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春秋小領主 > 第二百零九章 惹了我的人2
    第二百零九章 惹了我的人2

    春秋時代進化到這時候,無論是真實的歷史上還是趙武所在的時空,華夏文明的各個國家都在競爭中逐漸擺脫野蠻,開始從農業文明走向城邦文明、走向開化,而走向開化的標志就是對人的尊重(人本主義,孟子學說),所以到了趙武當政的時候,列國都開始不約而同的消除肉刑,減少法律當中對人肢體的殘害。

    真實的歷史當中,晏嬰當政后,與趙武做了同樣的工作——現代人之所以說春秋末是華夏文明最璀璨的時代,是因為這個時代,除了秦國,所有的執政者都在做同樣的工作——寬政省刑。譬如鄭國的子產、魯國的叔孫豹、宋國的向戎、子罕,以及吳、越、晉、楚等國執政,都在加緊變革的步伐。他們的努力使華夏文明從半奴隸制、半封建制,開始向徹底封建制過渡。

    晏嬰談論起寬減刑罰,這是趙武最得意的執政策略,他因為此項變革,使自己在平民百姓當中贏得了巨大的聲譽,現在晏嬰濃墨重彩的夸獎,令趙武心中得意非常,他臉上露出“多夸夸,再多夸一點”的神情,嘴里還在謙虛:“哪里哪里,晉國連年戰爭,百姓困苦不堪,我這里也是在珍惜晉國的人力。”

    晏嬰擊掌贊嘆:“珍愛人力——趙武子不愧于‘仁義’的傳聞,在這個變革的時代,是趙武子首先推行了租庸制,首先與奴隸進行白馬盟誓,這次又首先寬減刑罰……以前先元帥范匄總夢想‘不朽’,我看趙武子才是真正‘不朽’啊!”

    晏嬰夸趙武“仁義”,這個詞不能由一個敵對國家的大臣說,故此趙武沉下臉來,反駁說:“我怎么仁義呢?我這么兇惡的一個人,怎么被人稱作‘仁義’?我不仁義,凡是惹了我的人,都沒有好下場,我猜,惹了我的人夜里都睡不好覺。”

    晏嬰咧嘴一笑,不予置評。

    就在趙武與晏嬰談論他究竟是仁義還是兇惡的時候,南方的楚國露出了兇惡面目。

    不耐煩吳國的頻繁騷擾,知道吳國的季札已經出使晉國之后,為了打擊吳國的囂張氣焰,令尹子木義集結起楚國所有的大軍,率軍討伐吳國,楚軍進兵至離城(在今安徽省舒城縣西),吳國軍隊趕來對峙。

    楚軍將領建議:“吳國人打仗向來不符合規矩,我們的大將養由基便因為吳國人的詭計而陣亡,如今我們與吳國對陣,請不要太有禮貌了。”

    此時的吳國軍隊駐扎在一座山坡上,楚軍在山下列陣。令尹子木觀察了一下地形,回答:“我有一個建議——我軍隊伍龐大,左軍右軍已經超出了吳軍陣地的正面,不如我們讓右軍急速向前挺進,左軍則稍稍后撤,避開吳軍沖鋒的鋒芒,這樣一來,我們左右軍就將吳軍夾在中間。吳軍無論進攻哪一方,都會受到我方兩面夾擊。我們將立于不敗之地。”

    楚國將領踴躍要求擔當右軍,子木搖頭拒絕:“我是楚國令尹,右軍向前突擊,孤懸于吳國軍隊背后,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這樣的任務唯有我當之無愧。不要爭了,我帶領右軍前進,子強、息桓、子捷、子駢、子盂幾個將領,帥左軍向后退……”

    稍停,子木又補充說:“這樣一來,向前突進的右軍必須加強,不如我們將正式劃為左右兩個攻擊圈,中軍拆散,用于加強左、右軍。”

    山梁上,屢戰屢勝的吳軍敲響了戰鼓,鼓聲如山崩地裂,楚軍立刻用鼓聲回應,答應了吳軍的邀戰。一通忙亂過后,楚軍中軍的旗幟撤銷,子木的將旗移向了右軍。

    戰場上,鼓聲來來往往,彼此試探,稍停,吳軍開始沖鋒了,他們從山坡上氣勢如洪的向當面的楚軍沖下,楚軍節節后退,拼力用弓弩遲滯吳軍的行動。

    吳軍大將沖的順手,連續逼退了楚軍左軍十里路,見到楚軍退而不亂,吳軍大將正在納悶,左右驚慌失措的高喊:“不好,楚軍將軍 軍將軍旗插向了我們后方。”

