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 > 春秋小領主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天下亂了2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天下亂了2

    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原本屬于公氏,也就是國君的直系后裔,這三位被稱為“三公”。

    原本魯國的國君獨享軍賦的支配權力,但因為魯襄公年幼,三公——或者稱三桓,在抗擊國家侵略戰爭中立下了大功,又跟霸主國晉國關系密切,故此這三位公孫趁國君年幼,分配了國中唯有國君可以享受的軍賦分配權——由此,春秋時代,公卿比國君更享受特權與尊重的現象,正式登場了。

    不僅魯國公室的軍賦被分割,自此之后,魯國國君也徹底喪失了對軍隊的控制權——此后,季武子采取一系列措施,擴大季孫氏的勢力,很快取代叔孫穆子執掌魯國政權,并形成“叔出季處”的政治格局。

    所謂“叔出季處”,即叔孫氏負責出使搞外交,季孫氏負責守國執政。

    在魯國忙于架空國君,分割公氏權力的同時,齊國也發生了相同的裂變——齊國原本有四位顯赫大臣,分別是高氏、崔氏、慶氏及田氏。崔杼扶立齊莊公擔當執政后,滅了他的政敵高氏,現在齊國只剩下了田氏與慶氏。

    說到田氏,中國姓田第一人出于陳氏,第一個姓田的人原本是陳國一位公子,他因為國中繼位權的爭執,逃亡到了齊國,齊國國君封他為田部史,主管統計農作物耕作面積,隨后,其后裔以“田”為姓,并逐漸進入商界,成為齊國最大的商人。

    田氏人丁稀薄,當家田氏宗主便想出一個方法,他四處挑選美貌的女子教授歌舞,客人來了就讓這些歌女出面招待,等客人與歌女生下孩子,是男性則田氏全部認作自己宗族的人,允許這些男童姓田,此后田氏越來越壯大,到了戰國時代,田氏篡奪了君位,成為新一代齊國國君……

    由此,天下亂了。

    魯國和齊國緊鑼密鼓進行了權力分割,導致公卿的權力逐漸凌駕于君權之上——“三家分晉”事件的預兆,在此時已經露出端倪。從這一事件開始,公卿大夫們逐漸不把“君權神圣”當作一回事。

    一個混亂的時代、一個下克上的時代拉開了帷幕……

    此時,衛國出奔的國君也在緊羅密布運作返回國內——他勾搭上了衛國左相寧喜。

    寧喜主管民政,與右相孫林父關系還算好,寧喜的父親是寧殖,衛獻公的老師。衛獻公出逃前侮辱孫林父,不幸,寧殖正站在孫林父身邊,被風波波及,一塊被衛獻公屢次侮辱。但衛獻公侮辱行動時寧殖教導的,他教導衛獻公“君權神圣”,要想辦法彰顯君權的威嚴——后來孫林父反抗,驅逐了衛獻公,寧殖只好與孫林父一起扶植現任的衛殤公,繼續教導衛殤公維護君權……

    寧殖臨死時,認為衛獻公這個學生還不錯,他侮辱自己也做得很不錯,像個合格的君主,所以他不忍心自己心愛的學生流亡國外,有家難回,故此在臨終前特別叮囑寧喜:一定要把衛獻公接回國內,重新繼位……

    衛獻公的老師不止寧喜的父親一個人,還有衛國 有衛國神射公孫丁,以及子鮮等等。衛獻公回國心切,此刻形勢發生變化,有魯國、齊國公卿專權在前,他派公孫丁自夷儀偷偷潛入帝丘,讓公孫丁向寧喜轉達了獻公的許諾:“如果你能遵循你父親的遺愿,重新接納寡人歸國繼位,衛國的國政盡歸于你做主,寡人只求能主持祭祀祖宗而已。”

    寧喜聽了這話,心中大喜,這樣既遂了父親的遺愿,又可以掌握衛國的權柄,是一舉兩得好事。但他又怕獻公是一時好言相欺,歸國后反悔,便想尋找一位賢人為此事作證。于是,他先后要求來游說的公孫丁等人代替衛國國君背書,確認衛獻公的保證——但這些游說者自己都不放心衛獻公的信用,他們不敢保證衛獻公真的能兌現諾言……

    最后,寧喜密書致與子鮮(公子鮮、衛獻公的弟弟,當時陪伴衛獻公逃亡),道出了他的顧慮。子鮮接到信后,立刻將寧喜所慮轉述給了衛獻公。獻公立馬對子鮮說:“寡人復國,全憑寧氏,倘能復位,必不相欺,吾弟必為寡人一行,勸說寧喜同意。”

    然而,衛獻公出了名的沒信用,他弟弟子鮮也怕衛獻公歸國反悔,讓自己失信于寧喜,所以面有難色,一時猶豫不決。見到子鮮遲疑不決,衛獻公又對他說道:“寡人避居于外國,手里什么也沒有,包括政權。若我能返國,能重新主持祭祀。衛國祖先的祭祀就能延續到我的子孫后代,吾愿足矣,豈可食言,以累吾弟耶?”

    子鮮迫不得已,就答應了衛獻公,但遲遲不想動身。一來二去,衛獻公回國的事情耽擱下來……

    中原三個大國都出現公卿架空君主的預兆。在這場波及世界的權力斗爭中,趙武顯得很悠閑,他甚至沒有回到晉國國都,一心待在黃河南岸,整理他的領地——正如古代圍棋下法一樣,古人下圍棋都要從中央開始落子,從邊角落子被稱為“不正”、“奇詭”,“偏頗”等等。

    在春秋人一片“中央決定論”下,趙武不回國在朝堂培植勢力,而從邊角下手取勢,占領實空的做法,似乎不符合這時代的主旋律。故此,無論趙武在外怎么折騰,霸道的范匄不以為然,反而對趙武的忍讓回避態度頗為欣賞,在這場權力調整中,范匄也特地對三家聯盟留了點情份……

    趙氏有多年的墾荒經驗,此外,趙氏還有許多功勛武士需要獎賞。因為趙氏在黃河南岸的新領地相當于一塊飛地,所以趙武這次絲毫未吝嗇獎賞,他只留下黃河南岸幾片巨大的原始森林沒有封賞出去,其余的土地以十里為一個獎賞單位,武士們只要有一點拿得出的功勞,趙武全給他們封賞了新領。趙氏全體武士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只一年的時間,上千位領主一起動作,黃河南岸出現了大大小小千余座封建城堡。

    為了串聯這些城堡,趙武動用十萬奴隸整修了黃河南岸的道路,同時,為了保證新領主們能夠自給自足,他還沿著河大肆興修水利,讓原本肥沃的黃河下游平原成為趙氏另一座糧倉。僅僅一年多的時間,趙氏的武士已經在這里扎下根來,而且看狀況,他們已經立足于此地,微微出現了點擴張欲望。

    這年冬,范匄召集附屬國重新盟誓,大大提高了附屬國繳納的征稅份額,屬國苦不堪言……