戶人家,開雜貨鋪的這家是岳文軒拜訪的最后一家。

  岳文軒進門的時候,這一家人剛剛關了鋪子回家。

  這一家的主人姓陽,年齡不大,看上去還不到三十。

  畢竟是做生意的人,得知岳文軒的來意,陽大哥表現的最為熱情。

  盡管岳文軒一再的推辭,還是給泡了一壺茶。

  “我家的雜貨鋪就在巷子口左拐的大街上,賣的都是一些油鹽醬醋等日常用品。

  你們家剛搬過來,恐怕欠缺的東西比較多,要是有需要的盡管去找我。

  我也不說給你免費的漂亮話,但咱們畢竟是鄰居,優惠肯定有,指定比你去其他地方買要便宜。”

  從岳文軒的穿戴上來看,就知道他們一家是潛在的大客戶,陽哥當然要把岳文軒拉攏住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