    吳軍大將回頭一望,半山坡上,楚軍的旗幟如同茂密的森林,遮蓋了他原先的立腳處。吳軍大將懊惱的在戰車上跺腳:“不好,被夾擊了,楚國兵多,我們被包圍了,停止沖鋒,就地扎營。”

    吳國軍隊是晉國大夫進行訓練的,他們的戰斗風格有點接近晉軍,即使在沖鋒當中,聽到號角,沖鋒的吳兵開始整齊有序的退回本陣,緊接著,吳軍變換成一個圓形陣式,就在原地扎營了。

    山坡上,子木在考慮:“沖鋒,還是不沖?這是個問題。”

    左右遞上來一柄裝飾華美的青銅劍,向子木匯報:“令尹,這是吳軍在戰場上遺失的寶劍,這種寶劍非常鋒利,我們的武器被吳軍的武器連續砍斷,士兵們不能抵擋。”

    子木接過寶劍,用手撫摸著劍脊上華麗而繁復的花紋,平靜的說:“我聽說吳國有著名的鑄劍大師,吳人用吳國的語言稱他為干將,聽說他鑄造的寶劍劍脊上裝飾著華麗的圖案,這圖案防銹、防水,不用打磨就非常鋒利,在潮濕的南方,吳國士兵因為配備了這樣的寶劍,而減輕了許多戰場負擔。

    他們說的這就是這種劍嗎?果然非常華麗……我聽說晉國正在改良兵器,使用‘惡金’制作武器,那‘惡金’也非常鋒利,只是容易生銹。不知道晉國的劍遇到了吳國的劍,會怎樣?”

    稍停,子木下令:“全軍就地扎營,我們不進攻。現在,戰場優勢在我們這一方,與吳國人拼死相搏,即使勝利也得不償失。不如長久圍困吳國,讓他們斷糧斷水。”

    子木這樣說,他的策略聽起來很美,但他忘了楚國人的性格。

    楚國人是浪漫多情的,而浪漫多情意味著缺乏專注性。楚國人的激情是不能堅持的,雙方對峙七天之后,吳國人看樣子還穩穩的,楚國人已經快崩潰了。

    左軍統帥子強派人繞過吳軍營寨,向子木建議:“令尹,不對頭啊,咱們楚國人一旦太閑了就會發呆,一旦發呆就會沮喪,一旦沮喪就想回家睡覺。這場戰爭拖得久了,我們的士氣已經非常低落。士兵們私下里議論紛紛,已經開始對勝利產生懷疑。一旦我軍士氣低落下來,我們就會成了敵人的俘虜,不如與敵人速戰速決。

    請允許我帶著本部人馬出擊誘敵,您挑選精兵嚴陣以待。如果我勝了,大部隊隨后掩殺;如果敗了,再相機而動,這樣才能免于被動。不然,我們定被吳軍所擒。”

    子木采納了這個建議。于是子強、息桓、子捷、子駢、子盂五人帶領左軍本部攻打吳軍。

    所謂“麻桿打狼兩頭害怕”,大概就是說的這場戰斗。楚軍心驚膽顫的發動了試探性進攻,沒想到吳軍連堅守的意志都沒有,楚軍的鼓聲才一敲響,吳軍集體崩潰了,吳國大將率著隊伍一路狂奔,這種兵如山倒的態勢讓子強瞧的發呆,喃喃自語:“原來吳人比我們還浪漫》?!”

    發呆的子強忘了聯絡楚軍左軍,讓他們做出相應的配合行動。而此時,浪漫的楚國人熱情奔放,他們熱情上來,非常擅長打沖鋒仗,見到吳軍崩潰,楚軍左軍個個興奮起來,他們忘乎所以,一路依依不舍的追逐著吳軍。

    吳軍被楚軍追逐的吐著舌頭跑,但吳軍向來兇悍,登上了一個山頭,吳軍大將看了看,贊嘆說:“晉國人訓練的不錯啊,我們一路狂奔,隊伍還沒有跑散。”

    左右順勢拍馬屁:“但楚軍已經跑散了。”

    吳軍大將興奮的回答:“我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傳令,全軍原地轉身,反攻楚軍。”

    于是吳軍鼓號大作,幾名跑到前面的楚軍聽到鼓聲納悶了,一名年輕的楚軍士卒轉身詢問:“怎么了……我跑得連氣都喘不勻了,吳軍怎么還有氣力敲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