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春秋小領主 > 第一百一十二章 視覺盛宴2
    第一百一十二章 視覺盛宴2

    叔向被趙武說的眼角含淚,他把頭轉過去,拱手說:“關于閱兵的事,很繁瑣。執政沒有其他事情,我回去處理公務了。”

    這年冬十二月,晉國軍隊終于在虎牢城集結。

    晉國這次參與閱兵的兵車數量,稍稍少于上次的閱兵式,戰車數目從兩千乘降到了一千五百乘,然而列國并沒有因此而小看晉國,他們反而更加戰戰兢兢了,因為這次晉國軍隊已經全面換裝,新的武器,新的鎧甲,新的戰車,再加上新的指揮體制,以及常備兵制,讓晉國的軍隊顯得更加殺氣騰騰。

    閱兵式在虎牢關外兩座衛城——“梧”與“制”之間舉行。制城當中新建了一座高高的土臺,正適合當閱兵臺,晉平公站在閱兵臺上、最高處的大殿門口,左邊是周王室派來觀禮的卿:單靖公,右邊排列的則是列國諸侯。趙武則在高臺的下一層臺階,晉國其余卿,位于更下的臺階,更低級的軍官則在軍中等候命令。

    軍旗一陣搖晃,“士師(大法官)”士瑕向趙武請示:“先驅已經準備好了,是否準許先驅軍通過檢閱臺?”

    趙武轉身向高臺上的晉平公復述剛才的話,晉平公正在與季札低聲聊著音樂的事情,聽到趙武的請示,他隨手擺了擺,繼續自己的話題。

    趙武回身,向右手的軍司馬祈午下令:“先驅軍整隊,通過檢閱臺。”

    晉國是在虎牢城附近進行檢閱的,以前因為齊國的搗亂,晉國檢閱的地點都位于北方,比較靠近齊國地盤。這次晉國將檢閱地點擺在中原腹心的自由城市:虎牢城。這座城市當初就是為威懾鄭國而修建的,它更靠近南方……這樣一來,晉國隨后的戰略意圖,誰都明白。

    往常檢閱部隊,是以上、中、下三軍進行編制,然后成建制通過檢閱臺。但這次趙武排列出來的是沖鋒陣列,由各家族選拔出的精銳武士組成的先驅軍,首先整隊通過檢閱。

    整個先驅軍擁有一百五十輛戰車,每五十輛為一個攻擊梯隊,打著一面軍旗通過檢閱臺,軍陣當中,普通徒步兵身穿著一身木甲(柳樹枝編的藤甲),而隊列中的軍官,無論伍長、兩長、組長、旅長、師長,都穿著一身華麗的板式青銅甲,這身鎧甲雖然規格形狀完全相似,但每位貴族們都不厭其煩的在鎧甲上雕刻了繁復的花紋。陽光下,他們鎧甲上那一道道花紋引得光波跳動,整個行軍隊列像是波浪起伏的海水,一撥一撥的向前涌動著,帶著不可阻擋的氣勢,一刻不停的向前涌動。

    子產站在臺子的最高處,季札在臺上看熱鬧,他細心觀察,發覺了這隊士兵的奧秘:“嗯,一樣長短的武器,長長的戟矛超過四米,但戟矛上的橫枝更短小,槍頭則加長,有大約一米五長短……只是奇怪,為什么戟矛的矛頭仿佛一根尖銳的鐵棍。”

    子產召喚過叔向問詢,叔向在臺上擔任“行人(外交官)”的角色,子產問:“過去的長戟,戟頭都是扁平的鋒刃,為什么這次晉國的戟槍換成了一根尖銳的鐵棍。”

    叔向咧嘴一笑:“我們的工匠們測算過了,矛尖打造成尖銳的鐵棍,成本最低,也最方便。另外,在戰斗中,扁平的戟刃雖然能起到了切割作用,但尖銳的棍刺同樣也能做到,況且棍刺長度加長了,可以防止對方兵器的砍消,而且揮舞起來,切割的力量更大。”

    子產又問:“我看戟的橫枝似乎帶有一個鞘套,它安在戟桿上,一頭固定木制的槍桿,一頭固定上面的鐵刺?”

    叔向坦然回答:“沒錯,工匠們研究了,如果槍桿足夠長,戰車上的甲士根本無法沖擊到戟手面前,所以戟的橫枝越來越用途小,幾乎可以廢棄。另外,采用鐵器做矛尖,制造出來的兵器份量輕了很多,完全可以將矛尖做得更長,直到比楚國兵器長一倍,讓楚人根本沒法傷害到我們——這樣一來,戟的橫枝更加無用,完全可以廢棄。

    只是為了連接矛尖與木制戟桿,我們特地設計了這樣一個兩用裝置,它像一個鞘套,更仿佛一截沒有木柄的鐮刀,用這玩意兒,上面套鐵棍,下面套木桿,如此一來,戟的作用保全了,也連接了桿身,使得整件武器更加牢固。此外,它還有一個作用,元帥稱之為‘標準件’效應:今后無論戰戟哪里壞了,都便于更換佩劍,便于維護保養。”

    子產哦了一聲,嘟囔:“你說那個橫枝像鐮刀?我看那橫枝,短的,像鋤頭。”

    戟的橫枝唯一的作用是當作拒馬使用,以抵住戰車沖鋒中的 鋒中的車廂,阻止戰車的沖擊力。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春秋人已經有能力生產出五米長槍,甚至七米長槍,所以橫枝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小了,最終,戰士們的武器將過渡到更簡易的槍矛。這就是武器演化的必然結局,趙武只不過提前加速了這一演化。然而,春秋人身在其中,其實并不明白這么做的意義。

    觀禮臺上,唯一看出晉軍這武器奧秘的只有子產,連智者晏嬰都沒有發覺奧秘,他只顧在臺上瞇著眼睛,觀察晉軍的隊列,考察晉軍的組織體系。

    一聲長號吹響,臺階下面,趙武用手一抖,軍中司號張君臣立刻將一只牛角號舉到嘴邊,奮力吹響了這只牛角號。

    臺下,晉軍陣列里,用銅號尖銳而嘹亮響應,臺上,張君臣手中的牛角號雄渾而悠長。

    緊接著,張君臣揮舞著一面軍旗,高臺底下的軍陣也搖旗響應,隨即又一聲銅號響起。

    晏嬰瞇著眼睛暗自琢磨:“嗯,五軍陣,軍分五種顏色的旗幟,每一軍陣當中,士兵的鎧甲也刷上不同顏色的油漆,指揮者用號音提醒部隊注意,而后揮舞不同顏色的旗幟,指揮下面的隊伍……現在是青顏色的旗幟,不知道這支隊伍是哪支陣式?”

    趙武轉身,再度向晉平公請示:“本國上軍、左矩所屬、上軍第一師,請求通過檢閱?”

    晉平公無意識的回答了一聲:“上軍啊,聽說他們在曲沃之戰中損失慘重,但現在看,隊伍滿齊整的嘛。”

    晉平公開口了,趙武躬身回答:“上軍現在齊裝滿員,請求通過檢閱。”

    季札細心,他插嘴說:“先驅軍通過的時候,吹的號角似乎與上軍是不同的調子,這不同的調子是因為樂器的不同,還是用同一樂器,吹出來的不同音符?”

    季札無意中的問話,涉及到晉國的指揮秘密。趙武沒有回答,他盯著晉平公看。晉平公連忙擺手:“我許可了,讓他們過吧。”

    上軍司旗手將所屬軍旗從地上拔起,讓旗面向前傾斜。司鼓手見到信號,立刻不緊不慢的擂響了鼓,于是,鼓聲中,數十輛戰車依次進入出發狀態,緩慢有序地排成一橫徹,緊接著,徹頭里駕駛戰車的御戎揮起了鞭子——隨著他的動作,臺下晉軍龐大的上軍像是在表演團體操,行是行,徹是徹,整齊有序的緩緩通過檢閱臺。

    晏嬰扭頭詢問子產:“晉國除了把武器換齊整了,鎧甲也采用統一的制式,指揮的樂器由銅器罄換成了更響亮的號角……你還看出了什么新變化?”

    子產低聲回答:“整齊,更加整齊了。過去士兵都是自備武器,也有部分農兵,由國家統一授甲。但由于鎧甲武器款式各異,晉國組成的軍隊,雖然隊列整齊,但終究因為武器高低長短差異,再加上領主們窮富不均,所以,過去的晉軍雖然號稱齊整,看起來還是有點凌亂。

    但如今,這支軍隊都采用了制式的鎧甲,一樣的服裝,一樣的武器,整個隊伍越發齊整了。”

    季札隨口說了一句:“齊整有什么用?”

    晏嬰翻了個白眼:“吳越之地多山、多河,從來展不開大規模的隊伍,所以你們吳人見慣了小部隊戰斗,但你可曾想像過,一千輛的戰車同時向前推進的場面?”

    因為同樣是北方的卿大夫,子產跟著幫腔:“隊列整齊,則意味著能在同樣的時間,同時發動攻擊……公子,你稍稍想象一下,一千支槍同時向前刺去,那該將是一個怎樣的‘排山倒海’。”

    季札又問:“那么,同樣的鎧甲,又意味著什么呢?”

    晏嬰回答:“便于組織——哪怕隊伍被打散了也不怕,立刻可以根據服裝識別,組織起一支軍隊進行反攻,而且這支軍隊因為服裝完全一樣,還可以迷惑攻擊者,讓他們分不清究竟遭到了誰的攻擊,更分不清我軍兵力的轉換。”

    季札想了想,他想明白了:“我聽說魏氏、韓氏、趙氏的軍隊各有特色……如果大家都穿同樣的鎧甲,那么,想必敵對者摸不清攻擊自己的是哪支部隊,無法針對性做出相應防御舉動。”

    晏嬰、子產一起點頭。

    稍停,子產走到臺階邊,心不在焉的說:“輪到趙氏的部隊了。我聽說趙氏這次舍棄了車兵,將純粹用騎兵參加閱兵。”

    這是春秋時代、大規模集團式騎兵隊伍首次在閱兵式上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